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刘少奇教子为祖国做贡献

刘少奇教子为祖国做贡献

时间:2022-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刘少奇在日理万机的繁忙中,也没有忘记严格教育子女,使他们成为祖国的有用之材。刘少奇同志十分注意培养子女高尚的道德情操,甚至在子女小时候就严格教育。刘少奇同志就是这样从一件件小事入手,教育孩子遵守纪律的。好心的同志劝刘少奇把孩子改为走读,让他们回家吃饭。刘少奇知道后,在百忙中写了一封长信,对儿子进行严肃的批评和中肯的规劝。

刘少奇,湖南宁乡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1919年他在北京、保定等地参加五四运动,1921年在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时加入中国共产党。1922年回国后,他先后领导中国工人运动和党的白区工作,在极为艰苦的斗争环境中,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新中国成立后,他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等职,成为国家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刘少奇在日理万机的繁忙中,也没有忘记严格教育子女,使他们成为祖国的有用之材。他的教子思想主要有四个方面。

第一,教育子女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文化大革命”期间,刘少奇同志身处逆境,在被迫离开自己的孩子时,他仍不忘教育他们为人民服务,为共产主义而奋斗。他对儿女们说:“爸爸是人民的儿子,你们一定要做人民的好儿女,你们要到人民中去,因为我,群众会对你们有过火的行动,但你们要经得住委屈。只要你们好好学习,好好劳动,人民会了解你们,爱护你们的,人民最终会信任你们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刘少奇同志的冤案得到昭雪。1981年,他最小的儿子刘源大学毕业,他没有要求留在北京,却自愿到抗战初期爸爸战斗过的地方——河南农村——去工作。他说:“父亲作为人民的儿子,为人民贡献了自己的一生。我作为人民和他的儿子,也要像他那样,为人民献出自己,完成父亲的遗志。”

第二,从小培养孩子讲文明、懂礼貌的好习惯。

刘少奇同志十分注意培养子女高尚的道德情操,甚至在子女小时候就严格教育。1959年国庆节,首都北京热闹非凡,学校组织少先队员向外宾献花,刘少奇的孩子平平也参加了这一活动。活动结束后,平平要和爸爸一起回家。刘少奇同志却问:“你跟老师说过了吗?”于是平平下车十分恭敬地对老师说:“老师,姬阿姨让我跟爸爸回家,我可以走了吗?”“我知道了,你走吧!”老师回答说。平平很快回到爸爸身边。“你跟老师说再见了吗?”刘少奇同志又问。“老师再见!”平平又走到老师恭敬地道别,并和同学们一一告别,才和爸爸一同回去。

第三,教育子女摒弃特权思想,模范遵守纪律。

刘少奇同志经常教育子女,革命纪律是革命事业胜利的保证,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重要内容。要求他们从小模范遵守革命纪律,绝不能滋长一丝一毫的特权思想。有一次,刘少奇同志到基层指导工作,参观一个公社养兔场时,他的两个孩子看到活蹦乱跳、可爱异常的安哥拉兔子高兴极了。公社的同志发现两个孩子特别喜爱这些兔子,就决定送他们两只。回到家后,刘少奇看到小孩抱着兔子玩,才发现这件事情,他马上用道理说服孩子们把兔子送回去。孩子们经父亲耐心劝说,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虽十分不舍得,但仍愿意将兔子送回去。刘少奇同志就是这样从一件件小事入手,教育孩子遵守纪律的。

还有一次,在国民经济三年困难时期,学校住宿生的粮食定量相应减少了。好心的同志劝刘少奇把孩子改为走读,让他们回家吃饭。刘少奇同志说:“人民吃不饱,我们有责任。让孩子尝尝吃不饱的滋味有好处,等他们为人民办事的时候,就会更好地总结经验教训,再不能让人民吃不饱饭!”

第四,教育子女善于团结,树立正确的集体主义观念。

20世纪50年代,刘少奇的次子刘允若在莫斯科学习航空专业,由于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加上与同学关系不融洽,闹着要转学。刘少奇知道后,在百忙中写了一封长信,对儿子进行严肃的批评和中肯的规劝。他在信中要求儿子必须学会虚心听取同志们的批评,树立正确的集体主义观念。他说:“同志们对你最重要的帮助,就是当面指出你的缺点和错误。拒绝同志们的批评就是拒绝帮助,就不能做一个共产党员。”不要同组织和集体对立,在任何问题上都要首先考虑集体的利益。要经常注意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一有错误,立即改正,否则,被集体和人民不信任、抛弃了的人是最可耻的人。因此,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树立为人民而学、为人民而工作的观点。在同志之间,要有团结与合作的态度,这样才能取得人民的信任,成为一个真正对人民有用的人。刘允若听从父亲的教诲,反省自己,刻苦学习,与同学关系融洽,成长为一名我国航空界的栋梁之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