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生命教育的概念

生命教育的概念

时间:2022-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关于生命教育概念的界定,目前国内外的研究可谓百家争鸣,不同的专家学者围绕生命与教育的关系,分别从不同的视角对生命教育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刘慧认为,生命教育是指回到生命之中、遵循生命之道、关爱生命、生命有爱的教育。中国台湾和香港地区的生命教育都极为重视生命教育的生活化,提倡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关爱生命的情怀。

关于生命教育概念的界定,目前国内外的研究可谓百家争鸣,不同的专家学者围绕生命与教育的关系,分别从不同的视角对生命教育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概括而言,主要包括以下三个观点:

(一)作为价值取向的生命教育

这种观点从批判教育的过度功利化和人文主义缺失的立场出发,强调教育的人文关怀和生命意义,认为教育是对生命本质的呼唤和回归。此类研究认为,现有教育关注知识的传递、理性的养成以及某一方面的技能培养,而忽视学生的存在意义、学生的生命体验以及学生的内在需求,呈现出回避生命、漠视生命的状态。表现在教育实践中,师生过多地被知识、制度、程序所限制;在教育价值整体取向上重视知识、技能目标,忽视教育整体价值的实现,背离教育的本质追求。因此需要对现有学校教育价值取向进行自觉的反思与重建。

如刘济良、李晗认为,生命教育就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的价值、人的生命,理解生活的真正意义,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肖川认为“生命教育旨在帮助学生理解生命的意义,提高生命质量和增强生命尊严意识,使学生拥有一个美好的人生。生命教育不仅仅是一个教育实践,它还是教育的价值追求”;刘铁芳从“生命情感与教育关怀”出发,指出“教育要关注个体,关注人,意味着要去关注个体作为生命的存在”;李萍提出,“生命教育是一种以寻求人的生命本体为基础,以尊重生命的尊严和价值为前提,以发展个人生命的整体性、和谐性为目的的教育”,等等。学校教育的价值取向就是要直面学生的生命存在,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满足学生的生命需要,使学生在学校教育中自主、能动、积极地成长,从而促进学生的生命成长。

(二)作为教育内容的生命教育

这种观点从教育无视或轻视学生生命的事实出发,强调生命的本体价值,引导学生认识生命、敬畏生命、尊重生命和热爱生命,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进而获得人格的全面发展。如王学风认为,生命教育是通过对中小学生进行生命的孕育、生命发展知识的教授,让他们对自己有一定的认识,对他人的生命抱珍惜和尊重的态度,并让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对社会及他人,尤其是对残疾人的爱心,使中小学生在人格上获得全面发展。张振成认为,生命教育就是“从精神心灵的探索,启迪珍爱生命,发扬善性”;程红艳把生命教育定义为“以学生的生命活力为基础,关注学生生命,遵循生命发展原则,旨在形成学生健康的生命态度的教育”。许世平将生命教育分为生命意识、生存能力和生命价值三个层次,认为生命教育就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生存意识熏陶、生存能力培养和生命价值升华,最终使其生命质量充分展现的活动过程”,并指出三个层次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不断注入新的内容。

(三)作为实践方法的生命教育

这种观点是针对传统的教育囿于固化模式而导致的非人本化的事实,倡导生命化的教育,强调对生命实践的体验,将教育寓于生活体验,使教育充满人文关怀。如王北生、赵云红认为,生命教育是依据生命的特征,遵循生命发展的原则,以学生自身潜在的生命基质为基础,通过选择优良的教育方式,唤醒生命意识,启迪精神世界,开发生命潜能,提升生命质量,关注生命的整体发展,使其成为充满生命活力,具有健全人格、鲜明个性,掌握创造智慧的活动。刘慧认为,生命教育是指回到生命之中、遵循生命之道、关爱生命、生命有爱的教育。成为优质的自己是它的价值追求,关爱生命是它的主题,生命叙事是它的主要存在方式。中国台湾和香港地区的生命教育都极为重视生命教育的生活化,提倡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关爱生命的情怀。大陆许多学者也主张通过构建生命化课堂、建设体现生命关怀的课程等来实施生命教育。

纵观关于生命教育的论述可以看出,生命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生命教育指的是对生命本身的关注,包括个人与他人的生命,进而扩展到一切自然生命;广义的生命教育不仅包括对生命的关注,而且包括对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通过进行生命教育,表达对生命状态的关怀,对生命价值的追求,促进生命健康和人格健全,从而使人更好地体验、感悟和实现生命的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