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一份素质报告单

一份素质报告单

时间:2022-02-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今天是放假的日子,当然要每一个同学发素质报告单。班上同学都走了,最后剩下小馨,我问她是否在等妈妈开车来接她,她摇了摇头,说在等我,因为有话要对我说。在生活上,小馨主动承担班级劳动委员一职。毕业了,小馨被一所有名的重点大学录取。然而,我把素质报告单当做我和每一名学生最好的一个交流渠道。小馨就是一个各方面表现并不出色、对任何人和事物都表现得有些漠然甚至灰色的学生。

一份素质报告单

刘巧铃

案例背景

关注每一个学生,是对每一个教师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学校个性化教育的核心理念。每天,教师面对的是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学生,学生对于我们,是几十分之一甚至上百分之一,而对于学生个体来说,则是百分之百。有时,可能我们对某一位学生作出的一个不经意的动作或一次偶然的关心,都会对他(她)产生巨大的影响。那么,面对每个学生个性化的特征和差异,我们是否真的全面关注了?是否每天在为每一位学生多付出哪怕一点点?是不是总有一个角落被我们忽视呢?

案例过程

今天是放假的日子,当然要每一个同学发素质报告单。我说:“我从来都认为,素质报告单不仅仅是为了向父母汇报成绩,它是老师和每一位同学的一次交流,也是我针对每一位同学的特点和情况最想对他(她)说的话,所以希望同学们好好看看。”

班上同学都走了,最后剩下小馨,我问她是否在等妈妈开车来接她,她摇了摇头,说在等我,因为有话要对我说。我问是什么,她挥了挥手上的素质报告单,我看见上面我写给她的话:

“我从来没有怀疑过你的天分,也没有对你的人品和责任心表现过担心。但是,我能感觉到你心里的渴望的同时,更多的是感觉到你心里的灰色多了一些,从每天学习的计划,到几乎很少寻求老师的帮助,再到你对一些周围的人和事的看法和观点,从某种角度我认为这也是制约你成绩很少有突破的原因之一。作为老师,我深知你是一个有个性、有主见的孩子,而且对于你这个年龄,应该更多的是阳光和乐观,所以,希望能看到你多些灿烂的笑容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当你在课堂上把头低下去或看着别人笑时的严肃表情,老师的心是沉重的!”

“有什么不对吗?是我对你还不够了解还是……”我问道。她还是摇了摇头,然后说:“老师,我还是回家给你发短信吧。”说完就走了。

下午我收到了小馨的短信:“老师,读了你写在我素质报告单里的话,我很感动。因为我一直都认为,从小到大在学校里,我都是容易被忽视的学生……学习成绩平平,表现既不优秀也不犯事,对老师不违背不反抗。进入高三以来,其实我经常有一种“溺水”的窒息感,尤其是在每一次考试后,有时觉得自己就是废人一个,日子过得似乎是在“等死”的那种,更不用说考什么大学了。可是,没想到你那么了解我,而且还关心我,会为我的一些表现和想法担心。说真的,老师,被关心和在乎的感觉真好!谢谢你!”

高三下学期,我看到了一个“崭新”的小馨:主动积极、阳光大气。在学习上,她认真做好阶段性和每天的计划,制定目标。对于大学,她开始期待,以前从未想过的一些一类重点院校开始进入她的视野。在生活上,小馨主动承担班级劳动委员一职。在课间,我们常能听到她的开怀大笑,看见她的神采飞扬。

毕业了,小馨被一所有名的重点大学录取。大学开学的前一天,她特地到学校看老师。我很感动,她拥抱我时在我耳边低语:“老师,再次谢谢你!从来没有人知道我曾经是个‘溺水并放弃自救’的孩子!”

案例追问

1.学生在每个学期结束时都有素质报告单,您是怎么看待它的作用的?

在学生高中毕业时,拿到的素质报告单总共会有几十份,在很多人看来,它只有两个功能:一是记录一学期的各种成绩,二是老师通过评语向家长汇报孩子一学期在学校的各种表现。因此,有的学生怕把素质报告单交给家长,有的学生知道成绩后就认为它毫无价值。然而,我把素质报告单当做我和每一名学生最好的一个交流渠道。我告诉我的学生:“如果老师要向家长汇报什么,一个电话或一次家长见面会就能解决。所以,每位同学除了关注素质报告单上的成绩以外,还要认真地看评语,因为这是老师根据对每一位同学的了解,把自己最想和你们说的话都写在上面,都是最真实也是最真诚的话语。”

2.为什么您会对素质报告单的功能做了这样的挖掘呢?

作为教师,我们在一个班级面对着的是一个几十人的群体,难免有时事情多,并不是故意把一些学生忽视了,尤其是各方面表现平平的学生,因为老师很容易被两头的学生占据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学期结束就要写素质报告单,这不正是班主任自我审视对学生的关注和了解度,以及和每个学生进行对话的最好机会吗?

小馨就是一个各方面表现并不出色、对任何人和事物都表现得有些漠然甚至灰色的学生。在她的世界里,她已经习惯了因为自己的普通而被忽视,长期积累在心里的想法无人交流,疑惑无人帮助解答,成就无人重视肯定,渴望少有人问津。其实,每一个学生的内心都是火热的,每个学生的心里都有渴望———渴望被爱,渴望被关注。只有当他们心里的想法和渴望得到重视,被激发出来,就会有健康的心态和积极的行动。因此,教师要通过关注每一个学生来了解他们心里的渴望,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世间最强大的莫过于心灵的力量!

教育是人学。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把爱心当做启蒙的雨露,用真情唤起心灵的共鸣。同时,我们应该经常反思自己:是不是关注到了每一个学生,是不是有个角落被我们遗漏了?!

3.在您眼里,班主任应该是什么角色?

在我看来,班主任就是一个演员。有时候班主任是严父厉母,是执法者,有时候又是学术权威,是魅力教师,他(她)还可以是学生的兄长或知心大姐,是协调员和“垃圾桶”,更是班级每一名学生的个性化导师!无论班主任是什么角色,只要和学生的心在一起,此时,即使带领的是一群绵羊,也能敌得过一头狮子!

读者感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