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不为名利所累

不为名利所累

时间:2022-02-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独管宁定居于辽东北部深山,以表明终老于此地、不复还家之志。管宁道德高尚,闻名遐迩。他们终于知道是管宁为避免邻里争斗而为之,不由得反躬自省,羞惭万分,遂各各自责,相约不复争斗。一个活得洒脱的人,不应为身外物所累,不会受富贵名利的诱惑。遵从大义,相信自我,一个有为的人理应锻炼自己的意志,开阔自己的心胸,铸造自己的人格,不为眼前的名利所累,把眼光放得长远。

别人拥有富贵我拥有仁德,别人拥有爵禄我拥有正义,如果是一个有高尚心性的正人君子,就不会被统治者给出的高官厚禄所束缚;人的力量一定能够战胜自然力量,意志坚定可以发挥出无坚不摧的精气,所以君子当然也不会被造物者所局限。

三国时期的管宁,不但拒绝了幽州刺史公孙瓒授予的高位,还谢绝了公孙瓒的挽留,不住公孙瓒为他准备好的华丽住宅,而决定到人迹罕至的深山定居度日。当时,来到辽东避难的士民百姓多居住在辽东郡的南部,以随时关注中原局势,准备等中原安定之后,返回故乡。独管宁定居于辽东北部深山,以表明终老于此地、不复还家之志。他在入山之初,居住在临时依山搭建的草庐之中,随后,马上着手凿岩为洞,作为自己的永久居室。

管宁道德高尚,闻名遐迩。他在深山定居不久,许多仰慕他的人都追随他而到山中垦辟田地谋生。不久,在管宁定居的地方,居然鸡鸣狗叫,人烟稠密,自成邑聚。

管宁是儒生。他以为无论何时何地,都应该按照儒学礼制规范人们的言行。因而,在他的周围聚集了众多的避难者之后,他就向人们宣讲《诗经》、《尚书》等儒家经典的深奥内涵,并陈设俎豆,饰威仪,讲礼让。他自己更定身体力行,以高尚的道德感化民众。在他们居住的深山中,地下水位很低,凿井不易;仅有的一口水井又很深,汲水困难。因此,每当打水人多的时候,总是男女错杂,有违儒家礼制。有时,还发生因争先恐后而吵闹以至械斗之事。管宁看在眼里,忧在心中。于是,他自己出钱买了许多水桶,命人悄悄地打满水,分置井旁,以待来打水的人。那些年轻气盛的粗莽壮汉,见到井边常整齐排列着盛得满满的水桶,个个惊奇万分。他们终于知道是管宁为避免邻里争斗而为之,不由得反躬自省,羞惭万分,遂各各自责,相约不复争斗。从此之后,邻里和睦,安居乐业。

就这样,管宁以自己的节操感化了周围的民众。他的名声也传遍了辽东郡。原本因管宁不愿与自己合作而心怀不满、进而又对其来意疑虑重重的公孙瓒,也理解了管宁隐居求志的初衷,长舒了一口气,放下心来。

一个活得洒脱的人,不应为身外物所累,不会受富贵名利的诱惑。具有高风亮节的君子,胜过争名夺利的小人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君子能保持自己的人格和远大的理想,超然物外,不为任何权势所左右,甚至连造物主也无法约束他。所以佛家才有“一切唯心造,自力创造非他力”一语。遵从大义,相信自我,一个有为的人理应锻炼自己的意志,开阔自己的心胸,铸造自己的人格,不为眼前的名利所累,把眼光放得长远。有此气概,广阔天地任尔驰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