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祁连山林水关系与生态产业发展

祁连山林水关系与生态产业发展

时间:2022-02-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王浩院士观点二、祁连山水资源与张掖生态产业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欠发达地区,农业条件好,工业“短腿”。祁连山排露沟流域近18年以来年平均气温为1.62℃,气温呈波动性上升趋势,气温平均升高速度约为0.23℃/10a。进一步导致河西地区荒漠化加剧,生态环境趋于恶化。祁连山是牧业草原,牛羊分布密度大,长期的滥牧造成放牧坡地植被退化、土层结构紧实,在过度放
祁连山林水关系与生态产业发展_第四届绿洲论坛报

祁连山林水关系与生态产业发展

甘肃省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研究院

刘贤德

报告提纲

◆ 林水关系研究背景

◆ 祁连山水资源与张掖生态产业发展

◆ 基于林水关系的生态产业发展思路

一、林水关系研究背景

林水关系研究是气候变化背景下国内外关注热点

世界缺水中国很缺水西北更缺水甘肃最缺水

由来已久

1789—1870从空想到科学辩论,19世纪森林水文、气象作用的持续辩论开始关注水文观测;

1900年在瑞士Sperbelgraben和Rappengraben两个流域首次开展集水区研究;

1910—1926首先在美国科罗拉多山脉的Wagon Wheel Gap开展对比集水区实验研究,后在20世纪广泛普及;

中国近代的森林水文研究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进入20世纪60年代后,我国开展大规模森林水文生态效应的研究。

百家争鸣

国际国内两种对立观点:森林增加河川径流,森林减少河川径流。

img327

甘肃省祁连山森林生态定位站从事山地林水关系研究开始于1973年;

从1978年开始,分别承担国家林业局“六五”——“十二五”重点研究项目,取得多项关于林水系的研究成果,其中关于森林土壤涵养水源机理研究成果被认定为国际领先水平;

现阶段,与国内国际广泛合作,在更高层面更大尺度上开展林水关系研究;

相继成立了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重点实验室,为林水关系的研究提供了更好的工作平台。

img328

img329

img330

img331

前人评说祁连山及水资源

img332

“马上望祁连,祁峰高接天。………四时积雪明,六月飞霜寒。欣喜炎雪消,潺潺灌入田。可以代雨泽,可以资流泉。……..”

——明·陈斐咏

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汉·霍去病

世上没有一个地方像祁连山。5.7亿年前,地球上波澜壮阔,山呼海啸。不知持续了多长时间后,海水渐渐退后,陆地隆起。渐渐,在中国西北的大地上,苍茫的祁连山草原形成……

——摘自〈中国国家地理

——关君蔚院士观点

专家关于祁连山水资源的观点

河西走廊地处亚洲内陆,是在大陆性气候控制之下的荒漠地带,原不宜于发展农业。但以河西走廊位于南北两山夹峙之中,北山是防止巴丹吉林沙漠向南扩展的天然屏障,而南山(祁连山)是高山雪邻层峦叠翠的“林海”,自古以来,仅石羊河和黑河两大水系就每年44.7亿m3的潺潺清流滋润着河西走廊的土地。这才在荒漠地带形成了“金张掖,银武威”一片农业基地和“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风光。水是农业的命脉,在河西走廊就更突出。

协调人和自然的和谐,不仅要研究自然,也要研究人。必须在认识水循环自然过程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水的社会属性,研究水在社会经济中的循环,动用社会资源,在水文系统之外的社会经济领域寻找解决干旱区水资源问题的对策。

——程国栋院士观点

在干旱半干旱内陆河流域,要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塔里木河流域如此,河西内陆河流域也必须如此。

——王浩院士观点

二、祁连山水资源与张掖生态产业

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

欠发达地区,农业条件好,工业“短腿”。

生态环境独特,地位特殊重要。

四市建设:生态文明大市、现代农业大市、通道经济特色市、民族团结进步市。

img333

三、基于林水关系的生态产业发展思路

祁连山近30年来气温变化规律总结

在全球气候逐渐变暖的背景下,自70年代以来,祁连山寺大隆、西水地区气候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年平均气温、最冷月平均气温、最热月平均气温都有一定程度的上升趋势,气温的季节变化明显,夏季气温显著升高,尤以夏、冬两季升温最快,植物生长期的温度也呈升高趋势,偏暖温和高温的年份出现频率较多,且这一趋势在近6a表现明显,说明本地区气温正出现变暖趋势。

img334

祁连山排露沟流域近18年以来年平均气温为1.62℃,气温呈波动性上升趋势,气温平均升高速度约为0.23℃/10a。

img335

祁连山排露沟流域近18年以来年降水量平均为374.06mm,降水高峰发生在1998年为472.9mm和和2007年为550.9mm,降水呈波动性上升趋势,平均上升速度约为18 mm/10a。

img336

排露沟近18年径流深度平均为166.7mm,径流高峰同时发生在1998年(径流深度236.1mm)和2007年(径流深度256.6mm);径流低谷一次发生(2001年,流深度106mm)。流域河川径流呈波动性上升趋势,上升速度约为1.8 mm/a。

img337

1.近18年来排露沟流域青海云杉林分布区(2700米)冻土最大深度减小了12cm;

2.祁连山排露沟流域多年冻土下界上升16m(3062m→3078米)。

祁连山生态恶化保护治理迫在眉睫

将《祁连山生态保护与建设综合治理规划》尽快列入国家专项投资计划启动实施

近30年来,祁连山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其升温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气温升高导致祁连山雪线上升、冻土退化、冰川和积雪面积缩减。气温升高还意味着蒸发加大,干旱化趋势加剧。进一步导致河西地区荒漠化加剧,生态环境趋于恶化。”

尊重自然规律,最大限度减少人为干扰,促进生态系统自然修复

用“人类让步”换取“生态进步”

img338

img339

img340

img341

建设祁连山生态补偿示范区

落实国家生态补偿政策,完善森林效益补偿机制,扩大公益林补偿范围,逐步提高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探索建立以天然林管护补偿、天然草原补偿、荒漠植被管护补偿、水资源补偿、矿产资源开发补偿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补偿机制,争取自然保护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资金,建立祁连山、黑河流域生态补偿试验区。

img342

祁连山排露沟流域不同植被类型地段水土流失量

1994—2012年观测结果(mm)

img343

水土流失的成因——过度的人为活动

利用在排露沟流域不同植被类型的12个地表径流场连续18年的观测结果表明,在试验区内有林地各植被类型小区均不产生水土流失现象。

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牧坡草地人为活动频繁、放牧频繁度高、植被严重退化的地段。观测期内,过度放牧地段年径流量为195.8mm,中度放牧地段为46.2mm,轻度放牧地段人为活动干预较少,只在大雨或暴雨下发生水土流失,其径流量为8.6mm。

上述研究结果说明,水土流失是人类活动与自然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除自然因素外,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是人类的过度活动。祁连山是牧业草原,牛羊分布密度大,长期的滥牧造成放牧坡地植被退化、土层结构紧实,在过度放牧地段只有马蔺、狼毒、醉马草等植被零星分布。

img344

水土流失的恶果——丧失土地和家园

img345

发生于甘肃舟曲的特大泥石流,其一部分原因就是植被严重破坏,山体几乎全变成了秃林荒山,水土流失发展至最严重阶段,由此而导致的恶果。

1987年及其后年间在寺大隆林区发生的洪水泥石流多次冲毁林区道路,导致林区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每年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护坡修路。

协调林牧矛盾的有效途径

——实施祁连山区生态敏感脆弱区农牧民的转产转移

实施1000万亩草场流转工程;实行草场集约化、规模化经营;依靠科技进步,调整种植、养殖业结构,在保护区外科学规划建设舍饲养殖小区20个,推广农作物秸秆资源转化利用技术,扩大舍饲养殖规模,减少草场载畜量,加快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转移劳动力;对实验区及外围保护地带的草地进行限牧,逐步将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的1500多名农牧民成建制转化为生态管护人员,减少农牧业生产对生态的破坏。

img346

祁连山排露沟流域不同植被类型地段对河川产水量贡献

2007—2012年观测结果(mm)

img347

祁连山林水关系

径流是大气降水、截留、蒸散发等多种要素综合的结果。

在祁连山林区云杉林(3100米以上)及分布于高海拔地段(3300米以上)的灌木林分布区,由于有森林植被存在,形成良好的土壤孔隙结构,非毛管孔隙度高,结构良好,所有降水被土壤滞蓄,土壤内滞蓄水以入渗和侧渗两种形式运动,又由于在本区域地段内有冻土的存在,改变了水分流向的路途,大部分水分以壤中流的形式补给沟道和河川,由此,由于森林和冻土的存在,减少地表径流、削减河川洪峰、延长径流历时,起到以丰补枯的作用。

这也是祁连山森林涵养水源的机理所在。

img348

干旱区大自然的“南水北调”工程

南水北调是缓解中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重大战略性工程。工程规划最终调水规模448亿立方,工程投资5000亿元。

img349

img350

祁连山北坡内陆河水系年均出山总径流量为74.86亿立方米(工程投资需810亿元),孕育了河西绿洲,遏制了腾格里、巴丹吉林和库姆塔格三大沙漠会合,灌溉着绿洲70多万公顷农田,保证了480多万人民的生存。

保护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的有效途径

——统筹兼顾,发展特色产业

祁连山森林流域水源区亦是当地重要的夏季放牧区,在当地6—9月间,牧民羊牛多在此活动啃食,这种频繁的人为活动,过度依赖自然资源,这种对水源地的干扰破坏,终将导致水源涵养功能下降,流域来水量减少,最终制约中下游河西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基于祁连山牧场占据林地的现状,要尽快实施相应的措施,减少人为干扰,有效保护森林、保护水源。转变当地牧民生产方式、转变生活方式,减少人为干扰势在必行

山里的问题山外解决

在祁连山自然保护区以外谋划山区的集约发展和转型发展,扶持发展文化旅游、玉石产业、马文化产业等特色产业,加快农牧民脱贫致富步伐。通过产业转移、置换身份、扶持就业、集中定居等途径,统筹推进农牧民生产方式转型和生活方式转变,切实加强祁连山生态保护与建设。

img351

张掖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优势

自然环境资源富足

☆日照长(约3千小时/年),太阳辐射强(146.2千卡/平方厘米/年)

 仅次于西藏和柴达木的高值区

☆无霜期较短(约115天);温差较大(日均温差13.4-18.2℃)

 利于设施蔬菜发展以及提升产品品质

☆灌溉设施完善(中小水库为主,井灌提灌为补充)

 保灌面积总计247.35万亩

☆气候类型多样(温和特干旱到高寒湿润区共5个气候区)

 小气候资源丰富、综合利用潜力大

张掖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优势

img352

发展生态旅游,开发生态特色产品

img353

张掖位于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的接壤之处,处于我国地形第一阶梯到第二阶梯过渡处河西走廊的中部,南有祁连山水源涵养区、中有人工绿洲和黑河天然湿地、北有荒漠戈壁,三大生态系统在张掖境内交错衔接,雪山冰川、森林草原、荒漠戈壁、沙丘沙漠、七彩丹霞、绿洲沃土、湿地芦苇等极端地貌,交相辉映,金色十足,形成了张掖生态的独特性,使之成为一座坐落在荒漠戈壁之中典型的绿洲城市。

宜居宜游,风光无限

img354

img355

学习与借鉴

img356

img357

img358

img35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