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原来,成长也需要蛰伏

原来,成长也需要蛰伏

时间:2022-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念此,感到羞愧万分。我的悲凉,不因人间短暂的喧嚷,而是——我蛰伏了吗?纵使多年以后未能破茧而歌,也决不后悔当初。真正是考场中的上乘之作。用词造诣,极富哲理,俯拾即是,如“得之淡然,失之坦然”“一生辗转万里,莫问成败几许”“原来,蛰伏过后方能成长”等,这样的语言在文中如同一朵朵奇葩,让字里行间溢满香味。

夏雨初霁,没有蜻蜓,也嗅不着花香,蝉声聒噪,竟跌宕出几分岁月静好。

漫步河堤,风拂烟柳,漾开一树清凉。走了良久,发现不远处的树上有几只蝉蜕,因一场甘霖,壳上沾了些许黄泥。我心生好奇,走近,用纸巾包起一只蝉蜕,细细端详。

“姑娘,你可知道这蝉蜕是如何来的?”身旁一位垂钓的老者笑着问道。我疑惑地摇了摇头,老者拨弄了几下鱼竿,道:“这蝉的一生也是颇为曲折,自虫卵变成幼虫之后,需在地下蛰伏一千多个日日夜夜,挣脱坚硬的外壳,方能破茧而出,鸣响整个盛夏。这蝉声不断,也许是它们对于生命的歌颂吧!”听罢,我心头涟漪泛起,许多复杂的情绪油然而生。

我托住手中这小小的蝉,想起他们在地上极短的寿命,在地下却有极长的蛰伏,心底泛起一股悲凉,不仅仅为蝉,也为自己。

回观自身,曾经多少次沉湎在过去的悲伤之中,碌碌无为,终日迷惘;曾经多少次追忆在痛苦的回忆中,悔恨难抑,无法自拔。念此,感到羞愧万分。

我的悲凉,不因人间短暂的喧嚷,而是——我蛰伏了吗?我为破土积蓄着什么?四年地下苦功,换来一月歌唱。如此短暂的生命,也须在阴暗潮湿的地下承受一千多个日日夜夜的煎熬,这是何其漫长而又痛苦的等待!

生命的宣纸上,狼毫蘸满血泪,描绘出芸芸众生,如烟火般绚烂一时而终归湮灭的姿态。

“知了,知了……”也许这就是他们对于生命的解读,他们早已了悟岁月苦短,生命的来之不易。于是,抓住转瞬即逝的光阴,不分昼夜,不知疲倦地鼓翼而歌。

知了,知了,我便也明了。原来,蛰伏过后方能成长。

一生辗转万里,莫问成败几许。蛰伏于光阴之中,用心做好一件事,为一个目标而全力以赴,不管后来有没有出土、破茧、羽化、鸣响,得之淡然,失之坦然。纵使多年以后未能破茧而歌,也决不后悔当初。因为蝉们也并不知道哪个蝉是鸣叫得最好的,又有多少蛰伏着的蝉是无法蜕变的。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浅悟成长,无忧亦无惧。

名师点评

本文立意深刻,内涵丰富,借物喻人,语言优美,读起来让人浮想联翩,感慨万千。真正是考场中的上乘之作。作者文思泉涌,才华横溢,下笔自如,纵横驰骋,潇洒大气。语言优美是本文最大亮点。作者遣词造句功底非同一般,起笔采用四字句,轻快活泼,与“夏雨初霁”的环境,“漫步河堤”的心境高度吻合,言与意的合一,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是语言表达的高水平体现。用词造诣,极富哲理,俯拾即是,如“得之淡然,失之坦然”“一生辗转万里,莫问成败几许”“原来,蛰伏过后方能成长”等,这样的语言在文中如同一朵朵奇葩,让字里行间溢满香味。精彩的语言远不止形式上或工整,或骈散结合,更重要的是从物到人,用意巧妙,过渡自然,如:“心底泛起一股悲凉,不仅仅为蝉,也为自己”;还有虞世南诗句“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信手拈来,古为今用,人为我用,恰到好处。从这里可见作者读书多,积累丰厚,用笔自如,下语优雅,造诣深刻,值得我们学习。(汪敏)

我 的 体 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