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弘扬延安精神,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弘扬延安精神,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时间:2022-02-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党的四代领导人对弘扬延安精神都作出了精辟的论述。因此,大力弘扬延安精神,不仅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且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对于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目前,应突出推进以下“六大建设”,以此为突破口,扎实推进固原市的新农村建设。

弘扬延安精神,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惠国生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党的十七大报告再一次强调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这为进一步做好“三农”工作,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明了方向。固原市属于国家级贫困地区,在新农村建设实践中离不开党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的扶持与支持,离不开上级和各个方面的投入、帮助;同时,更需要全市回汉人民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决心和勇气。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弘扬延安精神,凝聚人心,鼓舞斗志,齐心协力建设好社会主义的新农村。

一、弘扬延安精神,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思想动力

延安精神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培育起来的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中心内容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延安精神是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一种精神风貌、思想品格、道德情操和优良作风,也是中国无产阶级所特有的精神文明。延安精神的内在本质是共产主义的理想和道德,其思想基础是实事求是,其最鲜明的特征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而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是延安精神的灵魂,并始终贯穿于其中。

毛泽东在1949年10月26日给延安和陕甘宁边区人民的电函中殷切希望,全国一切革命工作人员永远保持过去十余年间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工作人员所具有的艰苦奋斗的作风。由此可见,延安精神最突出的就是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1980年邓小平指出:我们一定要宣传、恢复和发扬延安精神,以及20世纪60年代初期克服困难的精神,要教育全党同志发扬大公无私、服从大局、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精神,坚持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道德。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江泽民同志1989年9月在延安视察时指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没有过时,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艰苦岁月要发扬延安精神;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离不开延安精神。否则,我们的社会主义是很难建成的。胡锦涛总书记2007年春节考察延安时明确指出:延安精神是我们党性质宗旨的集中体现,是优良传统作风的集中体现,是崇高品质伟大情怀的集中体现。弘扬延安精神,是尊重历史、寻找精神家园的需要,是把握现实、回归精神家园的需要,是迎接未来、重建家园的需要。

党的四代领导人对弘扬延安精神都作出了精辟的论述。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主要内容和鲜明特征的延安精神,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提供了强大动力,继续发扬这种艰苦创业精神,仍然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思想支柱。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博大精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因此,大力弘扬延安精神,不仅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且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对于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奋发进取艰苦创业,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新农村建设总的要求,固原市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应该把弘扬延安精神贯穿于各项事业建设的方面,贯穿于各项工作的全过程。目前,应突出推进以下“六大建设”,以此为突破口,扎实推进固原市的新农村建设。

(一)农村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要把经济建设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和第二、第三产业,全面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建设现代农业,要以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为主攻方向,走出一条经济高效、产品安全、技术密集、资源节约、环境良好、凸显人力资源优势的新型农业现代化路子。实施“强农兴农”工程,培育万家农业大户和千家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

1.实施产业带动战略。集中力量培育开发草畜、马铃薯劳务输出、旅游四大支柱产业,形成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品牌化营销的固原特色农业块状经济。带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快构建农业、畜牧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三结合”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为农民持续增收提供稳定的渠道和支撑。草畜产业支持走“家家种草、户户养畜”的“小群体、大规模”路子,重点建设六盘山肉牛基地,积极发展草畜产品加工业;马铃薯产业按照“品种专用化、种薯脱毒化、种植区域化、生产标准化、产品品牌化、经营产业化”的路子,加快建设马铃薯淀粉加工基地、优质菜用薯生产基地和种薯繁育基地;劳务输出产业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路子,加大政府组织输出力度,力争农村每户输出一个劳动力;旅游产业突出发展“红色旅游”和“生态旅游”,带动第三产业发展。

2.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建设以固原市区为中心、四县县城为骨架、21个建制镇为支撑的城镇化体系,以城带乡、以工促农,辐射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带动农业人口向城镇集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不断开拓农民就业致富的门路。大力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加快固原区域中心城市建设,依托以新时代购物中心、五指广场、义乌商贸城等为骨架的中心商贸区建设和9个专业批发市场建设,逐步把固原市打造成宁南区域物流中心和农副产品、小商品集散地,以商贸流通业带动工业、促进农业、活跃三产。组织实施“中心镇培育工程”,把一批有特色产业基础的小城镇培育成为固原区域经济的中心带和农村经济重要的增长极。

3.繁荣县域经济。这是固原市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也是农民就业和增收的主要阵地。要加快推进产业化、工业化和城镇化,提升县域经济实力,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重要支撑和保证。要在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努力解决温饱的基础上,加快向培育主导产业、壮大县域经济整体实力转变;在解决好“三农”问题基础上,加快向统筹城乡、推进第二、第三产业的协调发展转变;在加强生态建设与产业开发相结合的基础上,加快向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转变。要坚持以招商引资为抓手,以民营经济为主体,以产业集群为方向,培育特色经济,发展配套经济,做实园区经济,形成以工业为主导、以农业产业化为主体,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要继续支持乡镇企业“二次创业”,引导乡镇企业加快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进一步增加农村劳动力本地就业的机会。积极鼓励和支持大中型企业和有实力的民营企业,依托固原资源,兴办煤电一体化、农产品加工、旅游资源开发等项目,带动固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

(二)农村新社区建设

要以规划为导向,着眼于统筹城乡规划建设及人口布局,搞好县域村庄布局规划和中心镇、中心村的建设规划,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村容村貌为重点,整体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和社区建设。抢抓自治区启动实施大六盘生态经济圈建设的机遇,认真实施生态建设重点工程和小流域综合治理,稳定推进退耕还林还草和全面封山禁牧,加快退耕还林地补植、林木抚育管护、森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治,确保森林草原植被有效恢复,加快培育后续产业,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使自然生态系统与农业生产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加强农田、水利、生态、能源、交通、通信、电力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人均3亩高标准基本农田,力争建设孟塬引水、东山坡引水二期等一批重点水利工程,实施节水和人畜饮水工程,扩大灌溉面积,进一步解决人畜饮水困难问题;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整合资金、分年实施”的原则,加快小流域综合治理,实现水土流失的有效防治和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加快大交通网络体系建设,实现100%的行政村通等级公路,2008年建成固原支线机场;扩大沼气推广范围,支持养殖场建设大中型沼气,积极推广秸秆气化、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技术,把农村能源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结合起来,以沼气工程带动农村改圈、改厕、改厨,带动“三位一体”“四位一体”等生态种植养殖技术和模式的发展;加快实施农村危窑危房改造工程,改善农村居住条件,因地制宜地引导偏远散居农民住宅建设和居住向中心镇、中心村集中,努力把固原传统村落改造建设成为布局合理、环境良好、服务健全、文化丰富、管理民主、生活舒适的具有民族特色和山区特色的农村新社区。要抓住自治区启动实施“千村整治工程”的契机,推进全市村庄整理、中心村建设和环境卫生整治,推进“改路、改水、改厕、改房”和农村垃圾集中处理以及污水处理。同时,进一步加强基本农田建设、农村安全饮水、生态示范村、千村示范村、千村百乡市场工程等系列工程建设,并与村庄整治建设相配套。

(三)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要调整建设资金的投向和结构,由以城市建设为主向更多地支持农村建设转变,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支撑作用和城市的带动作用,推动公共资源配置向农村倾斜。通过加强城乡衔接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网络体系建设,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加快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加快向农村覆盖,城市现代文明加快向农村辐射,着力形成以固原市区为依托,四大县城、中心镇、中心村为连接点,城乡衔接、功能完备、高效便捷、布局合理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要全面改善农村的供水供电、垃圾污水处理、公共交通、邮电通讯、广播电视、信息网络等公共服务的基础条件。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大力发展农村教育、科技、卫生、文化、体育、通讯、广播电视等各项社会事业,建立健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现农村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加快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完善农村特困户大病医疗救助制度,加强以乡镇卫生院为重点的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三级医疗卫生体系;建立健全农村广播电视文化服务体系,继续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积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满足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探索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现村村有卫生室,村村有文化活动阵地,村村通广播电视,切实解决农村“上学难、上学贵”“看病难、看病贵”和信息闭塞、文化生活贫乏的问题,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继续做好农村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扩大对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实行奖励扶助制度试点,继续推进“少生快富”工程,扩大实施范围,适当提高标准。加快实施城乡教育均衡工程、农民健康工程、农村文化建设工程、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要进一步完善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孤寡老人集中供养等制度,进一步提高农村社会保障覆盖面。

(四)现代农民素质建设

要适应当前农民分工分业分化加速的新形势,加大培训教育的力度,提高农民的生产经营技能、创业就业能力、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按照“稳定增加收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农民整体素质”的新要求,抓好输出就业、技能培训和维权服务三个重点。继续发挥政府示范带动作用;在稳定输出数量的基础上,将工作重心转移到提升输出质量上来。加快建立“政府扶助、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培训机制,增加财政投入,提高补助标准,提高培训质量。整合培训资源,注重培训实效,充分利用农闲时节,大力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工作,提高务工人员的技能素质和就业竞争力,把农村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进行“能力再造”,转化成宝贵的人力资本创新培训方式,大力开展订单式培训、委托用人单位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推动劳务经济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积极打造品牌劳务,开辟劳务市场,推动劳务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支持有资金有技能的外出农民回乡创业,推动劳务输出由就业型向创业型转变;加快建立市场输出机构,大力培育劳务中介公司和劳务经纪人,加大市场化输出力度,使劳务收入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的比重不断提高。要适应建设大六盘生态经济圈和特色农副产品加工基地、优势资源开发和促进农民外出务工就业的要求,重点培训社会需求量大的专业人才,大力培训农业专业大户、专业合作社社长、农业龙头企业经营者。巩固农村教育“普九”成果,突出抓好农村职业教育,不断扩大职业教育的规模,提高办学质量,为农村劳动力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提供技能培训、鉴定,提高农民工就业技能;要督促当地企业切实承担起对已在岗农民工岗位技能培训职责。深入开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教育和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动移风易俗,促进乡风文明,在农村推行健康和谐、文明向上的生活方式,使农民群众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全面提高农民群众的素质。

(五)农村民主政治建设

要按照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的要求,认真总结推广彭阳县农村党建经验,树立起“彭阳党建”的旗帜,建立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着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和民主法制建设,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要创新农村民主管理形式,落实好“四民主、两公开”的民主管理制度,推广村民委员会直选、村务监督委员会等制度,完善村民自治,坚持村务公开,规范民主决策,强化村务管理,让农民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健全农民自主筹资筹劳的机制和办法,引导农民自主开展农村公益性设施建设。开展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活动,推动农村基层志愿服务活动。要改进农村党组织的组织设置、活动方式和工作方法,深化“三级联创”活动。要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引导农民牢固树立法制观念,增强农民依法维护权益的能力和自觉履行义务的责任感。要依法妥善处理农村各种矛盾,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努力创造农村安定祥和、农民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

(六)城乡协调发展的体制建设

要把深化城乡配套改革作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动力,着眼于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积极探索建立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体制机制。要在认真总结试点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全面推进以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体制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积极创造条件推进户籍管理和劳动就业制度改革。稳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深化征地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探索建立农民集体财产增值与公平分配的机制。进一步深化供销社、信用社改革,发展农业信用担保和保险,积极探索建立农民专业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体”的农村新型合作体系。

(作者系固原市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