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的理论基石

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的理论基石

时间:2023-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年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人本主义认识论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都强调新知识的意义建构是建立在学习者原有认知基础上,通过学习者的主动建构来完成的。对初高中化学教科书的衔接性研究,就是寻找初高中化学知识内在逻辑结构与学生认知结构的契合点,通过两者的相互关联,再经过学生的自主建构,完成新知识的有意义的学习。

一、现代认知学习观

布鲁纳和奥苏伯尔是当代著名的认知心理学代表人物。他们认为,学习是通过认知获得意义和意向形成的过程。学习是认知结构的组织和重新组织。他们强调已有的知识经验的作用(即原有的认知结构的作用),也强调学习材料本身的内在逻辑结构。有内在逻辑结构的教科书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发生关联,新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新材料在学习者头脑中获得了新的意义,这就是学习变化的实质。

奥苏伯尔指出:学习者的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两类。有意义学习是以新旧知识相互作用,改造原有认知结构的过程。有意义学习过程涉及归属作用(Subsumption)、上位学习、合并学习、概念和命题的不断分化与综合贯通,借“掌握学习”达到巩固的目的。教科书呈现中,层次上彼此关联的观念是由下而上循序渐进地组织的。他认为,原有观念的概括程度、包摄的范围和巩固的水平,在新的学习中起决定作用。学生的认知结构是有意义学习的结果,是影响新的学习的获得与保持的一个关键变量。在有意义学习中,新的学习总是建立在原先的学习基础之上的,而后继的学习又可以巩固和加深原先的学习。但是,先前的学习不是直接影响后继学习,而是通过影响学习者的认知结构来影响后继学习的。因此,奥苏伯尔认为,教育的核心是努力影响认知结构以便提高有意义学习与保持。

二、人本主义的认知论

人本主义的认知论认为:人就是认知与情意相一致的整体,认知学习与情意学习必须统一;学习是以学习动力为基础的,教学内容必须同学生的要求、兴趣、爱好相统一,教学内容必须适应社会;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实践创造教科书要求的主体。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的知识,要明确这一点并根据此进行教学。明确学习者已经知道的知识,就掌握了学习者已经达到的水平;在备课的过程中,就会考虑到教学目标,即教学者希望学习者通过学习达到怎样的程度。无论新知识有多难接受,它与旧知识之间一定存在很多的关系。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知识并引导他们深入化,就能比较容易地掌握新知识。让学生“跳起来摘到果实”,学生才会有成就感。化学实验正是以学生的模仿或思考为基础进行实践的,在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实验能力、思维习惯等基础上设计的实验,学生自然想参与,也就能提高化学实验的效果。例如:讲完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后,就可以安排学生自主设计各类原电池,并亲自动手实验,验证所设计的原电池能否工作。如果我们了解了学生原有的水平和在教师指导下可能达到的水平,教学设计就可以根据情况出现不同的形式。

学生的知识水平、实验能力、思维习惯、观察能力等,可以通过对学生的多次观察得到,从而对学生在以后教学活动中的教学起点,在后续教学活动中成功的可能性做出正确的判断,为学生制订新的学习目标提供依据。

三、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称作结构主义。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以建构主义认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近年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

建构主义认为“,实在”不过是知者的心中之物,是知者构造了“实在”,或者至少是知者按照他自己的经验解释了“实在”。也就是说,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过程中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

建构主义的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人际间的“协作”“交流”活动而实现意义建构的过程,其中“情境”“协作”“交流”是学习的条件和过程,而“意义建构”则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主要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新旧知识经验之间反复、双向的相互作用来形成和调整自己的经验结构,主动建构新的理解、新的心理表征的过程。

心理表征的建构包括两层含义:第一,学习者对当前信息的理解,需要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超越外部信息本身;第二,对原有知识经验的运用不是简单的提取和套用,个体需要依据新经验对原有经验本身也做出某种调整和改造,即同化和顺应两方面的统一。在学习过程中,建构意义就是指学习者对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最终形成特定的认知图式或认知结构。

人本主义认识论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都强调新知识的意义建构是建立在学习者原有认知基础上,通过学习者的主动建构来完成的。原有知识与新知识之间是否存在内在的逻辑结构,将影响学习者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理顺原有知识与新知识的内在逻辑联系,能使学习者更好地在旧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完成新知识的建构。对初高中化学教科书的衔接性研究,就是寻找初高中化学知识内在逻辑结构与学生认知结构的契合点,通过两者的相互关联,再经过学生的自主建构,完成新知识的有意义的学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