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赋予孩子坚强的品格

赋予孩子坚强的品格

时间:2022-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列宁的母亲,在这一点上做得很好,列宁性格中的许多优点,刚毅不屈的意志、罕见的坚强都是从他母亲那里继承下来的。列宁的母亲聪敏贤慧,不仅同孩子们玩耍,教他们识字,用母亲的慈爱去关心爱护孩子,而且十分注意培养孩子们坚强意志和锐意进取的精神。当然,我们也并不是期望每一个孩子都会成为列宁式的大人物,但列宁的母亲的做法却很值得我们借鉴。

母亲是慈祥的,但并不是无条件的妥协,更不是软弱,要在慈爱中赋予孩子坚强的品质,要让他们懂得一个道理:跌倒了自己爬起来。

家庭中,比起父亲的威严、坚强来说,母亲就显得慈祥与温柔,这是母亲与父亲在家庭中所扮演角色的最大差别,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母亲一直在用她无私的温情关爱着子女,保护着羽翼下的孩子不受到伤害,这也正是母亲的伟大之处。

但是,如果这种无私的爱护不加适度的控制,就会变成溺爱、纵容,主要体现在过分顺从孩子的意愿、对孩子的缺点过分包庇,替办孩子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等。这样一来,母亲的慈祥地就变成了无条件的妥协和软弱,不仅如此,孩子还会深受影响,在心理上,产生依赖思想,行为上会产生软弱性。

其实,慈祥与坚强并不矛盾,母亲既是慈祥的,也是坚强的。慈祥,能给予孩子亲情的温馨和家庭的温暖;坚强,则教会了孩子勇敢地去面对生活,要在慈爱中赋予孩子坚强的品质。

日本动画片《聪明的一休》中,有一个令人难忘的情节:一休的母亲为了磨炼一休,让他去当和尚,独立生活。有一次,小一休跌倒了,石头碰破了他的腿,母亲离他只有几步之遥,一体将手伸给了母亲,可母亲却无动于衷,只说了一句:“用手撑一下,自己爬起来。”

一体的母亲让一休明白了一个道理:跌倒了得自己爬起来。

许多父母都有这样一个心理,为了孩子,自己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孩子的所有缺点都是可以原谅的。特别是母亲,从其自身慈爱的角度出发,对孩子百般纵容,孰不知,这种“代办”式的溺爱只会害了孩子。

在对父母的依赖中,孩子只有软弱性,而培养不出坚强的品质,当他们日后走入社会而独立生活时,没有坚强的意志,暂时的困难与挫折就能把他们击倒,所有的父母,尤其是母亲都应该意识到,坚强的意志,对于孩子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列宁的母亲,在这一点上做得很好,列宁性格中的许多优点,刚毅不屈的意志、罕见的坚强都是从他母亲那里继承下来的。

列宁的母亲——玛丽娅·亚力山大洛夫娜生于1853年,早年丧母,父亲是位富有学识的医生,因此,列宁的母亲虽未受到学校教育,但从父亲那里学会了三种外语,从小养成料理生活、操持家务的劳动习惯和自主精神,1804年与列宁的父亲结婚,1870年4月列宁出世。

列宁的母亲聪敏贤慧,不仅同孩子们玩耍,教他们识字,用母亲的慈爱去关心爱护孩子,而且十分注意培养孩子们坚强意志和锐意进取的精神。

1887年3月1日,长子亚历山大·依里奇被控谋杀君王被捕,母亲在爱子和挽救革命者的双重心情下,劝儿子写悔过书请求皇帝赦免,当儿子说出:“我愿意为祖国而牺牲”时,母亲也因深刻地认识到耻辱比死亡更为可怕,而改变了错误的想法,在诀别时仍然叮嘱儿子“要坚强、要勇敢。”

长子被害,长女被逐放,次子列宁团参加学生集会而被大学开除学籍后遭放逐,这一切没有动摇列宁母亲的坚强意志,她从长期斗争中认识到自己子女所走的道路,尽管是冒险的,然而是正确的。所以当沙皇警察威胁她说:“吊绳又悬在你次子的颈上”时,她大义凛然地回答:“老天爷,我却以自己坚强的儿子自豪哩。”

当然,我们也并不是期望每一个孩子都会成为列宁式的大人物,但列宁的母亲的做法却很值得我们借鉴。坚强,是人类优秀品质中最重要的一种,它并非天生就有,而是通过后天培养和锻炼出来的,这需要父亲的努力,更需要母亲的努力。

孩子的成长阶段,是处于无法独立处世的时期,他们的父母应给予保护和关怀,但决不能溺爱和纵容,使他们产生依赖的心理,事事都抱着对父母依赖心理的孩子会成为一个人才吗?尤其是在一个家庭中只有一个孩子的今天。每一位做父母的,都应该让孩子从小就懂得,他们和父母一样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人而存在的,应该从小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处处依赖别人。每一位母亲都应该让孩子懂得,无私的爱护并不是纵容,也不是无条件的妥协。

真正爱孩子的母亲,要放开孩子的臂膀,因为自由的小鸟要比禁锢在笼里的雄鹰飞得更高、更远,让他们懂得生活的艰辛,独立去面对困难的挑战,只有这样,孩子才能真正理解什么叫坚强。

每一个孩子都会跌倒,但一次次跌倒后自己爬起来,就会站得更稳。这里,他们感受到的,不仅是母亲的慈爱与鼓励,更是隐藏在慈爱中的坚强的力量,这种力量不断在鼓舞他们,让他们幼小的心灵深切体会到,坚强,不能哭,得自己爬起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