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不要介入他人的是非纷争中

不要介入他人的是非纷争中

时间:2022-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正是由于每天专心学习,他才能饱读诗书,最终成为令人敬仰的儒学大师。要知道,《弟子规》作为启蒙学生的读物,它的主要对象还是青少年。那就是,正确地面对人生中的是非问题,才能避免被卷入是非之争中。《弟子规》要求我们正确面对外界的是非问题,想要成为有作为的人,从现在起用智慧判断,用正确的态度去处理是非吧!

一个人想要拥有诚信的品格,单单依靠说话是不行的,更需要从为人处世中去体现。《弟子规》中讲:“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它的意思是说:周围的人,有说长的,也有说短的,只要事情跟自己没有关系,就不要去管这些事情。这就要求我们要专心读书工作,才能避免介入是非之地。

在古人看来,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才是明智之举。然而,放在当前社会环境中,也许有人会认为这不就是,一心只为自己,哪管他人死活的态度吗?尤其在当下,社会大力提倡助人为乐,见义勇为,争做文明人。其实,《弟子规》中的这几句话,应该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

在我们的身边,每天都会发生许多事情,大家的出发点不同,看法自然也就不同。自然会有人说长,也会有人说短,对于这些现象,清代的金缨曾以“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事非”的名言来告诫自己,要理智地对待别人的是与非。如果看了下面的故事,你就会了解古人这样要求的好处。

一代儒学大师董仲舒,自幼天资聪颖,少年时就酷爱读书,因而,学习起来常常是忘了吃饭睡觉。看到孩子能如此专心,他的父亲董太公,自然心里十分欢喜。然而,时间一长难免有些担心。于是,董太公便决定在屋后修建一个大花园,好让孩子有机会到花园散散心、歇歇脑子。

说干就干,董太公立即派人去南方参观学习花园的建造经验。不久后,花园便开始动工建造。第一年,小花园内刚刚建起了一座假山,邻居、亲戚家的孩子们都到他家来玩,好不热闹。看着明媚的阳光,碧绿的草地,鲜艳的花朵,姐姐极力邀请他到园中休息,可他却依然手持竹简,背着先生布置的任务。后来,董太公又在自家的花园里建起了一座假山,同样引起不小的轰动,一些邻居和亲戚家的孩子都到假山上活动。大伙叫他一起玩,可是,他却像是没听到一样,只顾低头写自己的诗文。

第三年,花园终于建成了,很多人都来参观,看到如此美景,大伙都夸董家的花园精致。然而,董仲舒依然埋头在屋内读书,根本无暇顾及这些。直到中秋夜晚,全家人坐于花园中赏月时,他还是没有忘记自己的作业,找先生研究诗文去了。正是由于每天专心学习,他才能饱读诗书,最终成为令人敬仰的儒学大师。

这就是有名的“三年不窥园”的故事,董仲舒之所以能成大器,主要与他的专心学习,不为杂事所累是密不可分的。面对周围每天发生的事情,东家说长,西家说短,如果时时都要参与进来,那么,势必会影响他的学业,同时,还有可能会让自己卷入是非当中。因而,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每个人踏入社会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去处理,想要做出一番成就来,就要学会专心致志,远离是非。

当然,古人这样做,并不是要求我们学会冷漠,学会麻木不仁,甚至见死不救,或是遇到一些问题时,只能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来处事。要知道,《弟子规》作为启蒙学生的读物,它的主要对象还是青少年。因而,我们应该在此基础上,有更深一层的认识。那就是,正确地面对人生中的是非问题,才能避免被卷入是非之争中。那么,现实生活中,哪些情况下要抱着闲事莫管的态度,哪种情况下又要助人为乐呢?

1.对于那些生活中议论别人是非的事情,要学会坐视不理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际交往中,总有那么一些人喜欢谈论别人的是非曲直,自然也就会有不同的看法。面对这些八卦事情,要做到不去议论别人的是与非,通过反思自己的过失,进而以是克非,才是儒家倡导的修身养性的重要方法。因而,想成为有作为的人,要学会面对议论是非,与自己无关的问题,就不要去管它,把精力集中在学习或事业上。

2.面对生活中的善恶事,要敢于站出来

生活中,难免会存在一些不公、不良的事情,当然,如果我们都不去反对的话,很可能让黑暗势力更加强大,到头来会危害到更多人。因而,一个有作为的人,更应该学会关心别人,助人为乐,在他人需要帮助之时,伸出你的援助之手,方能共建一个美好的家园。因而,做一个诚信的人要学会敢于惩恶扬善,面对恶势力要学会反抗。

有人的地方,自然就离不开是非,然而,如何面对这些是非问题,却是可以由个人来决定的。《弟子规》要求我们正确面对外界的是非问题,想要成为有作为的人,从现在起用智慧判断,用正确的态度去处理是非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