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知识是道德修养的基石

知识是道德修养的基石

时间:2022-02-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忽略这条极为重要的法则,就会破坏知识和道德修养之间的和谐。他深刻地指出,如果人不掌握作为道德修养的基础知识,那么他的精神文明就不是完整的。道德知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的统一,才能够造就真正具有德性的人。静听花开dxy:知识是道德修养的基石,品行是道德修养的规范,善良是道德修养的名片。道德意志的塑造,道德信念的坚定,需要知识的辅导和家长的关爱,让美好的情感占据心灵,让高尚的思想造就德性。

人对周围世界知道得越多,他对人的了解也应越多。忽略这条极为重要的法则,就会破坏知识和道德修养之间的和谐。我把这种现象称作道德上的无知。道德上的无知表现为,一个人掌握了关于周围世界的相当多的知识,但却不了解人无论在历史方面、社会政治方面,还是在精神、心理方面和审美方面的本质。不知道,也不去思考,是什么东西使人高于其他生物,于是情感范畴就得不到发展,并且导致情感粗俗。一批有文化的游手好闲者的存在,使我们的社会舆论深为不安。(《育人三部曲》,第488至489页)

朱永新解读

一个人受过中等教育,一下子成了违法者,甚至成了罪犯,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

苏霍姆林斯基对此痛心之余进行反省。为此,他专门研究了100起16岁至26岁的人因严重犯罪而被判刑的案件,发现其中88起案件的罪犯是完全脱离了工作的年轻工人和集体农庄庄员。也就是说,无事可做、游手好闲是犯罪的重要原因。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无知。他深刻地指出,如果人不掌握作为道德修养的基础知识,那么他的精神文明就不是完整的。

所以,知性形成与德性养成虽然有不同的途径和规律,但知性始终是德性的基础。道德上的无知,也会导致“德盲”,进而制造出“法盲”。道德知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的统一,才能够造就真正具有德性的人。

网友感言

童喜喜:努力实现知识、生活与生命的共鸣,这种共鸣需要情感作为基础。

宝林随心说:德性来源于知性,知性来源于潜移默化的各种教育,特别是幼时的教育。

静听花开dxy:知识是道德修养的基石,品行是道德修养的规范,善良是道德修养的名片。教孩子健脑,更要教孩子健心,心理的健康,人格的完善,精神生活的丰富,情感收获的饱满,是构成孩子美好人生的必备条件。道德意志的塑造,道德信念的坚定,需要知识的辅导和家长的关爱,让美好的情感占据心灵,让高尚的思想造就德性。

清新天空:道德知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的统一才能够造就真正有德性的人。孩子要知道应该怎样做,要从心里认同正确的做法,在行动上才能有践行的意志!

有人说:读书的孩子再坏坏不到哪去。我想这是有道理的,读好书的过程中不断让人知道该做怎样的人,还不断地结合身边的人和事从情感上产生共鸣,在这个基础上,人才能有意志做出有道德的事,逐渐成为有德性的人,道德让人与人之间充满温暖!

xxj196512:知识是道德修养的基石,可见知识的重要。知识可以给人指明正确的道路,给人带来幸福。多读书,读好书,让我们的心不再干涸,让我们的心充满绿色。知识滋养心灵,可以让我们变得更加睿智、更加理性。多读书,读好书。哲言可以明理,历史可以明智,文学可以静心,法律可以维权……不同的书籍,蕴含不同的理念;不同的书籍,带来不同的享受。知识会让我们的人生更丰富、更光彩夺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