首页 理论教育 会展经济效益

会展经济效益

时间:2022-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方兴未艾的会展经济正成为中国现代城市的“面包”。这是政府会展部门和会展企业衡量会展经济效益的指标。会展直接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组织举办会展活动的次数、规模、参展商和观众的层次和参与度,以及会展业自身提供直接服务部分的收入上。我们在认识会展经济效益时,不仅要了解会展直接经济效益,也要充分认识会展间接经济效益。

第一节 会展经济效益

一、会展经济的概念

会展原本是工业生产的附庸,但随着全球化浪潮的推进和后工业化社会的来临,会展逐步地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产业——会展业,并以独立的面目出现在国际经济贸易的舞台上,也走进了各国政府和经济学家们的视野。会展业作为一种经济形态,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承认和重视,并被称为“会展经济”。

那么,会展经济是一种什么样的经济形态呢?根据会展业的内涵和特点,我们可以说:以会议、展览、奖励旅游和节事活动的举办,尤其以大型国际展览、会议的举办为中心,带动交通、旅游、住宿、餐饮、商贸、物流、广告、装饰、房地产业等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而形成的综合经济便是会展经济。其突出的特点是既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又能带来广泛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全面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早在2000年,全球会展业的直接经济效益就达到了2800亿美元,2009年,复旦大学论坛发展研究中心许征主任在《国际会展业发展的新趋势》一文中指出:“2009年全球会展业的直接经济效益将达到3850亿美元。”(许征,2009)会展业已成为一个在全球经济中占有相当比重的新兴产业,“会展经济”的说法已经获得了广泛的认同,其中会议的经济效益增长比展览经济效益增长速度快。全球经济一体化大势所趋,会展经济的理念正在向全球迅速扩展,会展经济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国家的关注和重视,尤其是发展中国家

鉴于会展经济对各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带来的影响越来越大,人们开始从更高层次和角度上来谈论会展经济和会展经济时代的到来。

会展经济从经济总量和经济规模来看,在世界各国的发展是不平衡的,纵观会展经济在全球的发展情况,我们不难看出,一个国家的会展经济实力和发展水平是与该国综合经济实力和经济总体规模相适应的。发达国家凭借其在科技、交通、通讯、服务业的先进水平,在世界会展经济发展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占有绝对优势。国际会展业界普遍认为,会展经济能否兴旺并成为一个国家和城市的“经济风景”,最终决定因素还是国家和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在发展中国家,虽然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对会展经济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会展经济上存在的巨大差距也表明了发展中国家在发展会展经济上存在着很大的发展空间。同时,由于会展经济属于一种前瞻性经济,所以它更加反映经济发展的未来趋势。也正因为这些原因,发展中国家的会展经济在国际会展经济中的地位就变得越来越重要,甚至将成为国际会展经济今后几年继续保持高速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中,会展经济已悄然并迅速崛起,会展作为一个潜力巨大的新兴产业,一种新的经济形式、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也已经为国人津津乐道。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为我国,尤其是为一些大城市提供了发展会展经济的基础条件,许多大城市兴建了现代化的会展中心,着力培养会展经济,北京、上海、大连等城市已明确将会展业列入重点扶持的都市型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在一些大城市的发展规划中,也出现了“会展经济”的词汇。方兴未艾的会展经济正成为中国现代城市的“面包”。

二、会展经济效益

会展经济效益的内涵十分丰富,可以从直接经济效益与间接经济效益进行分析,也可以从长期经济效益和近期效益进行分析,还可以从微观经济效益和宏观经济效益分析。本书主要从会展的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的角度来分析会展经济的经济效益。

(一)会展直接经济效益

会展直接经济效益是指会展业投入的生产要素的费用与所取得的经济收入之间的关系。这是政府会展部门和会展企业衡量会展经济效益的指标。也就是说:会展直接经济效益是指会展企业经营会展所直接产生的经济效益。

会展直接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组织举办会展活动的次数、规模、参展商和观众的层次和参与度,以及会展业自身提供直接服务部分的收入上。经营会展的直接收入包括:会展活动的入场券收入、参会参展费收入、场馆展台和会展设备的租金、会展服务收入、广告收入和赞助收入等。会展业是一个高收入、高盈利的行业,其利润率在20%至25%以上。2007年仅我国会展业中的展览业直接收入就达140亿元人民币(冯源,2008和申振东,2009),其中,上海的每年展会直接收入就达30多亿元(上证报,2007)。据上海市测算,上海会展业带来的相关经济效益的直接投入产出比为1∶6(远大会展网,2005)。这也是近年来会展企业大量兴起,会展业蓬勃发展的原因之一。有关研究还表明,到2010年,我国会展业总收入超过200亿元;2020年,我国会展业总收入将超过1000亿元(楼丽娜,2006)。

(二)会展间接经济效益

会展间接经济效益是指发展会展业对国民经济中其他相关行业和部门乃至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影响,形成全社会的间接经济效益。会展业是一个产业关联度极高的行业,会展业的发展对其相关行业和部门乃至对整个国民经济都会带来一定的间接经济效益。我们在认识会展经济效益时,不仅要了解会展直接经济效益,也要充分认识会展间接经济效益。会展间接经济效益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相关产业的联动效应

会展业具有的强大的产业联动效应,对交通、通讯、住宿、餐饮、旅游、购物、贸易。广告、印刷、物流、保险等相关行业都有很强的联动性。据美国展览业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2000年,美国展览业带动相关社会消费综合指数比例为1∶10(程妍,2002),即会展场馆的直接收入如果是1,那么相关产业的收入就会有10。会展业对相关产业的联动系数在各国各地区是有所差别的,比如:在香港地区就是1∶5.3(程妍,2002)。准确地说,这个系数应是与一个国家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尤其是服务贸易行业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早在1990年时,美国就拥有550万平方米的展览产地,当年观众人数就达到5000万人次,展览业产值为数百亿美元,间接的经济效益,按保守数字估计,也要超过1000多亿美元。美国的达拉斯市因举办展览会,每年接待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采购商达60多万人次,这些客户占用了达拉斯市4.5万间客房中的20%。占达拉斯市国际机场出入客人次的16%,每年在达拉斯市的消费(饭店、出租汽车、餐饮、娱乐、购物等)约3亿美元。据麦肯锡统计,2000年全美每个参展人员花在相关展览外活动上的费用平均为1200美元。以每个参展人员花费的1200美元作细化分析,住宿占最高比例为46.8%,其余依次为餐饮占24.2%,个人消费(观光、购物、娱乐)占16.5%,交通运输占6.2%,其他开支则占6.3%(中国会展论坛,2007)。在德国,仅每年的科隆博览会,就有2000亿马克的间接经济效益;在中国香港,据保守统计,香港会展中心扩建后为仓储、运输及贸易融资等服务增加60—70亿港元的收益。2006年,展览业为香港经济带来264亿港元收入,约等于香港生产总值1.8%。研究报告显示,展览业持续为香港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不单为展览业,并为其他服务及支援行业带来消费开支及提供就业职位,惠及酒店、饮食、零售、展览摊位设计及搭建、物流及货运行业。展览业提供的58500个全职职位中,由业界直接聘用的只占4%,但展览活动却为其他服务及支援行业带来56000多个全职职位(周文菁,2007)。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俞华副秘书长对我国境内会展活动对国民经济的拉动影响专门作了研究,研究结论是:“会展业能带动其他部门经济的发展,对相关产业的经济拉动系数是1∶3.5—15(平均值约为1∶9)。”(俞华,2009)据估算,我国会展业间接带动的旅游、餐饮、交通、广告、娱乐、房产等行业收入每年已高达数千亿元。从国内各城市看,东部沿海地区和大城市要高于西部地区和中小城市。据上海市测算,上海展览业带来的相关经济效益,间接的可达到1∶9。(龚维刚、曾亚强,2008)据统计,2006年,南京市会展业带动经济增长达130亿元,成都会展经济直接收入15亿元,带动经济增长约150亿元,长春市会展经济的直接收入8.75亿元,带动相关产业收入78亿元(过聚荣,2007)。会展业对其相关产业的联动效应是显而易见的,它直接刺激着相关产业的市场景气度,有力地推动着第三产业的发展和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

2.对经贸的推动效应

会展间接经济效益体现在对经济贸易发展的推动效应上。会展业,尤其是国际性的会展活动,作为对外经贸交流合作的窗口、桥梁和纽带,可以有力地促进对外的技术合作、信息沟通、贸易往来等。例如:法国展会每年展商的交易额要达到1500亿法郎(陈泽炎,2006)。有“中国第一展”美誉的广交会,对我国对外经贸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据统计,广交会每年两届出口成交额,相当于全国一般贸易出口额的1/3左右。2009年第106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累计出口成交就达238.7亿美元(世华财讯,2009)。2006年,沈阳市举办各类展会从2002年的70个增加到146个,同年,沈阳市展会实现的交易额也从2002年的340亿元上升到908亿元。2007年上半年,仅半年时间,沈阳市展会实现的交易额又上一层楼,达到526亿元(王伟娅,2009)。

3.对举办地形象和知名度的提升效应

会展间接经济效益也体现在对会展活动举办地形象和知名度的提升效应上。会展活动,尤其是品牌会展和大型国际节事活动,能大大提高一个国家、地区、城市形象和知名度。从而能进一步汇聚巨大的信息流、技术流、商品流和人才流,获得优质资源,降低国内资源的机会成本,增强经济安全系数,有助于增强综合竞争力。对一个城市或地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进步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和催化作用。

博鳌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原本是穷乡僻壤的博鳌建成国际会议中心并成功举办博鳌亚洲论坛后,这个原来的小渔村现在以其良好的生态、人文、治安环境,已闻名四海,并吸引了众多海内外会议组织者将会议安排在博鳌召开。自亚洲论坛2001年落户以来,已有近2900个大小会议相继在博鳌召开。其中,2006年有近350个、2007年有近380个、2008年有约350个,几乎平均每天一个会(赵红、王仪,2009)。而每天前来旅游度假的人更是络绎不绝。会展业提升博鳌的形象和知名度而产生的会展间接经济效益,是显而易见的。

4.对周边地区的辐射效应

会展间接经济效益又体现在会展举办地对周边地区的辐射效应上。会展经济有助于中心城市增强面向周边地区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增强对周边地区的服务功能。1970年日本大阪世博会吸引游客6000万人次,之后形成关西经济带,并保持连续10年的迅猛发展,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增长。1998年云南省为筹办昆明园艺世博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05亿元,比上年增长30.45%,拉动全省经济增长6.3个百分点,1999年昆明园艺世博会开幕前后的1—9月份期间,云南国民生产总值比上年又增长了7个百分点,达110亿元。在长江三角洲的各城市中,上海的基础设施条件最好、商务信息最为快捷、外商光临频率最高、人才相应集中,因而周边省市也希望上海能够成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会展龙头,因为上海发展会展经济,受益的将是整个长江三角洲地区。目前,上海口岸的进出口商品总额占全国外贸总量的比重达1/4强,其中一半以上来自于周边地区。2010年上海举办了世博会,像日本大阪和我国昆明一样,对周边地区更是产生了显著的辐射效应,并影响了全国。

5.对招商引资的促进效应

会展间接经济效益还体现在对招商引资的促进作用上。第九届中国国际石材工业展览会暨第二届中国(莱州)国际石材展览会开展两天,就签订了41个利用内、外资项目的合资、合作合同或协议,协议投资总额达12.4亿元。项目涉及石材加工、建材、房地产开发、化工等领域。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就有8个(水母网,2004)。在2009年10月于太原举办的中国(山西)特色农产品交易博览会上,山西省在短短的七天展会期间,就签订了招商引资项目225个,签约金额达262.9亿元,引进资金198.6亿元(山西新闻网,2010)。2010年4月,在陕西省西安市召开的第十四届东西部贸易洽谈会,隆重推出了80多个重大文化旅游和招商项目,以海纳百川的浩大气势构建招商引资新格局。在该会开幕的第一天上午,就集中签约32项,引进资金870亿元(西安晚报,2010)。诸如此类的例子举不胜举,事实说明会展经济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各地的招商引资工作,加快了各地开放改革的深入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