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构建和谐社会的若干思考

构建和谐社会的若干思考

时间:2022-02-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要创建平安校园,确保学生安全,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和自我保护、自我救助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构建“平安校园”、“和谐校园”,需要有目的、有计划的开展工作,采取多种多样的安全教育措施。成立创建“平安校园”工作领导小组。“平安校园”是诸多因素的统一体,但笔者认为学校在创建平安校园的活动中,应以人为本,体现诸多因素的和谐。

建设“平安校园”、构建和谐社会的若干思考

李跃胜

学校安全工作直接影响到师生生命安全和国家、个人财产安全,事关学校和社会的稳定发展。近年来,我校认真贯彻上级安全工作的指示精神,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从构建和谐教育的高度,重视学校安全工作,把安全工作作为学校各项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采取措施大力打造平安校园,为学校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营造了一个安全、文明、健康的良好育人环境。受到当地政府与群众的好评。

一、解读校园“平安观”、“平安校园”观

“平安”二字,在《辞海》上的解释为“安好”。如全家平安。其应由《诗·雅·常棣》:“丧乱既平,既安且宁”引申而来。“安”为安全、安稳;“平”为平坦、平定。历史上,在地名中大多带有“安”字的,校名也不例外:南安、同安、惠安、安溪。而名字不带“安”字的永春、德化,也分明暗含着一个“安”字。俗语中有关“平安”二字的更让所有人耳熟能详:“不求添福寿,只求保平安”、“平安是福”、“平安如意”、“平安吉祥”、“平安无价宝”、“平安二字值千金”、“安居乐业”、“国泰民安”。在人们的心目中平安是无乱无灾、安康无恙、如意顺遂。平安是民众生存的最基本的也是第一要求。正因为如此,提出建设平安校园的重大部署,更是顺应民心、合乎民意的,更能赢得民心,更能得到民众的拥护支持和自觉参与。

“平安校园”的内涵是极为丰富深刻的,涉及政治、治安、经济法治、学习生活环境的各个层面,体现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体现了实现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求真务实的政绩观;体现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群众观;体现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它比以往那种传统意义上的“平安”意识,更具有深远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是一种更高层次、更深内涵、更大背景的与时俱进的平安观。

二、提高认识,创建“平安校园”

1.以加强管理为保障,构建和谐有序的文明校园。

要创建平安和谐的校园,首先要从制度建设着手,建章立制,落实责任,明确要求,在校园内外为学生撑开一把保护伞,搭起一张保护网。为此,学校建立了“创建安全文明校园工作领导小组”和“创建安全文明校园工作小组”,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制定了合理、具体的实施方案,健全工作责任制,定期检查,形成了上下贯通、相互协调、组织严密、运作高效的安全稳定工作组织领导机制。学校还制定了日常管理制度、应急反应制度、信息传递制度、安全保卫制度、责任追究制度以及防范暴力事件等11个应急预案,并将制定预案与学生自护自救系列教育相结合,定期开展演练,演练结束后及时进行总结改进。学校对门卫保安队伍也进一步加强教育,严格管理,强化培训,以提高其应对突发事件和复杂局面的能力。学校严格落实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做到安全设施、安全预案和安全人员的“三到位”,尽力消除校园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2.以生命教育为举措,增强广大学生的安全意识

要创建平安校园,确保学生安全,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和自我保护、自我救助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学校将安全教育纳入到生命教育更为宽广的范畴,帮助中小学生认识、理解生命的意义,从而尊重生命,爱护生命,提高生命质量,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为终身幸福奠定基础。学校逐步构建了“注重体验、丰富载体、发展个性”的生命教育体系,切实提高了生命教育和安全教育的实效性。为了让学生有更真切的感受,学校通过一系列真实事件让学生体验、感悟生命与社会、生命与安全的关联。

3.以师德建设为根本,培育爱生护校的教师群体。

要确保学校平安,必须培养一支具有高度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的优秀教师队伍。加强师德建设是推进校园平安建设的基础和关键。学校不断深化广大教师对师德内涵的理解和认识,教师们能够积极撰写师德论文以及谈感受,营造“学先进、赶先进”的良好氛围,切实推进了师德建设,着力提高全体教师的师德修养。

三、完善制度,构建平安和谐校园

构建“平安校园”、“和谐校园”,需要有目的、有计划的开展工作,采取多种多样的安全教育措施。我校在这方面所采取的具体措施是:落实八项制度,创建“平安和谐校园”。

一是落实学习制度。及时学习上级有关的指示精神,把握好内涵,领会好实质,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二是落实领导责任制。成立创建“平安校园”工作领导小组。坚持“一岗双责”,校级领导和中层干部既要做好分管的业务工作,又要切实做好职责范围内的安全工作;三是落实工作责任制。学校与教师个人签订了《创建“平安校园”目标管理责任书》,使各项工作职责到人、责任上墙、责任到位;四是落实监督检查制度。成立由校长书记为组长的监督检查小组,定期召开例会,汇总情况,研究解决办法,提出具体要求;五是落实信息反馈制度。学校确定校长、办公室主任为信息联络员,严格执行安全工作信息反馈制度和信息通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向上级汇报和向全校师生通报情况;六是落实宣传制度。学校利用主题班(队)会、校会、升旗仪式、校报、宣传栏、校园广播电视等途径,做好对学校安全工作的宣传;七是落实家长联络制度。进一步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与联系,对学生实行在校期间的监控和应上学时间的监控,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与家长取得联系;八是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对疏于职守,思想不重视,工作不落实,措施不到位的;对缺乏大局观念、不服从统一指挥和调度,推诿扯皮的;对谎报、瞒报和漏报工作实情的;对造谣传谣、迷惑人心、影响学校安全稳定的都要进行严肃查处。

四、以人为本,体现和谐

“平安校园”是诸多因素的统一体,但笔者认为学校在创建平安校园的活动中,应以人为本,体现诸多因素的和谐。首先,要着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因地制宜地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思想健康且适合学生特点的文体活动,使学校的育人环境更加优化。其次,学校要实施在校互联网信息的安全监管责任制度,加强监管措施,抵制各种要害信息对学生的侵蚀。要切实筑起一道防淫秽、迷信、反动信息等的“防火墙”。另外,学校要深入开展校园周边治安整治工作,严厉打击盗窃、敲诈、抢劫师生财物,侵害师生人身安全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平安”是“和谐”的基础,但“平安”又体现在人本思想上。只有抓住这一点,“平安校园”建设才能跨上新的台阶。

作者:富平县施家初级中学校长,中学高级教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