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做实基础教育的帮扶发展

做实基础教育的帮扶发展

时间:2022-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建议中央政府加强转移支付模式,加快京津冀三地基础教育投入方面的协同,促进跨行政区划公民共同享有基本公共服务和优质公共产品;通过签订政府间服务合同及委托供给、特许经营、承包补助等方式,加快公共教育服务的社会化。建议探索松绑和规范民办教育市场准入,通过权力清单和负面清单制度,合理下放部分办学审批事项,营造良好的民办教育制度环境,帮扶民办教育发展,依托行业协会率先开展营利与非营利性学校试点。

主旨是在巩固区域内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的基础上,注重缩小区域之间公共教育服务的差距。

1.强化财政多措并举帮扶路径

建议中央政府加强转移支付模式,加快京津冀三地基础教育投入方面的协同,促进跨行政区划公民共同享有基本公共服务和优质公共产品;通过签订政府间服务合同及委托供给、特许经营、承包补助等方式,加快公共教育服务的社会化。①在中央政府层面改革教育公共投资体制,重点强化中央政府对基础公共投资的责任,改变河北省基础教育公共投资重心过低状况,缩小河北省基础教育经费与京津地区的差距。探索京津冀横向财政转移支付的新方式,与中央层面的纵向转移支付相结合,加大对河北省基础教育投入。②在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的战略布局中,地方政府基础教育公共服务要突出强调公益性,加大市、县即财政转移支付郊区和乡镇的支持力度,大力推进中小学硬件配置设施标准化工程,改善县级及以下义务教育学校的办学条件,全力保障提升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公共服务保障水平。③在基础教育公共服务的财政举措中,京津冀各级政府要重视关注弱势群体,一方面对接国家资助政策,另一方面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建立从学前教育到高中阶段教育的全覆盖教育资助体系,确保适龄学生不因家庭贫困而失学。④在基础教育公共服务的管理上,要积极鼓励民众和专业社会团体参与决策,促进当地基础教育公共服务部门与服务对象之间的互动。⑤通过签订政府间服务合同及委托供给、特许经营、承包补助等方式,加强民间力量在公共教育服务方面作用的发挥。从目前的一些民办教育机构看,相当一部分机构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管理经验、有效的教学方法和训练有素的师资队伍,具备雄厚的资质参与公共教育服务。在民间力量参与公共教育服务方面需要注意的是,要有明确的协议和权力责任清单,有确切的奖惩制度,以促进质量保障。

2.精准确认两市支持一省权责

建议京津两市政府组织专项行为支持河北政府,对河北省2020年如期完成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予以帮扶支持;同时,申请中央财政设立专项、地方配套,给予环北京的9个河北省贫困县义务教育适当支持。

河北省县域内义务教育实现均衡发展主要有三个难题,一为教育经费不足,二为优质师资稀缺,三为教育理念落后。京津两市对河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帮扶需要在解决以上三个难题上精准确认权责。

在资金投入方面,从政府行为看,京津两市政府组织专项行为支持河北政府,以便于有专门的经费用于京津抽调师资给予河北省义务教育以有力支持;同时中央财政设立专项、地方配套,专门用于给予环北京的9个河北省贫困县以硬件支持。从社会层面看,政府还应促进京津冀基本公共服务的市场化与社会化,京津两市在教育经费支持上可以采取社会化经费的横向转移支付,以实现社会资金帮助河北省建设优良的教育公共服务设施、优质的教育公共产品资源,促进河北省县区内教育硬件上的均衡发展。

在师资帮扶方面,通过京津两市政府支持河北政府组织专项行为和申请中央财政专项,三地可以通过多层次的师资交流和培训项目,如组织京津两市优秀师资对河北落后地区师资力量的培训、在区县级层面对河北省落后地区进行短期师资流动支持和京津两市与河北落后地区进行合理的教师轮换等,充分发挥京津教育辐射作用,全面提高河北省落后地区的师资力量。

在教育理念方面,京津两地在推行素质教育上比河北有更多更好的经验,可以通过在河北建立分校、师资交流等方式,借助互联网教育平台进行有针对性的帮扶,因时因地而不冒进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实践,改变陈旧的教育观念,破除只重考试成绩的单一标准,逐步引导教师、家长、学生认清并顺应从“挤独木桥”到“走立交桥”的社会变化趋势。

3.探索引入市场机制帮扶路径

建议探索松绑和规范民办教育市场准入,通过权力清单和负面清单制度,合理下放部分办学审批事项,营造良好的民办教育制度环境,帮扶民办教育发展,依托行业协会率先开展营利与非营利性学校试点。

民办教育和教育集团是有效疏解北京市教育过度集中的路径之一,三地政府可以联合推出京津冀地域性民办教育管理办法,引导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①适度放开准入和严格要求资质相结合。一方面合理下放部分办学审批事项,落实民办学校招生的三个“自主”,扩大收费定价权;另一方面力求民办学校在硬件设施、教师准入等方面不低于公办学校的水平。②联合执行年检。通过权力清单和负面清单制度,确保民办学校严格按照三地联合规定的办法招生,严格按照联合规定安排教育教学活动。要联合确保民办学校安全稳定,针对已招生运行的民办学校,要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严格推进校园安全建设。③扶优和削低相结合。针对优质民办学校,三地要联合建立民办教育补助正常增长机制,切实帮助民办学校解决实际困难,助推学校更好发展;针对低端民办学校,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适度削减其数量和规模,合理进行资源整合和分流,保证民办教育发展的规模化、品牌化。④拓宽民办学校的融资渠道。可创建民办教育担保公司,允许学校非教学资产作贷款抵押担保,同时完善公共财政资助体系,联合设立民办教育专项基金。⑤积极探索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分类管理。三地相关部门联合成立民办教育管理和科研小组,对投资办学和捐资办学进行系统研究和区分,选取典型,率先建立民办学校分类管理综合改革试点。

4.优化师资帮扶路径

建议三地联合成立教师培训培养联盟,集中优势,培训师资队伍,并统筹三地基础教育教师培训培养,设置统一标准;引入体制外力量,包括民办专业培训机构教师进入师资培训队伍或者参与项目,允许民办专业培训机构提供培训。加强教师培训,尤其是提高薄弱地区教师的教学水平,需要三地联合建立教师培训联盟,以降低培训成本,提高培训效率。一是可以在三地中小学名师和骨干教师中挑选培训师资,充分发挥他们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优势;也可以在高校专门从事中小学师资培养的教师队伍中挑选经验丰富的资深教师,发挥他们理论研究的优势,成立培训师资队伍人才资源库,建立师资培训基地,然后定期选派薄弱学校的教师前去进修学习,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在培训时间上,除了集中到培训基地学习外,还可以利用休息日或节假日三地轮流举办讲座等多种形式举办交流活动,提高中小学教师素质的整体水平。教师培训联盟可以开展教师培训、校长交流、课程改革、信息化合作等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大力提升落后地区的基础教育质量,逐渐缩小师资差距。二是在帮扶路径上,要摒弃教师培训帮扶的路径依赖,要善于引入市场化的专业教育机构培训。市场上一些专业教育机构蓬勃发展,其教学方法和效果为创新教师培训提供了范本。三地共建的教师培训联盟要打破体制内外的壁垒,破除一贯形成的对于市场化专业教育培训机构的有色眼镜,吸引市场化机制中的教师加入已有的师资培训项目,体制内外形成良性互动,通过借鉴和学习专业培训机构教师长处来提高公立基础教育机构的教师水平。

5.促进校际帮扶务求实效

建议采取“一校助一县”(一所高水平学校跨省域与一个县级政府签订协议,帮助县域内学校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名校办分校”(一所名校跨省域举办分校,以提高当地教育教学水平,这种分校往往属于民办性质)、学校联盟(学校与学校之间跨省成立学校联盟,在学校成员认定的领域加强合作,既可能强强合作、互利共赢,更多可能实现强弱帮扶)等校际帮扶路径。在落实校际帮扶的过程中,包括政府在内的三地各相关部门要尽可能帮助扫清障碍,务求实效。

在“一校助一县”模式中,目前的帮扶实践包含名校教师支教,受助县域学校到名校参观、进修学习和校际教学资源共享等形式,但是仅有这些形式还远远不够。目前的问题是,一所名校资源有限,而受助县域学校需求难以得到充分满足,因此,名校采用集中培训的形式进行同伴指导,并运用远程在线手段和便捷的信息技术软件如手机软件、电脑软件等,会收到扩大帮扶规模的效果。

针对“名校办分校”模式,京津高水平学校在河北办学之前,要进行科学学情分析,精准定位教育工作重点难点,为真正起到帮扶作用和提高分校质量提供科学依据,优化教育行政治理,推进区域间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机构协同,明晰跨区域办分校性质,协同探讨政府分管、督导、年检等职权;合作探索分校治理模式,推进校长治校,最大限度发挥名校能动性和优质资源辐射作用。

针对学校联盟模式,三地政府和教育部门要有高站位的政策指引,无论是强强合作,还是强弱帮扶,都要鼓励联盟学校自主认定联盟方式和合作领域,协调联盟校之间的需求和帮扶,保障合作项目顺利实施,而且要合理建构因时因地制宜的约束机制,减少如初期计划、中期总结、期末述职等形式化内容,以保证校际帮扶政策得到有效落实。

值得注意的是,帮扶效果的真正实现依赖于京津冀三地基础教育发展规划的协同,特别是教学内容和考试内容的一致,因此,三地相关部门要统一跨区域的课标和考试标准,对接支教绩效考核机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