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青春写作旅”何以成“苦”旅

“青春写作旅”何以成“苦”旅

时间:2022-02-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各种各样的文学讲授班、各种各样的行赚钱之实的文学大奖赛已经在历史那头烟消云散了,写作越来越难以被商业操作了,“青春写作旅”变成一次苦涩之旅,对文学本身来说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19.“青春写作旅”何以成“苦”旅

欲在未明湖畔打造中国写作的“黄埔军校”,被称为“天价写作班”的“青春写作旅”,虽然学费由最初的4900元直线下降到了2800元,然而因招不到足额的学员,还是无疾而终。

这种景象令我忍不住突发奇想,倘若让时间倒退20年,这么强大的授课教师阵容出马,又该导致一种什么样的趋之若鹜的状况呢?在许多人怀旧的记忆里,那可是一个全民文学狂欢的时代,是一个文学杂志动辄发行数十万份的时代,文学是一个比超女还要火的词。那个时候,很多文学杂志都设有自己的函授部,并且往往分为什么初级班或者高级班之类——高级班的收费自然要高些——函授教师多由杂志编辑及当地作家充任,报名者往往数以万众,蔚为壮观,其中不乏在校大中学生。别说面授了,只要接到一张并非铅印的由函授教师亲笔回复的退稿信,都足以令他们激动半天。

这么说来,阵容庞大的“青春写作旅”确实有点生不逢时,那样一种狂热的文学景象已经黄鹤远去不复返了。没错,“青春写作旅”的授课教师个个大名鼎鼎,对他们当中的相当一部分人我心怀仰慕,包括临时退出,被主办方称为“没有资格”的于丹,能从论语》中悟出诸多心得,也自有其过人之处。尽管在我们这个有着悠久文化传统的国度里,时下包括作家在内的人文知识分子的社会声望处于历史低点,我还是要借此表达对这样一种古老职业的敬意。文学是我们的故乡,没有文学,谁来向我们描述乡愁,谁来引渡我们的精神行走?只是,真正的文学和“面授”,和集中培训存在什么关联吗?

文学从来就是面向内心的,它不需要公式,也没有标准答案,当然也没有什么窍门与秘诀可言。它更多地建立在个人那些细微的、难以言说的对生活的感悟与经验之上,或者说,跟天赋与兴趣有莫大干系。我们的各门功课可以培训,音乐、绘画可以培训,甚至作文可以培训,但唯独文学不可培训。纵使我们起屈原、李白、曹雪芹等真正的大师于地下而求教之,恐怕也未必就能在写作上收点石成金之功效。再说了,在世俗生活中,文学是“无用”的,至少不如作文来得“实用”。这应该也是有着明星阵容的“青春写作旅”遭受冷遇,而一些地方的作文培训班倒能大行其道的原因之一。我中学母校的一位老师,前些年折腾出了一个快速作文法,红遍大江南北,到处请他去讲课,当然也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跟考试分数、跟升学率挂上了钩,当然会更有吸引力,只不过,这和真正的文学已经差得远了。

“青春写作”是一个时尚的词汇,在今天,青春写作确也是文坛上一股生猛的力量,产生了一批青春偶像派作家。不久前,深圳搞了一个网络原创文学大赛,收到的参赛作品数以万计,其中多数就自青春写手的键盘下流淌而出。但是,这种跳跃的青春灵感与激情是通过“培训”来的吗?主办方也心知肚明,通过短短几天的“培训”难以明显提高学员的写作水平,因而表示开课主要不是为了传授写作技巧,而是让学员感受大师与名家的风采,开启心智,传播人文知识和人生智慧,提高人文素养及阅读写作水平。

如果不计较这种滥用“大师”称号的做派,至少,在这里可以再一次引用一位真正的大师被无数人引用过的那句话,鸡蛋好吃,不一定要去认识那只下蛋的母鸡,何况认识的“门票”价格不菲。发生在娱乐界的狂热追星是可以理解并且原谅的,类似的景象跟文学搭边却未必美妙。至于“开启心智,传播人文知识和人生智慧”之类,这种“万金油”式的德育工作还是不必劳驾诸位名家了吧,果真有此奇效,不如再多一点传统文人的济世情怀,使之形成文字流布于世,以开启更多人的心智,岂不功德无量。

各种各样的文学讲授班、各种各样的行赚钱之实的文学大奖赛已经在历史那头烟消云散了,写作越来越难以被商业操作了,“青春写作旅”变成一次苦涩之旅,对文学本身来说未必不是一件好事。祛魅的写作会变得更纯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