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浅谈小学生的自我管理

浅谈小学生的自我管理

时间:2022-02-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可以说,班集体教学的顺利进行离不开小学生的自我管理。而引导小学生自我管理正是其内部因素发挥积极作用的重要途径,使学生在更好的环境中接受教育。让每个学生都参与班级的管理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和提高自尊心、自信心、发挥学生的创造性、独立性以及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浅谈小学生的自我管理

■何婧妤

正常人进入儿童、少年期以后,自我意识得到进一步发展。有了自我意识的受教育者,不仅要求了解自己以外的事物,而且极力探索自己与外界的关系,这是接受教育的最有利的条件。由于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学生对自己的管理,也自然地分为互相联系的两个部分。一部分指向外部世界,指向其他同学,让他人服从集体的意志,这就是学生之间的管理;另一部分,指向自己,指向自己思想的深处,自己调节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这就是学生的自我管理。

一、学生自我管理的意义

1.实行小学生自我管理是班集体教学的基本要求。自从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他的《大教学论》中提出“班级授课制”的集体教学形式以来,世界各国的各类教学活动基本上都采用了这一形式。集体教学的优点是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但其不足之处是难以顾及集体中每一位成员的具体情况。自我管理是小学生自我教育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弥补了集体教学模式中管理上的不足。

可以说,班集体教学的顺利进行离不开小学生的自我管理。数十名学生组成的一个班级,光靠班主任、科任教师几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取得较好的管理效果的。引导全班的每一位同学,发扬主人翁精神,个个都成为班集体管理工作的积极参与者,班集体方可能成为健康完整的有机体。

2.引导小学生自我管理,可以提高他们自我教育的能力。从根本上说,儿童能否受到良好的教育,有内外两个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引导小学生自我管理正是其内部因素发挥积极作用的重要途径,使学生在更好的环境中接受教育。

3.引导自我管理,可以培养儿童独立个性。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合格二字有着无比深广的含义。怎样才算是合格人才呢?那就是具备现代化的、合理的智能结构,还应该具备独立完善的个性的人才。“独立”不仅指不依赖父母,有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更重要的是指不迷信书本,具有开拓创新的思维能力。在班级管理中有效地实行自我管理,有利于儿童认识自我,了解他人,明确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关系,为培养“社会化”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小学生自我管理的引导

1.对学生进行立志教育

我国自古以来,十分重视学生的立志教育。所谓立志,就是根据社会的要求,确立个人的生活目标。立志、工作和成功,是人的社会活动的三大要素,立志是进入事业大门,工作是走向成功的途径,途径的终端即是成功。引导学生自我意识管理的基础工作,就是要帮助学生确立志向。志,有大志小志之分,大志小志对学生来说,均很重要。首先应让学生胸怀大志,有理想、有抱负,这样才有成功的可能。立志而未成功的人,是有的;但无志向而成功的人,是没有的。当然雄心大志,必须建立在持之以恒的艰苦努力的基础上。在引导学生立大志的同时,要引导学生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

2.建立“一日生活制度”

学生要建立“一日生活制度”,帮助学生计划好每一天的生活,让学生从早到晚,活动有规律,学习有节奏,生活充实,情绪稳定、愉快。这样,他们就会感到每天都有收获,经常处于成功中。在执行“一日生活制度”的过程中,学生们逐步学会认识自己、挑战自己,做生活的强者。

3.加强自我服务意识

自我管理的直接动力来源于小学生自我服务,行为自律的需要。真正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是儿童发自内心的行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因此,引导学生自我管理首先要强化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德国作家约翰·保罗曾经说过:“一个人真正伟大之处就是能够认识自己。”确实,要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必须得让学生对自己的能力、智力、个性和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地位有一个全面的认识,那样才能取长补短、全面提高。

4.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

引导自我管理,根本上在于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教育是要将“捕鱼”的本领传授给学生,不是直接将“鱼”给他们,即通常所说的“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必须要有一定的途径,在目前的小学教育中,课堂教学一般不包含培养自我管理能力的要求,于是,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就成了培养自学管理能力的重要渠道。

5.学会并勇于自我批评

要引导学生经常观察和解剖自己,使自己的言行始终在自己支配下,每日每时接受自己的检查。学校要建立学生写周记、日记和观察笔记的制度,引导学生经常观察社会,观察别人,观察自己,养成严于要求自己,严格解剖自己,善于吸收他人长处,勇于自我批评的习惯。

6.引导学生自我管理应该动员家庭和社会的力量

培养自我管理的习惯、能力,光在班级和学校中进行是不够的,整个社会和家庭都应该行动起来,为学生自我管理活动提供一个立体化的、系统完整的环境条件。有些学生在学校里表现出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但一到家中,角色就立刻变换。如本班有一个学生,在校他学习认真,对人很有礼貌。每当老师从他身边经过时,总能听到很文雅的一声“老师好”或“老师再见”,我经常在班上表扬他。可听同学们反映,他在家的表现与在学校的表现大不一样:对长辈极不尊重,有时还顶撞。于是,我便找时机,通过家访了解该同学对待长辈不尊重的原因,并向家长介绍一些教育孩子的方法,推荐一些教育孩子的书籍,商量共同教育好该同学的方法。很快,该同学就改正了缺点,懂得尊敬长辈了。

当学生真正参与了班级管理,他们才能将外在的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让每个学生都参与班级的管理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和提高自尊心、自信心、发挥学生的创造性、独立性以及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生在参与中构建自己的班级文化,在参与中规范自己的行为。这种参与将会在学生心灵中留下深深的痕迹,这些痕迹将伴着他们走过人生的每一段路程。

(此文获四川省论文评选二等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