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作为知识的素材之本源的感觉

作为知识的素材之本源的感觉

时间:2022-02-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关于超越于它们的东西,关于形而上学家用以命名它们的“物自体”,我们充其量只能知道一种特性,我们只能够把这种特性描述为产生感觉印象、沿着感觉神经发送信号到大脑的能力。在感觉印象背后存在着产生感觉印象的“物自体”这一陈述中,不仅没有必然性,甚至没有逻辑。
作为知识的素材之本源的感觉_科学的规范

当我们发现,心智完全局限于一个源泉即感觉印象,而且就它的内容而言,它能够分类和分析、结合和建构,但是总是用这一相同的素材,不管是它的即时的形式还是存储的形式,那么就不难理解,科学的事实、知识的题材能够是什么和只能是什么。我们曾经说过,科学处理从感觉印象引出的概念,它的合法领域是人的心智的整个内容。断言科学处理外部现象世界的人只是讲了一半真理。科学只是为检验和证实它的概念和推理的准确性,才诉诸现象世界——即时的感觉印象,而它的概念和推理的终极基础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在于这样的即时的感觉印象。科学处理内心的、“内部的”世界,它的分类和推理的过程之目的恰恰是本能的或机械的结合之目的,也就是说,能够使动作最适合于保存种族和个体,以最小的时间和智力耗费使感觉印象继续下去。科学在这方面是思维经济——为的是与接收感觉印象和发出能动性的器官之心智微妙地调谐。

转向超越于感觉印象、超越于我们不能达到的大脑的感觉神经末梢的问题,并随我们的意愿沉思一下它。关于超越于它们的东西,关于形而上学家用以命名它们的“物自体”,我们充其量只能知道一种特性,我们只能够把这种特性描述为产生感觉印象、沿着感觉神经发送信号到大脑的能力。这就是能够就处于感觉印象彼岸的东西所作的唯一的科学陈述。但是,即使在这个陈述中,我们也必须仔细地分析我们的意义。对感觉印象和基于它们的概念有效的方法,不能投射到我们的心智之外,不能离开我们知道它们适用的范围而投射到我们认为是未知的和不可知的范围。如果我们能够论及定律的话,那么这个范围的定律和它的内容一样必定是未知的,因此谈论它的内容产生感觉印象是没有保证的推理,因为我们正在断言原因和结果——现象或感觉印象的定律——在超越我们经验的区域内有效。(17)我们了解我们自己,我们了解我们周围的不可穿透的感觉印象之墙。在感觉印象背后存在着产生感觉印象的“物自体”这一陈述中,不仅没有必然性,甚至没有逻辑。关于这个超感觉的范围,我们可以无益地把它哲学化和教条化,但是我们永远不能有用地了解它。把知识一词应用到不能成为心智内容一部分的某种东西,导致了该词的不合理的外延。在感觉印象背后或超越感觉印象的东西可以还是不可以与感觉印象具有相同的特征,我们对此无法言说。我们感觉到一个物体表面是柔软的,但是它的核心可能是坚硬的还是柔软的,我无法言说;我们只能合法地称它是表面柔软的物体。就感觉印象和可能在它们背后的东西而言,情况也是如此;我们只能说感觉印象素材或者感觉——我们愿意把它命名为感觉,不过与惯常的意义有某种程度的差异。所谓感觉,我们将相应地理解为其唯一可知的一面是感觉印象。在用感觉一词代替感觉印象时,我们的目标将是表达我们对于下述问题的无知或绝对的不可知论:感觉印象是否是由不可知的“物自体”“产生的”,或者在它们背后是否可能存在具有它们自己本性的某种东西。(18)外部世界对科学来说是感觉的世界,感觉只是作为感觉印象为我们所知。


(17) 当我们讨论原因和结果的科学意义时,这一点将显得更清楚。参见第四章。

(18) 在这里存在着形而上学讨论的枯燥无味的领域。在感觉印象背后以及作为它们的源泉,物质论者设置了物质;贝克莱设置了上帝康德以及在他之后的叔本华设置了意志;克利福德设置了心智素材。E. 马赫教授在提及的论文中把外部世界还原为它的已知表面,即他命名为感觉的感觉印象——没有留下我们打算用感觉一词表意的可能的不可知的附加物。这样的理论不会导致科学的错误,但是它好像不是从感觉印象而来的正当的推论。上面引用的各种各样的推理表明必须避免的困境,尤其是当推论为了感觉世界中有影响的判断而得出之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