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课程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研究

新课程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研究

时间:2022-02-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课程在我省实施已经一年多了,在一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感到原来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已经过时,尤其是新课程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让许多老师困惑不已。因此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应关注学生的多方面发展,而不仅仅是课本知识的掌握。我们认为同文140多年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国近代现代史的缩影,于是适时地将同文历史融入课堂教学中。

课程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研究

万 红

新课程在我省实施已经一年多了,在一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感到原来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已经过时,尤其是新课程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让许多老师困惑不已。如何更新理念、找准方法,使历史课堂活起来,正是我们急需共同探讨解决的问题。

九江市教研室从高中新课标的教学教研实际出发,着手实施省级课题《新课程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研究》,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和意义在于充分发挥我市骨干教师的集体智慧,借助我市优秀教学资源和外省已实施新课程省份的先进经验,通过历史学科新课程教材教法的研究与实践,探索一条高效、切实可行的教学新方案,为一线教师提供教学借鉴,从而达到整体提高我市历史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

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在于:“有效的教学应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应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保持有效互动的过程;应为学生的主动建构提供学习材料、时间以及空间上的保障。”

课堂教学的最终结果,不在教师“教”得如何,而在于学生“学”得如何。过去,我们的课堂常常被教师所主宰,导致学生失去亲身探究实践的机会,因而无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所以,课堂教学的着眼点,应该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形成“多维互动”的教学氛围,从而使学生的潜能得到相应的发挥。

我校历史组在这方面进行了认真地探究,早在几年前,我们就尝试实行问题教学法,变以老师为主到以学生为中心。我在参加全市公开教学活动,讲授《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和内战的爆发》一课时,设计七个问题,带动学生思考,通过师生互动完成教学内容。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受到了与会老师的大力称赞。

我们老师在讲《辛亥革命》这一课时,通过问题的设计引领学生掌握知识,例如:在讲述“辛亥革命的酝酿”时,他提出:“现在你们是革命党人,为了进行一场革命,应当进行什么样的准备?”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同学们经过激烈的讨论,在老师的指引下得出了答案。反馈的效果比老师一言堂强多了。

二、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应关注学生的多方面发展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写到:“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置,体现多样性,多视角、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地为学生学习历史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考试不再是唯一的评价标准,还包括历史习作、历史制作、历史调查等多种形式。因此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应关注学生的多方面发展,而不仅仅是课本知识的掌握。我做了如下尝试:

1.向学生介绍历史学习的相关网站,如人民教育出版社网、中学历史教学园地、历史风云网、中学历史教与学。找寻与课本相关的知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在讲完《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时,按课后学习延伸题“查查自己姓氏的由来”,我让学生到网上搜索资料。当他们将网上下载的《中华姓氏起源树状图》贴到墙上时,对于该课重点——分封制和宗法制也进一步地掌握了。

2.撰写历史小论文。我校学生的历史小论文写得还像模像样,《阿以冲突探微》等文章还曾在校刊《同文教育》上发表。前不久,同学们观看了电影《可爱的中国》,同文正是方志敏的母校,我给学生拟了一个论文题《同文何以培养出诸多革命先烈》,相信一定会有佳作出现。

3.选好校本教材。我们认为同文140多年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国近代现代史的缩影,于是适时地将同文历史融入课堂教学中。当讲到1858年《天津条约》内容“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的影响时,我补充“这就是同文中学建立的背景”,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因此我选择《同文中学校史讲座》作为校本课程,学生反响强烈。

三、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应进行合作学习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要求:“进一步认识历史学习的一般过程。学习历史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同时也是主动参与、学会学习的过程。……学会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

所谓“合作学习”,是就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形式而言的,是相对“个体学习”而言的。它要求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围绕共同学习任务,进行明确的责任分工,相互支持、配合、沟通、互动,对个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的集体加工,并对共同活动的成效作出评估。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必须积极地发挥教师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我组老师曾设计了一堂活动课《重走长征路》:通过学生的集体协作,到网上搜集资料,制作成课件,配以学生的解说词,重现了当年长征的艰难、壮阔、伟大,使学生深深理解了伟大的长征精神,达到了合作学习的最佳效果。

四、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应进行探究性学习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要求:“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有利于教学方式的转变,倡导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

在《必修1》中,课本提出了以下问题,供师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1)组织课堂讨论,谈谈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2)以“辛亥革命是成功还是失败”为题,举办讨论会。

(3)收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图片、资料,分成专题举办展览或编写纪实报道。

(4)访问当地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了解他们是怎样履行职责的。

(5)搜集有关史实,说明加强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6)观看有关录像片,了解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7)组织讨论会,分析希腊民主政治或罗马法的利弊得失。

(8)就世界多极化趋势与和平发展的关系举行演讲会。

我们老师在讲《辛亥革命》这一课时,就运用了第二个问题“讨论辛亥革命是成功还是失败?”并将此作为本课的重头戏,同学们各抒己见,课堂很快达到了高潮,经过激烈的辩论和老师的总结,学生理解了历史知识。这一问题的设计也为本课增彩不少。

再比如第四个问题:“访问当地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了解他们是怎样履行职责的?”通过调查,同学们的答案出来了:“我市政协委员王翔急学生所急,想学生所想,鉴于七月的酷暑影响到高考学子的发挥,建议提前高考前移一个月,多次提议,得以实行。”学生充分了解了我国的政治制度。

五、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应注意采用多种媒体

1.以历史教科书为核心的历史教材。历史教材是历史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教师和学生可依据本地区的特点和自身的需求,在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教材。

2.历史教师。历史教师是最重要的人力课程资源。教师的素质状况决定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范围和程度。在课程资源建设过程中,要始终把教师队伍的建设放在首位,通过对教师这一重要课程资源的开发,带动其他课程资源的优化发展。

3.图书馆。图书馆中涉及历史课程资源的主要有:历史文献、历史读物、历史报刊、历史文学艺术作品等。充分利用图书馆,对历史教学具有积极作用。

4.历史音像资料。历史音像资料包括图片、照片、录音、录像和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等。充分利用历史音像资料,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历史理解能力。

5.家庭。每个家庭都有不同的经历,学生通过照片、实物以及家长和亲属等,有利于了解家庭的历史和社会的变迁。充分利用家庭资源,可以增强学生对历史的体验和感悟。

6.社区。社区资源包括社区的图书馆、资料室、少年宫、文化宫以及人力资源等。充分利用社区资源,采取社会调查、小组活动等方式,提高学生动手、动脑和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

7.历史遗存。历史遗存包括历史遗址、遗迹、文物以及蕴涵历史内容的人文景观自然景观等。利用历史遗存,能够增强学生直观的历史感受。

8.互联网。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收集丰富的网上资源、制作历史课件、展示历史资料、制作多媒体教学软件、开发历史网页和进行远程教育等,使学生更直接、更全面、更迅速地了解历史,在更大的范围内共享高质量的教学资源。

总之,新课程与传统课程的课堂教学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虽然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和研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是要更好地推进我们的新课程改革,还需要我们全体教师的不断努力按新课程理念有效转变教学方式,研究探讨出新的更好地教学方式,来丰富我们的课堂,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