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创新是自立的重要保障

创新是自立的重要保障

时间:2022-02-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天埃利思使用他发明的这个小玩意牙刷时,感觉比用布片舒服多了,而且牙齿也被刷得更干净。之后,埃利思在伦敦开办了世界上第一座牙刷工厂,牙刷很快受到了人们的欢迎,他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创新意识是创造人才所必须具备的。培养创新意识对于创造能力的形成有重要的意义。创新意识使哥白尼推翻了地球中心说,推动了他建立太阳中心学说。

第四章 创新是自立的重要保障

1770年,当时的人们都用布片蘸着牙粉或细盐来清洁牙齿。一个名叫威廉·埃利思的英国人,在一天早晨像往常一样用布片擦洗牙齿时,突然想到:如果用一把小刷子来刷,会不会比布片更方便、更有效呢?于是,他找来一根肉骨头,又千方百计找来一把猪鬃。当天,他将那根骨头磨成细棍,并在上面钻了些小孔,然后将那些猪鬃一束一束地插入、扎紧,然后将他们修理得整整齐齐。就这样,世界上第一把牙刷诞生了。第二天埃利思使用他发明的这个小玩意牙刷时,感觉比用布片舒服多了,而且牙齿也被刷得更干净。之后,埃利思在伦敦开办了世界上第一座牙刷工厂,牙刷很快受到了人们的欢迎,他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自立需要创新的因素。

认识活动中的一种积极的、富有成果性的表现形式,是人们进行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是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的前提。创新意识主要特征:

(1)新颖性。

创新意识或是为了满足新的社会需求,或是用新的方式更好的地满足原来的社会需求,创新意识是求新意识。

(2)社会历史性。

创新意识是以提高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需要为出发点的,而这种需要很大程度上受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制约,在阶级社会里,创新意识受阶级性和道德观影响制约。人们的创新意识激起的创造活动和产生的创造成果,应为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服务;创新意识必须考虑社会效果。

(3)个体差异性。

人们的创新意识和他们的社会地位、文化素质、兴趣爱好、情感志趣等相应,它们对创新起重大推进作用。而这些方面,每个人都会有所不同,因此对于创新意识既要考察社会背景,又要考察其文化素养和志趣动机。创新意识包括创造动机、创造兴趣、创造情感和创造意志。创造动机是创造活动的动力因素,他能推动和激励人们发动和维持进行创造性活动。创造兴趣能促进创造活动的成功,是促使人们积极追求新奇事物的一种心理倾向。创造情感是引起、推进乃至完成创造的心理因素,只有具有正确的创造情感才能使创造成功。创造意志是在创造中克服困难,冲破阻碍的心理因素,创造意志具有目的性、顽强性和自制性。创新意识与创造性思维不同,创新意识是引起创造性思维的前提和条件,创造性思维是创新意识的必然结果,二者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创新意识是创造人才所必须具备的。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开发是培养创造人才的起点只有注意从小培养创新意识,才能为成长为创造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培养创新意识对于创造能力的形成有重要的意义。假如一个人仅仅精通了数学上的各个分支,掌握了各种各样的复杂的数学定理、公式,那么他还不算是一个数学家。一个好的数学家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自己的创新,要能发现前人没有发现的问题,解决前人没有解决的问题,这才能算是一个真正的数学家。所以一个人首先应有广博的知识,做到“学富五车”,其次则要具备创新意识。例如,关于时间的同一性,多少年来一直被人们当作不言而喻的真理,但强烈的创新意识,使爱因斯坦对它产生了疑问,进而深入研究了这个问题,终于为相对论的建立打开了缺口。创新意识使哥白尼推翻了地球中心说,推动了他建立太阳中心学说。

孩子的创新能力是多种能力和品质的总和,是智力活动的最高品质,它包括丰富的想象力、发达的创造性思维、强烈的好奇心、亲自动手的实践能力和良好的人格因素等。儿童的创新能力主要有如下表现:

(1)善于动脑,打开思路思考问题。

(2)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广泛的兴趣爱好,经常“打破沙锅问到底”。

(3)有求异思维的倾向,喜欢寻找多种或跟成人不同的答案。

欲要培养儿童的创新能力,首先要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好奇心是创新的前躯,也是幼儿获得知识的必要条件,而大量的知识积累又是形成和发展孩子的创新才能的重要基础之一。好奇心会激发起孩子强烈的求知欲望,从小培养孩子的探索精神,对孩子的一生大有裨益。所以,在孩子对他所接触的事物产生好奇时,一定要保护好和引导好孩子的好奇心,尽可能让他接触周围事物,最大限度地激发和满足他的求知欲望。

温馨提示

心理学家认为,以下15条方法有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

1.多了解一些名家发明创造的过程,从中学到如何灵活地运用知识以进行创新。

2.破除对名人的神秘感和对权威的敬畏,克服自卑感。

3.不要强制人们只接受一个模式,这不利于发散性思维。

4.要能容忍不同观念的存在,容忍新旧观念之间的差异。相互之间有比较,才会有鉴别、有取舍、有发展。

5.应具有广泛的兴趣、爱好,这是创新的基础。

6.增强对周围事物的敏感,训练挑毛病、找缺陷的能力。

7.消除埋怨情绪,鼓励积极进取的批判性和建设性的意见。

8.表扬为追求科学真理不避险阻,不怕挫折的冒险求索精神。

9.奖励各种新颖、独特的创造性行为和成果。

10.经常做分析、演绎、综合、归纳、放大、缩小、联结、分类、颠倒、重组和反比等练习,把知识融会贯通。

11.培养对创造性成果和创造性思维的识别能力。

12.培养以事实为根据的客观性思维方法。

13.培养开朗态度,敢于表明见解,乐于接受真理,勇于摒弃错误。

14.不要讥笑看起来似乎荒谬怪诞的观点。这种观点往往是创造性思考的导火线

15.鼓励大胆尝试,勇于实践,不怕失败,认真总结经验。

成长过程

创新能力是人最重要和最有价值的一种能力。一个孩子将来有多大成就,关键在于他的创新能力如何。“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眼下,教育界的有关之士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正越来越重视,这是十分可喜的。其实,作为家长,也应该重视对孩子创新能力的培养。因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且家长与孩子相处的时间最长,接触的生活面最广。那么,家长应怎样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呢?具体可从这样几方面着手。

一、营造宽松愉快的家庭氛围

校有校风,班有班民,家应该有家风。有利于孩子创新能力培养的家庭氛围必须是宽松愉悦和谐的。不管家庭成员是多少,也不管地位及年龄差距有多大,孩子与其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民主的,应该是自由自在的,而不应该是压抑的、紧张的,甚至是恐怖的。就目前而言,孩子与其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不恰当的表现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家长说了算,一切都听家长的,孩子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包括孩子对自己的事的决策权;另一种是孩子说了算,孩子是太阳,是小皇帝,所有的家庭成员都是围着孩子转,孩子怎么说家长就怎么办。这两种家风都不利于孩子创新能力的培养,宽松愉悦、有事大家商量,共同想办法,谁的主意好就听谁的,只有这样,孩子才能积极开动脑筋,从而形成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经常带领孩子接触新鲜事物

知识是一切能力的基础,没有知识,对外面的世界一点儿也不了解、不熟悉,即使智商很高,也是不会有创新能力的。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大小和生活环境,经常利用节假日带领孩子接触新鲜事物。是农村的,可带孩子去城市,让他们认识城市的建筑、交通等设施;住在城市的,可带孩子去农村走走,让他们认识认识农作物、家畜家禽以及欣赏田园风光,了解花鸟草虫的生存特性等。认识事物越多,视野就越宽广,就越有可能触发新的灵感,产生新的想法,那种只想把孩子关在家里,只想让孩子写字、画画、背诗的方法,只会把孩子培养成书呆子,绝不可能培养成有创新能力的人。

三、鼓励孩子大胆进行探索性玩耍

玩是孩子的天性,不会玩的孩子不可能是聪明的孩子。家长要积极鼓励孩子进行探索性玩耍,积极鼓励,就是要创造条件,必要时,也可能一道参与玩耍。探索性玩耍,就是要鼓励孩子玩出新的花样,尝试各种各样,不同的玩法。在对孩子的玩耍方面,要纠正三种不正确的做法:一是为了安全,不让孩子玩,安全当然是重要的,但不能杞人忧天或因噎废食,而且安全也有个程度问题。二是怕孩子弄脏衣服而不让孩子玩,有些家长把孩子打扮得花枝招展,有的全身名牌,生怕因玩耍而弄脏衣服,卫生确实需要讲究,但不能影响必要的玩耍。三是怕损坏物品和玩具,有些家长虽然给孩子买来了各种玩具,但不让孩子自由地玩,有些家长不准孩子摸或摆弄物品,动辄以“要弄坏的”相威吓,教育孩子爱护东西是对的,但不能要求过严。总之,孩子不能不玩,因为不但可以增加智慧,还可以直接培养动手能力。

四、正确对待孩子各种各样的提问

提问是一种思考和钻研,是具有探索意识的表现。孩子从会说话起,就开始会提问。由于年幼,所提的问题往往十分荒唐,有的可能无法回答,但不管问得怎样,孩子都是渴求得到解答的。作为家长,都应该心平气和地、认真地对待。在这个问题上,要避免出现以下三种错误态度:一是强行压制提问。如“你怎么问题那么多?”“你没看到,我正忙着?”“你怎么会问出这样的怪问题?”等,这类话该力求禁止。二是欺骗搪塞,有些家长对孩子的问题回答不了,但又怕丢面子,就胡编乱造一些所谓的答案来欺骗和搪塞孩子,这不但会影响孩子的思维发展,也会影响家长自身的威信。三是解释得太深太难,让孩子听不懂。这三种态度都不利于孩子创新精神的培养,对孩子的提问,家长有的可直接回答,有的可启发孩子自己去寻找答案,家长如不能回答的,可实话实说,也可和孩子一道探索。

五、不时启发孩子多角度思考问题

在日常家庭生活中,要经常引导孩子多角度看待事物和分析事物,逐渐养成换一条思路想的好习惯。家里买了一条鱼,可问孩子,除了蒸以外还有什么吃法;茶杯除了喝茶的用途外,你能说出别的用途吗?突然下了一场暴雨,树倒了,菜淹了,这些害处是明摆着的,那么,这场暴雨就没有一点儿益处吗?等等。其实,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每一个事物,都可以作为启发孩子多角度思维的内容。多角度思考问题,实际上就是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培养发散性思维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因此,家长要注意从小引导和培养。

六、有意识训练孩子的想象能力

想象是创造之母,没有想象能力就没有创新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有意识地训练孩子的想象能力,训练方法一般有:

1.多给孩子提供一些富有幻想色彩的书籍,比如:童话、科幻作品、神话、寓言等;

2.许多家长平时都给孩子讲故事,不妨在讲到一半时,戛然而止,让孩子根据前面的情节续接故事;

3.看文字画画,可提供一些文字(或口语)让孩子把文字的内容用图画的形式画出来;

4.进行概念的联结训练,经常出一些毫不相干的概念,要让孩子通过相关的中间环节把两个不相干的概念联系起来。比如:“石头”与“电脑”这两个概念不相干,但通过“玻璃”与“屏幕”,就构成了相关的概念链:石头-玻璃-屏幕-电脑;

5.鼓励孩子直接编制故事,孩子平时都爱听故事,听到一定数量后,可让孩子自己来编故事。

自立人生

上海市曾对500名小学生进行过调查,低年级97%的学生不会整理书包;中年级57%的学生不会洗碗;高年级68%的学生不会做饭。

天津市也对1500名中小学生进行了调查,52%的学生每天由家长代为整理学习生活用品,79%的学生离开家长束手无策,只有3%的学生能做些家务。又据我国对小学生参加家务劳动情况的调查,发现我国小学生每天参加家务劳动时间平均只有12分钟,远远比不上日本小学生的24分钟、英国小学生的36分钟、美国小学生的1小时12分钟!

也许是我们这个民族曾经受过太多的磨难,也许是由独生子女家庭迅速普及,也许是家庭物质生活条件大幅度改善,当代中国父母对子女的爱实在有些过火,他们舍不得让孩子吃一点苦,经受一点磨难。他们会说:“我疼都疼不过来,还让他干活?”不知他们在说这句话时,是否知道作家高尔基也有句意味深长的话:“爱孩子是母鸡也会的事。”过度爱护的又一重要原因是受“升学第一”的影响。

“你把书读好就行,别的用不着你操心。”这样,小孩子也唤起大人来了:“把铅笔给我削了。”“把字典给我拿来。”“把书包给我整理好”……做父母的也乐意照着办。

其实,这种情形下的孩子学习也未必好。学习不仅要依靠智力因素,也有非智力因素。过度爱护下的孩子,智力再好,学习也很难获得成功。因为在学习上一旦遇到困难,他就不会处理和克服。

举一个关于时间安排的例子。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提到过“运筹学”这门科学。比如同是早晨起床做饭去上学,一个孩子整理床铺用了5分钟,洗脸刷牙用了3分钟,用煤气灶烧饭用了10分钟,因饭烫口,他又凉了2分钟,共用了20分钟。另一个孩子起床后先烧饭,在10分钟里洗脸刷牙,整理床铺,准备餐具、小菜,在凉饭的2分钟里,他又作了上学的准备,所以,这个孩子这段时间实际只用了12分钟。显然,第二个比第一个更会安排。这样的孩子也会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

有材料表明,农村干家务多的女孩子,其学习成绩高于受宠的男孩。这进一步说明学习不仅要靠智力因素,也要有非智力因素。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一味地抱着慈悲心肠为子女牺牲一切的父母,可以算得上最坏的教育者。”

美国儿科权威詹姆斯博士也告诫家长:“依赖本身就滋生懒惰,精神松懈,懒于独立思考,易为他人左右等弱点。处处对孩子包办代替,这不是在爱孩子,而是在害孩子。”的确如此。

在发达国家,家长普遍重视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理自立能力,因为他们懂得,社会的竞争,决不仅仅是知识和智能的较量,更多的则是意志和毅力的较量,没有这种精神,不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

在日本,全家外出旅游,无论多么小的孩子,都要无一例外背上一个背包。问为什么,家长说:“这是他们自己的东西,应该由他们自己背。”

在美国,一些州立中学规定:学生必须不带分文,独立谋生一周方能予以毕业,家长对这一活动全力支持。

在瑞士,为了培养孩子自食其力的精神,孩子从初中毕业就送到有教养的人家去当一年佣人。

在德国,法律明文规定:孩子必须帮助父母做家务。这条法律已有100多年历史,至今不但有效,还规定得更详细:孩子们6岁前不承担家务;6至10岁要帮助父母洗餐具、收拾房间、到商店买东西;10至14岁要在花园里劳动,给全家人擦皮鞋;14至16岁要擦洗汽车,并在花园里翻地;16至18岁要完成每周一次房间大扫除。

在这里,请听听几位家长的成功经验:

“我的孩子4岁时就让他单独在家。虽然第一次不放心,但狠狠心就这么过去了——当然在安全的前提下。上小学时,除了第一次家长送孩子外,全是孩子自己去,放学自己回家。所以,现在他业余时间走家串户帮企业搞直销、当家教,十分活跃,也十分自信。”

“我就是从小锻炼她们的自理能力,从未为她们干过削铅笔、包书皮之类的事。虽然开始时孩子做得不好,但坚持下去,能力就培养出来了。”

到底怎样培养孩子自理自立的能力呢?向家长做如下建议:

第一,家长要充分相信孩子,鼓励孩子从小事做起。小孩子对什么事都有兴趣,看见你在洗碗拖地,他也想试一试。你不让他干,他有时还不高兴呢;你让他干,他又干得不好。怎么办?有的家长索性自己包了。岂不知,任何只做任何事都有一个由不会到会,从生疏到熟练的过程。我们要及时抓住这个机会,鼓励孩子,让他试着做力所能及的小事。

第二,多肯定,少指责。孩子干活,用大人标准去验收,肯定很少合格。洗碗时,不小心打破了碗;去倒脏水,里面还落下个勺子什么的。这时,你不要发火,这都是很正常的。谁不想做得更好些呢?就算为培养孩子而付出的微不足道的学费。你要先肯定孩子的进步,表扬他能干,然后可以指出他的不足,提醒他注意,下次做时,孩子肯定会做得更仔细,更起劲。

第三,适当帮助和指导。生活中的许多事不是孩子生来会做的,而是家长耐心地教,孩子反复地练才会的。孩子是聪明的,他自己会琢磨,多次实践,就会慢慢熟练起来。即使遇到困难,家长也不要急着上阵,可以一旁指导,鼓励孩子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尽自己努力去干。

第四,对孩子的要求要适度。不同年龄孩子的体力、智力是有区别的。低段小学生可以做:扫地、拖地、洗刷餐具、整理床铺、洗小件衣物等。

中段小学生可以做:安全使用炉灶,会烧水、烧饭、洗小菜、整理室内小物件等。

高段小学生可以做:烧煮简单的家常菜;洗自己衣物或会使用洗衣机。当家长不在时,能自己处理好个人卫生,准时起居,按时上学,安排好一天生活。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易经·乾传·乾》

相关链接

耐挫能力的培养

在学会自立追求创新的过程中需要培养青少年的耐挫能力,所谓耐挫能力,即所谓对挫折的容忍能力,是指个体对挫折可忍耐、可接受程度的大小。每个人在对待挫折时或积极或消极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是与一个人的耐挫能力有关。脆弱的人,与其说是因为生活中挫折事件多,不如说更主要的是承受挫折的能力不足。青少年的可塑性强,有计划地对他们进行耐挫能力的培养,有助于他们尽早做好迎接挫折的精神准备,对他们的身心发展、健康成长有积极的意义。

一、面对现实

应该帮助青少年认识到,挫折及其所导致的反应遍及人们的现实生活之中,不遭遇挫折反倒是不正常的。换句话说,挫折似乎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每个人都会不同程度地遇到挫折。挫折对人们的生活和活动结果有正反两个方面的意义。它既会成为人们奋斗途中的阻碍,增加实现目标的难度,引起人们的挫折感,给人带来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也会成为促人奋进的催化剂和磨炼意志品质的砾石,激发起人们的创造潜力,提高对周围环境的适应能力。

二、正确归因

造成挫折的原因有外部原因,也有内部原因。在判断挫折因何而起时,应客观全面,实事求是,然后“对症下药”。例如,由地震、洪水等自然因素造成的财产损失或人员伤亡等挫折,要正确接受,“不应该发生”的想法是不现实的,此时应该“顺其自然”;而由个人的内部因素造成的挫折,如因学习不努力而考试成绩不及格,那么应从平时做起,采取弥补措施,刻苦学习,从而减少挫败感。

三、耐挫锻炼

培养耐挫能力,应该有意识地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增强体育锻炼,因为身体健康、发育正常的人比体弱多病或肢体残缺的人更能经受挫折;树立崇高理想和明确的生活目标,这样的人比缺乏理想信念,对人生消极悲观的人更能适应挫折;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平和的做人心态,这样的人比心胸狭窄、患得患失的人更能应对挫折;广泛参与社会实践,增加生活阅历,因为饱经风霜、阅历丰富的人比一帆风顺、涉世未深的人更能承受挫折;学一些心理学常识,会运用心理防御机制的人比盲目调节情绪的人,有更强的耐挫能力;协调好人际关系,家庭和睦、广交朋友的人比孤立无援的人更易走出挫折情境等等。

四、保持良好心理状态的技巧

挫折总会给人带来精神压力、紧张以及各种不良情绪,但我们可以通过疏导、自我调节等方法予以消解,当然,最好的方法是做到未雨绸缪,尽量避免遭遇挫折的可能性。这就需要对产生挫折的情境有充分的估计和预见,同时掌握保持良好心理状态的技巧。

这里我们结合青少年特点,提供一些简明、具体、有益的对策和技巧,希望能成为青少年朋友应对压力、化解烦恼的有效武器。

1.对自己要有一个恰当的认识。既不要估计过高,总是有“怀才不遇”的感叹;也不要失去自信,认为自己事事不如人。相信总有一天,会找到自己的成功之路。

2.对他人不要期望过高。不要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不企求别人的赞扬和尊敬;自尊自爱,不管别人怎样看我,评价我,我还是走自己的路。

3.为别人做些好事,生活就会过得更美好,更富于诗情画意。帮助别人不仅可以忘却烦恼,还可以获得友谊。经常听听别人有什么问题,如果来得及,就要尽力挽救,而不是置之不顾。

4.交几位亲密的朋友,能够与他们分享幸福和欢乐,分担忧愁和痛苦。对自己的前途和幸福应当时时充满信心,并与他人分享这种自信的感受,充满希望地去追求愉快的生活。

5.当你发现你无法驾驭自己的情绪(受压抑或过度兴奋)时,不妨试用下列的方法尽快地从这种情景中解脱出来:

(1)脱身离开那里。

(2)想一想别人在这种情景或冲突中会扮演怎样的角色。

(3)设想你此时此刻正解决了一个极其困难的问题而处在美好的前景中。

(4)向有同情心的人倾诉一下自己的想法。

6.如果你发现不能使自己或他人摆脱烦恼时,应该到经过训练的心理学专家或门诊师那里去寻找忠告。看看是心理上的原因,还是生理上的原因。当你了解真正原因后,就不会过于担心和难为情了。

7.办事拖拉将增加紧张感,考试前复习时如果拖拖拉拉,就会因感到没有时间复习功课中的难点而加重焦虑。而且,如果拖拉,你就不能有足够的时间去调遣你的全部应对手段,对付生活中出现的意外的、令人讨厌的事件;工作拖拉,你就不会有成就感,人们会把你看成一个失败者,一个工作效率很低的人。

8.不必过于沉溺于过去的不幸、罪过、羞耻或失败中。过去的已经过去,只需把它保留在记忆中,相信前景是美好的。

9.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可以减轻紧张感;明确自己力量有限,可以使你摆脱某种潜在的不良情绪。因为,这样你不必一个人包打天下,你就会懂得何时该去求助他人,怎样与他人一起合作共事。

10.每天坚持拿出一定的时间,让自己单独放松一下,积极主动地参加一些业余文娱活动或体育活动,每星期至少三次。

心得体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