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生命有缝,阳光才能照进来

生命有缝,阳光才能照进来

时间:2022-02-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那是高一东方绿舟军训时,在一次定向越野活动中,因为小刘与同伴发生争执,擅离队伍,虽然之后被队友劝回,但耽搁了时间,致使所在小队未能准时到达目的地。小刘没有言语,但我能感受到他在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回想自己对小刘的教育,对问题学生的教育,归纳一句话,就是“生命有缝,阳光才能照进来”。每个学生都是鲜活的生命体,有思想、有情感、有理智,刻板的道德教育程序已经不能被学生接受了。

黄雅娟

【摘 要】 有人说,学生有错误,我们的教育才有机会。这不是说我们要给学生制造产生错误的机会,而是强调我们要抓住教育中的机会,用最自然的办法让学生发现自己。教育也可以让每个学生感动。

【关键词】 问题学生 因材施教

一直以来,都被一句话深深地打动着,“生命有缝,阳光才能照进来”!是啊,人往往只有犯过错误,才能认识到错误,才会去纠正错误,进一步走向成熟。我们常埋怨现在的学生问题多,难教,却不曾换一个角度想一想:学生有错误,我们的教育才有机会。我们要抓住教育中的机会,用最自然的办法让学生发现自己。教育也可以让每个学生感动,我们不追求每个学生都最好,但力求每个学生都能更好。

一、案例经过

小刘是一个IQ(智商)较高,但MQ(德商)不高的学生。一方面父母皆是高学历家庭学习氛围浓厚,他的学习成绩也很不错,对此他颇为得意;但另一方面他又过于以自我为中心,待人没有礼貌,常自说自话。班级的事情总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自从进入六十中学学习起,就经常与教师,与同学起争执、闹矛盾,是在我这里被“投诉”最多的学生。虽然他从未抵触过我的教育,有时也会尝试去改变一下自己,但终究还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很快又“打回原形”,依然我行我素了。直到有一天……

那是高一东方绿舟军训时,在一次定向越野活动中,因为小刘与同伴发生争执,擅离队伍,虽然之后被队友劝回,但耽搁了时间,致使所在小队未能准时到达目的地。之后他又擅自在河边行走,且不听德育处负责教师劝告,还放出“豪言”:我就是无组织、无纪律了!

当我得知此事后,内心不能平静,这样的学生该怎么教?……

有同事劝我说:别费神了,这样的学生没法教育的,直接让学校处分吧!但我想在这个特殊的时候,若把学生一时的迷失硬往一个糟糕的方向去定性,可能不仅不会使犯错的学生内心由自省、自悟到后悔,反而会逼迫他失去改正或补救的信心,将原有的转机变为危机。想起小刘父亲曾经对我说:小刘在小学和初中的时候,成绩很好,但就是因为调皮捣蛋,总是被老师批评,同学们也不愿多与他往来,久而久之他便讨厌老师、讨厌同学,对班级的事越来越不关心。可是上了高中之后,却经常听他提及“我们黄老师说……”,作为家长的他们已渐渐感受到小刘在改变,所以很希望我能多教育他,让他有更多的改变。虽然我不清楚怎样才是处理此次事件的最佳方案,但我决定再试着对小刘实施一次“心教育”,希望能引导他面对现实,重新审视自己,改变自己,进而成为一个美好的人。

于是我找到小刘,与他交谈起来。刚开始小刘还是一副无所谓的老样子,他早已习惯了被别人投诉。我并没有直截了当地告诉他此次行为的恶果,而是告诉他这次军训班级各方面的表现都很好,卫生、休息评比都名列前茅,大家还在努力争夺军事比赛中的名次。就拿这次定向越野比赛来说,其余四个小队都是满分,连评分的教师都说,只要最后一个小队准时到达,我班就可以创造东方绿舟又一个纪录了,结果因为小刘所在组的团队合作问题,功亏一篑,更因为小刘的“无组织、无纪律”事件被一票否决“先进团队”的评比,大家的内心都不好受。

我问小刘:“若换作班级其他同学犯了这样的错误,你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小刘没有言语,但我能感受到他在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之后我还告诉小刘:军训“训”什么?就是培养组织性和纪律性,所以评价军训合格与否的标准就是看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如何。我知道他是引进人才家庭的子女,在上海读书不容易,所以父母对其有很高的期望,希望他考进理想的大学,若因为这次的无组织、无纪律行为而致使军训不合格,对毕业和高考都会有所影响,后果不堪设想啊!

小刘完全没想到后果会这么严重,一下子惊呆了!其实他并不是一个事事“无所谓”的人,而恰恰是因为他事事在乎、事事计较,才导致自我意识膨胀,做事欠思考,不计后果。听了我的一番话后,他急了,一个劲地问我怎么办?我说:“错了,就要改正。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任何事情都是可以改变的,关键是做事的人。只要你能改,我愿意做你的‘担保人’和‘帮教者’!”小刘重重地点了几下头,我不知道这算不算“承诺”?

我把与小刘的谈话以及相关的处理方式向学校做了汇报,并申请小刘的军训评定暂缓,视其表现再予以评价,学校领导支持我了的做法。我又与小刘的父母进行沟通,希望彼此配合,建立家校帮教和监督机制,共同帮助小刘进步。之后小刘的表现确实有了很大的改变,尽管还是有些自我,还是会计较一些事情,但他开始主动与欣赏的老师打招呼,进出办公室时他会喊报告和老师再见。班级的事情他也开始热心参与,与同学的关系也融洽了许多。记得高二学农的时候,他中途回市区参加英语比赛。原以为他会乘机偷个懒,在家享受一晚,没想到他当天晚上就及时赶回,还给全班同学带来一个大蛋糕,说是慰问大家的辛苦,我发现小刘真的变了,进步了……

二、案例分析

进入高三后,小刘去了化学班,虽然我不任教他的班级,但他看到我时依然非常热情,有事没事也会跟我聊聊,教师节还送了我一块超大的Dove巧克力,让我感到很温暖。真心地希望他能越来越好,不仅能进入理想中的大学之门,更能迈向美好中的人生之路!回想自己对小刘的教育,对问题学生的教育,归纳一句话,就是“生命有缝,阳光才能照进来”。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教育,要让学生在原有的道德基础上进步

我们的德育教育自身的最大问题是什么?与学科教育一样,我们的德育教育都是以最高标准来要求每一个人。这并不是教育公平的应有之义。曾听过这样一句话“14岁以前教育起作用,14岁以后基因起作用”。实际上每一个学生的德商是不一样的(德商:指一个人的道德人格品质。德商的内容包括体贴、尊重、容忍、宽容、诚实、负责、平和、忠心、礼貌、幽默等各种美德。),所以我们的德育教育也要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实施不同的评价标准,让学生改变自己,完善自己,成为一个美好的人。我想,让学生在原有的道德基础上进步,这便是德育教育的成功。

2.教育,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撙其撙”

过去,我们一直认为道德教育最需要的是“严肃的原则”“严正的说理”“严格的训练”。这种想法源于我们一向把道德教育看成一种模式化的程序,把学生看成一个可以被塑造的物件。其实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人,不是物,人是有生命,能思维的。每个学生都是鲜活的生命体,有思想、有情感、有理智,刻板的道德教育程序已经不能被学生接受了。孔子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美国的布鲁姆也指出:“教育的基本任务是找到这样的策略:既考虑到个别差异,但又确实能促进个体的最充分的发展。”所以面对千差万别的教育对象,我们的教育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撙其撙,变说、教、灌输为启发和引导,让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自己能正确判断美、丑、善、恶。

3.教育,要有人情味

回想工作至今,反思自己经历过的故事,审视自己的教育行为,其中有过成功,有过失败,也有过迷茫,但每一次都有收获。现在的我会经常问自己:你用真情激活过学生的真情吗?有没有让学生在接受你的教育过程中享受快乐呢?有没有注意过和学生谈话的艺术?……我们现在所面对的“90后”学生被戏称为“心智成人化,行为幼稚化,做事极端化”,难伺候。但他们又具有超强的自尊心,他们希望被关心、被尊重、被理解、被爱,尤其是他们犯了错误的时候。所以我们要充分发挥教育的张力和弹性,让教育过程变得更富有人情味和情趣,更易让学生接受,从而改变自己,这样才能真正提升教育的感召力和吸引力。

三、反思

叶圣陶先生曾说:“努力去教,使你的学生逐渐不需要你的教育,也就是要他们渐渐地越来越多地得到一种能力,能使自己成为自己的教育者。”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会有意无意地给学生贴上好学生或差学生的标签,教师常常会情不自禁地偏爱优生,但事实上你会发现毕业后常常回校看望教师的,却是那些当年所谓的差生。与让教师呕心沥血的优生相比,“所谓差生”更能感受到教师的教育给他们带来的影响,也更懂得感恩教师。

生命有缝,阳光才能照进来,你的一缕阳光,会得到整个世界温暖的回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