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系统灾后恢复重建

教育系统灾后恢复重建

时间:2022-02-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育系统在抗灾救灾中涌现了许多的感人事迹。教育系统抗震救灾及恢复重建工作有序开展,一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启动应急预案,及时应对重大灾情。盈江县教育系统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已到位资金14698万元,共涉及22所学校61个单体,恢复重建总面积为6.58万平方米。
教育系统灾后恢复重建_云南减灾年鉴

教育系统灾后恢复重建

【“2·25”元谋地震】 地震发生后,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要求楚雄州迅速组织力量,摸清地震造成的损失,扎实做好防震减灾抗震救灾工作,及时抢救伤员、转移安置受灾群众。根据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和救灾工作的要求,省教育厅立即研究部署相关工作,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按照“两个重视、两个确保”的要求做好抗震救灾工作。副厅长邹平同志带领财基处人员及时奔赴地震灾区了解灾情,指导州、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及受灾学校做好抗震救灾,加快恢复重建工作,及时开展除险加固和恢复重建工作,确保学校教学不受影响。

【“7·13”巧家特大洪涝泥石流】 灾情发生后,省委副书记、省长秦光荣作出批示,要求省级相关部门和昭通市委、市政府尽全力组织搜救失踪人员和抢救伤员,妥善安置灾民,做好抗灾救灾各项工作。同时,省委副书记李纪恒、副省长曹建方率领省直相关部门立即赶赴小河镇,指导抢险救灾。分管教育工作的高峰副省长接到报告后,立即指示省教育厅要抓好学校的救灾和安抚工作,在北京开会的省委高校工委书记、教育厅厅长罗崇敏立即要求教育系统:“千方百计寻找失踪师生,切实做好受灾家庭安抚工作,切实解决好受灾家庭学生的资助上学问题,决不让受灾家庭学生失学,切实做好受灾学校的校舍安全建设工作,确保师生安全,确保新学期正常开学”。按照省委高校工委、教育厅党组要求,7月14日省委高校工委委员、省招生考试院书记杨嘉华同志带领省教育厅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组成工作组及时奔赴灾区慰问受灾师生,实地察看当地教育受灾情况。工作组一行赶到了巧家县小河镇灾区,实地察看了中小学受灾情况,亲切看望、慰问了受灾严重的教师和受伤住院的学生,传达了高峰副省长、罗崇敏厅长的问候,鼓励教师积极开展自救,积极投身到救灾工作中来,要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灾难,树立生活的信心和勇气,早日克服灾害造成的心理阴影,并对失踪的两位教师家属表示了哀悼和慰问。教育系统在抗灾救灾中涌现了许多的感人事迹。灾难来袭,巨大的洪峰将小河镇中心学校和集镇分割开来,两岸无法兼顾,在校的全体教师面对特大洪涝泥石流,小河镇中心学校校领导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凭借着平时掌握的应对自然灾害知识,细心观察、沉着应对,洪峰稍退,立即组织教师家属及其周边群众撤离到王云庙高地,将老弱妇孺安顿好。人员安全转移后,学校立即成立了安置、搜救和统计三个小组,小学部就地(王云庙)设置安置点,留下女教师负责安置管理,中学部设置安置点在教学楼,小学部男教师沿炉房沟河右岸搜救,中学部沿左岸搜救,全力救援被洪水卷到岸边的灾民,及时疏散还滞留在房屋里的群众,班主任同步做好学生受灾情况的统计。通过5个小时的努力,先后又救起了10余人,转移了滞留在建筑物中的群众20来人。老师们的迅速反应,带动了周边群众近100人参与到炉房沟河右岸搜救队伍中来,通过持续40多个个小时紧张搜救,在洪水中又救出灾民8人,安全转移群众近100人,力所能及的挽回了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的安全。洪水退去后,教师们迅速转到了灾民的安置、心理辅导、教学秩序的恢复和受灾情况排查上。在中学校内,教师救援队安置组每天都在紧张的工作,认真做好安置在校内的400多名灾民食宿、卫生打扫和心理辅导。

【“3·10”盈江地震】 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和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和关怀,根据省政府的部署,省教育厅在第一时间派出了以省委高校工委副书记杜玉银带队的抗震救灾工作小组,地震当天就赶赴灾区,随同省抗震救灾工作组查看受灾学校及倒损民房和灾民临时安置点,看望慰问受灾群众、师生、受伤人员和部分遇难者家属。德宏州、盈江县教育系统全力以赴,攻坚克难,积极开展抗灾保教工作。教育系统抗震救灾及恢复重建工作有序开展,一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启动应急预案,及时应对重大灾情。根据灾情,省教育厅组成由厅领导带队的应急工作组,及时奔赴灾害现场了解灾情,协助当地抢险救灾,帮助师生解决教学、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工作组对灾区教育系统受损情况进行调查核实,摸清灾情,及时向厅党组和上级主管部门汇报,3.10盈江地震后省教育厅先后向教育部、省委、省政府报送情况专报16期,为各级领导及时了解掌握学校受灾情况和灾后恢复重建提供了依据。二是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灾区各级各类学校尽快恢复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按照省领导和省抗震救灾工作组提出的“教育部门要保证学生有学上”、“学校要尽快复课”的要求,省教育厅与州县两级教育部门认真研究尽快复课的措施、办法。各级教育部门工作人员坚守岗位,密切关注灾情进展情况,并做好教育系统抗震救灾的组织、联络、协调和灾情统计上报等工作。灾区各级教育部门迅速成立了抗震救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职责,细化了责任,组织灾区学校重点开展了以下工作:积极制定措施,部署复课工作,如搭建临时帐篷及活动板房等;认真清理、统计并上报灾情,为恢复重建做好准备;做好伤亡师生及其家属的安抚工作,省教育厅对死亡学生家属每户发放3000元慰问金;开展对师生员工的心理疏导和救援工作,专门组织云南师范大学、省教科院的专家、学者组成省教育厅心理援助专家组到现场对学生实施心理援助和疏导、开讲座、发放心理辅导材料等。通过积极采取抗震保教措施,自震后第3天起,盈江主震区以外的学校开始陆续复课,随着各中小学临时帐篷和活动板房教室搭建完毕,震后第11天盈江县主震区中小学实现全面复课。三是精心组织,认真实施恢复重建工程。按照国务院抗震救灾工作组和省抗震救灾工作指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省教育厅根据中小学恢复重建的目标任务,制定中小学恢复重建工程实施规划。盈江县教育系统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已到位资金14698万元,共涉及22所学校61个单体,恢复重建总面积为6.58万平方米。截至2012年4月30日,除盈江县一中莲山校区建设项目由于规划方案未完成审批外,其余21所学校都已开工建设,实际开工校舍面积65286.23平方米。除恢复重建项目外,省教育厅积极整合各类专项资金,在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等专项资金中安排盈江县中央专款3276万元,省级专款1038万元,用于学校灾后建设。

全省教育系统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确保质量、厉行节约”原则,启动实施中小学恢复重建工程各项工作,采取一系列保障措施,确保把目标任务落到实处。一是认真做好恢复重建前期工作。进一步组织核查灾情,做到全面、准确,并及时协助建设部门组织专家对灾区校舍逐校逐栋进行排查鉴定,根据校舍受损程度,分类提出加固改造或拆除重建方案,避免在恢复重建工作中造成浪费。在制定恢复重建方案时,充分考虑中小学区域布局调整、校点撤并,逐步实现规模化办学。二是继续有效地开展抗灾救灾工作。省教育厅督促各级教育部门加快在建工程项目的实施进度,特别是受灾学校在建工程绝大多数项目要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尽最大努力提前或按时竣工验收交付使用,减轻救灾和上课用房的压力。三是要求各地恢复重建工程资金严格按照规定实行专户管理,确保专款专用、安全有效。四是加强宣传,营造舆论氛围。省教育厅充分利用简报、网站等媒体,把中小学灾后恢复重建和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结合起来,进行宣传报道,以期达到让社会全面了解、关心中小学恢复重建工程,并为之献计献策、出钱出力的目的。通过宣传,在社会上产生广泛的影响,为把中小学恢复重建和校舍安全工程打造成阳光工程、民心工程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也为争取社会各界支持中小学恢复重建和校舍安全工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机关2011年3月14日向全厅干部职工发出捐款倡议,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和职工向灾区群众伸出援助之手,献上一份爱心,机关干部职工共捐款7.247万元,此笔捐款已送抵盈江县教育局,用于当地学校的灾后重建。五是坚持标准,确保恢复重建工程质量。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和标准,要求各地重建项目坚持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的原则,确保工程既符合标准又保证质量。对所有中小学校舍建设项目都实施了全过程监理,严格竣工验收,严格落实质量终身负责制,严把质量关,确保工程项目不出现质量问题。

【“8·9”腾冲地震】 地震发生后,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领导高度重视,省委高校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罗崇敏迅速作出指示,要求由委、厅领导带队,组成教育系统抗震救灾指导小组深入腾冲地震灾区指导抗震救灾工作。省教育厅组成由和福生副厅长为组长,相关处室负责人为成员的云南省教育系统抗震救灾指导小组,及时赶赴灾区,深入灾区学校查看灾情,对学校抗震救灾工作进行指导。教育系统抗震救灾指导小组对保山市教育系统下一步抗震保教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求教育部门及学校要协同相关部门迅速准确地做好受损校舍的灾后鉴定工作,及时做好校舍建设规划,积极向省市县有关部门争取灾后重建和加固的资金支持。

【暴雨、暴风、泥石流、洪涝、山体滑波等灾害】 省教育厅在每次灾情发生后,均在第一时间赶赴灾区查看灾情,指导抗灾救灾工作,各级教育部门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抢险救灾。根据受灾情况,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排除险情。认真核实灾情,编制校舍维修加固和恢复重建方案,对于存在地质安全隐患和洪涝灾害隐患的学校,采取迁移避险、搭建简易教室、易地建设的方式,确保校舍和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确保正常的教学秩序。

【2011年抗旱保教工作】 灾情逼人、灾情催人,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深刻领会省委、省政府和教育部对全省抗旱救灾工作作出的重要工作部署,把抗旱保教工作作为2011年的一项中心工作,组织力量,与全省教职工并肩作战,经过艰巨、细致、大量的工作,对缓解旱情,减轻旱灾不利影响起到了巨大作用。一、率先行动,确保抗旱保教工作有效开展。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根据旱情发展形势和环境的变化,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情况,做到提前预判、超前决策,在省直部门中率先提出并部署了抗旱保教工作。2011年,省教育厅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及时派出抗旱工作组深入昆明、曲靖、文山、昭通、红河等受灾较重的州市的学校核实灾情,分类指导受灾学校开展抗旱保教工作,切实做到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检查到位。二、加强防控,保障师生安全饮水。省教育厅把确保师生能喝上水、喝上安全水作为当前的首要任务,积极协调卫生部门,切实做好卫生预防控制工作,加强对传染病疫情、突发卫生事件的监测预警和防控,保证正常的生活用水供给,确保师生饮水安全和身体健康,让广大教师放心教书、学生安心学习。三、统一管理,全面统筹设备设施。全省各级各类学校不断加强抗旱设施建设,优化资源配置,统一管理,充分发挥好近两年添置的抗旱基础设施、设备和已打水井、已建储水设备的作用。同时,突出抓好蓄水工作,做到科学调度,优先保障生活用水,努力提高抗旱水源利用效率。四、多方筹资,确保抗旱保教资金使用合理。一是争取了中央财政专项资金1300万元,并及时安排到受灾学校;二是争取企业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如争取中国移动慈善基金会抗旱捐款100万元,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中央民族大学附中捐款89.02万元等;三是举全系统之力,号召广大师生进行捐款;四是积极向省政府、教育部以及水利、民政、扶贫等多部门反映各地旱灾情况,努力争取更大的支持;五是加快抗旱基础设施工程建设。2011年9月以来,全省中小学校已打水井208口,建水窖14667立方米,接水管94.8万米,完成投资4607.17万元。五、加强监督,严格执行值班和报告制度。省教育厅严格要求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灾情特别严重地区要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且要落实一名抗旱保教专职人员,负责本地区的相关工作,切实做好旱情信息的及时处置、传递以及灾情的收集、统计、核实与上报工作,加大监控力度。六、未雨绸缪,及时制定抗旱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为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不断加强学校饮水、储水等基础设施建设,从根本上解决学校饮水困难问题。在抓好现有抗旱基础设施普查的基础上,结合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中小学布局调整、新农村新校园卫生等规划,完成了《云南省中小学抗旱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规划解决8107所中小学,共197万中小学生的饮用水需求,规划投入资金104426.27万元完成学校饮水基础设施建设,其中:打井2751口,需投入16160万元;建设水窖7392个,需投入资金26487.8万元;铺设饮水管道1603.74万米,需投入资金61778.87万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