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成果图片汇展

成果图片汇展

时间:2022-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牌坊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语文组的八位老师带着研学课题,实地踏访了鹿门寺。汽车从襄州县标和浩然广场驰行大约27千米来到鹿门山牌坊,新建中的鹿门牌坊略显零乱,但没有影响我们研学旅行的心情。右边的浩然卧像,在竹林、梅花的掩映之下,更显飘逸。参观完浩然诗院,沿着石径往上走大约300米之处,有“浩然亭”。习郁到任后,召令督工,建寺庙于苏岭山,以示崇敬。

浩然文化寒假作业

浩然文化手抄报

“我心中的孟浩然”征文集

浩然文化作业优秀者名单

采集的植物标本

浩然之旅绘画集

鹿门开发献言建策

浩然文化《行思》杂志

【踏访日记

不踏苏岭石,虚作襄阳行

张 蓉

鹿门山也叫“苏岭山”,与岘山隔江相望,林木昌茂,葛藤缠绕,泉水清澈,幽邃寂静,历史上来襄阳的文人墨客大都慕名前往鹿门山游览,被誉为“唐代诗词八大家”之一的宋代进士曾巩巡游此山时,曾写下“不踏苏岭石,虚作襄阳行”著名诗句。

牌坊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语文组的八位老师带着研学课题,实地踏访了鹿门寺。汽车从襄州县标和浩然广场驰行大约27千米来到鹿门山牌坊,新建中的鹿门牌坊略显零乱,但没有影响我们研学旅行的心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牌坊亭廊上赫然醒目的大字,右边是“鸿鹄高林”,中间是“风流天下”,左边是“鹿门隐书”,大大地“鹿门山”三个字镶刻在“风流天下”正上方,整个牌坊雄伟壮观,使得鹿门山神奇秀美,丽质风流。

伏虎亭 从牌坊前往停车场的途中有著名景点,月牙桥、伏虎亭、苍鹰啄墨,“一虎啸鹿门,涧深幽林冷;伏虎英雄来,寺中一高僧”。清朝乾隆年间,鹿门寺法师息波降伏老虎,为民除害,山民欢呼雀跃,为打虎英雄树碑立传,记载此事的“伏虎碑”仍在鹿门寺保存。

梅园竹林 主道的西边有一片竹林,远看,那竹林绿得像一块无瑕的翡翠;近看,竹林又像一道绿色的屏障。清风吹过,竹林轻轻摇曳,发出有节奏的鸣响,就像美妙的乐音盈盈而来,清高纯朴,清新脱俗,清幽雅致。穿过竹林,向西走几步,远远地就能闻到一股细细的梅花清香,沁人心脾。梅花的色,艳丽而不妖;梅花的香,清幽而淡雅;梅花的姿,苍古而清秀。

浩然诗院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我们和着微风、沐着阳光、跟随小鸟欢快地来到浩然诗院即春晓阁,新建中的浩然诗院坐落在半山腰,环境清幽雅致,诗院是孟浩然读书、学习、生活的地方。

诗院有三进院落,即孟园、浩然居、紫薇殿(草庐)。第一院落的左边山上矗立着“三友亭”,亭柱上有一副对联“择友唯求直谅闻,移居必近松竹梅”。《论语》中择友标准是友直、友谅、友多闻。坚忍不拔的苍松,直节中空的翠竹,傲雪凌霜的寒梅,三者都有经年不凋、刚毅、坚韧的高尚品格,因此有“岁寒三友”之称。右边的浩然卧像,在竹林、梅花的掩映之下,更显飘逸。穿过孟园,屏风俨然大气,《春晓》诗在黄色草书衬托之下韵致飘逸,意境清旷。

二进院落的左边是浩然陈列馆,右边有小桥、流水、青藤、古树,浩然居室存放着很多生活用品,有床、柜子、碾盘、盆子、帐子等,浩然居的背墙刻有《夜归鹿门歌》,并伴有写意图画,晚霞渐收,鸥鹭盘旋,渔舟唱晚,泛音轻飘,妻儿接迎,欣喜归安。

穿过浩然居来到浩然广场,“浩然遗韵”四个大字映入眼帘,右山上的诗廊,顺着山势蜿蜒而上,诗廊记载了孟浩然在襄阳留下的诗篇。如《九日登襄阳》《送王昌龄之岭南》《檀溪寻故人》《岁暮归南山》《岘山送》《登岘山亭》等。

闻一多说:“孟浩然不是将诗紧紧地筑在一联或一句里,而是将它冲淡了,平均地分散在全篇中。淡到看不见诗了,才是真正孟浩然的诗,与其说是孟浩然的诗,不如说诗化了孟浩然。”

紫薇殿 就是南山归敝庐中的草庐,孟浩然之墓位于草庐东南角,这座墓只是一抷黄土而已,无人守护,无人管理,没有鲜花,只有丛生的荆棘和少些的大树,墓碑陈年老久,破旧斑驳,碑上“孟浩然之墓”几个大字依稀可见,坟墓的平凡普通与浩然其人极为相称。

参观完浩然诗院,沿着石径往上走大约300米之处,有“浩然亭”。浩然亭是浩然走水路的起点,一条栈道弯弯曲曲通向远方,如今这条栈道是少有人走过的黄泥巴小路,小路两边,全是形状奇异的苏岭石,有的像老鹰,有的像龙脊,有的像鳄鱼,有的像骆驼……走在小路两边,慢慢欣赏,心旷神怡。

鹿门寺 从鹿门寺停车场有一条“神道”直通鹿门寺,寺庙两旁有一对小鹿守护寺门,寺门正上方镌刻着“鹿门寺”三个大字,鹿门寺建于山上,所以寺院的外门叫“山门”,又称“三门”。“三门”一般由并列的三扇门组成,中间一扇大门,两旁两扇小门。“三门”即“空门、无相门、无作门”,总称“三解脱门”(中门:空门,东:无相门,西:无作门)。进山门之后,有钟鼓二楼相对,左(东)为钟楼,右(西)为鼓楼。一般早晨先敲钟,以鼓相应;傍晚则先击鼓,以钟相应。两旁的钟楼、鼓楼和中间的天王殿构成寺庙的第一重院落。

据《清·襄阳府志》记载,东汉建武年间,光武帝刘秀带领侍中郎习郁,巡游苏岭山一带,夜间君臣二人梦见苏岭山山神前来护驾,刘秀随封习郁为襄阳侯。习郁到任后,召令督工,建寺庙于苏岭山,以示崇敬。竣工之日,又令工匠雕石鹿一对,卧置寺门左右,故称鹿门寺,老百姓称它为“鹿门庙”。随着烧香人数增多,一座小庙发展成为一座寺院。到西晋时,“鹿门寺”更名为“万寿宫”,从唐代开始又恢复为“鹿门寺”至今。

该寺一直是我国佛教胜地,香火十分兴旺。宋代此寺共有佛殿、僧寮、斋室计500多间,僧侣90多名,我国唐、宋名僧处真、丹霞及法灯禅师等皆住持此寺,相继为一时之盛。

第二重院落是大雄宝殿,大雄宝殿是整座寺院的核心建筑,也是僧众朝暮集中修持的地方。大雄宝殿前大院正中摆放着一个大宝鼎,通常刻有该寺寺名。其北则摆放有燃香供佛的大香炉。殿前各有旗杆一对,旗杆顶部各有一个幡斗,有的还设一对雕龙柱或一对玲珑塔。殿内佛像前张挂着许多经幡、欢门及各种法器,使大雄宝殿显得庄严肃穆,令人肃然起敬。大雄宝殿中供奉本师释迦牟尼的佛像。大雄是佛的德号。大者,是包含万有的意思;雄者,是摄伏群魔的意思。因为释迦牟尼具足圆觉智慧,能雄镇大千世界,因此佛弟子尊称他为大雄。宝殿的宝,是指佛、法、僧三宝。

灵溢泉 一片水帘,万颗珍珠,汩汩坠入池中,发出银珠落玉盘般的声响。这就是名扬四方的“灵溢泉”。鹿门山不仅以灵溢泉、天井、八卦池、龙头闻名八方,更为神奇的是这四大景顺山势而下,自然排列,四点成一线。遥想当年,寄望未来,踏着孟浩然常走的山径,优雅上山,尽情品味“竹露滴清响”的妙境,别有一番情趣。

拜师堂 “拜师堂”是纪念诸葛亮拜庞德公为师的地方,塑有诸葛亮拜庞德公的雕像。在拜师堂附近,有药王洞汉楼。药王洞系人工开凿的石窟,内塑有庞德公的雕像;汉楼是仿汉代时期的一座建筑。鹿门山之所以有名,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汉末庞德公在此隐居,他不但是诸葛亮的老师之一,又是著名的药学专家,他在这里采药、制药,悬壶济世,千古流芳。拜师堂被一个小院子围着,院门建有仿汉的门楼,堂前翠竹挺立,倒也清雅。拜师堂的台阶有半人高,堂内有一尊雕塑,只见诸葛亮双手抱拳身体前倾,深深一拜,极尽虔诚之态。庞德公常邀庞统、诸葛亮、司马徽及徐庶、崔州平等人纵议天下大事,商讨治国之策。庞德公称诸葛亮为“卧龙”,司马徽为“水镜”,庞统为“凤雏”,庞德公的儿子庞山民,娶诸葛亮二姐为妻。“孔明每至其家,独拜床下,德公初不令止”。清人阮函在《答鹿门与隆中孰优说》中说:“庞公却辟刘表,知其不足与为;而智辩昭烈,隐然出武侯以自代。在国可扶炎鼎之衰,而在己无改岩林之乐。”阮函认为庞德公对诸葛亮的成才起了关键作用。

霸王山寨 从庞公制药洞往上走,不多远,一分岔路口,向右通往望江亭,向左直通霸王山寨,为游客方便,在分岔路口一块大石头上用红颜色的字体写着“霸王山”三字,并用箭头指示,霸王山寨据说与西楚霸王项羽曾于此屯兵有关。带着些许的神秘和向往,拨叶寻路,蜿蜒而上,这是一座少有人登的山,山路羊肠,厚厚的落叶铺满小径,隐约可见行人的踪迹,盘根错节的千年古树,芳香的泥土,含苞待放的无名小花在夕阳的透射下,显得那么静谧和温馨。霸王山海拔370米,没费很大体力便登上山顶,杂草、竹枝、荆条、葛藤密布四周。山顶,有一组全用石头垒砌成的周长有数千米的石头古寨。北边,长方形古寨清晰可见,像似铜墙铁壁,整个地势易守难攻,能够想象当年项羽的叱咤风云。西边,有一个用石头垒起的护栏,随着地势曲曲折折直达霸王山顶最高峰。站在霸王山顶望过去,狮子山、香炉山、李家山、鹿门寺、霸王山依次逶迤,五峰奇异叠翠,五山如仙女,云遮雾绕,忽隐忽现。

鹿门山雄奇壮丽,气贯古今。被专家学者誉为“一座美化了的古诗山”“一座神化了的生态佛山”“一座人格化了的傲帝隐山”“一座史化了的三国奇山”,难怪曾巩游览后发出“不踏苏岭石,虚作襄阳行”的感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