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陈嘉庚纪念胜地集美鳌园

陈嘉庚纪念胜地集美鳌园

时间:2022-02-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陈嘉庚是被毛泽东称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著名爱国华侨领袖。1921年陈嘉庚认捐开办费100万元,常年费分12年付款共300万元,创办了厦门大学,设有文、理、法、商、教育,五院17个系,这是一所华侨创办的唯一大学,也是全国唯一独资创办的大学,于1921年4月6日开学,陈嘉庚独力维持了16年。陈嘉庚倾家兴学,誉满海内外。抗日战争中,年过六旬的陈嘉庚,爱国之心更加炽烈。陈嘉庚的最大贡献是募集巨款援助祖国的抗战。

民智不开,民心不齐,启迪民智,有助于革命,有助于救国,其理甚明。

——陈嘉庚

陈嘉庚(1874~1961)出生在福建同安县集美镇(今属厦门市)。陈嘉庚是被毛泽东称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著名爱国华侨领袖。他一生“兴实业、办教育、勤劳国事”,是我国华侨史上第一位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各方面活动集于一身的爱国典范。

陈嘉庚17岁(1891年)渡洋前往新加坡谋生,起初主要在他父亲经营的顺安米店服务,共做了13年,直到1904年,他集资7000多元(叻币即新加坡钱币,下同)创设菠萝罐头厂,号称“新利川”,时隔不久,又接管了一个也经营菠萝罐头厂的日新公司。在3个月内2个厂获利共4万元。

当时,橡胶第一次从巴西移植到马来亚,他即用2000元购了种子,播种在菠萝园中,进而大面积种植,到1925年,他已拥有橡胶园1.5万英亩(1英亩=0.405公顷),成为华侨中最大橡胶垦殖者之一,被称为新加坡马来西亚橡胶王的四大开拓者之一。之后他开办橡胶制品厂,生产橡胶鞋、轮胎和日用品。先后在国内各城市、南洋和世界各国大埠设立分销店100多处。他还经营米厂、木材厂、冰糖厂、饼干厂、皮鞋皮厂等,厂房达30多处。鼎盛时期(1925年)营业范围远及五大洲,雇佣职工达3万余人,资产达1200万元(叻币,约值黄金百万两)。

他首创橡胶制品大规模生产,促进了侨居地民族工业的发展;他开辟了橡胶制品和其他制品直接输出的国际市场,在华侨中第一个打破英国垄断资本的垄断局面;他还培养了成千上万的企业家和技术人才。后来因日本胶制品在东南亚削价倾销,加上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冲击,他的企业如江河日落,在1934年全部结束。

他身居异邦,心怀乡国,经营实业,不谋私利,立志竞争义务,报效祖国,以尽国民天职,故积资千万,全部用于兴学等公益事业,不遗子孙财产。

陈嘉庚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著名的实业家,也是一位毕生热诚办教育的教育事业家、名副其实的教育家。他一生生活俭朴,但兴学育才则竭尽全力,十分热心。他办学时间之长、规模之大、毅力之坚,为中国及世界所罕见。

陈嘉庚说:“民智不开,民心不齐,启迪民智,有助于革命,有助于救国,其理甚明。教育是千秋万代的事业,是提高国民文化水平的根本措施,不管什么时候都需要。”本着上述办学目的和动机,他不惜倾资办学。

1913年,陈嘉庚在家乡集美创办小学,以后陆续办起师范、中学、水产、航海、商业、农林等校共十所;另设幼稚园、医院、图书馆、科学馆、教育推广部,统称“集美学校”;此外,资助闽省各地中小学70余所,并提供办学方面的指导。1923年孙中山大元帅大本营批准承认集美为中国永久和平学村,“集美学村”之名就是由此而来。规模这样宏大,体系这样完整的“学校”,全国还找不到第二个。

1921年陈嘉庚认捐开办费100万元,常年费分12年付款共300万元,创办了厦门大学,设有文、理、法、商、教育,五院17个系,这是一所华侨创办的唯一大学,也是全国唯一独资创办的大学,于1921年4月6日开学,陈嘉庚独力维持了16年。后来世界经济不景气严重打击华侨企业,陈嘉庚面对艰难境遇,态度仍很坚定地说:“宁可变卖大厦,也要支持厦大。”他把自己三座大厦卖了,作为维持厦大的经费。

陈嘉庚在解放后,不余己力,扩建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亲自指挥工程进展,检查工程质量,群众称他为“超级总工程师”。

陈嘉庚倾资兴学,他希望有志之士,闻风继起,振我中华,故虽企业收盘,仍多方筹措校费,艰苦支撑,百折不挠,估计他一生用于办学的款项,约达美金1亿元以上。在他的倡导下,许多华侨纷纷捐资兴学,蔚然成风,影响极为深远。

陈嘉庚不仅是一个教育事业家,而且不愧为一个教育家。在长期办学的实践中,形成了他的教育思想:第一,他提倡女子教育,反对重男轻女。大力倡办女子学校,让女子能上学,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开了风气之先,是难能可贵的。第二,强调优待贫寒子弟,奖励师范生。他反对办学分贫富,尽力帮助贫寒子弟上学。同时,他非常注意师范生的培养,严格选择和物色师资人才,对于好的加以奖励。第三,讲究教学质量,注意全面发展。陈嘉庚从办学开始,就一直注意“德、智、体三育并重”,强调全面发展。第四,主张“没有好教师,就没有好学校”。强调要确立教师在学校的主导地位,他认为要办好学校,关键在于领导和教师,“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要提高教学质量,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选教师”,因此,他十分重视选择校长和教师。第五,为了振兴实业,培养生产技术人才,倡办职业技术教育。第六,要求普及教育,并订下同安“十年普及教育计划”,设立同安教育会和教育推广部。他为教育事业奋斗了一生。

陈嘉庚为集美和厦门大学兴建数十座雄伟的高楼大厦,自己的住宅却是一所简朴的二层楼,既小且暗,办事不便,但他十分怡然。他的生活艰苦朴素,自奉菲薄。床、写字台、沙发、蚊帐等都是老旧的。外衣、裤子、鞋子、袜子全都打补丁。他家有数百万财产,晚年却为自己规定低的伙食标准即每天五角钱,经常吃番薯粥、花生米、豆干、腐乳加上一种鱼。他身体力行的座右铭是:“应该用的钱,千万百万也不要吝惜,不应该用的钱,一分也不要浪费。”

陈嘉庚倾家兴学,誉满海内外。他一生捐献的教育经费,相当于他企业全盛时期的所有不动产。他为了祖国的复兴事业,常说:“金钱如肥料,散发才有用”,厦门大学到今70多年,集美学校更是近80年历史了,已经培育出大批国家有用人材。

抗日战争中,年过六旬的陈嘉庚,爱国之心更加炽烈。这时他成了南洋华侨抗日救亡运动的领袖。他抱定“抗战断无不胜,建国断无不成”的爱国信念,明确提出“全面抗战,长期抗战”的口号,为抗战募集了金额可观的资金,同时宣传抵制日货,动员机械工人回国效力,有力地推动了广大华侨的抗日爱国运动。他在新加坡组织“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首先把南洋各属1000余万华侨组织起来,他被选为总会主席,华侨领袖地位从此确立。陈嘉庚的最大贡献是募集巨款援助祖国的抗战。就1939年来看,他募集的抗战军费为国币18亿元,华侨汇祖国之款11亿元中捐款约占10%。南侨总会抗战义捐约国币5亿元,主要是依靠群众用各种方式劝募。1940年他率领南侨慰劳团回国视察各战区。访问延安时,所见所闻,综合观感,认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希望,表示衷心拥护。1942年,日寇攻占新加坡,他被迫避难印尼,在这期间,陈嘉庚作了自称“俚句”以明志的述志诗,有四句这样写道:“爪哇避匿已两年,潜踪难保长秘密。何时不幸被俘虏,抵死无颜谄事故。”他搞到一小包氰化钾藏在怀里,随时准备以身殉国,表现了他崇高的民族气节。1945年日寇投降,他安全回到新加坡,受到500个社团的联合欢迎。同年11月8日,重庆团体举行“陈嘉庚安全庆祝大会”。毛泽东给他高度评价,称他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毛泽东对他的评价成为历史性的评价。周恩来及王若飞的祝词:“为民族解放尽了最大努力,为团结抗战受尽无限苦辛,诽言不能伤,威武不能屈,庆安全健在,再为民请命”。传诵于海外。

他痛斥汪精卫之流的投降卖国行径,提出著名的“敌未出国土前言和即是汉奸”提案,鼓舞了爱国人民的斗志。他还向南洋同胞大力宣传延安精神和解放区的光明前景,完全置生死于度外,随时准备以身殉国,充分表现出爱国华侨领袖的无畏气概和高风亮节。他还创办了《南侨日报》同国民党的污蔑展开论战,指出共产党领导的解放战争胜利在望,中国人民站起来的日子为期不远了。

1949年,他应毛主席电邀,回国出席全国政协会议,参加开国大典。他看到伟大祖国站立起来了,决心定居祖国,为祖国建设服务。他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他已耄耋高年,驰驱祖国南北大地,舟车劳顿,席不暇暖,致力于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并对推动华侨爱国大团结、鼓励华侨支持祖国和家乡建设起到积极作用。他生前叮嘱“把集美学校办下去,把300万元存款捐献给国家”,并一再呼吁祖国统一,弥留之际还对台湾的回归深表关切,体现了一个爱国者的赤诚之心。

1961年8月12日,陈嘉庚病逝于北京,享年88岁。他在临终之际还殷切盼望祖国早日实现和平统一;还在关怀祖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在处理私人财产的遗嘱中,没有把财产留给子孙后代,而是全部捐给集美学校作校产;并将国内银行300万元巨款全部捐献给了国家。

陈嘉庚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爱国的一生。他对祖国、对人民、对社会主义,作出了不朽的贡献,他不愧是一个中华民族杰出的儿子,爱国华侨的典型楷模。他的名字将和那些曾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教育事业,为新中国革命胜利作出贡献的先驱们一样永垂青史。他不愧为一个真正的海外赤子之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