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愿做医学科研路上傲霜挺立的“腊梅”

我愿做医学科研路上傲霜挺立的“腊梅”

时间:2022-02-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时美国人获该学位已属凤毛麟角,更何况是一名来自贫穷落后的中国的女子!在了解到白求恩不畏牺牲、勇于奉献的事迹以后,我认定从事医学研究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好的职业。面对如此大的差距,我始终不忘提醒自己:作为一名中国人,作为一名老共产党员,有义务和责任“恶补”落下的课程和新的知识。科研和生产,重视的东西是不一样的。这个德才中的“德”,对于医学专业的学生是很重要的。

闻玉梅,1934年1月出生。195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6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医学系。历任上海医科大学微生物学教研室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卫生部医学分子病毒学重点实验室主任。现任复旦大学医学院教授,教育部/卫生部医学分子病毒学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微生物学会名誉理事长。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全国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优秀共产党员、全国首届“新世纪巾帼发明家”等荣誉称号。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第十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国家“863”高科技先进工作者一等奖。

口述:闻玉梅

采访:许敬霞 苏金发

整理:许敬霞

时间:2010年12月30日

地点:复旦大学医学院

促使我走上医学道路的因素有很多,但首先要感谢的就是我的母亲。她是一位了不起的才女,也是我最崇拜的人之一。年仅21岁的她曾以全国第一的成绩通过了清华大学出国留学生考试,赴美国威尔斯廉女子大学就读。后又考入美国约翰霍布津斯大学继续深造,1929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当时美国人获该学位已属凤毛麟角,更何况是一名来自贫穷落后的中国的女子!

我7岁左右时,父亲去世,母亲一个人把我和姐姐抚养长大,并且还给我们比较好的教育。从那个时候起,我在母亲的影响下知道了什么叫奋斗,为什么要独立、要学习。我进入国立上海医学院学习,也是深受党的影响。在了解到白求恩不畏牺牲、勇于奉献的事迹以后,我认定从事医学研究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好的职业。要独立、要奋斗、要奉献,这是早期的我的信念,这为我日后的医学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归国目标

1980年,我首次跨出国门进修。当时如果留在国外,工资、生活待遇其实都很好,但是我决心还是要回国。回国的原因也很简单,党教育我们,要我们为国争光、为国奉献。我是中国人,我要为中国人做事。回到自己的祖国,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在为国家作贡献,踏的每一步都是踏在自己的国土上,培养的每一个人都是在为中国培养后备军。作为共产党员,就是要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忘为自己的国家和人民作贡献。

经过10年动乱,我觉得自己出国后最大的感受是:自己像是刘姥姥进大观园。因为10多年间中国一直没和国外交流研究,没有先进的仪器设备,很多事情都不知道,非常落后。面对如此大的差距,我始终不忘提醒自己:作为一名中国人,作为一名老共产党员,有义务和责任“恶补”落下的课程和新的知识。在国外,我就像是一块海绵,拼命地吸收水分营养,就是为了回国后把营养、水分挤出来让大家都吸收学习,奉献给国家。我非常珍惜这次出国的机会。白天工作,晚上坚持听有关分子病毒方面的课程,凭着坚强的毅力,废寝忘食地学习。在最后的考试中,我考了第一。在美国,我不但学到很多先进的东西,发表了论文,还与研究院建立了合作关系,为年轻骨干搭好了出国学习的桥梁。此外,我还在美国威尔斯廉女子学院的档案馆,查询到我母亲20年代发表在美国报纸上的题为《中国内战,不要外国插手》的檄文。文章写道,“中国人的事情,就应该由中国人自己解决,自己站起来,不要拐杖”。我被母亲的爱国热情深深地打动。进修期满后,我就回国全心全意地投入医学教学、科研工作,着重培养高层次人才。我和同龄美国人无法竞争,但我相信我的学生将来能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人民重托

闻玉梅在工作中

1986年左右,我开始研究治疗性乙肝疫苗。当时只是准备在动物体内做实验,尝试一下。但中国当时严峻的现实是乙肝病毒感染率是10%以上,也就是说,每10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个是乙肝病毒携带者,这对我们国家来说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国家出现如此严重的情况,我心急如焚。日夜思考后,我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正式开始研究治疗性乙肝疫苗。1988年,我向国家申请这个研究项目,国家给了我们100万启动资金。国家的支持给了我继续深入研究的决心和动力。这是国家的一项民生工程,一直到现在国家还在一直支持这个项目。

这项工程启动以来,遇到很多困难。首先,因为是首次研究,没有前车可鉴。我的很多想法和别人难以取得共识,不能得到别人的理解。第二,取得一定成绩后,需要投入生产。如何生产?科研和生产,重视的东西是不一样的。我们做实验,为了实验结果更加精准,就需要经常把实验改来改去,但是这在生产上是行不通的。为此,我还经常和北京生物研究所的院士吵架。后来我明白了,生产出来的东西是需要药审的,是需要进行鉴定的。疫苗研发出来后还需要进行临床试验。在当时,这是一项附加给大夫的工作,临床试验的开展也不是很顺利。另外,当时国外的药已经进入中国,我们没有足够的资金和国外竞争。但是医院还是决定用我们自己研发的药。我们经常开会说,国人自己的东西、自己的药,我们要支持,要争气。乙肝疫苗研发中的困难还不止这些,但是我仍然坚持着去做、去改进,就是在这种摸索中慢慢地前进着。

我们的实验室里,放着一本很厚的装订本,上面印着十个大字:“人民的重托,人民的希望。”这是来自全国各地人民群众的信件,信里大家表现出对乙肝的无奈,但同时也流露出对乙肝疫苗这项研究的深切期望。看到乙肝病人的痛苦以及他们期望的心情,我总是感觉到很心痛。我感觉自己现在做得还不够,没完全解决病人的需要。如何能更快更全面地解决病人的需要,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也一直在努力研究。我深切地感受到:我们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去医治难治的病人、耐药的病人。我们心里所想的就是病人,病人的疾苦就是我们一直坚持下去的动力。

教学之道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党和国家一直很重视教育学生。我在教学中对学生有自己的一套原则:首先要尊重学生,学生和老师应该是平等的,不要以为自己是老师,学生就一定要按照你说的去做,这样会限制学生的自由发展。一个老师的责任是什么?是点燃学生心中的火。学生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一把火,老师只要引导,只要点燃他们,以后就可以让他们自己去发挥。老师,首先要学会怎么做人;老师要以身作则,用心育人。要培养他们,但是不要限制他们,给他们一定的自由。我在选择学生时坚守的信条是:你可以能力不强,不是一流的,但是一定要有素质,素质比能力更重要。这个德才中的“德”,对于医学专业的学生是很重要的。医学是一个很特殊的专业,对象是活生生的人。医生手中掌管的是病人的生命,这需要一份很强的责任感。德学,是医学专业很看重的一点。

我给自己学生上的第一堂课,就是端正学术态度。来我这学习的人,首先就不能作假。你有问题我可以帮你改正,但是如果你作假,明天我就开除你。这是一个不可原谅的错误。对学术,我向来很严谨,容不得半点错误。如果我对个别同学的实验结果有怀疑,会找一个比较信赖的老师去重复这项实验,做一下对比。曾经有一个博士后的实验,我在重复实验后发现实验结果不对,可能是某些细节上出现了错误。我就和大家商量如何对待这个问题。如果直接对他单位的人说,他可能就会失去工作。但是不说,他也许就一直错下去,说不定还会去发表文章,这个问题就严重了。学术上的态度问题是不能马虎的。最后,我们决定开个会,通知那个学生来进行解释。后来这个学生很感激我们,特意给我邮来一个花篮。我认为,学术上的问题一定要认真,要有原则。

闻玉梅在实验室教导学生

当然,学生也是有区别的,有聪明的学生,有相对来说不太聪明的学生。我的一个老师曾对我说过一句话:只会培养聪明的学生的老师,不是一个好老师。要做一个好老师,就要使每一个经过你培养的学生都有提高,都有进步。不要讨厌一些你认为不聪明的学生,要有耐心,要了解他们。人生中很重要的一样东西,就是感情、心灵上的沟通。所以我觉得要让学生们觉得我们是在为他们着想。我们要想到他们会碰到什么问题,应该如何来帮助他们实现跨越

采访札记

师者如斯

访谈中听到闻玉梅老师的事迹,我无比感动。

闻玉梅老师在医学科研征途上,所付出的辛劳、痛苦,无人能说得清。人们清楚地记得这么一件事:“治疗性乙肝疫苗”针剂在临床使用前,需要在少数人身上做试验。她不顾自己年高体弱,坚持首先在自己身上试验,带头抽血,注射,一直持续做了9个星期的试验……周围的同事都被她所感动。她就是这样以自身的行为来教育、影响周围的同事和学生的。

闻玉梅老师常说:“我和同龄美国人无法竞争,但我相信我的学生能!”她虽然已取得辉煌,但更看重长江后浪推前浪,更希望下一代能托起明天的太阳:“我们所做的一切仅代表过去,后生可畏,未来是年轻人的;我期待我的学生更加努力,一步一个脚印地追上我们,超过我们。我期待着!”对待学生,她是一个真正的师者,也是学生工作和生活上的知己。

师者如斯,我深感敬佩。愿我们的老师一生平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