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会合作求多赢

学会合作求多赢

时间:2022-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次活动中,亮亮独自游戏时遇到了困难,情绪发生变化,特别是几次试验的失败,使她开始烦躁,影响了她继续游戏的信心。雨涵的参与增加了亮亮继续试验的信心,为她继续试验起到了支持作用。亮亮、雨涵分工明确,一人扶电池一人安电线。亮亮和雨涵在试验成功后,并没有停止,“为什么有时转有时停”成为困扰孩子们的问题,她们寻找问题的原因。幼儿在活动中产生矛盾,解决矛盾,最终达到合作的目的。

区域活动中,亮亮在益智区域玩电池游戏。她把小电扇系在电线的一端的,并将这根电线的两端分别放在电池的正负两极,但是由于放在负极一头的电线有橡皮条包裹露出的铜丝太少产生绝缘,电扇无法旋转,而且亮亮的小手总是扶不住来回滚动的“不听话”的电池,她试验了多次但都没有成功,情绪显然烦躁了一些,开始用力摔电池。雨涵走过来说:“亮亮我也想玩,咱们一起行吗?”亮亮点点头,问雨涵:“电扇为什么不转呀?”雨涵看了看亮亮手中的电扇,说:“我帮你扶电池,你来接电线。”说完两人做了起来。在两人的配合下,小电扇时转时停,孩子们高兴极了。但雨涵不甘心,说:“怎么有时转有时停?亮亮你的手别动。”亮亮马上反驳说:“我没动!”两人继续探索、尝试。终于发现是电线的问题,她们马上用剪刀将电线橡皮条剪开。问题解决了。两人还一起想出电池不滚动的办法,活动结束后两人约好下次还一起玩。本次活动中,亮亮独自游戏时遇到了困难,情绪发生变化,特别是几次试验的失败,使她开始烦躁,影响了她继续游戏的信心。雨涵的参与增加了亮亮继续试验的信心,为她继续试验起到了支持作用。亮亮、雨涵分工明确,一人扶电池一人安电线。在合作中体验成功,达到预期目标。这样既大大增加了两人游戏的兴趣又建立了自信。

亮亮和雨涵在试验成功后,并没有停止,“为什么有时转有时停”成为困扰孩子们的问题,她们寻找问题的原因。最终找到答案:电线有橡皮条包裹露出的铜丝太少产生绝缘,并将问题彻底解决。游戏中两人通过合作中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了积极思考,经验提升的目的。保证了活动的质量。

所谓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了实现共同目标(共同利益)而自愿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相互之间的配合和协调(包括言语和行为)而实现共同目标(共同利益),最终个人利益也获得满足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对于幼儿来说,在游戏、学习、生活、运动中,能主动配合、分工合作、协商解决问题,协调关系,从而确保活动顺利进行,同时每个人都从相互配合中实现了目标,就是合作。

合作能力是一种重要的非智力因素,与人格发展是密切相连的。合作是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未来的社会需要人们具有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人们特别强调培养下一代的竞争意识,当前我国的独生子女教养现状,需要我们从小就要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对幼儿进行合作与竞争互融的教育。有研究表明:集体教育活动、户外体育活动是培养竞争与合作的载体,游戏、分组活动、减少活动材料等是培养合作与竞争的意识的良好途径;合作能力的培养对其他方面的培养起促进作用;而且幼儿的合作能力随年龄的增长逐步提高。

幼儿将来要在社会上立足并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就必须学会与他人合作,将自己融入集体中,用集体的力量和智慧去解决问题和战胜困难。而大班幼儿面临幼小衔接,更需要尝试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对幼儿分组、幼儿交往技能和合作行为进行训练,促进发展,为其入小学参与合作学习打好基础。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意义在于:

1.发展人际交往能力。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性表现在入学后对新的人际环境的适应上。人际交往能力差的幼儿胆小,不能主动地与同伴交往,或与同伴不能友好相处,遇到问题也不敢去找老师反映或寻求帮助等,结果没有新朋友,他们感到孤独,心情沮丧,学习的兴趣大大降低,学校的吸引力也随之消失,同时,这一能力与主动性的发展也是密切相关的。

2.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小学环境中有大量的新规则出现(如进老师办公室要报告、上课前书要摆在书桌右上角、上课不能喝水、手要放好不能搞小动作,等等),幼儿难以记住和遵守,这成为不少新生在学校受批评的主要原因。同时,入学后学习成为必须完成的任务,幼儿却一时难以确立这样的任务意识。有的新生在老师询问作业时,还很轻松地说,“我不喜欢做”,“昨天,爸爸带我去姥姥家了,所以我没写”。针对这些问题,除小学的改革之外,幼儿园应当注意培养幼儿的规则和任务意识,特别在大班阶段。所以在这一阶段,更要重视幼儿的合作规则意识及自身的规则意识,这一点对上小学非常之重要。

5~6岁的幼儿喜欢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并尝试解决问题,竞争意识增强。合作学习可以激发幼儿探究的欲望,激励幼儿想出更多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他们这时已初步有了合作意识,而在一日生活中,幼儿一同游戏、学习的机会是很多的,教师可以多创设幼儿合作的机会,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习合作。

在一日活动中,幼儿有许多自由活动的时间。在对孩子的餐后分享活动的观察中发现:虽然会有幼儿在一起玩同样玩具,但实际上,幼儿都在按自己的意愿做自己想做的事,虽然他们也会互借玩具,也有适当的交流,但并不是共同完成同一主题活动,只属于平行游戏。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安排情景,给幼儿提供必须要多人参与,分工合作的游戏。让幼儿懂得共同完成一个目标,必须相互依赖、相互讨论、相互帮助、相互鼓励、共同努力。如:让幼儿玩表演游戏,教师事先布置一个小舞台,激发幼儿排练童话剧的兴趣。然后设定“排练好童话剧”的目标,并提供幼儿分小组交往的时间,让幼儿在小组中学会自由去分配角色、制作道具、熟悉剧本、排练剧情。幼儿在活动中产生矛盾,解决矛盾,最终达到合作的目的。

在学习上,注意结合主题活动,提供合作学习的机会。如在进行“动物大世界”主题之《蚂蚁造家》活动前,请孩子们以小组的形式展开讨论,在哪里能找到蚂蚁,怎样能请它们来活动室做客。对于“在哪里能找到蚂蚁”,孩子们有不同的观点,分别认为在水泥地、小石路、草地上、沙坑里容易找到蚂蚁。于是尊重孩子们的意见,建议他们根据观点来分组,有相同观点的孩子组成一组,并请他们自己推选出组长带领组员开展活动。这样,孩子们在活动中积极性会很高。

此外,还可以注意让幼儿尝试合作演奏,小组或全班合作画,合作小实验、合作玩电脑等。

大班幼儿已有可能在行动之前对自己要做的事情有一个大致的想法,他们的行为少了些盲目性,多了些计划性和目的性。教师应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来引导幼儿开展合作活动,提高幼儿合作的水平。如在主题《落叶飘飘》中组织幼儿制订计划,收集树叶前应做什么?怎样又快又好的收集树叶等,幼儿就提出“收集前应分好小组,每组收集不同的树叶”“还要分工,选出谁负责拿袋子谁负责收集”“还要几个人一起比较哪些树叶好看,选出最好的”……根据计划幼儿自主分工,并按计划合作完成小组任务。活动中,幼儿不但进行了合作,而且,合作是自主的,质量也比较高。

在户外运动中多鼓励幼儿与同伴协作进行集体游戏,炒黄豆、马兰花、勾脚跳、丢手帕、贴人、老鹰抓小鸡、两人三足等,使孩子们在运动中体验合作的快乐。其中集体游戏“勾脚跳”需要小伙伴之间两两配合,不然就容易摔跤,是有难度的一项游戏。该活动能培养孩子们在关注到与自己配合的孩子的进度的同时适当调整自己的进度。

为幼儿提供感兴趣的活动是为了引起幼儿参与合作的愿望,较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并从中找到自己参与合作的乐趣,从而增强交流、分工与合作的积极性。通过观察发现:幼儿进行自发性的合作活动时要比教师安排好的合作活动更投入。在自发性的合作活动中,参与活动的幼儿都能自觉地控制自己的言行,自觉地遵守游戏规则,自觉地与同伴互相协商,分工合作,遇到了困难也能勇敢地面对,并商讨解决的方法。而在老师安排好的游戏活动中,他们在合作时,有的幼儿表现得漠不关心,有的幼儿虽然在合作,但遇到一点点困难就放弃了。由此可见,为幼儿提供他们感兴趣的活动并让幼儿自己选择合作伙伴,也是幼儿积极参加合作性活动的重要策略之一。

在运动中还可通过强化规则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如“拔鸡毛”的集体游戏:

第一次集体游戏时请孩子们两两自由组合玩“拔鸡毛”。孩子们都很兴奋,都想去拔对方的“鸡毛”,有不少孩子都离开自己的结伴孩子。在游戏讲评时我又重点和孩子们商讨了游戏规则,明确了两两组合后就不能分开,一定要相互配合去拔对方的鸡毛,又要保护好自己一方的鸡毛。

第二次集体游戏前我又重述了规则。游戏时孩子们开始都能注意,可是进行了一段时间后就有部分孩子又离开了与自己结伴的孩子,去拔其他人的“鸡毛”。游戏结束其他孩子就对他们进行抗议,我们一致认为违反了规则就算输,那些违反了规则的孩子也都予以接受。

第三次集体游戏前我又重述了规则。游戏时孩子们都已能注意与自己结伴的孩子相互配合了。游戏结束我对孩子们这次游戏的进步给予了表扬。

幼儿之间的交往首先开始于共同的游戏和活动,幼儿在说、笑、打、闹中相互熟悉,获得交往经验的。老师应提供幼儿尽可能多的自由活动时间和自由、自主解决问题的权利,而自己仅作为引导者、支持者与合作者的身份参与,鼓励幼儿大胆、积极地与同伴交流,把解决问题的权利交给幼儿。刚开始幼儿只要遇到冲突,便会大声争吵或告状,这时,老师应引导幼儿自己学习解决问题,协调与同伴间的关系和矛盾。渐渐幼儿遇到问题基本能自己解决,争吵和告状的现象会大大减少。其实,幼儿天生就有与同伴合作、交往的愿望。因此,不要怕孩子与同伴不能交往,更不要怕孩子在与同伴的玩耍活动中受到伤害。教师应鼓励幼儿用和平的方式,自己去解决矛盾,让双方达成共识,在游戏中与同伴自由交流协商,分配角色,并达到友好的合作。

游戏是幼儿最乐于参与的活动,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合作能力是又一条重要途径。

为了提升他们的经验,我鼓励他们相互合作,构想主题,一起协商建构大的作品。于是他们有的尝试结伴搭动物园,有的结伴搭长城,有的结伴搭公园……孩子们对于能够自己创设主题,并根据主题进行合作建构是很感兴趣的。

幼儿可能不会在需要合作的情景中自发地表现出合作行为,也可能不知如何去合作,这就需要教师教给幼儿合作的方法,指导幼儿怎样进行合作。而语言能较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思想、要求和愿望,能更好地与人沟通,更好地满足自己的需要。老师应鼓励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要求、愿望,用语言解决各种矛盾。比如,搭积木或玩商店游戏前,应大家一起商量,分工合作;遇到矛盾时,要协商解决问题;当玩具或游戏材料不够用时,可相互谦让、轮流或共同使用;当同伴遇到困难时,要主动用动作、语言去帮助他;当自己遇到困难、一人无法解决时,可以主动找小朋友协助等等。通过这些具体的合作情景,帮助幼儿逐渐习得合作的方案策略,在合作中学会合作。另外学会分享,学会欣赏他人长处也是非常必要的。

小组竞赛游戏“怎么出去”对培养孩子合作能力很有帮助,教师可提供塑料饮料瓶(瓶数与小组数同),每个瓶子用6根线(与小组中人数同),线的一头系上木珠(木珠大小以单独拉这根线刚好能拉出瓶口)放入瓶中,同时进行比赛,以哪一组幼儿可以先将木珠全部拉出来为胜。起先孩子们都会一起争着出来而全出不来。经过多次尝试后,他们会体会到只要大家商量好先后就一定会成功,从中明白合作的重要性,也明白了在合作中不能只顾自己而要考虑到其他组员,合作需要大家相互配合的道理。

此外,可以让幼儿合作分发餐具、课堂用品;在午睡前后可以鼓励幼儿互相帮助脱穿衣服、解扣纽扣、翻好衣领;引导值日生分配工作等。

教师看到幼儿能与同伴一起友好配合地玩耍,或协商、询问,应注意引导幼儿感受合作的成果,体验合作的愉快,尤其是比较此次合作与上次不合作或不愉快的合作体验与结果,引导幼儿自己从中找原因,以便下次更好地合作。在幼儿成功完成后,老师要给予适当的鼓励,哪怕是微小的进步都应及时肯定,如“你能商量着合作完成,真好!”“你们俩配合得真好!”教师赞许的目光、肯定的语言、微笑的面容,以及轻抚孩子的肩膀、对孩子亲切地点头、翘起大拇指等,能使幼儿受到极大的鼓励,因而进一步强化合作的动机,愿意更多地、自觉地做出合作行为。

如美工活动中丁丁、张赛、新新等6名幼儿为表演区小朋友串手链,丁丁和张赛一起串,两人一起协商串什么颜色的手链和串珠方法,并用简单图示做好计划。然后一人串一边,看图每隔三颗珠子将线从一颗珠子中交叉穿过。活动结束后,小朋友们自豪的介绍自己的作品,这时新新“哇”的一声哭了。原来新新的手链没有串好,一串漂亮的珠子散落在桌子上。新新伤心地说:“珠子不听话,我串这边它就从线的那边滚跑了。”

活动前,丁丁和张赛进行充分的讨论、分工并制订出简单的串珠计划,虽然很简单但是能有效的指导两人的操作,活动中两人不但串好自己手中珠子每隔三颗交叉串,他们确实在与同伴合作过程中相互学习,协商,利于培养“去自我中心化思维”。游戏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而新新在活动中不会与人合作,自己做自己的,串珠的方法单一只是串成一串,由于幼儿手部小肌肉发展不完善,本不灵活的小手在串珠过程中还要同时握住两根细线相对比较困难,所以在同样时间内新新没有完成任务,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伤害,感到很难过伤心。

教育中要注意以点带面,提高幼儿合作的意识策略:一些幼儿能够主动地与同伴合作与交往,像丁丁和张赛,活动中主动合作,体验成功。但是一些幼儿不会与人合作,或者说没有合作的意识。像新新,在遇到困难时也是自己解决或放弃,没有求助他人的想法。作为教师针对这种幼儿更应提高他们的合作意识,体验合作的乐趣。

我们可以根据班上幼儿的特点,引导幼儿以强带弱。会合作幼儿带领不会合作幼儿,从意识上引导幼儿知道有些事情合作会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幼儿爱上“合作”。

同时可以通过问题引导,提高合作兴趣,教师应适时的抓住一些问题或事例,引导幼儿讨论,感知合作的快乐,提高合作的兴趣。如在新新遇到困难时,教师引导幼儿开展讨论“怎样的办法可以使新新的手链不散落而且穿得又快又好?”“谁愿与新新合作解决新新遇到的难题?”等等。教师经常使用问题引领,会激发幼儿的合作兴趣。长此以往幼儿从被动合作向主动合作发展。

(北京市朝阳区秀园幼儿园蔡欣娜,北京市通州区新通幼儿园汪冬莉,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钱志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