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凡勃伦效应是什么意思

凡勃伦效应是什么意思

时间:2023-02-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很多时候,社会总是对教师的这种现象大加讨伐,其实,从凡勃伦效应来看,这种现象有时也是可以理解的。教育中的凡勃伦效应是客观存在的。那么,教师如何在教育中发挥凡勃伦效应的正面价值,最大限度地降低凡勃伦效应的负面价值。

凡勃伦效应

美国经济学家凡勃伦提出凡勃伦效应:商品价格定得越高越能畅销。它是指消费者对一种商品需求的程度因其标价较高而不是较低而增加。其实,在教育中也存在着凡勃伦效应,而凡勃伦效应间接地影响着教师教育的价值观念。

我国地域广阔,许多农村、山区尤其需要教师默默奉献。诚然,许多教师扎根农村、山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也有一部分教师“人在曹营心在汉”,日夜思念着调入县城市区、城镇学校。就农村、山区学校而言,它依然有教师发展的空间,只要教师愿意、乐意、一心一意、一步一个脚印地努力下去,取得成绩也不是没有可能。但是,一些教师在山区、农村成名后,不是想方设法为所在学校服务,而是削尖脑袋往名校调。名校固然能提供更加优越的工作条件,但这不是教师“孔雀东南飞”的理由!山区、农村学校更需要这些教师辛勤地耕耘,国家也需要一些优秀教师留在薄弱学校发挥引领作用。

很多时候,社会总是对教师的这种现象大加讨伐,其实,从凡勃伦效应来看,这种现象有时也是可以理解的。一个在农村、山区出名的教师,再怎么折腾,也就这个样子,要么以后当个小学校的中层或校长,走上教育行政道路;要么就老样子。而一旦调入名校,教师发展的机会大大增加,作为农村出来的佼佼者,其不会输于一般城镇教师,三五年下来,业务再上一个台阶不是没有可能。因此,站在自身的立场上,“孔雀东南飞”不是自己想“飞”,那既是原在学校落后条件的形势所逼,又是目标学校优越条件的愿景所引,二者一比较,孰好孰坏显然不言而喻。

教育中的凡勃伦效应是客观存在的。大家不要片面地抨击教师流动现象,而应将视角投向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城乡办学二元体制的隐性存在,使得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很难消除凡勃伦效应。同样一个教师,待在城镇学校,就能充分地发挥凡勃伦效应,大家认为这个教师水平较高,大家争先恐后地将自己的孩子往这个教师所在的班里挤,一副春风得意马蹄疾的样子;倘若这个教师还是待在农村、山区学校,家长很有可能不是以同样的眼光看待该教师,而是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这个教师,心里也许还在嘀咕,为什么说这个教师这么优秀,怎么还是在这里呀?

可见,教育中的凡勃伦效应是指教师通过工作调动到优质学校去,由于优质学校的各种优势,进而使自身专业发展又迈上一个新的台阶的现象。

教育中的凡勃伦现象,将严重影响教师发展的机遇,它使强者更强、弱者更弱,形成“马太效应”。

就教育而言,虽然大家不鼓励、不赞成农村教师“孔雀东南飞”,但是,教育中的凡勃伦效应是确实存在的,这是教育规律,任何人也抹杀不了。我们要顺应规律,研究规律,找到相对恰当的对策来!一个教师在不同的学校,会给其专业发展带来迥然不同的结局,这确实值得大家深思。

那么,教师如何在教育中发挥凡勃伦效应的正面价值,最大限度地降低凡勃伦效应的负面价值。首先,教师要认识自己。每一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成长过程,任何教师都有成名的可能,教师要善于认识自身优势和劣势,扬长避短,抓住机遇使自己成长起来。其次,教师要了解他人。他人的话语究竟是对是错要经实践的检验,而不是一味地盲从。甜蜜的话固然人人爱听,但是带刺的话未必不是良语。教师要学会了解他人,读懂弦外之音,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再次,教师要把握机遇。机遇不是凭空掉下来的,教师要学会善于把握机遇,而不是等着别人施舍机会,只有经过充分准备的人,才有可能不错过命运之神的垂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 Weibo Article 26 Weibo Article 27 Weibo Article 28 Weibo Article 29 Weibo Article 30 Weibo Article 31 Weibo Article 32 Weibo Article 33 Weibo Article 34 Weibo Article 35 Weibo Article 36 Weibo Article 37 Weibo Article 38 Weibo Article 39 Weibo Article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