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要注意说话的语气和方式

要注意说话的语气和方式

时间:2022-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通过以上四种成分的不同搭配,可以表达出不同的感情、情绪和思想,以致出现“弦外之音”“言外之意”“话里有话”等现象。比如,社区医生说“我的辖区居民”虽然用语没有错误,但让人感觉不舒服,不受尊重。

言语的声音包括四种成分:

音调——声音的高低;

音量——声音的大小;

频率——说话的速度;

音质——声音的音色。

通过以上四种成分的不同搭配,可以表达出不同的感情、情绪和思想,以致出现“弦外之音”“言外之意”“话里有话”等现象。同一句话用不同的声调说,所产生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如同样是“你真聪明”,用不同的语气、语速来说,表达的意思是完全不同的,可能是对对方的称赞,也可能是对对方的讥讽。再比如,你用很快的速度说出“做一个肾移植手术需要二十万元”,口气要显得平淡。然后你再放慢速度,说“放一个支架就要两万元”,语气要极其地痛苦,这样听起来,大家可能觉得放一个支架比做一个肾移植手术更贵。

【链接】 戴维兹对此做了详尽的研究,发现了一些共同规律,比如:表示气愤的声音特征是声大、音高、粗哑的音质,音调变化快,上下不规则,发音清晰而短促;表示爱慕的声音特征是柔软、低音、共鸣音色、慢速、均衡的微向上升的声调,有规则的节奏和含糊的发音。

点评: 在健康教育过程中,讲者不仅要注意讲述的内容,还要注意语气的运用。语速太快,容易让患者听不明白;音量太大,会让人觉得你不够稳重、不细心;语调太高、太尖,会给患者带来不良刺激,同时使听众觉得你不够稳重。

语言给人情绪的影响是微妙的。健康教育讲师不但要语言流畅,还要措辞得当,让听众没有明显的不适感。比如,社区医生说“我的辖区居民”虽然用语没有错误,但让人感觉不舒服,不受尊重。如果改成“我所服务的居民”,感觉就不一样了,没有了居高临下的距离感。有的讲师喜欢说:“你们听明白了吗?”不如改成“我讲清楚了吗?”更容易被听众所接受。现在很多老年人不愿意听“老”字,你说“老人家”“老同志”“发挥余热”人家不愿意听,说“你们都是领取退休金的人”,就比说“老人家”要好。

点评: 有一些医学上的名词不容易理解,而且比较生硬,甚至使听众产生负面想象,如“红斑狼疮”“精神分裂”“躁狂”等,尤其是对于一些特定的疾病、特殊的听众。我们可以把“变态反应”说成是“过敏”,把“精神病”说成“脑病”,这样听众更容易接受。

当我们讲到一项要点,而且希望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时,可以采取突然停顿的办法,用眼睛看着大家,一言不发。这种突然而来的沉默,能够制造悬念,迅速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全场会立即鸦雀无声,每个人都警觉了起来,屏息聆听你将要说些什么,唯恐漏掉一个字。

点评: 重要问题前的突然停顿,可以为自己将要说出的话积蓄力量、制造悬疑的气氛,这是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加深听众印象非常有效的办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