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秦始皇统一哪六国用了什么政策

秦始皇统一哪六国用了什么政策

时间:2022-02-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赵姬嫁给异人后不久便生下了秦始皇。秦朝的统一,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秦王政九年四月,秦王举行了成人加冠典礼,佩带宝剑,表示成年,可行王事。双方在咸阳展开了战斗,昌平君、昌文君取得了胜利,杀死叛军数百人,只有嫪毐和他的亲信卫尉竭、内史肆等少数人逃跑了。接着秦王在国内悬赏百万钱捉拿逃跑的竭等人。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赵姬生下一子,即秦始皇嬴政。

秦始皇的故事

大家对秦始皇一定不陌生吧?他灭了六国,统一天下,这是人人都知道的事情。下面,我们就来讲几个关于他的故事。

(一)奇异的出身

秦始皇应该说是秦庄襄王名义上的儿子,为什么这么说呢?

当时的诸侯国为了相互取得信任,常常派太子到别的国家去当人质。秦国的庄襄王就曾经被他的父亲孝文王送到赵国去当人质,当时称他为公子异人。

异人在赵国很不得志,但却与赵国的商人吕不韦交好。吕不韦虽然是商人,但却很有政治远见,他认为异人以后一定能当上秦国的国君,因此,对异人可谓煞费苦心。

他供给异人平时所需的钱财、衣食,贿赂监视异人的赵国人,让异人可以自由活动。接着,又将自己宠爱的美妾——赵姬送给异人。这时候,赵姬已经是怀有身孕的人了。赵姬嫁给异人后不久便生下了秦始皇。

秦始皇于秦昭王四十八年一月出生在邯郸,生下来以后取名为政。

异人在吕不韦的帮助下终于登上了秦国的王位,于是成了庄襄王。庄襄王即位后便立政为太子,封吕不韦为秦国的丞相。

当政十三岁的时候,庄襄王驾崩,他便登上了秦国的王位。这时吕不韦是相国,并且被封为文信侯;李斯为舍人,蒙骜(ào)、王齮(yǐ)、藨( biāo)公等人为将军。因为政年龄尚小,国家大事便委任大臣们处理。吕不韦位高权重,所以在政举行成人加冠典礼之前的八年间(二十岁举行加冠典礼),吕不韦几乎天天和山东的诸侯交战,夺地又掠国,还杀死了起兵反叛的庄襄王的亲儿子长安君成,从而稳稳地巩固了政的帝位。

【详细注释】

①秦庄襄王:是战国末期的秦王(前249年一前246年)。嬴姓,本名异人,后成为来自楚国的华阳夫人之子,故另赐名子楚。秦始皇之父。

②邯郸:今河北邯郸。

【知识扩展】

统一六国

中国封建社会最早的统一战争。战国后期,秦国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通过战争,不断兼并东方邻国的土地。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了空前激烈的长平之战。赵军四十多万人降秦,绝大部分降卒被坑杀。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东方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的统一,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专制集权统治的建立,结束了诸侯割据的局面,完成了封建国家的统一事业,是春秋战国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首先,从经济条件讲,由于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地区的经济联系已有一定程度的加强,这给统一局面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经济基础。其次,经过春秋、战国长期的民族融合,在中国境内形成一个相当巩固的华夏民族共同体,且有较高的经济、文化水平。所以华夏族能够作为一个核心民族,克服周边各族的离心力,促进各族人民逐渐融合。第三,各国人民都要求统一。农民是统一最热诚的支持者,因为封建割据以及纷争混战,给农民带来了难以忍受的痛苦和负担。工商业者也渴望统一,以打破限制工商业发展的各国关卡。地主阶级更要求统一,他们希望建立一个统一、强大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以保证自身的利益。最后,经过长期的兼并战争,大吃小,强吞弱,改变了大国之间的局势,逐渐使秦国成为实现统一的中心力量。

吕不韦

吕不韦的谋略和口才都是中国历史人物中第一流的,他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奇人,凭着个人的努力和三寸不烂之舌,促成了自己终生的荣华富贵。他善于谋略、精心策划:首先,当他看到公子异人时就觉得奇货可居,是一个能够赢得整个未来的最好人选,于是他说服异人听他调配。接着,他就帮异人安排好以后要走的路,预想了以后的策略。例如,他了解到华阳夫人及其弟弟潜在的、迫切的需要,使华阳夫人能够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为异人奔走,使秦国开始向赵国要人。此后,他又游说赵王,以长远的利益说动赵王送异人回国。其四,异人回国后,最终被立为太子。这其中,吕不韦在两国间运筹得当,巧妙安排,出色地运用了他的智慧和论辩才能,不愧是当时优秀的策划家和谋略家。

(二)不韦免官和茅焦劝谏

吕不韦之所以会被免官,是受到了长信侯嫪毐(lào ǎi)的牵连。大家一定会问,这个嫪毐是什么人呢?

说来话长,当年吕不韦虽然将自己所爱的赵姬送给了庄襄王,但两人旧情难忘。庄襄王死后,大权在握的吕不韦便与太后(即赵姬)同居了。这在朝廷中影响非常不好。吕不韦也害怕秦王政知道自己与赵姬的私情,于是就选了嫪毐以宦官的身份进宫陪伴赵姬。

嫪毐不但被封为长信侯,受赐山阳的土地,而且所有的宫室、车马、衣服、花园、狩猎等一概凭嫪毐的意思享用,河西太原郡还被改成了“国”。

秦王政九年四月,秦王举行了成人加冠典礼,佩带宝剑,表示成年,可行王事。他首先发现的是母亲竟与嫪毐通奸并且还生了孩子,羞辱愤怒中便下令诛杀嫪毐嫪毐听到消息后便兴兵作乱。秦王命令相国昌平君、昌文君率军攻打嫪毐

双方在咸阳展开了战斗,昌平君、昌文君取得了胜利,杀死叛军数百人,只有嫪毐和他的亲信卫尉竭、内史肆等少数人逃跑了。

战后,秦王给有功的昌平君、昌文君封了爵位,又给所有参战的宦官升官一级。

接着秦王在国内悬赏百万钱捉拿逃跑的竭等人。他们很快被捉回来了。秦王对这些人丝毫没有留情,全部施以车裂或斩首示众,除此以外还诛灭了他们的宗族。对于门下的宾客或服劳役或流放,都做了处罚。

最后,秦王将自己的母亲赵姬流放到了雍地,并且不许群臣劝谏。

第二年,吕不韦也因为这件事受到牵连,被秦王毫不留情地免去了官职。

群臣中有敢于劝谏的,全部被秦王杀死了,于是没有人敢再进谏。这时候,齐国人茅焦却不害怕,他仍去游说秦王,他对秦王说:“秦国正要统一天下,而大王却有流放母亲的罪名,我担心诸侯听到这件事会因此而背叛秦国啊!”秦王恍然大悟,于是立刻到雍地迎接母亲赵姬返回咸阳,住在甘泉宫里。

【详细注释】

①山阳:河内有山阳县。

②车裂:车裂又称辕刑、辗裂,这是古代一种残酷的死刑,民间俗称“五马分尸”。此刑执行方法,是将受刑人的头与四肢分别系于五车之上,然后以五马驾车,同时分驰,将肢体撕裂。

③雍地:秦汉时期囊括了今日宝鸡的大部分地区。

【知识扩展】

加冠典礼

秦昭王四十八年(前259年)正月,赵姬生下一子,即秦始皇嬴政。因嬴政生于赵国都城邯郸,所以就以赵氏为姓,又因为是正月出生的,就起名正(又作政)。后来,赵政回到秦国后,才改姓嬴。嬴政出生时恰逢长平大战刚刚结束。一年前,秦国用反间计使赵王换掉廉颇,用纸上谈兵的赵括为帅,结果兵败,赵国四十万降兵被秦将白起坑杀。到十月,秦军稳定局势以后,就兵分两路直逼邯郸。第二年九月,由于秦国的进攻,邯郸危在旦夕。赵王打算杀死子楚(即异人)以解对秦的切齿之恨。子楚与吕不韦商讨对策,最终子楚成功逃出邯郸回到秦国。秦国在邯郸战役中,最终落了一个无功而返的结局。后来,赵姬母子回到秦国。这时昭王已逝,继位的是安国君(秦孝文王),华阳夫人理所当然地成了皇后,子楚也因此成了太子。秦孝文王正式即位三天便死了,紧接着便是子楚(秦庄襄王)继位。但是庄襄王即位仅三年也去世了。庄襄王三年(前247年),十三岁的嬴政就顺利地登上了秦国的王位。

茅焦其人

茅焦是齐国人,曾被秦始皇封为上卿。他最大的贡献是为秦始皇挣得了一个好名声。茅焦在上谏中说:“陛下车裂假父,有嫉贤之心;囊扑两弟,有不慈之名;迁母咸阳,有不孝之行;蒺藜谏士,有桀纣之治。天下闻之,尽瓦解,无向秦者。”茅焦以入情入理的分析和可能付出的巨大代价劝谏成功。他不顾个人安危劝谏秦始皇成功,说明了茅焦的勇气和胆量,也展现出那个时代中人才的巨大作用。

(三)李斯当权和尉缭谋事

秦王嬴政在消灭了嫪毐等人的叛乱后,为了抵制反对自己的人,下令将各诸侯国的客卿驱逐出境。

李斯此时正是客卿,他冒着风险,向秦王政上书一篇,名为《谏逐客书》。书中历陈了历代客卿对秦国的巨大作用,从而打消了秦王嬴政“逐客”的想法。这篇《谏逐客书》是我国文学史上一篇不可多得的散文佳作,李斯也因这篇文章而受到了秦王政的赏识。

尉缭(liáo)是大梁人,这时他来游说秦王:“秦国现在十分强大,其他的诸侯国相比之下实力就差得太远了,您现在最该担心的是他们联合起来共同对付秦国。我认为大王应该花重金尽所能贿赂各国有权势的大臣,破坏他们的计划,从而将他们逐一消灭,完成统一的大业。

秦王政听后,十分赞同,就采纳了尉缭的谋略。平时秦王与尉缭平起平坐,一同进餐,可是突然有一天尉缭逃走了!后被秦王政发觉并坚决挽留,又任命他为秦国的军事首领,他才被迫留在秦国。为什么呢?我们来看一看尉缭私下里评价秦王的话,也许对我们全面地认识秦王政有些帮助。他说:“秦王为人,蜂准,长目,鸷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居约易出人下,得志亦轻食人。”

果然,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尉缭就被秦王派人暗杀了。

【详细注释】

①《谏逐客书》:秦汉散文的特点是注重文章的效用,故特别注意写作技巧。而李斯《谏逐客书》正好是成功运用了恰当的写作技巧,从而达到了令秦王废“逐客令”这一预期的目的,也就是说使文章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全文紧紧抓住秦王贪婪及要统一天下这两大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地向秦王实施攻心术。

②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秦王这个人,高鼻梁,细长眼,胸如鸷(zhì)鸟,声音像豺狼,这种人刻薄而且寡恩,心似虎狼,困穷的时候很容易礼遇能人,得志的时候就会轻易地谋害人了。

(四)灭六国秦王称始皇

秦王政十七年灭掉韩国、十九年灭掉赵国,到二十六年灭掉齐国,共计用了九年的时间。

平定天下后,他踌躇满志,召集群臣商议帝号。

商议之后,决定称自己为皇帝,并且废除了谥号,自己就是“始皇帝”,以后称二世、三世……直到永无穷尽。

皇帝自称为“朕”,追封庄襄王为“太上皇”。

为了防止有人再叛乱,秦始皇决定不再设置诸侯,而是采纳廷尉李斯的建议,全国设三十六郡,郡下设若干县。每个郡由皇帝任命三个最重要的长官:郡守、丞尉和监御史。郡守是郡中最高长官,负责郡中的一切事务;丞尉主要掌管军队;监御史除了辅助二人工作外,还担任着监察他们、随时向皇帝报告他们“动向”的重任。

秦始皇改称老百姓为“黔首”。为了防止黔首暴动,起兵反抗自己的统治,又下令将全天下的兵器都没收,集中到咸阳全部销毁,并用所得的铜汁铸造了一批乐器和十二座铜人像,这十二座铜人像每个重达千石。铸好后,秦始皇命人摆放在宫中,一方面显示自己的威严,另一方面秦始皇感到欣慰,仿佛江山已经传了千秋万代似的。

不久,秦始皇在全国统一了法制和度量衡,又统一了文字,这也是他对中国历史发展最重要的贡献之一。

经过不断扩张,秦始皇的领土已经东到东海和朝鲜,西到临洮和羌中,南到北向户,北依黄河作关塞,依傍着阴山一直到辽东了。这么辽阔的疆土的确是历代帝王所不曾拥有的。

秦始皇做完这一切后,又感到咸阳不够繁华、热闹,于是就将国内的十二万豪富迁移到咸阳,以便于自己随时监视他们。如此兴师动众,虽然大家都有怨言,却也不敢说什么,一切都按照秦始皇的意愿进行。

此时的秦始皇真是威风赫赫,他的统治达到了顶峰。

【详细注释】

①踌躇(chóu chú)满志:踌躇,从容自得的样子;满,满足;志,心意。形容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庄周的《庄子·养生主》:“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②谥(shì)号:古时候皇帝死后都要被后人评价一生的功绩,然后再加封谥号,前面我们曾提到的文王、武王、厉王、幽王等都是谥号。

③廷尉:官名,秦朝设置,掌管刑狱,为九卿之一。秦汉至北齐主管司法的最高官吏。

④临洮:今洮州。《括地志》:“临洮郡即今洮州,亦古西羌之地,在京西千五百五十一里羌中。从临洮西南芳洲扶松府以西,并古诸羌地也。”

⑤北向户:说法不一,有人认为是南海地区,有人认为是岭南地区,大约是指今天广东省一带。通常指南至桂林、象郡,即桂林郡、象郡,也是指今天的广东省一带。

【知识扩展】

度量衡

所谓度量衡,基准有三,度是计量长短的标准;量是计量容积的标准;衡是计量轻重的标准。度量衡是商品交换的必备工具,又与国家赋税收入有着直接的关系。德国伟大的科学家西门子曾说,测量即是认识,它的观念与产生几乎与人类一样古老。故从人类制造第一件工具开始,度量衡的概念即已形成,更因为凭依了度量衡的概念,人类才可能制作大小不同的砍砸器以猎食、刮削器以分食、尖状器以抵御,以保障人类自身基本的生存条件。各种计量仪器与准则自此衍生,五花八门,分门别类,从简单到复杂,从复杂到简单,人类在其中一次次改变着自己的物质环境,更改善着自己的生活品质。秦统一后,衡制仍因袭前代。但各国度量衡制度相当混乱,计量单位很不一致,秦始皇在全面的改革中,对度量衡加以统一。

统一文字

秦统一的时候,在意识形态领域,就像《说文解字》的作者许慎所说的那样:“田畴异,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尤其文字的不统一,带来了社会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交流上的困难与混乱。秦始皇实施了改革,实行“书同文字”,“罢其不与秦文合者”,统一了文字,即秦篆(zhuàn)。后来,原来的史籀(zhòu)大篆简化成小篆,故又称小篆。可以说,小篆的出现,不仅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也意外成就了中国书法史上的一次辉煌,是里程碑式的事件。

(五)秦始皇巡行天下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了天下。

统一天下后的秦始皇志得意满,于是在二十七年的时候开始巡视天下,显示他的威风。

第一次巡行是往西北方向,秦始皇最远到达了鸡头山。因为车行不便,出巡十分扫兴。于是秦始皇这一次巡行归来就下令火速修建天子巡行大道,道路在第二年便完工了。

第二年,秦始皇率部东巡。他先是巡游东方的郡县,又登上了邹峄山。在邹峄山上,秦始皇命人树立了一块石碑,石碑上刻着自己统一天下的丰功伟业。接着,秦始皇又与鲁地的读书人讨论有关祭祀天地山川的事情。商讨完毕,秦始皇就带领随从登上泰山,选择泰山作为祭天神的地方。

秦始皇在泰山顶上设坛祭天,下山的时候,忽然在路上遇到了一阵暴雨,匆忙中,秦始皇躲到了一棵松树底下而避免了被雨淋湿。雨过天晴后秦始皇十分高兴,于是就封那棵遮挡风雨的松树为“五大夫”。

后来,秦始皇又去了梁父山上祭了地神。

他们一行人沿着渤海向东巡视,经过了许多地方,每到一处,秦始皇就命人立石刻字,歌功颂德,希望千秋万代的子孙都能够牢记他的功德。

返回都城之时,由于在长江上遇到了大风,秦始皇的船队几乎不能行驶。到了湘山祠的时候,始皇向身边的人问道:“湘君是什么人?”有人答道:“听说,是帝尧的女儿,嫁给了舜,死后就埋在这个地方。人们为了纪念她就修了这座湘山祠。”秦始皇听后大怒,心想:“一个女神竟然胆敢阻止我的前行,真是气死我也!”于是他命令三千刑徒(犯了罪的人)到湘山,将山上的树木全部砍光后,又放了一把火,烧了湘山祠,整座山被秦始皇弄得光秃秃的,连根草也没有剩下。这时,秦始皇才消解了心中那股愤怒之气,率部回咸阳了。

二十九年,始皇率部东行,因为他巡视的路线已确定,所以让那些痛恨他的人(譬如说他所灭六国的后裔、谋臣以及不甘于他暴政的人民等)有了可乘之机,于是在阳武县的博浪沙(在今河南省),秦始皇遇刺。但由于沿途秦始皇经常更换所乘车辆,所以这一次刺杀没有成功,但却使他受到了很大的惊吓。之后他命人在全国大规模地搜查了十天,结果,刺客还是逃之夭夭。这已是秦始皇第二次遇刺了。第一次是秦王政二十年时,燕国太子丹派荆轲来行刺,事隔九年,秦始皇又一次“有惊无险”。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秦始皇又在全国巡视了很多地方,仍然是所到之处,立石刻字,颂扬功德。

秦始皇三十一年十二月时,他带领四名武士便装从咸阳出行,途中又遇强盗,幸亏四名武士以身护主,奋不顾身地击杀了盗贼,秦始皇才得以安全而返。秦始皇觉得自己的生命随时随地都有危险,因此他一方面派人去寻访长生不老之药;另一方面,加大了“法治”的力度。丞相李斯是法家代表人物,主张用刑罚来镇压民众,因此得到了秦始皇的重用。

古代刑法中最残酷的“五刑”就是从秦朝开始的。五刑分别为:墨刑,即在犯人脸上刺字,后用墨涂在上面;劓(yì)刑是把犯人的鼻子割掉;荆刑是用荆条来鞭打犯人;宫刑是指割掉犯人的生殖器官;大辟就是对犯人处以死刑。这五种刑罚对人民的摧残是不言而喻的。

【详细注释】

①志得意满:志向实现,心满意足。

②鸡头山:按《括地志》所说,鸡头山在成州上禄县东北二十里,就是今西和县东北二十里的地方。

③邹峄(zōu yì)山:今山东省邹城市东南。

④不言而喻:喻,了解,明白。不用说话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孟子·尽心上》:“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六)秦始皇的“求仙之路”

秦始皇二十八年东巡的时候,齐地徐福等人就曾上书给他,说道:“渤海里边有三座仙山,分别叫作蓬莱、方丈和瀛(yíng)洲。虽在海里,但离我们人间并不太远,所以从前有人曾到过这三座仙山,并且知道山上住着许多仙人,还有长生不老药。据说这三座山终日云雾缭绕,登上仙山后就好像到了水底下。仙山上的野兽全是白色的,宫殿是用黄金、白银建成的。”徐福等人请求秦始皇让他们去斋戒,并且拨给他们一些童男童女去到渤海里寻找仙人和长生不老药。

秦始皇闻言,大喜过望。立刻批准,拨给徐福等人大笔资金和五千童男童女,命他们立刻起程,去寻找仙山。

可是,几年过去了,徐福等人杳无音讯

秦始皇不死心,又接连派了卢生、韩终、侯公、石生等人去海中寻求长生不老的药物和仙人。

过了没多久,卢生从海中出使回来,他把有关鬼神的传说都绘成图,又用文字记录下来,向秦始皇禀告:“亡秦者胡也”(灭亡秦朝的是胡)。这个“胡”可以是两种意思,一种是秦始皇的幼子胡亥,一种是北方的胡人。我们先不管这个结论正确与否,秦始皇考虑到第二种可能,立刻派大将蒙恬领三十万兵马向北进发,去攻打胡人,结果夺取了黄河以南的一大片土地。

三十三年,秦始皇又按照“亡秦者胡也”的“仙语”,把曾经逃亡的罪犯、卖身的奴隶和普通商贩征派出去,让他们去西南边疆担负防守的任务。不久,秦始皇又派兵去西北驱逐匈奴,将匈奴赶得后退七百多里,使“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为了防御胡人的进攻,秦始皇又征发全国三分之二的劳力为徭役,修筑一条从山海关(今河北秦皇岛境内)到嘉峪关(甘肃嘉峪关市西)的防御城墙。人民被这个徭役害苦了。在修筑长城的过程中累死、饿死、冻死和被砸死的人不计其数,不知有多少人的尸骨掩埋在城墙底下,人民苦不堪言。

秦始皇三十五年的时候,秦始皇听从卢生的游说,自号“真人”,不再称自己为“朕”。为了不让别人知道自己的行踪,他还下令把咸阳附近二百里内的两百七十座宫殿,用天桥、甬道相互连接起来,用帷帐遮蔽起来。将钟鼓、美女充实进这些宫殿,并且分别登记好了,不准再变动。如果有谁敢说出皇帝巡行去的地方或居住的地方就处以死刑。秦始皇做这些事情的目的都是为了达到“仙真人”的标准,从而求得长生不老的仙药。

【详细注释】

①杳无音讯:音讯,消息,回信。没有一点消息。

②胡亥:公元前209年,依靠赵高、李斯取得了帝位。公元前207年被赵高逼宫自杀,在位仅三年。

③甬(yǒng)道:两旁有墙或其他障蔽物的驰道或通道。

(七)焚书坑儒和修宫造墓

大将军蒙恬(tián)驱逐匈奴后,秦始皇以为“亡秦者胡也”的预言被解除了,心中十分得意。

一天,他在咸阳宫廷里设宴,邀请了七十名博士(当时的官名)和大臣们共同庆贺胜利。

席间,主管射箭技术的官吏周青臣首先颂扬秦始皇,他说道:“从前,秦国的领土不超过千里,因陛下英明,消灭各诸侯,统一了天下。现在,凡是日月能够照到的地方,没有人不臣服的。而且,陛下建立的郡县制度,使人民自由安乐,再也没有战争,这么伟大的功业一定会流传万代。从上古到现在,没有任何一位帝王能赶上陛下的德行和威望。”

秦始皇听后,暗暗高兴:“这个周青臣还真是深知我心、深明事理的呀!”

没想到这时博士齐人淳于越针锋相对地进言:“臣下听说商朝和周朝统治天下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他们之所以会统治这么长的时间,是因为分封各自的子弟和功臣当诸侯,用这些人来辅助自己。现在陛下一个人占有天下,而您的子弟却没有任何地位;一旦朝廷发生什么事情,陛下您岂不是没有任何人前来救助?建立大业而不学习古人治国的方法,想要使国家长治久安是不可能的。我就不赞成郡县制度。周青臣当着陛下的面阿谀奉承,这是加重陛下的过错,这样的人能算是忠臣吗?”

秦始皇心里特别厌恶淳于越的这番说辞,但他表面上却不动声色,想听听廷下的大臣们如何议论。

众臣一时间议论纷纷。丞相李斯看出了秦始皇的不快,这时就把握时机,开口说道:“上古五帝的政策是不相同的,夏商周三代的法令也是不一样的,他们都按照各自不同的情况来管理天下。现今,陛下统一了天下,制订一些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哪里是这批一味要‘取法上古’的儒生所能够理解的?现在所要做的就是让百姓努力从事农业生产,士人就应该学习法律,避免违犯禁令。所以,臣以为应该禁止那些儒生用所谓的知识来评论当今时势,扰乱民心。臣请求陛下命令史官,让他们将秦国以外的各类书籍一律焚毁;如果有人敢评论《诗》、《书》的就处以死刑……”李斯列举了各种情况的不同处罚方法,秦始皇听后很赞同,于是就命令手下人按照丞相李斯所说的去办。秦始皇在全国掀起了“烧书运动”。他的这一把火,把古代的典籍几乎全部烧光了,不能不让人痛心啊!

前面我们曾经提到,秦始皇求仙时为了当“仙真人”不准手下的人泄露他的行踪。可是,有一次秦始皇带着随从去找住在梁山宫的妃子。在山上看到丞相后面跟随的车马很多,心中很不高兴。他的手下就悄悄告知了丞相,丞相从此出门就减少了车马。秦始皇一看丞相的车马少了,就知道身边有人将自己的行踪泄露出去,接着审问了所有那一天随同去梁山宫的人,没有一个人敢承认。秦始皇大怒,就将这些人全部都杀了。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知道秦始皇的行踪。

曾经为秦始皇寻找仙药的侯公听说了这个消息就去找卢生商量道:“秦始皇为人残暴,这是他的天性,他若长生不死,好人就真会被他杀光,我们不能替他去寻找仙药。到梁山宫的随从都被杀了,更说明了这个人的残忍,他又那么独裁,我们如何再为他做事?”

卢生深有同感,于是二人就相约逃走了。

秦始皇听说二人逃走的消息,非常生气,对臣下说道:“我将天下无用的书都烧掉,召集各方学士治理国家,可是这些人不是浪费钱财就是妖言惑众,大肆诽谤。侯、卢二人我待他们不薄,他们竟然也背叛我!今天把那些制造妖言、蛊(gǔ)惑百姓的儒生全部抓来审问!”

御史抓来了全部儒生,让他们互相告发借以保命,最后秦始皇亲自判决触犯法令的四百六十多人死罪,并将这些人全部在咸阳城外活埋,以昭示天下,警戒后人。

秦始皇的长子扶苏劝谏道:“父皇,平定天下刚刚不久,远方的百姓还没有全部归附,儒生们都诵读诗书,效法孔子,可是陛下用严厉的刑法处罚他们,我担心天下会因此而不安宁,希望您三思而行。”秦始皇听出扶苏的话是在替儒生求情,因此十分恼怒,立即决定调扶苏出宫,派他北上去监督蒙恬。扶苏就此离开咸阳,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

秦始皇刚登基时便派人在骊山选好墓地,开始修缮(shàn)。统一天下后,又派七十多万人前往骊山修造坟墓。这坟向下挖到了泉水,灌下铜汁后放置一个石制外棺,棺位旁边,有宫殿观阁,百官的位次,还有珍禽异兽和各种各样的宝物。由于珍宝太多,秦始皇就命令工匠制造自动的弓箭,如果有人想要窃取宝贝,当他一接近就会触动机关被箭射死。棺的外围,用水银作成百川、江河、大海,用机器使这些江河湖海的水相互流通。墓穴的顶棚仿照天体制作了日月星辰,下面是仿照平原高山的地形。这座墓,整整花了三十多年的时间才修建好。

除了造墓和征发徭役去修长城之外,秦始皇还大兴土木为自己修筑宫殿。他认为咸阳的宫殿太小,与其地位很不相称,于是就要在上林苑(养禽兽的猎场)建造他理想的宫殿。

始皇计划兴建宫殿的规模是很大的。前殿、正殿、后殿都要重建,左右廊房和嫔妃的寝宫也都要建造。先盖前殿——阿房(ē páng)宫。阿房宫的规模很大,东西宽五百步,南北长五十丈,殿中可以容纳一万多人,从地面到屋顶可以树立五丈高的旗帜。此外,还要与南山和咸阳宫相连,可谓是工程浩大。所以为了修筑阿房宫,秦始皇不惜劳民伤财。当时受宫刑和其他刑罚的人有七十余万(可见当时法制的残酷了),都被分派去修筑阿房宫和骊山墓。

秦始皇原本想等它建成后,给这座宫殿起一个好名字,没想到还没等阿房宫修好,秦始皇就死了,后人因为宫殿是建在阿房这个地方,给它起名叫作阿房宫。

残酷的法治,沉重的徭役,这些都加速了秦王朝的灭亡。

【详细注释】

①博士:战国时就已出现,当时只是学者的泛称。秦朝的博士制度承沿战国传统,掌通古今。

【知识扩展】

焚书坑儒

儒家学派的思想统治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长达两千年之久,但儒家学派曾遭到毁灭性打击,这就是由秦始皇嬴政所发起的“焚书坑儒”。蓬勃发展的各种学术思潮中的四大学派——儒、法、道、墨发展到公元前三世纪,实际上只有儒、法两家在对抗,法家学派的方法是向君主分析利害,提出具体方案,使君主们悚然戒惧,不得不赋予权力。儒家学派是拒绝谈利害的,他们只谈仁义,只对君主歌颂功德,使君主们在非常舒服的精神状态中,任用他们担任官职。在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年),一位朝廷的高官淳于越反对当时实行的“郡县制”,要求根据古制,分封子弟。丞相李斯加以驳斥,并主张禁止“儒生”(读书人)以古非今,以私学诽谤朝政。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下令焚烧《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对不属于博士馆的私藏《诗》、《书》等也限期交出烧毁;有敢谈论《诗》、《书》的处死,称赞过去而议论现在政策的灭族;禁止私学,想学法令的人要以官吏为师。这种措施引起许多读书人的不满。第二年,许多方士(修炼功法炼丹的人)、儒生攻击秦始皇。秦始皇派人调查,将四百六十多名方士和儒生挖大坑活埋。历史上称这些事情为“焚书坑儒”。

阿房宫

阿房宫是秦朝皇宫的前殿,它创建于惠文王时,扩建于秦始皇时期。当年的阿房宫规模庞大,大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殿上可坐万人,殿下可建五丈旗,阁道相连,南达终南山,宫前立十二个铜人。唐代诗人杜牧的《阿房宫赋》淋漓尽致地描绘了阿房宫的壮丽景色:“露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成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勾心斗角。”遗址处现有夯土台址东西约一千三百米,南北宽五百米,高二十米,总面积约六十万平方米,高出地面十余米,当地人称为“始皇上天台”。现在在遗址南部的西宝公路边上,新建了阿房宫缩微景园,可供游人参观游览。

(八)始皇帝之死

秦始皇三十六年的时候,天降流星。有人就在陨石上刻字,上面写道:“始皇帝死而土地分。”始皇听后,派御史逐家审问,没有人认罪,于是把居住在陨石附近的人抓起来,统统杀掉,并焚毁了陨石。

秦始皇为此闷闷不乐,所以命博士作《仙真人诗》,当他巡游天下的时候,传令乐工演奏歌唱。接着他又受到了“今年祖龙死”的诅咒。事情是这样的:就在三十六年的秋天,有使者从关东回来,夜间经过华阴县的平舒道时有人拦住了他,并且那人还手持一个玉璧。那个人对使者说:“替我将这块玉送给池君。”又说:“今年祖龙死。”使者想问他为什么的时候,那人忽然不见了,玉璧就扔在道上。使者觉得很奇怪,就捡起玉璧给秦始皇呈上并且将路上的经过告诉了他。秦始皇默默无言,过了很久才回答:“山鬼知道的事情本来就不会超过一年,所以他才说今年祖龙死的。”秦始皇命令御府查看玉璧,竟然是二十八年巡行天下时,渡长江祭江神丢进水里的那一块!秦始皇更加惶惶不安,心想着祖龙可能就是指自己。他赶紧占卜,卦象上说:“皇帝出游或是迁移民众,这两件事都吉利。”这回秦始皇才放心了。

始皇按照卦象要求,把三万户人家迁移到北河、榆中地区;自己在三十七年十月的时候再次出游天下。

这一次出游的随行人员有幼子胡亥、左丞相李斯和赵高等人。这个赵高曾经教导胡亥学习文字和治理讼狱的法律制度,胡亥私下对他很宠幸。右丞相冯去疾留守京城。这一路上,秦始皇拜祭了虞、舜和大禹,又留下了石碑来歌颂秦朝的功德。队伍行至平原郡渡口的时候,秦始皇病倒了。始皇最讨厌人们说到他的死亡,所以群臣谁也不敢提死亡这个字眼,可是秦始皇的病情却越来越严重。这时,始皇才写信并且盖上自己的印章,加封后赐给公子扶苏。信中说:“回来参加丧事,到咸阳安葬。”这封信被赵高扣了下来没有交给送信的使者,到了七月份,秦始皇在沙丘平台驾崩了。

丞相李斯认为,如今皇上死在外地,秦朝容易发生事变。他害怕秦始皇的那一帮儿子和天下人发动变乱,所以就决定将秦始皇已经去世的消息保密起来,不发丧讯。他把秦始皇的棺木放在一辆宽大的车中,车有门窗,又有帘幕遮着,李斯派始皇亲信的宦官陪着。每到一个地方,安排秦始皇像平常一样进餐,并且群臣和平常一样上奏国事,由宦官从车内批准公文。所以一路下来,只有秦始皇的儿子胡亥、丞相李斯、赵高以及五六个亲信的宦官知道秦始皇已经死了,消息就这样被严密地封锁起来。

此时,赵高、胡亥、李斯三人各有打算,但他们都不打算将秦始皇的诏书交给扶苏。赵高一心想扶胡亥登上天子位,自己也便可以拥有秦朝的半壁江山;胡亥当然不想将能到手的皇位拱手相让;李斯想到扶苏不主张法治,反对杀儒生,他当上皇帝会对自己很不利……所以这三个人一道策划将诏书烧掉了,接着又伪造了两份遗诏:一份是秦始皇给丞相李斯的,嘱托李斯在沙丘立胡亥为太子;另一份是给扶苏、蒙恬的,伪诏中列举了他们两个人好几条“罪状”,命令他们自杀。这些事情做完后,他们就假扮着秦始皇在车中议事,送秦始皇的灵柩(jiù)回咸阳。

当时正值暑天,尽管车队走得很快,但是秦始皇的尸体还是发出了难闻的气味。赵高有些慌了,他害怕人们根据臭味断定始皇已死,就与李斯商量对策,李斯建议每个车上都装上一筐鲍鱼,这样就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发臭了。

就这样一路急急赶回咸阳,到了咸阳后,赵高就宣布了秦始皇病死途中的消息,并且按照遗诏扶胡亥即位,赐死扶苏和蒙恬。胡亥在赵高和李斯的阴谋策划下登上了皇位,按照秦始皇的规定,称为秦二世。

【详细注释】

①陨(yǔn)石:是地球以外未燃尽的宇宙流星脱离原有运行轨道或成碎块散落到地球或其他行星表面的,石质的、铁质的或是石铁混合物质。

②御史:中国古代一种官名。先秦时期,天子、诸侯、大夫、邑宰皆置,是负责记录的史官、秘书官。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为监察性质的官职,位上卿,掌管图籍秘书,是秦朝“三公”之一。

③华阴:地处关中平原东部,秦晋豫三省结合地带,南依秦岭,北临渭水。《括地志》云:“平舒故城在华州华阴县西北六里。”

④池君:指周武王。此句话的意思是将秦始皇比作商纣王,而“池君”即周武王,是担负伐纣的责任的。

⑤北河:清以前黄河自今内蒙古磴口县以下分为南北二支,北支约当今乌加河时为黄河正流,对南支而言称北河。

⑥榆中:今甘肃省中部,地处兰州市东郊。

⑦赵高:是秦始皇和秦二世宠信的宦官。一般认为他直接导致了秦朝的覆灭。他最后被秦三世杀死。

⑧平原郡:今山东德州平原县南六十里处。

⑨沙丘平台:今邢台市广宗县大平台村南,有一个长一百五十米,宽七十米的沙丘。《括地志》:“沙丘台在邢州平乡县东北二十里。”

【知识扩展】

对秦始皇的评价

对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皇帝,众说纷纭,但都高度评价秦始皇的功绩,肯定其对历史的作用,是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同时也是一个残酷的暴君。秦始皇最重要的历史功绩,在于他完成了统一事业,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的中央集权国家。秦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客观形势已经为统一创造了条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