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心态平和境自高

心态平和境自高

时间:2022-02-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心态平和,就是要抱布衣之心态,宁可清贫自在,不求浊富多忧。西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成为少数人顶礼膜拜的人生哲学,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思潮一度沉渣泛起。而领导干部一旦心态失衡,必然会被物欲所困,被名利所累,陷入极端个人主义的泥坑不能自拔,最终走上腐化堕落的邪路。只有慎独淡泊,保持心态平和,才有可能拒绝诱惑,建立起自己坚实的理性王国。领导干部保持心态平和,有利于自觉抵制各种诱惑。

五、心态平和境自高

“贪如火,不遏则爆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

心态平和,就是要抱布衣之心态,宁可清贫自在,不求浊富多忧。不在意、不刻意追求和贪图功名利禄、权钱财色,视名利淡如水,淡泊明志。不作非分之想,只求顺其自然,辛勤工作,安分守己,知足常乐,以平静、自然、坦荡的心态来面对一切。这是一种拒绝庸俗的超脱和清醒,更是一种为人为官之道。因此领导干部要想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一定要始终保持心态平和,不存非分之想,不贪不义之财。

领导干部能否固守淡泊、保持心态平和,实在是很重要。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成分、利益主体、社会组织和生活方式日趋多样化,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可避免地带来许多影响,包括一些负面的影响。西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成为少数人顶礼膜拜的人生哲学,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思潮一度沉渣泛起。历史上产生并遗留下来的一些腐朽落后的东西,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依然存在。这些都会对一些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观念产生冲击,使他们在廉政、勤政问题上形成复杂的心态。而领导干部一旦心态失衡,必然会被物欲所困,被名利所累,陷入极端个人主义的泥坑不能自拔,最终走上腐化堕落的邪路。

原河北省常务副省长丛福奎,从一个普通工厂的技术员一步步走上领导岗位,直到当上常务副省长,仍为自己没能当上省长而感到失落不平,由此变得心灰意懒、意志消沉,进而转向求神拜佛、乞求神灵保佑,最后完全背弃了理想信念,走向堕落。又如江苏省原建设厅厅长徐其耀,就在他事业如日中天时,却把政绩当做向党讨价还价的筹码,因班子调整自己没能当上“一把手”,自认为是党亏待了他,由此心理失衡。为了寻求补偿,他要“堤内损失堤外补”,依靠掌握权杖的罪恶之手,频频伸向非分之财,最后贪欲的洪水把自己推向罪恶的深渊。再如四川省原交通厅厅长刘忠山,也是觉得现有的名分与自己的贡献不相符,心态严重失衡,萌生了“不谋仕途谋钱途”的念头,开始羡慕西方发达国家的五颜六色,海外大亨富贾的奢侈生活,一心追求物质享受,下决心要为自己筹备一个殷实富裕的晚年,并让儿女到国外去过好日子,从此开始用自己手中的审批大权,换取大量的不义之财,为自己铺就了一条不归路。

“物必自腐,而后虫生”。内因是事物变化的决定性因素,上面那些案例证明,绝大多数领导干部的腐败都是从思想道德上的腐化堕落开始的,而思想道德的腐化堕落又来源于不平衡和不健康的心态。因此,要使领导干部严格廉洁自律,除了组织上的教育、管理、监督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引导他们努力克服不健康的心理障碍,保持心态平和。只有慎独淡泊,保持心态平和,才有可能拒绝诱惑,建立起自己坚实的理性王国

领导干部保持心态平和,有利于正确对待自己和组织。一个人最难认识的是自己,最难战胜的也是自己。分析这些领导干部堕落犯罪的失衡心理,多由不能正确对待自己和组织所致。凭实而论,这些人确有不少是能人、有贡献者,然而当他取得成绩后,却不能正确对待自己,轻则刚愎自用,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和弱点,自以为是,总认为自己最了不起;重则居功自傲,目无组织,胸无群众,听不得批评意见,更受不得半点委屈,总觉得自己贡献大,党和人民给自己的太少,从而产生心理失衡,稍有点不如意,便满腹牢骚,迁怒于组织,对组织不满,对党不满,最终走向极端。倘若能保持心态平和,意识到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天下能人比比皆是,自己能做到的,别人也能做到,甚至做得更好。认识到自己能走上领导岗位,离不开组织的培养和关怀、领导的关心和教诲、同志们的支持和帮助。所取得一点成绩,也是各方努力配合的结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个人只不过是“沧海之一粟”,丝毫不值得骄傲自满,更不能向组织讨价还价、凌驾于组织之上。如此,就会坦然面对个人的名誉地位,以感恩和报效之心来对待党和人民赋予自己的权力和地位,权力越大,地位越高,越应该如履薄冰,兢兢业业,始终如一为党为人民谋利益。

领导干部保持心态平和,有利于自觉抵制各种诱惑。人有七情六欲,生活中也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诱惑,领导干部面对权、钱、利、色的种种诱惑。能否把握住自己,始终站稳脚跟,关键在于自身。古人说“罪莫大于多欲,欲不除,如蛾扑火,粉身乃止;贪无了,如猩嗜酒,鞭血方休”,“贪如火,不遏则爆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贪婪与堕落是一对孪生兄弟,腐败分子之所以腐败,“腐”就腐在心态失衡,人格变质,“败”就败在追求享乐,私欲膨胀。领导干部倘若能和普通百姓一样,固守淡泊,知足常乐,始终保持心态平和,就不会去盲目攀比,不会心态失衡,更不会铤而走险,想方设法以权谋私,搞权钱交易,栽倒在权钱利色的诱惑下。“家有黄金万两,一日不过三餐”。作为人民“公仆”的领导干部,倘若能保持心态平和,多想想下岗工人,多想想困难群众,我们的薪酬待遇、生活水平远在他们之上,相比之下,他们尚且没有多大的怨言,作为人民“公仆”的领导干部为何就不能知足常乐呢?若有如此心态,再大的诱惑也能抵得住、抗得牢。

保持心态平和,说起来轻松,真正始终如一地做到这一点,确实也非易事。要保持心态平和,要保持清正廉洁,就必须视个人名利淡如水,视人民利益重于山,经受住各种诱惑的考验。在我们党8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各个不同时代涌现出来的勤政为民的典范、廉洁奉公的楷模,虽然所处的时代不同,职位高低也有差异,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能够始终如一地保持平和的心态,所以才能在各种利欲诱惑面前不动心、不贪心,跨越历史时空赢得人民的尊敬和爱戴。反之,那些被人民唾弃的腐败分子,无一不是为利所累,为欲所惑,为权所动,贪图享受,追逐名利,最终自毁前程。

要保持心态平和,就必须坚持学习,勤于学习,并真正学以致用。政治上的坚定来自于理论上的清醒。党员干部只有坚持学习,才能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和判别是非的具体标准,也才能面对名利得失始终保持一颗平常的心。从近年来查处的一些腐败分子看,很多都是因为放松学习,放松世界观改造,价值观发生扭曲,思想认识模糊,在物质利诱面前失去平常心,最终走向堕落。

要保持心态平和,就必须正确处理好贡献与索取的关系,增强奉献意识。在对待权力问题上,贡献与索取是两种根本对立的权力观。一种认为权力的价值在于满足个人或少数人的私欲,有了权力就有了一切;另一种认为掌权就是一种贡献,领导就是服务,领导权力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绝不能为个人或少数人谋私利。领导干部为党和人民多做些工作,取得一些成绩,是领导干部应尽的职责,既不能居功自傲,更不能以此作为资本向组织和人民索取报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