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胡同和货声

胡同和货声

时间:2022-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北京的胡同形成于元朝。这说明现在西四南大街西侧的砖塔胡同在元朝就有了。这些胡同的名字不是把当时北京老百姓的衣、食、住、行以及生活习惯都展现出来了吗?北京胡同里还有独特的吆喝声和响器声,合称货声。胡同里的吆喝在音调和趣味方面都很有讲究。俄国学者巴赫金认为,“巴黎的吆喝”在民间的露天广场和街头文化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叶 朗 朱良志

有一位名叫保罗·巴迪的法国学者说,老北京的魅力既来自那些雄伟的城门楼子,也来自那些狭窄的胡同。

北京的胡同形成于元朝。元朝杂剧《张生煮海》中的侍女有一句话:“你去兀那羊市角头砖塔儿胡同总铺门前来寻我。”这说明现在西四南大街西侧的砖塔胡同在元朝就有了。

北京的胡同也有独特的风情。光是胡同的名字,就引人遐想,你看:杏花天胡同,花枝胡同,菊儿胡同,小金丝胡同,月光胡同,孔雀胡同,胭脂胡同,等等,这些胡同的名称多么富于诗意!还有:雨儿胡同,蓑衣胡同,帽儿胡同,茶叶胡同,烧酒胡同,干面胡同,羊肉胡同,茄子胡同,豆芽菜胡同,烧饼胡同,麻花胡同,劈柴胡同,风箱胡同,灯草胡同,蜡烛心胡同……这些胡同的名字不是把当时北京老百姓的衣、食、住、行以及生活习惯都展现出来了吗?根据老北京人的回忆,最有趣的是不同的胡同还有不同的气味:钱粮胡同是大白菜的气味,帽儿胡同是冰糖葫芦的气味,轿子胡同里有豆汁儿味。

北京胡同里还有独特的吆喝声和响器声,合称货声。吆喝的声调忽高忽低,声音时远时近,传送出一种悠长的韵味。像春天的吆喝:“哎嗨!大小哎,小金鱼儿嘞!”夏天的吆喝:“一兜儿水的哎嗨大蜜桃!”秋天的吆喝:“大山里红啊:还两挂!”冬天的的吆喝:“萝卜赛梨哎,辣了换。”清早的吆喝:“热的嘞,大油炸鬼,芝麻酱的烧饼!”晚上的吆喝:“金橘儿哎,青果哎,开口胃哎!”半夜的吆喝:“硬面,悖哎悖。馄饨喂,开锅啊!”有的小贩不用吆喝,就用手里的响器召唤顾客。人们一听到响铁发出的颤颤巍巍的金属声,就知道理发的来了。一听到打大铜锣声,就知道耍猴儿的来了。一听到木头梆子响,就知道卖油的来了。一听到拨浪鼓响,就知道卖针线香粉小百货的来了。胡同里的吆喝在音调和趣味方面都很有讲究。吆喝的气要足,嗓子要脆,口齿要清白,韵味要浓,还要运用花腔、滑腔、甩腔,特别最后一个词的音调转折要有韵味。吆喝用的是北京地方的语言和音调,是地道的京腔、京调、京韵、京味。有的吆喝既有音乐性,又有文学性。你听夏天卖西瓜的吆喝:“吃来呗弄一块尝,这冰人儿的西瓜脆沙瓤儿;三角的牙儿,船那么大的块儿,冰糖的瓤儿;八月中秋月饼的馅儿,芭蕉叶轰不走那蜜蜂在这儿错搭了窝;沙着你的口甜呐,俩大子儿一牙儿。”这些吆喝,都渗透着民间的、欢乐的、幽默的趣味。世界历史上许多古老的城市都有这种吆喝。1545年有一位名叫特留克的学者编了一本集子《巴黎每天发出的一百零七种吆喝》,实际上巴黎的吆喝远远不止这个数目。著名京剧艺术家翁偶虹根据他自己几十年亲耳所闻,记录整理了北京城里三百六十八种吆喝声,当然实际上北京的吆喝也远远不止这个数目。俄国学者巴赫金认为,“巴黎的吆喝”在民间的露天广场和街头文化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这些“吆喝声”,一方面显现出一种有血有肉的充满广场喧闹的生活,一方面又渗透着民间节日的、幽默的气氛。翁偶虹说,北京城里的吆喝,是一种充满感情的生活之歌,能够给心灵短暂的慰藉,又是一闪而逝的美的享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