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实用性知识与实践性知识的结合

实用性知识与实践性知识的结合

时间:2022-02-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容置疑,知识就是源于生活而服务于生活的。课程作为教育理想向现实转化的纽带,对学生知识的获取有着重要的影响。旧有教育只是让学生掌握理论性知识。自身进行探讨性的学习,也是掌握实用性知识的有效佳径之一。其次,学生应认识到一个真正的社会人才并不是头脑中所拥有的知识和技能,而是在实践中能恰当地运用知识与技能。

实用知识——教育的理性呼吁

白向锋

一、实用是知识的内涵之所在

“知识”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获得的认识和实验总和。从中,我们不难看出,知识就是人在与客观环境相互作用下所积累的并能够用之改造客观世界的,在积累中不断用之于实践的,在实践中不断进行积累的一种循环往复的无形意识的存在。不容置疑,知识就是源于生活而服务于生活的。随着知识时代的到来,社会发展对知识的界定便有了新的内涵,对知识的要求逐渐由“显性”向“隐性”过渡,越来越指向知识的实质价值,即实用性。与此相应,对“人才的要求以掌握人类已有的知识,转向能够运用已知知识解决错综复杂的实际问题和具备创新思维的技能,客观上也促使教育角色的转变——以传授已有的文化知识为未来创造新知识做准备。”

二、获得实用性知识的途径

1.课程改革中注重综合实践性课程的编写与开发。

课程作为教育理想向现实转化的纽带,对学生知识的获取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在现行的课程中,特别是中小学教材“课程内容存在着‘难’、‘繁’、‘偏’、‘旧’的状况,课程结构单一,学科体系相对封闭,难以反映现代科技、社会发展的新内容,脱离了学生经验和社会实际……”。旧有教育只是让学生掌握理论性知识。但“理论性知识是以抽象性,普通性为特征的,它大多以‘压缩式’饼干的方式存在,除了原初知识的丰富性、真实性与复杂性,从而使知识显得简洁、简单的同时,与人们的生活、实践相脱离,与学习的实践兴趣相疏离。”因此我们应在学校教材中加大综合性实践课的编写,从而去改变学生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当然,在这些实践性课程的编写中,要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主要途径有:第一,为学生编写自教自学的课程。实用性知识的掌握来源于学生对现代知识的内化吸收,因此,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基础文化知识以后,就让学生自己尝试,去做知识的传播者,这样便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与热情,同时更有利于让学生把书本中死的知识内化成能够亲身体验的活的知识,通过这种自教自学的课堂实效,可进一步强化他们对实用性知识的巩固。第二,让学生进行小课题研究。自身进行探讨性的学习,也是掌握实用性知识的有效佳径之一。学生进行的小课题研究,主要能使学生有相当自由的空间去进行思考,可以把书本显性知识合理有效地运用到客观实践中去,更有利于知识的内化。第三,“hands-on”活动。“hands-on”的意思就是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它是美国科学家总结出来的一种更为科学的求知学习方案,它强调的是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它可以让学生以合作交流的方式更合理地去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然后再利用学生已学到的知识去进行现实问题的解决,从而去达到活学活用的目的。这种活动打破了以前死记硬背的不良学习传统,更有利于将学生由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化为知识的主动探求者。

2.改变学生自身的求知思想。

作为即将走向社会的每位学生来说,首先应理性地认识到学习知识就是为社会创造出更多的物质财富,也为自己的发展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其次,学生应认识到一个真正的社会人才并不是头脑中所拥有的知识和技能,而是在实践中能恰当地运用知识与技能。再次,对于每个学生而言,学习并不是为了一定的学历文凭而去奋斗,而应该是在求知的过程中走出课本,走出教室,走出校园,用自己充满智慧的头脑和勤劳的双手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将自己所学有效地运用于实践环境中去。最后,学生应学会学习,在不断变化的现实中去寻求社会进一步发展所需要的实用性知识,而不要一味地去依靠家长与学校,因为学校教育是阶段性的,再好的课程设置所能给人的知识也是有限的,不可能给人以维护一生的精神储备。

3.消除学校、家长在培养学生方面的思想误区。

学校与家长的教育思想,对学生一生的求知起到宏观的导向作用,而那些以高文凭去判断人才标准的,以书本知识的积累去培养“精英型”人才的时代显然与当今时代的发展要求相脱离,如果“当学校教育仅仅是书本知识间接经验的学习时,学生因看不到知识最初被生产、被发展的完整性,看不到知识原创者的直接想象、观察与实践、反应与推理等全过程的思维过程,从而只能学会占有知识,而不能懂得如何去生产知识。此外,这种间接形式的知识学习,使学生难以产生足够的学习动力、活跃的想像力,以及具有必要的隐性知识。”试问这样的教育导向还能培养出一个完全符合“知识时代”需要的建设者吗?同样,家庭与学校不应把学生当作一个啃书的机器,而应把学生当作一个需要用一定知识去促进他们发展的自由人,不要让学生以静态的方式去获得知识,而是让他在掌握知识基本原理的情况下,懂得到哪里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如何利用书本知识去解决现实问题。

作者:甘肃临夏州广河中学教师,中教二级职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