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超载的校巴要“驶”向哪里

超载的校巴要“驶”向哪里

时间:2022-02-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辆49座的校巴,硬塞进84人,可惜这并不是一种纯粹的街头杂技表演。按照教育部门的说法,由于前一段时间的梳理行动取缔了不少无牌照的非法私校,使得这些私校的学生纷纷涌向一些相对正规的民校,令其规模迅速扩大。民校的出现打破了教育铁板一块的格局,其天然的竞争属性以及新颖的教育模式与理念等,也极大地促进了教育生态的多样化。然而,其像胎记一样的逐利性质,又决定了有关部门应该强化管理职责。

11.超载的校巴要“驶”向哪里

一辆49座的校巴,硬塞进84人,可惜这并不是一种纯粹的街头杂技表演。按照教育部门的说法,由于前一段时间的梳理行动取缔了不少无牌照的非法私校,使得这些私校的学生纷纷涌向一些相对正规的民校,令其规模迅速扩大。

笔者的感慨在于,招生人数多了,收益上去了,学校为什么不能切下一小块经费蛋糕,来添置或租赁几辆新的校巴,以解决前面那样的安全隐患?教育部门甚至对此划定了严格的底线——谁超载就取消谁的办学资格,可他们何以敢于对这样的高压政策视而不见?

学校对待至少也称得上是形象工程的校巴尚且如此吝啬,能指望其在其他方面慷慨吗?师资呢?各种必要的教学开支呢?以前曾看到一则报道,深圳某民校开给教师的基本工资还不到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保障线,这样的待遇体现不了对知识和职业的起码尊重,又如何留得住堪当此任的人才?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办学者在降低成本、争取利润最大化方面,跟某些无视工人利益的工厂老板有得一比。

但办学毕竟不同于办厂。我们不能要求教育投资者人人都有着晏阳初那样的平民教育家的伟大情怀,但在这样一个特殊领域里,起码应该遵守一些公认的教育规则与情理界限。笔者曾经读到过一篇某民校教师回忆在南方一家知名民校打工的辛酸经历的文章,如管理者当众打教师耳光、无故克扣教师工资、设立招生骗局等,令人触目惊心。谁知道还有多少这样的黑幕没有被掀开?

每到开学初,民校校长携款逃跑的新闻也几乎成了一个固定节目。尽管因此失学的孩子都得到了重新安置,但笔者更关心的一点是,他们为何能如此轻易地说溜就溜?这又会给后来者一个什么样的暗示呢?

民校的出现打破了教育铁板一块的格局,其天然的竞争属性以及新颖的教育模式与理念等,也极大地促进了教育生态的多样化。然而,其像胎记一样的逐利性质,又决定了有关部门应该强化管理职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