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荀子的《劝学》有哪些启迪和指导意义

荀子的《劝学》有哪些启迪和指导意义

时间:2022-02-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劝学》是《荀子》中最有名的一篇。明代初期,有一位著名的大臣叫宋濂。就这样,宋濂变得越来越有学问,最终成功地考取功名,成为一代名臣,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宋濂还写得一手好文章,成为明朝文坛的一颗明星。宋濂天资并不聪颖,但他通过坚持不懈的学习和积累,最终取得了令人艳羡的成就。

《劝学》是《荀子》中最有名的一篇。顾名思义,它是一篇劝诫人们学习的文章。这篇文章影响极大,清朝张之洞的《劝学篇》也参照了这篇文章的很多思想。

《劝学》中说:“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意思是说,我们成天凭空地自己思考,不如用短暂的时间来进行学习。正如孔子所说的,“思而不学则殆”,如果我们在没有知识积累的时候,单纯地依靠自己的思考,而不去学习新的知识,我们就会变得越来越封闭,我们的学习状态也会变成自己与自己对话,这显然不利于学习。思考固然重要,但是思考并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需要丰富多样的知识积累作为素材、资料和内容,只有在不断的学习和积累中思考,我们的思考才能真正有意义,才能真正增进自己的智慧。

《劝学》中还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旨在告诉我们学习中踏实稳重、耐心积累的重要性。如果不一步步地慢慢走,就不能走到很远的地方;如果不将小小的河流汇集到一起,就不能成为大江大海。在学习中欲速则不达,如果我们在学习时心中焦急、只求速成,反而达不到好的学习效果。只有一点点地积累,知识才会慢慢地丰富起来。比如,我们读书即使每天只读十页,一年下来,就能读三千多页,而这可能就相当于几十本书了。可见,日常涓涓细流般的积累,也能使人收获巨大。

明代初期,有一位著名的大臣叫宋濂。他小时候记忆力特别差,别人背一次就能会的文章,他需要背十几次才能背会。而且宋濂家境贫寒,读书的地方离家很远,他每天早出晚归,甚是辛苦。但是宋濂没有因此就放弃学习,相反,他每天都辛苦地练习、读书,哪怕在冬天最寒冷的时候,腿都冻伤了,他也会坚持不懈地去读书。就这样,宋濂变得越来越有学问,最终成功地考取功名,成为一代名臣,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宋濂还写得一手好文章,成为明朝文坛的一颗明星。

宋濂天资并不聪颖,但他通过坚持不懈的学习和积累,最终取得了令人艳羡的成就。我们在学习中,也应该像他一样,努力地积累知识,不焦躁,不急切,一步一个脚印,这样才能真正学有所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