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语气表达若到位

语气表达若到位

时间:2022-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最重要的一点是经常从一个小孩子嘴里会蹦出很多的“大人话”来。对于幼儿来说,他们已经开始尝试和感受不同的语气表达,也许这些他们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而家长和老师们常常会对他们说出的一些“大人话”感到惊奇和好笑。而这些“大人话”并不单单只是语言本身很像大人,而是他们用自己稚嫩的声音去模仿大人的语气来说才是最让人感到有趣的。语气助词是语气在词汇层上的一种典型的表达方式。语气副词是一种很重要的语气表达方式。

和小学老师聊天,她们会告诉你,喜欢某些孩子的理由很简单:富有感情色彩、清新悦耳的童声、轻声细语的温和、绘声绘色的描述,与他聊天充满了乐趣,特爱听她们说话。最重要的一点是经常从一个小孩子嘴里会蹦出很多的“大人话”来。对于幼儿来说,他们已经开始尝试和感受不同的语气表达,也许这些他们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而家长和老师们常常会对他们说出的一些“大人话”感到惊奇和好笑。而这些“大人话”并不单单只是语言本身很像大人,而是他们用自己稚嫩的声音去模仿大人的语气来说才是最让人感到有趣的。

语言是人类的交际工具、思维武器。个体依靠语言接受教育得以成长;个体间借助语言交流思想、相互了解,其中语气表达的方式和运用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语气表达是语言表述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它直接影响了一个人语言的表达能力与感染力度。而学龄前时期是语言发展的敏感期,在这时期,如果给予孩子适当的引导与帮助,孩子便可事半功倍地掌握语气表达。

语气顾名思义,就是说话的口气。语气表达就是具体思想感情支配下的语句的声音形式,表示说话人的态度。

语气由两个方面构成,一方面是一定的具体思想感情,这种语气可为友好的、冷漠的、开心的、伤心的、激情的、平静的等等;一方面是一定的具体声音形式,表示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分别的语法范畴。

我们通常在说话时,特别是与他人交际时,要根据交际的需要,选择适当的语气形式,通常分为四种形式:

(1)传达信息的语气形式,即陈述语气。

(2)希望获得信息的语气形式,即疑问语气。

(3)传达命令的语气形式,即祈使语气。

(4)抒发感情的语气形式,即感叹语气。

在选择适当的语气形式后,往往我们还要同时附加表达自己对交际内容的某种感情、态度或意向,如委婉、揣测、强调、随便等,如果想正确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和意向,就要使用正确的语气表达方式,即语调、语气助词、叹词、语气副词、句法格式。

(1)语调。语调是指整句话的语音形式,它表现为句子节律的音高变化、节奏的快慢以及语句的重音。普通话的语调大致有升调、降调、平调、曲调四种。例如,升调常表达疑惑、诧异等语气;降调常表达感叹、强调、祈求等语气;曲调常表达委婉、不满等语气;平调则表达和缓等语气。

(2)语气助词。语气助词是语气在词汇层上的一种典型的表达方式。作为一种后置虚词,语气助词总是黏着于词组和句子之后,表达出不同的语气来。疑问语气往往带有“吗、呢”,祈使语气之后往往带有“吧”,感叹语气之后往往带有“啊”。

(3)叹词。叹词是一类比较特殊的词,它从不跟别的词语发生组合关系,它的前后总有停顿。如“啊!她长得真像她妈妈”中,“啊”独立于其他成分之外,是一个叹词。

(4)语气副词。语气副词是一种很重要的语气表达方式。比如,她竟然走了。她到底走了。她恐怕走了。画线的三个语词副词分别含有诧异、重说、揣测语气,从而给陈述语气形式附加上这三种不同语气。

(5)语言中存在一些相对固定的句法表达形式,我们称之为句法格式。比如,“快来帮帮我”在祈使句中,动词重叠,往往带有轻松的语气。

学龄前时期是语言发展的敏感期。在这时期,如果给予孩子适当的引导与帮助,便可事半功倍地掌握语气表达。但语言的敏感期具有阶段性和特定性,一旦错过便无法弥补,所以一定要把握时机好好利用这一学习语言的黄金时期。

5~6岁幼儿在正确的教育和影响下,能够清楚地发出母语的全部语音,并能够听懂更多较复杂的句子,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能够掌握表示因果、转折、假设关系的连接词,掌握表示概念的词汇;能用语言表述事件发展的顺序,并且会有意识地组织句子,表达时能运用各种语气。

语气表达的方式和运用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的意义主要体现在:首先,良好的语气表达方式可以缩短个人与其他社会成员之间的距离,让班里的同学和教师可以迅速地明白他的意思并且愿意帮助他解决困难;其次,当一个孩子可以用恰当的语气表达方式与自己的同伴、父母、教师或其他人沟通时,他就会比较容易被别人接纳,会赢得同班同学和教师的喜爱,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也就具有了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再次,幼儿运用正确的语气表达方式表达自己的意图和接收他人的信息,这种良好的能力有助于幼儿本身人际关系的发展及自信心的建立。

进入小学后,学生还要学习写作文,要把口语表达转化成书面语。如果学生的独白能力低,不怎么会说话,写起文章自然杂乱无章。而独白能力强、比较会说的学生,说起话来有条有理、生动自然,写出的文章一般都不错,这是因为书面语是以口语为基础的。在幼儿入学前,如果能学会正确的语音,掌握大量的词汇,有一定的语气表达能力,入学后学习认字、读书和作文时就比较容易了。学前阶段教师和家长如能有意识地训练孩子口头组词、组句和语气表达能力,让孩子现想现说,有条有理地说,就可以促进孩子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和逻辑性的发展,为今后的写作打下基础。

适当的语气表达可以增强孩子们的语言感染力、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让孩子们更乐于交流、善于交流,更能感染身边的同伴与成人。增强他们的表达和表现力。相反的,不适宜的语气表达会让人与人交往中产生误会和矛盾,导致交往障碍。可见语言语气的表达不单单只是大班教育目标,它影响的可能是幼儿的一生。那么如何让大班的孩子们能在语言表达中自如地运用各种与语言相匹配的语气进行表达,还需要老师与成人有意识地引导与培养。

幼儿的显著特点就是模仿,因此创造机会让幼儿来模仿,对孩子抑扬顿挫语调的获得很重要。模仿对象可以是故事磁带,音像资料等。几乎所有孩子都对故事感兴趣,选择一些简单的故事,让孩子们听,然后进行讲故事比赛,看看哪个小朋友讲的最栩栩如生、绘声绘色。几乎所有孩子也都对动画片感兴趣,选择一些语音清晰、语气自然的动画片,看完以后和孩子玩“假扮游戏”,让他们扮演他们自己喜欢的角色,像扮演的人物那样说话,比比谁最像。

无论是什么年龄段的孩子,模仿都是他学习的第一步。而对于大班幼儿来说,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模仿能力正处于一个最佳阶段。其实有时孩子们会不自觉地对身边熟悉的朋友、老师、父母进行模仿,当然其中也包括模仿他们的语言语气。经常有家长反映,孩子们在家模仿老师的说话和语气,特别是批评小朋友的语气,可谓是淋漓尽致。可见孩子们的观察能力是非常强的,特别是对于给他们留下比较深刻印象的语气。所以教师首先要在不同的情况之下,运用适当的语言和语气,并可适当夸张一些,让幼儿更容易感知。其次要引导幼儿多注意倾听和分辨,例如在朗读时可以停下来,引导幼儿听听老师是怎样朗读的,其他小朋友是如何朗读的,哪个音比较长,哪个音比较短。最后可以直接请幼儿学一学。这种最直接的手段也是最有效的。

表情和语气是一对分不开的“朋友”,它们的关系既是相互依赖的,又是相辅相成的。表情和语气的匹配在语言表达中是非常必要的。试想,如果老师在批评幼儿时面带微笑,孩子们一定不会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相反的,如果你在表扬时一脸严肃,相信孩子也不会为得到赞赏而喜悦。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常常能只依靠电话里的声音就可以联想出对方表情的原因。所以,当幼儿在讲述一件情绪明显的事件时,教师可以直接引导询问,“当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让我们也感受到你的开心好吗?”或是“你难过时哭了吗?”“请你用难过的样子再给我们讲一讲。”等方式让幼儿注意表情和语气的匹配。

丰富的生活内容有利于幼儿言语交际能力的发展。语气表达不是空洞的声音,它总反映一定的思想和生活内容,只有具有活跃的思想、丰富的情感时,才有表达的欲望。而思想和感情不是凭空而来的,它们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人们有了丰富的生活内容,才能有丰富的思想和感情。幼儿的生活范围狭窄,知识经验贫乏,这是幼儿言语发展的不利条件。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创造条件,使他们多接触社会生活,丰富他们的生活内容。有了被反映的内容,幼儿自然也就有了反映的要求。例如,在故事《好小猴》中,小猴子饿了的场景,很多孩子并没有尝试过饥饿,当然也就无法模仿出小猴子饿的时候的语言语气。在妈妈回来,表扬小猴的场景下“如果你是妈妈你会怎样表扬你的宝宝呢?”有了足够的经验,自然就会让语气表达转化为发自内心的语言。

引导大班幼儿在他们并不熟悉的场景下,联系与之相近的场景进行情感迁移,是非常有效的方法。例如,在故事《盲人摸象》中,一个盲人摸到了大象的腿于是大叫:“我知道,我知道,大象就像一个大柱子。”孩子们并不是盲人,当然也感受不到一个盲人摸到一个从未接触的事物时的那份喜悦的大叫。所以教师首先想到的是运动会上,自己班的小朋友赛跑取得了第一名,大家当时那种喜悦与欢呼。或是两组小朋友比赛,自己的那一组获得了胜利后的场景。这种经验及情感的迁移让孩子们很快地达到了语言表达中语气的要求。

表演是建立在幼儿模仿的基础上的,可谓是模仿的升华。当孩子们模仿完故事和动画片中人物的语气之后,就可以让孩子进行情景表演,给孩子提供道具和演出服,让孩子进行表演。在表演中,幼儿很容易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剧中人物的感情世界里,这样幼儿在表演中使用的语气就不仅仅是模仿了,而是加入了幼儿自身的情感。有时教师对于孩子们的语气表达并不能做到随时采用教育手段进行指导,而表演就给了师幼互动的最好机会。并让孩子们在短短的时间内尝试体验不同的情景采取不同的语气表达,如同幼儿亲身经历过一次,这种深刻的体会更能促进幼儿语气表达能力的发展。

语气表达要因人而异,不同的人语气表达的能力和水平不同,与不同年龄、不同辈分、不同职业、不同文化程度、不同社会地位、不同地域、不同性别、不同国家的人,说话的语气方式各不相同。

语气表达要因地而异,把握语气要注意说话的场合,这是十分必要的。一般来说,场面越大,越要注意适当提高声音,放慢语流速度,把握语势上扬的幅度,以突出重点。相反,场面越小,越要注意适当降低声音,适当紧凑词语密度,并把握语势的下降趋向,追求自然。例如,每周幼儿园都要举行升旗仪式,主持仪式的小朋友说话就要提高自己的声音,放慢语速,这样才可以让在场的每个人都听清楚,并且这种语气也适合这种严肃的场合;让孩子多感受不同的场合,这包括安静的、喧闹的、严肃的、滑稽的等等,在这中间要引导幼儿多了解与倾听,接触面广了自然对不同语气的表达有了不同的印象。

语气表达要因时而异,在不同时候说,效果往往会大相径庭。抓住时机,恰到好处,运用适当的语气才能够产生正确的效果。

总之,语气表达能力的教育对于学龄前的儿童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它在人的一生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工具,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应该重视对幼儿语气表达能力的培养,让孩子们赢在起跑线上。

(北京明天幼稚集团第一幼儿园侯思韫,北京市六一幼儿院刘建霞,深圳市彩田幼儿园高芳婷、刘凌,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钱志亮、周盼盼、陈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