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原来,那是成长的味道(前言)

原来,那是成长的味道(前言)

时间:2022-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怀着敬畏成长的心情,我认真阅读了《中考满分作文》,感动不已。懵懂岁月,最容易忽略的也许是近在咫尺的爱的味道。例如《原来,惠州西湖那么美》,惠州西湖的美,因有了苏东坡的“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坦然,便多了一份淡然味道。人生不乏酸甜苦辣咸的味道,而记录人生的文字,也应是有生活百态的味道。为什么我对中学生的满分作文如此细嚼慢咽,原来,那是成长的味道!

“味道”一词很奇妙,它可以是舌尖上的欲罢不能 ,也可以是一撇一捺里的魂牵梦萦。好的文学作品,是有味儿的,不信,我们一起来尝尝。

“岸上的田里,乌油油的都是结实的罗汉豆”(《社戏》鲁迅),那是浙江绍兴水乡罗汉豆的香味。“六人围坐一桌,足足坐满了三十多张矮方桌,每桌各自轮流低声唱《十二月花》”(《云南的歌会》沈从文),那是云南昆明乡下歌会的味道。“又一个闪,正在头上,白亮亮的雨点紧跟着落下来,极硬的,砸起许多尘土,土里微带着雨气”(《骆驼祥子》老舍),那是老北京夏日暴雨的土腥味。品尝着老舍笔下北京暴雨的凌厉味道,突然想起了今年八月,在京城的铜锣古巷,也遭遇了一场似曾相识的暴雨,兴味盎然。我想,这就是味儿吧!

大抵没有人会怀疑《红楼梦》是古今中外最伟大的作品之一,是因为它是一部记录青春的作品,不管是贾宝玉的怒砸美玉,还是林黛玉的荷锄葬花,抑或是史湘云的醉卧芍药裀,这都是氤氲着青春成长的味道。人人都是将要或正在或曾经行走于青春的道路上,这也是人与人相互牵连的一条曲径,路上或是风和日丽繁花似锦的甜腻,或是乌云密布绿肥红瘦的愁苦。

“青春”“成长”一类的词语很美,因为那是属于人生最美年华的产物。即使步入不惑之年,但我仍然喜欢写中学生下水作文,喜欢看优秀的中学生作品,因为那里面有浓郁的成长味道,让你回眸一笑。2017年佛山市中考语文作文题目“原来……”正给了中学生一个很好的倾诉成长的空间。

“原来……”意思是发现从前不知道的情况,生活百味,青春多彩。这个词语本身就很有探究的意味,符合初三学生的认知规律,同学们在成长过程中,体验着,发现着,感悟着,思考着,而这一道题,触及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 促进学生的深层思考,拨开迷雾,发现生活的真谛。怀着敬畏成长的心情,我认真阅读了《中考满分作文》(2017年),感动不已。篇篇佳作如一道道精心烹制的菜肴,有序摆放面前,或苦或甜,或咸或淡,无不向你展示着青春成长的百味杂陈。下面邀请你一起来细细品味那青春的盛宴。

懵懂岁月,最容易忽略的也许是近在咫尺的爱的味道。《原来,你是我的那片荷叶》《原来,那无声的爱一直在我身旁》《原来,你的影子还在》……仅从题目上看,都不难捕捉到小作者对爱从无知到感知再到醒悟的过程。满分作文《原来,那无声的爱一直在我身旁》,小作者善于将浓郁的情味融于小事之中: 一位心思如发的父亲陪伴深夜苦读的孩子,为了让孩子静心学习,“往日喧闹的电视机被调成了默声”,还幽默地说“我学学看图说话”,走路也“蹑手蹑脚”,这些不加雕饰的叙写中,显示了父亲的纯朴和对孩子的挚爱。我想,任何一个经历过青春岁月的个体,都有过对爱的逐渐认识的过程,这就是阅读的味道,得以让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青春岁月,走过了天真无邪的童年,正面临生命的挑战与角逐的初始阶段。在无声无息的硝烟中,敏感、稚嫩的心最容易触发人生的感悟。例如《原来,我也是一道风景》,从“苟延残喘”的夕阳中读出了“与黑暗殊死一战”的一股劲。《原来,成长也需要蛰伏》,从蝉“蛰伏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只为“鸣响整个盛夏”的自然生命,碰撞为人生“得之淡然,失之坦然”的通灵。《原来,花开不只在春天》,从依兰树的“常青木,自带天然的香气”,到阿婆的别有韵味的印度歌,到小作者成长的释然,皆自成气味,悠悠飘散。

有人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句话不无道理,万里路上,用身体与灵魂切实体验不一样的风景,那便是人生在风中行走的味道。当代的孩子,旅行已成了生活的一部分,这不失为写作源源不断的有味素材。例如《原来,惠州西湖那么美》,惠州西湖的美,因有了苏东坡的“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坦然,便多了一份淡然味道。《原来,轻瓦碎瓷中有游子的孤魂》,小作者流连于景德镇极富神韵的瓷器时,无意中被一片明清的碎瓷所迷醉,似乎尝到了破碎中游子孤苦的况味,这是何等绵延的生命触动。《原来,从未改变的是你》,“六朝金粉地”——南京,在小作者的世界里是“瓦砾荒烟”与“繁华浮动”的复杂感官。我想,只有未被浮躁功利的世风所亵渎的灵魂,才能有如此灵动的味蕾,品出隐藏在恬淡背后的沧海桑田。

读着读着,我竟以为我的青春又回到了薄薄的章页中,成长的酸甜苦辣,是那么的遥远,而又那么的熟悉。好的作品,无非是写出真实的生活,写出属于每个独特生命阶段的真实。鲁迅先生在颠沛中年时,写下了回忆过去的《朝花夕拾》,作品里不乏童真童趣,但也脱不掉中年的落寞与苦涩,以及对生命深入骨髓的反思。杨绛先生在92岁高龄创作生命的回忆录《我们仨》,该书以简洁而沉重的语言,回忆了先后离她而去的女儿钱瑗、丈夫钱锺书,回忆一家三口那些快乐而艰难、爱与痛的日子。没有经历沉重磨难的岁月洗礼,朴实的语言难以力透纸背,宣泄岁月的情深义重。不同年龄阶段的视觉与味觉应该是泾渭分明的,老年有老年日薄西山的壮阔,中年有中年承上启下的沉郁,而少年应有成长磨砺的顿悟。

人生不乏酸甜苦辣咸的味道,而记录人生的文字,也应是有生活百态的味道。为什么我对中学生的满分作文如此细嚼慢咽,原来,那是成长的味道!弥足珍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