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地方旅游节庆活动策划案例

地方旅游节庆活动策划案例

时间:2023-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今天,世界各国政府都非常重视节事活动的发展。这些国家级的节事活动突出了韩国鲜明的文化旅游形象,既显示了国际化的开放态势,又反映了韩国各地的地方特色。与此同时,全年运行的节事活动组织也应运而生。这样,高素质的志愿者也成了取得节事活动成功的关键因素。就全球范围而言,各国对节事活动和节事旅游的重视程

第三节 节事活动的发展

一、国际节事活动的发展状况

(一)国际节事活动的历史回顾

从远古到19世纪初,在人类漫长的生活岁月里,形成了诸多丰富多彩、形式各异的节日风俗,这些节日风俗都是伴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形成的,反映了各个民族生息、发展、进步的过程。节事活动最初就起源于人类的这些节日风俗。所谓“节”,一般是针对一年的气候变化而言的,也有以纪念某一重大事件而称谓“节”的。节日风俗的形成过程,大致是根据生活的需要,经历了由不自觉到自觉,由不定型到定型,逐渐发展和补充的过程。其内容有生产方面的,有祭祀类的,有表彰、庆贺性质的等等。古代的节事活动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和异国他乡的人们的参与,促进了古代人们的旅行,可以说,古代的旅行家、学者、商人和传教士等都可算做现代节事活动的先驱。但那一阶段的节事活动并没有带来真正意义上的节事旅游,因为那时,真正的旅游业还没有形成。

19世纪40年代以后,旅游作为一种广泛的社会现象在世界兴起,并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后,世界的旅游业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并迅速成为许多国家的重要产业或支柱产业。节事活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据最近的国际节事活动协会(IFEA—International Festival and Event Association)(亦译为:国际节日和活动协会)成员和行业研究推断,全球节事活动产业估计有4—5百万经常定期举办的节事活动[包括社区节日、游行、集市交易会、体育活动、汽车展、艺术展、航空表演、狂欢节、花展、公司节事活动、庆典、节日活动、首映(或首演)活动等等](IFEA,2010)。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多种节事活动,许多国家,如瑞士、印度等,甚至被称为“节日之国”。德国的狂欢节经过750多年的发展,这个基督教结束斋戒的宗教性节日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成为充满世俗风情的欢庆大典,“让大家都来欢乐”成为节日举办者的宗旨,每年吸引着数百万人参加,其中包括了大量涌入的各国游客。有着400多年历史的瑞士王国的芦苇节实为选妃盛典,当传统的内涵与现代的气息使其成为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时,它同时也成了最吸引游客的一个热点。历史长达几个世纪的西班牙奔牛节使体育与旅游结合起来,突出的体育娱乐性使体育竞争被淡化,不仅使旅游者领略当地的民俗风情,感受到这个民族特有的精神风貌,得到了很好的放松,还适合了锻炼和保健的需要。

(二)国际节事活动的发展特点

1.政府重视,推动节事、发展旅游

今天,世界各国政府都非常重视节事活动的发展。很多国家的大城市都纷纷争夺大型活动的举办权,并由政府领导人亲自出面参与申办世界大型节事活动,如奥运会、世博会、世界杯、F1方程式等。一些协会也纷纷举办各种大型活动,如博览会、节日庆典、市场促销、游行庆祝、周年纪念、文娱体育、慈善义卖等活动。许多重大的节事活动都影响着全世界。举办这类活动可以一举两得,既是旅游淡季吸引游客的有力手段,又能为举办地树立形象,提高其知名度。例如,1995年以来,韩国文化观光部一直非常重视地方旅游文化节事的促销作用。该部选定的地方节事活动在1997年仅10项,但到2000年就达到25项。从1999年开始,韩国观光公社为地方节事活动提供资金支持;从2000年起,中央政府针对这类项目的预算额度又大为增加。地方节事活动有力地带动了地方经济增长。韩国官方估计2002年地方节事活动所带来的收入达到4133亿韩元,约合4亿多美元。韩国文化观光部主要根据其主题的独特性和市场营销能力来选定各地的旅游节事。为了满足外国游客观光、体验、参与的多种需求,文化观光部、地方政府和文化旅游产品推销机构不遗余力地合作推出新颖的旅游节事活动。2002韩国旅游年期间,韩国政府充分调动了国民的旅游服务热情。政府首脑亲自参与旅游节日活动,地方政府积极举办旅游节庆。在2002韩国旅游年期间,韩国举办的十大节庆和会展活动包括:21世纪世界和平与团结节(汉城、仁川)、世界饮食文化节(光州)、全州世界声音节、济州世界岛屿文化节、世界陶瓷博览会(京畿道)、釜山国际电影和音乐节、世界跆拳道节(忠清南道、忠清北道)、纪念退溪先生诞辰500周年及国际儒教会议(庆尚北道)、雪国节(江原道)和大邱国际纤维时装节。这些国家级的节事活动突出了韩国鲜明的文化旅游形象,既显示了国际化的开放态势,又反映了韩国各地的地方特色(奇创网,2009)。

2.节事发展、专业管理

随着节事活动的发展,节事活动管理一枝独秀,脱颖而出,运用现代化的手段进行专业管理和促销,促进了节事活动的发展,使节事活动的数量在不断增加,并不断地创造许多新的就业机会,吸纳着为活动提供服务的工作人员。与此同时,全年运行的节事活动组织也应运而生。并提供着教育和培训计划。如著名的国际节事活动协会(IFEA)提供的注册节事活动管理人员(CFEE—Certified Festival & Event Executive)认证项目和持续教育研讨会(Continuing Education Seminar)(IFEA,2010)。

3.赞助商和志愿者、节事成功重要因素

由于节事活动的发展和规模的不断扩大,节事活动所需经费也在不断增加,于是,今天赞助就成了节事活动成功举办的重要因数,赞助商为节事活动的举办者提供资金,同时也取得相应的商业回报。没有赞助,地方、国家乃至国际活动都将难以维持,赞助已经成为重大的商业行为,

此外,因为节事活动的短期性特点和费用控制等原因,其主办者不可能长期雇用一批工作人员,而必须依靠大量的志愿者来保证节事活动短期内对大量工作人员的需要。这样,高素质的志愿者也成了取得节事活动成功的关键因素。根据国际节事活动协会(IFEA)提供的报告,美国周末大型节事活动参与者平均每周为22.2万人次,他们需要大量志愿者做大量的工作才能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没有志愿者,大多数活动将无法进行。2008年北京奥运会组委会共录用了来自98个国家和地区的74615名志愿者(赖臻,2008),而在2010上海世博会期间,约有200万名来自各行各业的人们加入了志愿者行列。其中包括7.7万名园区志愿者,13万名左右的城市服务站点志愿者和约197万名的城市文明志愿者(陈辉楠,2010)。

(三)国际节事活动发展的若干趋势

1.节事活动将更受人们欢迎

就全球范围而言,各国对节事活动和节事旅游的重视程度在迅速提高。许多瑞士大旅游批发商认为,传统的团体多地观光游览在这里已经失宠,越来越多地被散客旅游、家庭小团体和专项旅游所取代。目前的消费倾向正在明显地向专项旅游发展。一些重大的专项节事活动产品,如大型节庆活动,及音乐、文化等活动受到大、小旅游批发商们的普遍重视。有些大旅游批发商为节事活动开设了专职部门,如ITV旅行社设了文化旅游部。瑞士公民目前17种旅游方式中“经历节事活动”这一项位居第七,可见节事活动的概念已深入民心。节事活动和由此而产生的节事旅游,已成了人们度过休闲时间的最佳方式之一,随着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将参与到放松、休闲、娱乐的节事活动中去。

2.节事活动将更为综合性和多样化

发展节事活动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挖掘当地的民族文化。因为体验异国他乡的民情风俗是促使旅游者出游的主要动机。民俗风情作为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的生活方式体现,在节日喜庆中能充分体现一种原汁原味的真实感和人情味,而使旅游者得到直接和充分的体验。在节事活动中把服饰表演、饮食品尝、游艺竞技、民间工艺等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一方面可以丰富节事活动的内容,另一方面还可以促进当地旅游资源的综合开发,既激活某些公共设施、商店、市场等静态吸引物,又吸引投资、经济开发及基础设施改造,做到充分利用现有一切资源,取得最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香港在2010年向世界推出了“香港节庆年”,其特色就是把中国传统节庆和西方经典节日融为一体,充分展现节事活动的综合性和多样化,让游人有机会深入体验香港中西合璧的文化魅力(金美,2010)。

3.节事活动将更为品牌化和专业化

节事活动品牌在会展业和旅游业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它本身就是一种会展和旅游的吸引物,能提高会展和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丰富会展和旅游产品、延长旅游季节,扩大客源地理分布。如今,节事活动的主办者越来越重视节事活动品牌的塑造和经营。美国的玫瑰花节、意大利的狂欢节、马来西亚的国际风筝节的品牌都对本国会展业和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节事活动的发展,专业化管理将日益显示其重要性,节事活动的专职管理部门已成为旅游业和会展业发展最快的一个机构。它们在客源地设立办事处,进行全年的运营,为当地提供了很多新的就业机会。节事活动管理不仅已形成一个专业领域,而且其专业化程度亦将变得越来越高。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提供的节事活动管理培训和资格认证项目得到了全球许多国家和20多所大学的认可,便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4.节事活动宣传力度将更为加强

节事活动对会展业和旅游业市场的国际竞争将引起各国宣传促销力度的不断加强。世界著名的西班牙奔牛节在举办之前,政府会印制大量的日程表和节目单,便于国内和国际游客挑选自己喜爱的活动项目;日本交通公社等大型旅行社会提前五年将国内的节庆计划公布于众,做超前的宣传促销是著名节事活动获得成功的基础。从节事活动宣传的发展趋势来看,更多的国家将会像一些发达国家一样采取全方位出击的策略,花大力气建立覆盖面比较广的驻外旅游机构,为宣传提供组织保证。如美国有遍及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80多个驻外旅游机构,德国有39家驻外旅游机构。许多国家除了印制精美的各类宣传品外,还派促销团到各客源国进行宣传。

二、我国节事活动的发展状况

随着我国现代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节事活动也伴随着一般性旅游娱乐从无到有地成长起来,在一些人工旅游景点中,从观赏性的表演到最后以游客参与为主的所谓“大家乐”活动,几乎成为必不可少的一种旅游吸引因素,而宣传和推出各具特色的旅游节事,更成为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招徕国际旅游者、开发节事旅游资源的重要内容。在旅游节事活动欣欣向荣的同时,其他各种类型的节事活动(如大型节事、婚庆典礼、公司活动、公关社交和慈善活动等)也得到了飞跃的发展,并连同旅游节事活动一起,因其深厚的内涵、鲜明的特色、丰富的内容、多变的形式、诱人的魅力,良好的效益,成了会展业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如今,我国节事活动正在不断地改进中,健康持续地发展。

(一)我国节事活动的发展历程

1.形成时期

节事活动在我国可谓源远流长,从远古时期的祭天地、祭神灵、祭祖宗的仪式活动到20世纪70年代末的各民族节庆活动,经历了一个从萌芽到成形的漫长历史过程。在这一时期,我国的节事活动经过了人们从不自觉开展到自发组织这样一个过程。如我国有许多节日起源于礼尚往来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每年农历正月春节,正值农闲季节。人们在一年辛勤劳动之后,需要休整生息,总结经验,以利再干,所以把春季作为合家团圆、庆祝丰收、展示成绩、亲友互访、交流信息的日子来庆祝。而且,随着春天的来临,天气也慢慢地暖和起来了,正是适应举办大型娱乐活动的好时间。元宵节扎花灯和闹花灯也充分地说明了中华民族对生活的热爱,我国各少数民族的节日更是在地域性的影响下,体现出不同民族的特殊风貌和独特个性。如彝族每年“虎月”(阴历七月)“火把节”的主要活动就是“打牛”,并在晚上开展斗牛、摔跤、跑马和弹月琴等项活动,表现出彝族人民勇敢、强悍的民族性格。可以说,在20世纪80年代前,我国的节事活动多属民间自发活动,即使有寻求节庆体验的旅行者,也仅仅是少数个人旅行,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节事旅游。

2.起步时期

改革开放后,我国在各方面进入了一个全新发展时期。从1979年到1990年,旅游事业的大发展充满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以国际旅游为主导,以国内旅游为基础,协调发展,共同促进,是当时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大格局。旅游部门从旅游产品的角度进行旅游资源开发,使我国进入了重点旅游资源较大规模开发建设的新阶段。“七五”期间,国家公布了38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40个国家重点风景区和258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力地推动了各地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同时,各地也投资建设了一批有特色的旅游景点,增加了娱乐场地和观赏内容,增强了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后劲。但由于我们对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的开发在认识上有局限性和片面性,还没有认识到节事活动和会展业的重要性,以及它们对旅游发展的重要作用,所以,节事活动发展缓慢,节事旅游处于起步阶段,虽然各地都举办了各种各样的节事活动,但总的来说,对节事活动这样一个重要旅游资源和专项旅游产品重视不够。

3.发展时期

1991年以后,我国在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工作上进入突飞猛进的阶段。国家旅游局借鉴国际上举办大型主题年活动的成功经验,举办系列旅游年活动,在全国各地推出的旅游专线中配合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节事活动,很好地展示了我国作为世界著名文明古国的风姿,逐渐形成了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力的一批节事活动,如云南西双版纳的泼水节、路南石林的火把节、大理的三月街、贵州的蜡染艺术节、哈尔滨的冰雪节、潍坊的国际风筝节、青岛的啤酒节、内蒙古的那达慕大会、大连的国际服装节、洛阳的牡丹花会、广州的春节花市及各种少数民族的服饰、礼仪、民俗和民间竞技活动等。这些节事活动对吸引旅游者、推动当地的经济和旅游发展起到了有目共睹的作用,人们对节事活动重要性的认识在实践中不断地得到提高和深化。正因为这样,我国开始从民间自发组织节事活动到政府有意识地推广原有节事活动,又进入一个有计划、有组织地主动开发节事活动的新阶段。我国在成功地举办昆明市世界园艺博览会后,又主动申办并成功举办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在我国节事活动发展的历程中写下了令世人惊异的光辉篇章。

在我国旅游节事活动飞跃发展的同时,我国其他各个领域的各种类型的节事活动也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在数量、规模、内容和质量上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我国成功举办的许多世界大型体育、文化、经济、科技、旅游等节事活动都是很好的例证。为总结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全国各大城市在节庆文化等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经验,引导办节办会方向,提升办节办会水平,发挥节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由人民日报社网络中心主办的2010(首届)中国节庆创新论坛在2010年4月30日于北京召开。此次论坛以“创新”为光荣使命,以“发挥优势、打造品牌、抓住机遇、合作共赢、内生驱动、构建和谐”为论坛主题,集中实现了政界、业界、专家的高层次创新对话和各方思想大交流(人民网,2010),我国节事活动正在总结中发现问题,学习中看到方向,前进中不断改进,以实现其健康持续地发展。

(二)我国节事活动的发展特点

1.节事活动的数量和规模从小发展到大

在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的改革开放初期,我国节事活动数量少、规模小,主要以传统的节事活动为主,基本上都是作为观光旅游的补充。从80年代后期开始,游客在观赏风景的同时,参加民族节事活动,可以欣赏到民族歌舞。比如彝族传统的火把节,当地的男女老幼穿上节日的盛装,小伙子弹起大三弦、吹笛子,姑娘们则和着音乐翩翩起舞。还有传统的斗牛和摔跤活动,夜间,人们舞动火把,祈盼幸福,围着篝火唱歌跳舞,通宵达旦,这种大规模的节事活动将游客的整个旅游活动推向高潮。大大地增强了路南石林在世界旅游市场的知名度和吸引力。我国旅游业开始意识到节事活动的重要性,并逐渐提高了举办节事活动的自觉性,尤其进入90年代,随着会展业和旅游业的不断发展,节事活动的数量和规模也在明显地扩大,仅在1997中国旅游年,我国就推出了48个节事活动,在1998华夏城乡游年,我们又着重办好了23个节事活动。进入21世纪后,我国的节事活动从旅游业发展到其他各个领域,从传统的节事活动发展到现代各种类型的节事活动,节事活动无论在数量还是在规模上都得到了飞跃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2000多个县市每年仅举办的节庆活动就达8000多个(人民网,2010),如果加上其他各种类型的活动,我国的节事活动更是不计其数。而且在规模上,我国的节事活动也已发展到奥运会和世博会这样世界顶级规模的节事活动了。

数量众多的大规模的节事活动吸引了海内外大批的旅游者,既提高了中国节事活动的国际知名度,也带来了丰硕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节事活动内容从单一性发展到多样化

在节事活动发展初期,由于认识不足,策划缺乏创意,经验不够,配套设施不全等原因,每个活动的内容往往比较单一。随着节事活动的发展,各个地方节事活动的主办单位注重抓住当地的特色,深层次挖掘地方或民族文化,注意活动策划的创新,使节事活动集食、住、行、游、购、娱为一体,在内容上大大地丰富了。近年来,有些地方还举办了祭孔等大型的历时数天的文化节事活动,吸引了大量中外游客。有的节事活动将文化娱乐、体育竞赛和经贸活动结合在一起,使其具有更丰富的内容。许多星级饭店也策划并推出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节、艺术节、音乐节、时装节、美食节等活动,既给饭店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又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弘扬了我国优秀的民族风情。2010年上海世博会举办期间,仅在园区内就举行了20000多场活动,向中外游客展示“世界文明的盛会,我们大家的世博”。这些活动包括国家馆日、国际组织特别日、城市特别日、企业特别日、省区市活动周,演出、巡游、论坛、现场互动等,充分体现了节事活动内容的多样化。

3.参与节事活动的方式从旁观欣赏向直接体验发展

最初旅游部门要求旅游目的地组织节事活动,主要是为了丰富旅游节目,仅将节事活动作为一个可供旅游者观赏的节目来安排。随着旅游者需求的多样化,现代旅游者早已不满足于观赏,而越来越喜爱直接体验。通过亲身经历旅游目的地的节事活动,以了解当地的民俗文化和风土人情等,从中体会到传统的观赏式旅游所体会不到的乐趣。比如,在众多的音乐节、啤酒节、美食节中,游客们往往能一饱眼福、耳福、口福,多感官体验,既是观赏者,又是主动参与者,大大提高了节事活动的吸引力,效果相当好。

4.在节事活动的组织层次上从初级向高级发展

我国节事活动的现代化发展应该说是随着我国旅游业和会展业的发展而发展的,由于我国旅游业和会展业的起步较晚,因而我国节事活动的开发和管理更为落后。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节事活动的组织层次已从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也就是说,向专业化和市场化的方向发展。许多地方的政府专门设立了节事活动管理部门,负责节事活动的策划、组织、宣传和发展。在加强节事活动开发和管理实践的同时,对节事活动开发的理论研究也从无到有,在一些报刊杂志上出现了对节事活动的研讨,相关的论坛和研讨会也已多次召开。我国成功举办的2008北京奥运会和2010上海世博会这样超大规模的世界顶尖级节事活动标志着我国节事活动组织层次攀登的新高峰。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就是要很好地总结这两个节事活动。并将总结出来的节事活动策划、组织、宣传和管理经验,进一步发扬光大,推动我国节事活动健康持续地发展,提高我国在世界会展业和旅游业的美誉度,全方位、深层次地赶上国际发达国家的水平。

(三)我国节事活动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建议

1.我国节事活动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节事活动是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助推剂,节事活动作为会展业的重要产业架构之一,已成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内容,也是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目前,许多地方的政府已经把节事活动作为打造地方名片、构建新型产业链条的工程来抓,设立专职机构,配备专业人员,成为经济文化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各地纷纷利用节事活动,建立区域经济的招商平台,宣传地方发展成果,扩大地方经济的影响,是目前区域乃至县域经济发展中一个很有特色的举措。很多节事活动办得很有特色,为当地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然而,作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节事活动起步不久,必然带有不成熟和不自觉的因素,在其发展热潮中也必然会“泥沙俱下,鱼龙混杂”。我们必须承认和正视,目前我国节事活动中存在着下列主要问题:

(1)节事活动过多过滥。

随着旅游业和会展业的发展,节事活动在全国范围内轰轰烈烈开展。各地出现了“造节风,过节热”,举办的节事活动稀奇古怪、五花八门,举凡吃喝穿戴、花鸟虫鱼、山水人兽,无所不包,甚至连王八节、裤子节、猪王节……都已出现。“层层活动、处处节庆”已促使节事活动的数量突飞猛进。如前所说,目前我国2000多个县市每年仅举办的节庆活动就达8000多个(人民网,2010)。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马聪玲在接受人民网访谈时指出:“业内人士估计节庆的数量超过10000多个。”(盛卉、常红,2010)再加上其他各种类型的活动,节事活动更是不计其数。这其中,不乏成功例子,但更多的则是鱼目混珠、徒有虚名。不少地方举办的节庆活动,大多昙花一现,且已呈现泛滥之势。比如2003年,一个沿海省由县以上政府举办的节就有100多个,仅冠名“螃蟹节”的就达5个。其中某地在办“螃蟹节”时还搞了个“螃蟹小姐”评选(李松,2010)。还有不少缺乏品牌内涵,一味追求当地特色,忽视参与者利益和兴趣,形成不了市场吸引;或者“定位”的模糊导致了形式的杂糅,“开幕式晚会”——“招待酒会”——“旅游观光”——“经贸洽谈”等一系列活动被生拉硬扯到一起,成了表面风光热闹,内在不知所云的“四不像”。从而使最终的目标难以实现;有的脱离实际、贪大求洋,铺张浪费;有的内容单一乏味,缺少品牌情感,沦落到“三个一”的局面,即“一个开幕式、一个闭幕式,一些群体自娱自乐的内容”;还有一些一年有一年无、今年东明年西,甚至出现内容主题毫不相干、相互脱节的现象。针对这些现象,国务院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办公室在《关于2010年纠风工作的实施意见》中,已明确指出:“坚决纠正庆典、论坛活动过多过滥问题。严格控制和规范庆典、论坛活动,坚决撤销铺张浪费、牵强附会、华而不实的庆典、论坛。”

(2)节事活动脱离实际。

在我国开放改革的热浪中,各个地方都在努力争先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中,很多地方,尤其是一些经济落后地区想通过邀请名人、演艺团体这样一些大型的活动迅速扩大知名度、扩大影响力,实现形象上的突破。但是,一些政府官员忘了“看菜吃饭,量体裁衣,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看情况办理”的道理。脱离了本地区的实际情况,不惜重金请明星装门面,千方百计拉领导壮声威,更有甚者,某些官员本来就喜欢“作秀”,善于做表面文章,似乎声势越大,成效就越大,政绩就突出。至于这样做,对当地的经济发展有没有实际意义,对他们似乎都不重要。于是,“脱离实际求面子,铺张浪费劳民伤财”的节事活动频频出现,成为我国节事活动健康发展的毒瘤。

2004年年底,辽宁省北票市就曾为了一年一度的“辣椒节”,在全市财政收入仅8400多万元的情况下,花了1000多万元建了个世纪广场,广场占地4.4万平方米,而整个北票市区面积当时才14平方公里。显然,当时当地政府为了当官的“脸皮”,忽视了百姓的“肚皮”,他们忘了当地还是个国家级贫困地区,还有数以万计的下岗工人,还有众多亟待完善的基础设施(徐晨,2005)。

作为革命老区的北方某市,长期以贫困而著名。“为了拉动当地经济发展”,当地政府不遗余力搞红色旅游节,从2004年起,每年开幕式都要花费近百万元高额财力邀请几名歌手前来助兴,用地方领导的话说是“积聚人气,吸引商家”。但事实证明,由于投资环境恶劣,加之吃拿卡要现象严重,两年来招商引资效果微乎其微。许多干部群众深感疑惑:“耗资上百万元办这样的节日,真正人多一点,就是领导讲话、明星唱歌那一两个小时,开幕式一结束,一切又恢复了原样。商家没招来,政府却因此背上了包袱,最终难受的是百姓。”(王勉、胡星,2006)

四川万源市是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重点市,“为了拉动当地经济发展”,万源市2003年举行了“大巴山旅游节”,以高额报酬邀请了几名歌手前来助兴,但是市领导心目中的“头号演员”因为日程冲突没有请到。此后,万源市委领导多次在会议上强调,一定想方设法把该演员请到,“这样才能吸引人气,更好地招商引资”。2005年8月,万源市举办了纪念万源保卫战70周年的节日,终于以40多万元出场费请到了该演员,弥补了上次“遗憾”。但这一决策严重脱离了贫困山区实际,这样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举办晚会,请明星、追求高档次,并用红头文件强行摊派购买门票,变相加重了群众负担,在当地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和严重的后果,此事后经媒体披露,在社会上更是引起强烈的反响,而四川万源市委书记因“公款追星”,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王勉、胡星,2006)。

贫困县市举办大型的节庆活动,在财政资金本来就不充裕的情况下大肆铺张浪费、劳民伤财,真是“明星赚钱,政府买单,官员得利,百姓遭殃”,是典型的“只顾面皮、不顾肚皮”的做法。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马聪玲在接受人民网访谈时针对这一做法,批评道:“想要吸引投资者、旅游者到本地来,从而带动经济的发展,这个初衷本来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如果超越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不顾民生,只是求面子,劳民伤财的话,就成了舍本逐末。”(盛卉、常红,2010)

(3)节事活动缺乏创新。

节事活动缺乏创新是我国节事活动发展进程中又一主要问题。

节事活动缺乏创新首先表现在节事活动主题撞车、特色不鲜明。跟风而上类型多,使着相同的套路,不是文化节,就是旅游节;不是服装节,就是美食节;主题不外乎“吃穿住用行”。全国光是以茶文化为主题的节就有几十个,如:浙江的绍兴国际茶文化节、宁波国际茶文化节、湖州长兴陆羽国际茶文化节、普陀佛茶文化节和杭州现代茶文化节;江苏的仪征茶文化节、姜堰茶文化节和苏州吴中洞庭山碧螺春茶文化节;安徽的中国(国际)九华佛茶文化节、霍山大别山旅游·黄芽茶文化节、中国六安瓜片茶文化节和六安茶文化节;湖北的中国硒都·芭蕉茶叶文化节、武汉茶文化节、天门国际茶文化节、江西的遂川狗牯脑茶文化节和婺源茶文化节、广东的广州国际茶文化节、岭头单丛茶文化节和东莞茶文化节;福建安溪茶文化旅游节暨铁观音乌龙茶节和武夷山大红袍茶文化节;北京的马连道国际茶文化节和中国园林茶文化节;陕西的紫阳“富硒茶文化节”和茶业茶文化节、还有上海的国际茶文化节、河南的信阳茶文化节、湖南的长沙星沙茶文化节、山西的茶文化节、河北的保定茶文化节、贵州的茶文化节、云南的丽江民族茶文化节、广西的凌云白毫茶文化节、四川的乐山中国峨眉山茶文化节……更有甚者,华东某一中等城市,一下子办了5个不同级别的樱桃节,导致樱桃节魅力全失。

节事活动缺乏创新其次表现在活动项目和内容上往往千篇一律,设置雷同或大同小异,不管什么类型的节庆,主办方总是耗费巨资请一些大大小小的明星,或者搞一些模特大赛、演唱会等与主题相去甚远的活动,陷入“吃喝玩乐”、“晚会+经贸”和“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怪圈。

节事活动缺乏创新还表现在活动形式单调简单,不少节事活动还处于效仿阶段、活动形式无非就是开(闭)幕式歌舞表演、花车巡游、商品展销会、经贸洽谈会或特产采摘等等,往往缺乏新意、特色和吸引力。

(4)节事活动政府干预。

我国节事活动发展初期,政府包办模式曾是一些城市特别是一些小城镇在举办节事活动中,采用较多的运作模式。这是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部门工作模式在节事活动运作中的反映和持续,其特点是:政府在节事活动的举办过程中,从策划组织到营销宣传,从资金落实到运营管理,政府部门一揽到底,节事活动的内容、形式、时间、场地都由政府部门决定和选择,参加单位和参与者也由政府部门行政指派。这种运作模式不仅给政府带来很大的财政负担,而且严重降低和损害了节事活动给举办地带来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我国节事活动发展时至今日,这种运作模式已逐渐被摆脱和抛弃,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开始采用政府主导型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大大地提高了节事活动的举办效益和影响。但是,我们必须指出,从目前我国节事活动运作模式来看,一些地方的节事活动尚未完全摆脱“官办”模式的束缚。政府包办唱“独角戏”还时有发生。更常见的是政府干预过多,节事活动组织行政化,一些政府官员习惯使用行政的手段,为增加人气和轰动效应,以行政指令的方式对下属部门和单位下达任务,还有一些地方政府在节事活动中的定位和作用不够准确,以“主导”为名,行“干预包办”之实,滥用财政资金,向企业和个人摊派费用或拉赞助,对节事活动的管辖范围过于宽泛、重政治影响,轻经济效益,尚未建立企业和个人节事活动投资回报机制,严重地影响了群众和企业的积极性,阻碍了市场化运作模式的有效发挥。

(5)节事活动发展不均。

因为节事活动的举办与举办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我国东西部地区在社会经济发展上的差异也必然会反映和影响到东西部地区节事活动的发展水平。总的来讲,我国西部贫困城市和不发达地区的节事活动不仅数量少,而且从节事活动的发展理念、策划创意和运作模式到组织管理、融资能力、服务水准和综合效益,与东部沿海城市与发达地区相比,都还有较大的差距。为提高我国节事活动和会展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和综合效益,这种差异必须在发展中逐步缩小,直到消灭。

2.我国节事活动目前存在主要问题的解决建议

我国节事活动目前存在的上述主要问题严重地影响着我国节事活动和会展业的健康发展和整体效益的充分发挥,为清除我国节事活动的前进障碍和发展毒瘤,特提出下列解决建议,供各地相关政府部门和企业及专业人士参考。

(1)坚决执行中央指示。

我国节事活动及会展业和我国其他各行各业的工作一样,都必须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在中央各政府部门的指导下,才能健康持续地发展。

对于目前我国节事活动发展中的问题,中央给予高度的重视,第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会、国务院第三次廉政工作会议和全国纠风工作会议都明确提出要认真解决这个问题。国务院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办公室也在《关于2010年纠风工作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指出:“坚决纠正庆典、论坛活动过多过滥问题。严格控制和规范庆典、论坛活动,坚决撤销铺张浪费、牵强附会、华而不实的庆典、论坛;政府机关举办庆典、论坛活动,所需经费必须纳入财政预算,接受审计监督;严肃查处滥用财政资金、向企业和个人摊派费用或拉赞助,以及利用举办庆典、论坛活动为单位或个人谋取私利等问题。对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举办、参与和赞助举办庆典、论坛、商业演出等活动,要严格管理和规范。对企业或社会上举办的庆典、论坛,领导干部原则上不参加,确需参加的,要按程序报批。巩固和深化清理规范评比达标表彰活动成果,督促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公布项目开展活动,严格控制审批新增项目。”(国务院,2010)

现在我们的任务就是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和不折不扣地坚决执行国务院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办公室《关于2010年纠风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其他相关的中央指示。

(2)树立和坚持正确的政绩观。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起到决定性作用。要解决我国节事活动发展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为决策和领导人物的各地区和相关部门的领导干部是关键。

各级领导必须看到我国节事活动目前存在的过多过滥等主要问题,所体现出来的是浮躁心态和投机心理,实际上也折射出不少官员存在着严重的“政绩焦虑症”和不正确的政绩观,因此,各级领导首先就要树立和坚持正确的政绩观。政绩观是领导干部从政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树立和坚持正确的政绩观就要求各级领导必须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具体到各地的节事活动发展上,各级领导就应该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实事求是地发展各地的节事活动。坚决克服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和投机心理,建立监督机制,杜绝贪大求洋,形式主义和政绩工程的节事活动。以办实事、重实效、求实绩的务实意识,创造人民群众需要的和满意的节事活动,同时必须以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评估和考核节事活动的客观标准,确保节事活动健康持续地发展。

(3)走市场化运作道路。

造成我国节事活动目前存在的上述主要问题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节事活动尚未完全彻底地摆脱“官办”模式的束缚和影响。政府在一些节事活动中还会唱“独角戏”或“干预调”,这不仅会造成财政的压力和资金的浪费,产生“只顾面皮,不顾肚皮”的虚假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而且还会挫伤和压抑广大企业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由于政府在节事活动运作上专业性的不足,也往往会影响节事活动的成效。要解决我国节事活动目前存在的上述主要问题,除了坚决执行中央的指示,抓好各级领导干部的政绩观外,还必须走市场化运作的道路。

节事活动走市场化运作的道路首先要求政府积极转变观念,要“割断利益关系”,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在节事活动的发展上,应将工作重心放在对节事活动的宏观管理上,制定必要的政策法规和行业标准,指导节事活动的发展,加强对安全、环保、秩序、质量等方面的管制。

节事活动走市场化运作的道路还要彻底抛弃“政府包办”的旧模式,采用“市场化运作”的新模式。在政府的主导下,大胆引入市场手段,不论是节事活动举办的需求,还是供给方面,都应当遵循一定的市场规律,把节事活动纳入市场经济的轨道;也就是说要遵循“资金筹措多元化,业务操作社会化,经营管理专业化、活动承办契约化、成本平衡效益化、管节办节规范化”等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和原则(卢晓,2006,2010),使节事活动从设计、策划、组织、运作,到人力、物力、财力,都赢得民间资源特别是民间人才和民间资金的积极投入和聚集,实现节事活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全面提高。

(4)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品牌节事。

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品牌节事是解决我国节事活动目前存在主要问题的又一重要建议。

创新是节事活动的生命力,只有不断地创新才会保持其特色,才会增强其吸引力,才会延续其新的生命力。增强创新意识就要具有“人无我有,人有我特”的创新理念,就要具有创新的思维,决不跟风和模仿重复,就要在节事活动的主题、内容、形式、地点、参与方式、运作模式、融资方式等节事活动策划的各个环节与管理的各个方面不断地输入新的思路和开创新的局面,让节事活动别开生面,常办常新。

品牌是节事活动层次和质量的象征,是节事活动核心竞争力的标志,是节事活动进入市场、占领市场的武器。品牌节事就是指那些群众参与积极性高、经济带动力强、社会效益俱佳、特色鲜明、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的节事活动。培养品牌节事就要在节事活动的发展中树立品牌意识,不追求“量”的扩张而重视“质”的提高;就要在众多现有的节事活动中选择有发展潜力的节事活动进行培育,注意对节事活动本身的维护,注重其文化内涵和品牌的打造;就要重视媒体宣传的力量,注意做好节事活动的宣传和推介工作,树立节事活动的品牌形象。

创新意识和品牌节事将决定节事活动高起点、高水平和高标准的发展。我们一定要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品牌节事,推动我国节事活动的良性发展。

(四)我国节事活动的发展趋势

1.我国节事活动的发展前景将更为广阔

近年来,我国成功举办的一系列大型节事活动和各地开发的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地方和民族节事活动,使我国以节事活动为重要内容的旅游资源开发速度和规模都上了一个新台阶。这不仅为扩大内需、活跃市场及进一步发展我国节事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为我国会展业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起了显著的推动作用,再加上近年来,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增长,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国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又为节事活动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特别要指出的是,我国在过去几年中,成功举办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2009年国庆60周年大庆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不仅向全世界展示了我国举办大型节事活动的智慧、条件、水平和能力,而且更为我国今后继续申办和举办世界大型节事活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增强了我国的话语权和国际竞争力。我们可以毫无疑问地断言:我国节事活动的发展前景将更为广阔。

2.我国节事活动将向系列化、参与化方向发展

节事活动系列化是举办地产生轰动效应、激活潜在市场的有力手段。上海旅游节、杭州西湖博览会等都已成为我国系列化和参与化节事活动的范例。通过大型节事活动来吸引公众传播媒介,产生某种光环效应,配合一系列小型节事活动来吸引各种志趣的参与者,已成我国节事活动的一种发展趋势。具有连贯性、一致性、互补性和协调性的系列化节事活动,会使节事活动主题更加饱满,节事活动内容更为丰富,节事活动吸引力更强,节事活动效益更好。节事活动系列化发展必然也增强了节事活动参与化的广度和深度,使“局外人”变为“局内人”,真正领略节事活动的丰富内涵。

3.我国节事活动将向市场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

节事活动和会展业都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市场化操作经营是国外成功节事活动的基本运作模式,由大型专业的服务或策划公司承办,政府部门只起协调、支持的作用,而我国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不够健全,市场化运作机制还不够完善,节事活动的发展起步又较晚,因而许多节事活动仍是政府主办和安排,或仍带有很多明显的计划经济的影子,使企业难以通过公平竞争的方法来介入和进行市场化操作。节事活动的市场营销,也没有受到相应的重视,处于滞后的状态,缺乏积极有效的营销策略和宣传。在节事活动的管理方面,体制也还没有理顺。缺少统一的节事活动管理部门,造成管理无序,档次不高,缺少品牌意识和明确定位,影响节事活动应有的规模和效益,节事活动管理和策划的专业人才也相当缺乏,从业者大多是半路出家,没有经过专业培训,无论是管理水平还是策划、服务,同国外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学习先进的经验,逐步建立我国节事活动的市场化经营体制和模式,培养节事活动策划管理的专业化人才,实施对节事活动的专业化管理,使我国节事活动向市场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是我国节事活动发展的必然要求和趋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