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帮助青少年消除烦恼的措施

帮助青少年消除烦恼的措施

时间:2022-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量研究说明,帮助青少年消除烦恼,既是一种贴心的德育工作,也是最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因此,面对烦恼众多的青少年,教师要把热情帮助学生消除烦恼作为一项重要的经常性的工作抓紧抓好。要做好青少年的心理疏导工作,除了领导重视外,还必须有一支乐于做、善于做青少年的心理疏导工作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大量研究说明,帮助青少年消除烦恼,既是一种贴心的德育工作,也是最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因此,面对烦恼众多的青少年,教师要把热情帮助学生消除烦恼作为一项重要的经常性的工作抓紧抓好。

一、领导重视、齐抓共管,抓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帮助青少年消除烦恼的工作,既属于德育工作,也属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领导重视、齐抓共管。

(一)教育部门和学校要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

学校是青少年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青少年的许多烦恼都与学习和学校生活有关,因此,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对有烦恼的青少年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干预和帮助,是教育部门和学校责无旁贷的任务。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一定要把抓好心理健康教育、及时帮助学生消除烦恼作为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

(二)建设一支乐意做青少年知心朋友、善于帮助青少年排解烦恼的专、兼职队伍

要做好青少年的心理疏导工作,除了领导重视外,还必须有一支乐于做、善于做青少年的心理疏导工作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因此,教育部门、中小学、共青团组织,都要努力培养一支乐意成为青少年知心朋友、善于帮助青少年排解烦恼的专、兼职队伍。

(三)普及家庭教育科学知识,提高家长科学教子的水平

本次调查显示,青少年的家庭生活烦恼,主要原因在于家长不理解孩子,不会科学地教育孩子,因此,有关部门要大力向家长宣传家庭教育科学知识,努力提高家长科学教子的水平,使广大家长成为积极关心孩子心理健康、善于帮助孩子消除烦恼的孩子的知心朋友。

二、坚持四条原则

帮助学生消除烦恼,属于心理咨询的范畴,工作中要坚持以下心理咨询的四条原则:

(一)理解与认同原则

青少年的许多烦恼,在成年人看来或许是不必要的、不合情理的,是幼稚可笑的,甚至是错误的和应该批判的。如果这样看问题,对当今青少年的烦恼采取不理解、不认同的态度,就不能赢得青少年的信任,就不可能跟他们进行心灵的沟通,也不可能给他们提供有效的帮助。因此,面对有烦恼的青少年,心理咨询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只有站在当代青少年的位置上,设身处地地理解他们的心理矛盾,承认他们的烦恼是合情合理的,才可能有效地对他们进行疏导和帮助。

(二)友好交谈原则

心理疏导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求助者对施助者的信任度。因此,对有烦恼的青少年,心理咨询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淡化“教师”的角色,要以知心朋友的身份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用协商的、建议的语言和口吻与他们友好交谈,切忌以居高临下的、武断的、命令的、教训的口吻与他们谈话。

(三)保密原则

对于青少年讲的烦恼,特别是有关他们“隐私”的问题,心理咨询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要注意保密,切忌把他们倾诉的烦恼作为平时的谈资。

(四)疏导教育原则

关心、理解、认同青少年的烦恼,不等于赞同和支持他们烦恼,因为他们的许多烦恼是由于知识有限、认识片面、情感偏激、期望和要求过高、行为盲目冲动等而引起的,因此,对于青少年的烦恼,心理咨询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要立足于教育疏导正确对待烦恼、努力消除烦恼。疏导是为了教育,教育要通过疏导。只有把二者巧妙地结合起来,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灵活运用六种方法

帮助青少年消除烦恼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六种:

(一)让学生适当倾诉和宣泄

心理学研究证明,人有了烦恼,如果能有适当的场合和可信赖的人,把内心的烦恼倾诉出来,必要的时候痛哭一场,或者放声大叫、大笑、大吼一番,心理矛盾就会自然得到缓和,烦恼和痛苦就会得到减轻或消除。俗话说得好,“说出口的话是药,闷在心里的话是病”。

(二)引导学生多角度看问题

青少年有的烦恼,是因为他们只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而引起的。比如,有的学生认为别人不理解或者别人在嫉妒自己。对于这样的学生,要引导他们学会换位思考,学会从别人的角度看问题。要使他们懂得,希望别人理解自己是对的,但是,自己要学会理解别人。

(三)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困难、挫折、失败和不幸

人的烦恼,都与遭受困难和挫折有关,因此,心理咨询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要教育青少年正确认识困难和挫折,要让他们懂得:世界上没有一帆风顺的人和事;人生的意义就在于与困难和挫折作斗争;挫折是宝贵的财富……从而鼓励他们把挫折和失败当作锻炼自己意志的熔炉,学会在挫折和失败中前进。

对于因遇到挫折和不幸而烦恼的青少年,还可以引导他们“文饰”自己的挫折和不幸。

“文饰”又叫“合理化”,即对于因受到挫折、失败、不幸而烦恼的人,通过帮助他们找出挫折和失败的“正当理由”,让他们懂得自己的失败、挫折、不幸是不可避免的、是“合情合理”的,并学会从所失中看到所得,从“不幸”中发现“幸”的一面。外国寓言《狐狸与酸葡萄》、鲁迅《阿Q正传》中的阿Q等的“精神胜利法”,就是“文饰”的典型例子。“精神胜利法”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是丝毫不可取的,但是,对于因遭受挫折和欺凌而烦恼忧伤的人来说,却是一剂自我心理保护的良药。

(四)引导学生转移注意

转移,就是把注意力和情绪从烦恼的事物上转移到其他能使人愉快的事物上。如鼓励有烦恼的学生多参加他们喜爱的文化体育活动等,使其“以乐忘忧”,转换心境。

(五)激励学生升华心境

对因挫折、失败或遭他人轻视、讥笑而烦恼的人,可以通过激励他们把挫折和失败看作成功的准备和“预付的学费”,把他人的轻视、讥笑当作鞭策自己发奋图强的动力,从而实现心境的升华。如对遭他人轻视、讥笑而烦恼的青少年,可以用“别管他人如何轻视、讥笑你的今天,努力发奋让他人羡慕、赞赏你的明天”这样的话来鼓励他们发奋图强,将烦恼转化为向上拼搏的动力,实现心境的升华。

(六)教育学生学会自我调节

“自我调节”,指调节自己的期望和需要。人的一切烦恼几乎都与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期望没有实现相关。青少年也是如此。因此,对于因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期望没有实现而烦恼的青少年,可以通过引导他们重新审视自己的需要和期望。对不合理的或者虽然合理而一时不可能实现的、过高的“需要”和“期望”,则引导他们适当降低或者放弃自己的需要和期望;对于因本人努力不够而没有实现的“需要”和“期望”,则要引导和鼓励他们发奋图强,加倍努力去实现自己的期望和追求,而不要停留在唉声叹气之中,也不要等待别人来成就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