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贵有精神

人贵有精神

时间:2022-02-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清晰”是指内心的信念与决心,无名战士的崇高品质,令人深受感染,无畏向前。◇ 只有用火的舞蹈作比,才恰如其分。“红舞鞋”指的就是像火一样红的热情,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一种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积极进取的精神。所谓“托物言志”,也称寄意于物,通对某一物品的描写和叙述,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或揭示作品的主旨。

第三单元 人贵有精神

毛泽东说过:“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七根火柴》中那位在恶劣环境下用生命保护“七根火柴”给部队带来温暖的无名战士,让我们看到了革命的希望和力量;《生命的舞蹈》中身处逆境但依然对生命充满信心和勇气的残疾夫妇传达着热爱生命的乐观精神;《陋室铭》借“陋室不陋”表达了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品质;《爱莲说》更是通过莲与菊、牡丹的比较,礼赞了“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品质。让我们从字里行间去品味语言,体会和感悟生活和生命的意义!

妙语佳段

◇ 草地的气候就是怪,明明是月朗星稀的好天气,忽然一阵冷风吹来,浓云像从平地上冒出来的,霎时把天遮得严严的,接着,就有一场暴雨,夹杂着栗子般大的冰雹,不分点地倾泻下来。

◇ 整个草地都沉浸在一片迷蒙的雨雾里,看不见人影,听不到人声;被暴雨冲洗过的荒草,像用梳子梳理过似的,光滑地躺倒在烂泥里,连路也看不清了。天,还是阴沉沉的,偶尔有几粒冰雹洒落下来,打在那浑浊的绿色水面上,溅起一撮撮浪花。

——王愿坚《七根火柴 》

点评

对草地环境的描写,突出了草地变幻莫测的“怪”气候以及沉浸在雨雾中的荒凉景象,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反映了红军草地行军的艰辛,暗示了在这样的环境中,火柴具有的特殊价值,从而有利于表现无名战士崇高的品质。

◇ 远处的树、近处的草,那湿漉漉的衣服、那双紧闭的眼睛……一切都像整个草地一样,雾蒙蒙的,只有那只手是清晰的,它高高地擎着,像一只路标,笔直地指向长征部队前进的方向……

——王愿坚《七根火柴 》

点评

“雾蒙蒙的”既表明了草地恶劣的天气,又表现了卢进勇由于心中的感动而泪眼矇眬,无名战士大公无私的高尚精神,不能不令人肃然起敬,不能不令人泪盈满眶。而“清晰”是指内心的信念与决心,无名战士的崇高品质,令人深受感染,无畏向前。

◇ 在无边的暗夜里,一簇簇的篝火烧起来了。在风雨、在烂泥里跌滚了几天的战士们,围着这熊熊的野火谈笑着,湿透的衣服上冒着一层雾气,洋瓷碗里的野菜“咝——咝”地响着……

——王愿坚《七根火柴 》

点评

这里的场景描写烘托出了战士们的欢乐情绪,正是无名战士留下的火柴给部队带来了生机和活力,进一步突出了中心,赞扬了无名战士的革命品质,暗示了“七根火柴”的象征意义。

◇ 他们的那些残疾人朋友络绎在夜幕降临之后前来集会,空气里传来他们的音乐、舞蹈和欢笑声。我看不到他们的表情,但我可以感觉到他们的舞蹈火一般忘情、热烈。

◇ 只有用火的舞蹈作比,才恰如其分。火在舞蹈,那扭动、变形的舞姿是火的生命的张力的表达。燃体在火的舞蹈中发出毕毕剥剥的吟唱,燃体不尽,火的舞蹈不停。

——楚女《生命的舞蹈 》

点评

这两段是对残疾人夫妇家庭舞会的描绘和感想。“火”的舞蹈象征着残疾夫妇火一样的热情,生命之火的热烈,既是现实中的舞蹈,也象征着乐观、健康、积极的生活心态。

◇ 生命从一降生,就穿上了一双红舞鞋。这是生命的本质,是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情况下都会歌唱、都会欢乐的原因。

——楚女《生命的舞蹈 》

点评

“红舞鞋”指的就是像火一样红的热情,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一种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积极进取的精神。正是因为有了这双“鞋”,我们才能战胜生活中的艰难险阻。

◇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刘禹锡《陋室铭 》

点评

通过对环境的清幽、人物交往的不俗、娱乐活动的高雅来突出心之洁、趣之雅、德之馨,进一步表现陋室不陋,托物言志,抒发作者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高雅志趣和不与世事沉浮的独立人格。

◇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周敦颐《爱莲说 》

点评

通过描写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品质来表达对莲的喜爱之情,借莲花来表达自己的志向。

写作指导

1.体会环境描写对深化主题的作用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其中,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

环境描写的作用: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或地点;暗示社会环境,如背景、习俗、思想观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渲染气氛,奠定基调。②对于人物的塑造能够烘托人物心情;表现人物身份、地位、性格等;暗示人物的命运。③在情节方面暗示或推动情节的发展,为后面情节的发展做铺垫或制造悬念,作为情节发展的线索。④在主题方面能够揭示主题,深化主旨,充分、明确地表达中心。如《七根火柴》的环境描写进一步突出了无名战士的品质,有利于更好地塑造人物和揭示文章的中心;《陋室铭》中的环境描写也是为作者表达自己的心志做好铺垫,起到了深化主题的作用。

运用环境描写要做到:目的明确——为表达中心思想服务;具体生动——给人身临其境之感;抓住特征——写出独具特色的景物。环境描写可以有以下几种写法:

(1)连串式描写。在文章中多次使用景物描写,不仅可以使情节显得更加真实,更加吸引人,还能自然地展开情节。

(2)情景式描写。把内心的“情”,自然地渗透到外物之中,这就是“情积于内而发之于景”,能够揭示人物的情感,做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才会情景合一、水乳交融,所谓“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就是这个道理。

(3)对比式描写。环境描写,还可以将人物在不同年代、不同情况下的不同感受通过景物体现出来,能够衬出深刻的主题。

(4)梦幻式描写。在文章中我们还可以采用“以虚衬实”的写法,就是用虚幻的景物来衬出现实社会,折射出人物内心的感受或期待。

2.托物言志

所谓“托物言志”,也称寄意于物,通对某一物品的描写和叙述,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或揭示作品的主旨。

要写好托物言志这样的文章,就要掌握好“物品”与“志向”、“物品”与“感情”的内在联系。首先是物品的主要特点要与自己的志向和意愿有某种相同点和相似点。其次,描述时,自己的志向要以物品的特点为核心,物品要能表达自己的意愿。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最常用的有比喻、拟人、象征等。

托物言志这一类诗词的创作,常常源于诗人对某一特定事物内在意义的直觉顿悟,之后再将这种直觉的顿悟进行提炼并完善,最终形成单一而明显的主旨。因此,诗人必须置身于现实生活之中,在对某一特定事物的特征或特性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悉心的体验、比较、玩味的基础上,进而准确地寻觅出能表达自己思想情感以及作品主旨的客观对象,即找准言“志”之“物”,揭示出所咏之物的品性或品行。

3.合理安排线索

线索是作者的思路在文章里的反映,是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是把文章内容贯穿成一个整体的脉络。记叙文不仅要写明时间、人物、地点、事情的发展变化,还要抒发我们的感想,内容很多,千头万绪,我们需要找到一根线把内容串联起来,这样文章才结构严谨,条理清晰。这根线就是线索。有了线索并抓住线索,就能考虑如何安排层次,如何开头、结尾,如何伏笔、照应。

线索在文章中的运用有以下几种:

(1)以时间顺序为线索,就是把事情发展过程中比较明显的时间写出来,并叙述在此时间内发生的内容。

(2)以感情为线索,用人物的感情变化把叙事的内容、情节串联起来。

(3)以物件为线索,“物”便是文章的主轴,它左右着故事内容,连缀着故事情节。

(4)以地点变换的顺序为线索,叙述时写清每个地点上的事情。

(5)以诗歌、赞语为线索。

并非所有文章只有一条线索,有的是双线并行甚至是三条线索同时展开。怎样安排线索,要“因文而异”。安排线索时要注意:线索必须与所写的内容紧密相关,必须有利于后续情节的展开,必须有助于表达文章的中心;确定好线索后,要用它组织好所要表达的内容;线索的安排还要做到首尾呼应,使全文结构严谨。

积累营地

1.环境描写有利于深化主题

◇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鲁迅《藤野先生》

◇ 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路那样长,人那样多,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人们臂上都缠着黑纱,胸前都佩着白花,眼睛都望着周总理的灵车将要开来的方向。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一对青年夫妇,丈夫抱着小女儿,妻子领着六七岁的儿子,他们挤下了人行道,探着身子张望。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

——吴瑛《十里长街送总理》

◇ 微风早已经停息了;枯草支支直立,有如铜丝。一丝发抖的声音,在空气中愈颤愈细,细到没有,周围便都是死一般静。两人站在枯草丛里,仰面看那乌鸦;那乌鸦也在笔直的树枝间,缩着头,铁铸一般站着。

——鲁迅《药》

2.托物言志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唐·骆宾王《在狱咏蝉》

◇ 吾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元·王冕《墨梅》

◇ 垂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唐·虞世南《蝉》

◇ 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固也。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

◇ 楚楚动人的荷,永远是一首迷人的旋律。穿行在画屏般的荷塘,风吹绿叶送爽,缕缕荷香盈袖。今夜,不知谁会沉醉忘却归路,在这高雅、脱俗的净地,细拂心尘,顿开茅塞,静静聆听一次有关生命真谛的诉说?

——赵文英《说荷》

◇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宗璞《紫藤萝瀑布》

◇ 可见得,好的物质条件不一定能使人成为有品位的人,而坏的物质条件也不会遮蔽人精神的清明,一个人没有钱是值得同情的,一个人一生都不知道梅花的香气一样值得悲悯。

一个人的品质其实与梅花相似,是无形的,是一种气息,我们如果光是赏花的外形,就很难知道梅花有极淡的清香;我们如果不能细心地体会,也难以品味到一个人隐在外表内部的人格香气。

最可叹息的是,很少有人能回观自我,品赏自己心灵的梅香,大部分人空过了一生,也没有体会到隐藏在心灵内部极幽微,但极清澈的自性的芳香。

——林清玄《梅香》

范文借鉴

正是桂落时

佚 名

我伏在母校操场的栏杆边,有些寂寞地打量着操场上的桂花树。

这时节,枝头的桂花几乎完全凋谢,只留下满坪的残枝败朵,在秋风中一簇簇融进泥土里。树上剩下的星星点点,也不再水灵,看起来似乎没有一丝活气。

我留恋匆匆而过的秋天。

秋天本是个萧索的季节,桂树却将阴冷吸汲,转而绽放出红彤彤的丹桂,释放出沁人心脾的香味。一朵花的香气虽然算不得十分浓郁,但满满一树丹桂的香气却能钻进人的心房,酥进骨髓里,使人陶醉在秋天的小幻想里。纯净桂花的香气是多么令人流连啊!

桂子飘香,而漫步在桂花树下充满着诗意。友情因桂花而缔结。

我还想念着小学与我关系最好的同学——温。温和我一样喜欢桂花,尤爱它的香气。犹记当年,我们一起摇操场上那棵最茂盛的桂花树,花瓣像《桂花雨》中描写的那样“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收获了一身扑鼻的香气。每到深秋,温总是揣个小小的布袋去摇桂树,再拾了新鲜饱满的花装进布袋,带回教室。怪不得他的课本一直都那么香。

十月的一个周末,即将毕业的我们最后一次漫步在操场。

“多么飒爽的秋天!”他俯身捧起一抔落桂,细细闻着味道。“即使是落花,还是如此馨香!”

我跟在他身后,看渐渐寒冷下去的光景,有点惋惜道:“闻不到什么香味了。”

可他笑笑说:“不,桂花的香无论什么时候都让人陶醉……”

我沉默了,那真是我和他之间最后一次的沉默。

我们毕业了。如今在外地上学的他,就像我脚边的落花——满载回忆。

对落桂的不同感受足见两人不同的性情,同时也为后来“我”的豁然开朗埋下了伏笔。

秋天早就过了,大地是落桂的坟墓,草坪上只留得一地伤情。

我有些小心翼翼地从地上捏起一朵桂花,置于手心。那略微泛着棕色的花瓣轻轻向上卷曲,干瘪了的花蕊有些僵硬地蜷缩着。然而,凑近它,我居然嗅到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淡淡的香气!我原以为它不再喷涌着生机,然而源源的桂香却不断从瘦弱的骨骸里倾泻出来。这香气唤醒了我曾经朦胧的心境。

其实桂花骨子里就是香的啊!我的心中一下子豁然开朗。落桂也是一种美,我该好好欣赏这满地的美、满地的艺术,而不是空发嗟叹啊!

逝去的珍贵回忆,终将永存;被桂花浸润了的土地,来年一定会绽放更美丽的花朵!

我宛若回到过去,又一次扑倒在桂树下,枝头余华纷纷落在身边,满地馨香。

我满怀思念。我想,温一定也在他乡的某个角落,循着风迹,嗅着落桂那不引人注意的香气。

桂落了又如何?我心里不禁豁然。

顿悟中表达了一种对生命的从容,无论是落桂、秋意,还是友情。

点评

文章情感丰富细腻,语句优美。作者从母校操场栏杆边的桂花树落笔,以“桂花”为线索展开,写出了自己对秋天的怀念和对同学的美好回忆,情随景生,景随情变,并赋予“桂花”一种深刻的思想内涵。“落桂”虽是“落桂”,却有一种让人充满矇眬感的艺术之美。正像“无可奈何花落去”,但会“似曾相识燕归来”,人需要以一种豁然的心境来面对已经或即将逝去的美好事物。富有底蕴的文字下是对人生的思考。

我找回了自信

佚 名

“岁月在无声地溜走,终于,采野花、数星星的日子纷纷飘散在发黄的挂历上,离我们远去,那份快乐也将永远被锁在记忆的门槛里。随之而来的是幻想破灭后的绝望和失落。但是我不甘失败,我不甘寂寞,我要点燃我的心烛,让它驱散弥漫在我周围的黑夜,让它融化覆盖在我心头的片片寒冰……”写完上面的话,她合上了自己那精美的日记本,小心翼翼地把它放入抽屉里,扣上锁,同时,也把那份自信埋入心底。

她,一个有极强好胜心的女孩,转入重点中学快半年了。从一个很普通的学校转到这里,她知道家里托了很多关系,花了不少的钱。可是,在这里她没什么朋友,最让她心烦的是她的成绩。每次成绩表排出来,她的名字几乎都在长蛇阵的最下层。每当想到这个,她都有一种莫名的压抑感,似乎她前面的名字有千万吨重,压得她快要窒息了。

她要奋发,她要无愧于所写下的话,要付之于行动。于是,她不再整天空想那些无用的虚幻的东西,因为她知道要面对现实,不能做空想主义者。她上课精力集中,踊跃回答问题,认真完成作业……这一切,她都尽力做得很好。果然,她的成绩有了起色,她的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就这样,她坚持着这样做下去,她的成绩竟到了中游。这些都太令她高兴了。

“长蛇阵的最下层”、“似乎她前面的名字有千万吨重”用比喻的手法衬托出作者面对成绩时的沉重压力。

又一次,她打开自己心爱的日记本,写道:

“人,就像茶叶一样,只要投入沸腾的生活,点亮心烛,激活自己,就肯定能够显现出生命力的颜色。”

写完之后,她又一次合上日记本,把它锁在抽屉里,同时也把那份成功的喜悦锁进了心房。

渐渐地,她的成绩直线上升,她也更加自信起来了,也结交了好多朋友……

作者奋发努力后,有了不一样的心境,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热爱。

她再次翻开日记本,郑重地写道:

“人生,一局落子无悔的棋,一场人喧鼓响的戏,一重波涛万顷的海,我只是一个平凡的过客,但我自信,我能够化解心灵的困惑与迟疑,而今,我真的做到了……”她就是我。

一个自信的“我”展现在读者眼前。

固然,你我只是一个平凡的过客,当面临绝望、失意时,一定要点亮心烛,找回自信。它必定能照射出生命力的本色。

结尾再次点题。

点评

文章以日记为线索,既交代出时间变化,又使文章脉络清晰、完整。语言流畅,条理清晰,三段富有哲理的日记内容以及结尾有力的议论生发,成为文章突出的亮点。大胆采用第三人称的写法非常成功,选材贴近生活,立意深刻独到:通过“她”(我)寻找自信的过程,表达了当代中学生积极进取、努力向上的精神风貌,同时也突出了“自信”对于人生的巨大作用。

暖  流

佚 名

一个寒冬的傍晚,天已经蒙蒙黑了,猛烈的西北风“呼呼”地刮着,街上已经没什么人了。我焦急地骑着借来的自行车,在路上穿梭着。寒风吹透了毛衣,我一阵阵地打着寒战。我转进一条寂静的弄堂,心想着早点回家。

在这里骑车速度快多了,心情也舒畅了不少。骑着,骑着,只听“噗”的一声,后胎的气一下子被放完了。下车一看,车子可能是被石子扎破了……我头上霎时冒出了一层冷汗,急得四处张望,这可不是我自己的自行车呀。忽然,我看见弄堂的拐弯处飘着一块白布,上面好像用毛笔写着什么。我心一动,赶紧跑上前。

开头的环境描写衬托了“我”急于回家的心情,也为下文自行车在关键时刻出问题渲染了气氛。

我总是幸运的。只见白布上写着“×××修车铺”。“有救了!”我心中暗自庆幸。修车师傅是个瘦瘦的男子。“什么?补胎?不行,我要收摊了。”“那……借打气筒用用可以吗?”“打气?一块钱。”“好‘黑’呀!”我心里这么想,手已经在兜里摸索。糟糕——分文皆无。我不知该怎么说,稍一迟疑,他已推着车子,走了。

路灯亮了。昏暗的灯光,更是让我绝望的心里增添了一份疲累。两腿已经麻木了,只是机械地交替着向前走。风更大了,我裹紧了棉衣,但浑身还是不停地打着战。

一切景语皆情语。

不知走了多远的路,忽然,远远地看见一个模糊的人影,正翻身跨上三轮车。凭直觉,我认出那是个修车的。抱着最后一线希望,我赶紧跑了上去。“师傅!”我叫了一声。那身影停住了,回过头。那张脸在路灯昏暗的光线下,是灰色的,脸上布满了深深的皱纹。“我的车胎扎破了,能不能——帮忙修一下?”我试探着问。他没有说话,翻身下了车,把已收好的工具重新拿出来,慢慢向我走来。“让我看看。”这声音里充满了疲惫,还有些嘶哑。他蹲下身,用长满厚茧的手捏了捏车胎,然后缓缓站起来,费劲地将车子横在地上。他一会儿拿锉刀锉内胎,一会儿用胶粘补丁,动作有条不紊。

我猛然想起身上没带钱。怎么办?不管怎么说,得先向师傅说明。我走近两步,怯怯地说:“师傅,我……我现在身上没带钱,不过明天我会送来。”等待我的会是什么?我不敢想。他回过头来,看了看我,也许看出我不是那种想赖账的人,就说了句:“钱以后再说吧!”随即,又低头干了起来。听了这话,我有种复杂的感觉:仿佛是庆幸,又似乎像感激。我感到自己的血液流动的速度加快了。

车修好了,他站起来,边收拾工具,边对我说:“好了,快走吧!”这时,我有些颤抖了。不过这一次不是因为冷,而是有一股暖流在身上缓缓流动。一位年纪不轻的师傅,在寒风凛冽的夜晚,帮人修车分文未取却能够处之泰然,我对他的敬意油然而生。

他登上车了,走了,走远了。我目送着他的身影消失在夜幕中。

回家的路上,北风仍然猛烈地刮着,但我不再感觉寒冷……

风冷心暖,突出主题。

点评

作者写了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件小事:在一个寒冷冬天的夜晚,遭遇自行车“抛锚”,而修车师傅不畏寒冷免费修理。这样一件小事,虽微不足道,但在寒冷的冬夜却让作者“疲累”的心倍添慰藉和温暖。文中的环境描写应景应情,景不变,人的心情在变。描写细腻真实,尤其是修车师傅的乐于助人和平淡朴实的话语,暖人心田,让作者感觉不再寒冷。

灯  光

佚 名

像是通过了一条幽暗的无尽的隧道,终于在远方灯光的引导下来到了路的尽头。我仿佛听见了那个角落里的欢声笑语,它久久地在我的耳畔萦绕。我憋着内心的一股冲动狂奔到自家的房屋下,然而,我看错了,也听错了,那是邻居家温情的海洋。即使这样,我也愿意被这份温情包围着,伫立着不愿离去。可没多久,那盏灯也灭了。

来自邻居家的欢声笑语和自家的冷清形成了对比,让渴望被温情包围的“我”在回家的瞬间就蒙上了孤单和哀伤的色彩。

掏出那大串的钥匙,它冷冷地在空气中撞出声响,唱出寂寞的歌,那歌声轻轻地、缓缓地、狠狠地敲击着我的心脏。走进房间,没有开灯,在这偌大的房子里,我独自一人闷闷地苦笑着,难道人与人真的就那样难处吗?曾经的美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转瞬不见,人与人之间的隔膜越来越大,曾经的美好幸福的家庭也经受不住它的考验,它就像一堵无形的墙把人们隔离在心门之外。唯有我静静地躺在床上,听着从我嘴里发出的遥远声音,那是一遍一遍地吟着三毛《蝴蝶的颜色》中的句子:“坚强地活着,明天会比今天更美好……”

这样安静的屋子,没有灯光,没有音乐,更没有一丝人气。

又是电话铃,我拔掉电话线,然后起床。冰箱上照例贴着字条(有关吃的提示),我一把扯下它,不停地撕着,直到将它撕成碎片。“又是纸条,难道人类没有语言了吗?”我噙着一汪泪水愤愤地自语。

第二天,照例没有吃早饭,虽然这两天我的胃已经开始不听话,但我也没有办法,不知道走了多久,我突然失去了知觉。

等我醒来时,我已经躺在了白色的病床上了,身边同时出现了那两个人,原来,还是可以让他们同时出现的。我没有说话,只是怔怔地看着墙壁,父亲一把抓过我和母亲的手,亲切地说:“孩子,对不起,以后我们一家子会永远在一起的!”不知不觉中,泪水灌满了我的双耳……

现在,每天放学,我知道那温暖的灯光中定会有两双期盼的目光,他们正等着一个幸福时刻的到来。

也许隔阂就这样烟消云散了,也许幸福就这样悄然而至了。在生命的每一段旅途中,我们都有着不同的风景,它们或风和日丽、或电闪雷鸣、或晴空万里、或狂风骤雨,演绎着各自人生的每一个时期的每一出戏,在这些戏中,我们会伤心流泪,但我们最终会找到属于我们的那一份温情。

还是夜晚的灯光,可是已经不是别人家的灯光,而是父母留给自己的灯光。这一束光驱散了心中的悲伤和孤寂,带来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与关爱。

点评

作者用充满诗意的文句,给我们娓娓讲着一个家庭故事,尽管这个故事让人神伤。但是优美的文字倾泻着淡淡的忧伤,这样的笔触读来也给人美的享受。这样的语言功底应该得益于平时大量的阅读和勤奋的写作。灯光从别家弥散到自己家的过程,就是人与人之间先有看不见的“心墙”到“心墙”倒塌的过程,表达很是含蓄蕴藉。

墙的故事

佚 名

奶奶家的土墙,是我童年美好回忆的定格点,它在我脑海中依旧清晰。

小时候,爸妈因为工作忙,把我寄养在奶奶家,奶奶家有一座低矮陈旧的土墙,但它承载着我所有美好的回忆,它是回忆的见证。

春天,调皮的我在土墙下埋下几粒种子等待着硕果累累、麦香弥漫的秋天到来。于是我和奶奶就开始了漫长的等待。墙内长着一颗巨大无比的大槐树,它与土墙组成了一道优美的风景线,槐树开花,花布满枝间,从远处看来,好似一束圣洁温暖的棉花糖,甜甜的,香香的,沁人心脾。这时,我会爬到土墙上掐下一大把怒放的野花,撒到正在树下歇息的奶奶身上,“天女散花喽!”奶奶乐呵呵地把我抱下来,揽在怀里给我讲故事。有土墙的陪伴,这里是一幅温暖的画面。

在欢快的乡村童年生活中,在一年四季的变化中,关于土墙的记忆是那么清晰,可见土墙在“我”成长中的意义不可忽视。

夏天,土墙上爬满了我春天种下的豆角秧苗、冬瓜秧儿……结出小小的、诱人的果子,我在土墙内玩耍飞奔,甚至踩坏我心爱的秧苗。晚上,爬到土墙上坐在槐树的阴凉下,悠然自得地进入梦乡。有土墙的陪伴,这是一幅美丽的画面。

秋天,终于在盼望和土墙的相伴中跑来,带来了丰收的喜悦,我会爬到土墙上兴奋地摘瓜摸菜,坐在土墙上,看着土墙上的硕果累累,大口大口地嚼着橘子瓣。有了土墙的陪衬,这是一幅动人的画面。

冬天,是我与土墙最要好的季节,与小伙伴们玩打雪仗,土墙当然成为我得意的安全“战壕”;有时还会和小伙伴在墙边堆一个巨大的雪人,样子憨态可掬,与土墙相伴是一个亲切的画面。

四季似流水般划过,年轮随着四季、我与土墙的相伴也飞也似的流过,但在土墙上划出一道隐形的记忆线,在我脑海中,划出生活的幸福和生命的美丽。

土墙,我的朋友!

点评

以土墙为线索,叙写一年四季与墙有关的事件或场景,表达了对以墙为线索或媒介的往事往景的特殊情感,情景或优美,或凄清,生活气息浓重,情趣丰厚,意境多彩而富于变化,表现了小作者对自然、对生活的体验和品味,对童年生活无忧无虑、嬉笑玩耍无穷的记忆深刻鲜活。

我和彩蝶一起飞舞

佚 名

岁月既是如此无情!让我鼓动双翅,用平凡谱写生命的绝唱!

——题记

希  望

想来应是春日,青草如春晖般向天边蔓延开去。那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独自苏醒。

啊!我的眼前一片黑暗。是什么把我的身躯牢牢禁锢?寂寞像一首无情的歌,无孔不入,直击我幼小的心灵,此刻,万籁俱寂。

“我”破茧化蛾的过程,经历了希望——落寞——腾飞这样一个追求不平凡的过程,让人感悟到生命无论大小,都有绚烂的最美时光,有着可贵的价值和意义。

然而,一想到破茧时那壮观的情景,我便不再埋怨。是的,我是一只蝴蝶,我坚信自己有一双绚丽多彩的翅膀,可以穿花越林,可以在辽阔天际刻上我永恒的舞姿!

我似乎已经迫不及待了,“风啊,来得更猛一些吧,让我用优美的舞蹈为世界呈上一片光辉!”我的心早已热血奔腾!

落  寞

清晨,东方刚刚破晓,一束亮光砸在我稚嫩的身躯上,让我激动不已。是的,告别了黑夜,我迎来了黎明,我坚信,那是一个无限美好的清晨。

于是,我踏着温暖的阳光,以我婀娜的身影穿越在薄雾初散的花丛中,得意地享受着自然的恩赐,直到一朵紫茉莉鄙夷地说:“哎,怎么是只蛾?”

“什么?!我是一只蛾?”我揉开惺忪的睡眼,那足以令人窒息的丑陋的翅膀在阳光下是那样可怜!于是,我疯了!

飞  舞

我无力地落在一根枯枝上,呆呆地望着这不属于我的花丛,看着那些娇贵的彩蝶风一样地狂欢,我的心中充满了哀伤。

突然,似乎是偶然,一片枯黄的落叶掉在我身旁,它说:“孩子,不要羡慕别人的光辉,你不也有一双可以飞翔的翅膀吗?”啊!是的,我也有一双劲翅,我不也渴望飞舞吗?于是,我避过所有鄙视的目光,鼓动双翅,尽力向那烈日飞去,我要与彩蝶一起飞翔!

谁说晦暗的日子里没有歌唱?纵然无力面对现实的凄美,我也要用平凡去谱写生命的绝唱!

点评

本文借一只蛾的变化表现了一颗不甘于平凡、渴望“飞翔”的心,给人以启示。感情真挚,在心理活动变化过程的铺叙描写中自然流露,突出“我”内心深处的渴求。全文构思严谨,以小标题领起文段内容,使行文条理清楚,结尾一段不仅深化了文章主题,而且与题记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文章语言优美,体现出作者一定的语言功底。

走在回家的小路上

佚 名

这是一个冬天的夜晚,天完全黑了下来,路幽静得吓人。树枝上偶尔一声猫头鹰的悲啼,或斑鸠的一翅“扑棱”,都会让人毛骨悚然。中午我和爸爸赌气没有吃饭,他那凶神恶煞般的面孔让我对这个家失去了兴趣,于是我想到了离家出走,气冲冲地离开了这个让人生厌的家。究竟要去哪里,我自己心中也没有目标。

远处投来一束灯光让我警觉起来,我想起了小说和电视剧里的恶人抢劫,毕竟我还是一个未成年的女生,于是躲在路旁的树后悄悄地观察起来。一个老大爷拖着一辆车慢慢地走来,前面一位老婆婆用手电给他照路。我这才放心地走了出去,却把他们吓了一大跳,原来他们是在前面的集镇上卖完烤红薯回家的。老婆婆见只有我一个人,她攥紧我的手生怕我逃跑了似的询问情况。我如实地回答了她的提问,她并没有多说什么,只是从灶膛里拿出了一个热乎乎的烤红薯塞到我手中。我推辞说不要,只是口袋里没有钱的一句托词而已,其实肚子早饿得“咕咕”直叫。

开头的环境描写为下文的家庭冲突奠定了特殊的氛围。

“小姑娘,吃吧,想必你也饿了,这红薯是送给你的,不要钱!”老大爷温和地说。“谢谢了!”我话没说完就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见我吃得“吧嗒吧嗒”作响一副馋相,老两口于是笑了起来。我一边舔着手指上沾着的红薯泥,一边不停地道谢,这时老婆婆发话了:“你吃了我一个红薯就千恩万谢,那你的父母养育你十多年,你该吃了他们多少粮食,怎么就为一句不中听的话就离家出走,你觉得这应该吗?”我愣住了,痴痴地望着老婆婆,咀嚼着这简单而富有力度的话语,刚刚还愤愤不平的心霎时变得内疚起来,我无言以对,只是低下了尚存余怒的头。

老人的话语贴切中肯,简单有力,犹如敲响一记警钟,发人深省。

“小姑娘,回家吧,你爸妈肯定会着急的,说不定他们在四处找你呢。”老大爷劝慰我说。“我们同走一段吧,等会儿我们到家后再送你一程。”老婆婆拉着我的手往回走。

夜更深了,我帮老大爷推着车子往回走,寒风迎面吹来,也没有那么刺骨。猫头鹰偶尔的一声啼叫也不再那么悲凉,斑鸠的“扑棱”也仿佛是在用暖翅给它的孩子遮挡风寒。我聆听着车轱辘的转动声,它和北风的呼啸声交织在一起,好像奏响了一首回家的进行曲。

“小翠!小翠——”,前面传来了熟悉的呼喊声,我知道那是爸爸妈妈撕心裂肺的呼唤。滚烫的泪水抑制不住从眼眶中涌了出来,情不自禁地大声回应:“我在这儿——”

“我在这儿——”我和老大爷、老婆婆齐声回应。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仿佛一下子长大了许多。这冬夜幽深的小路呀,它留下了我美丽的记忆,留下了我深深的成长足迹!

结尾点题,结尾句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点评

这是一首对父母的理解之歌,也是一首人生的成长之歌。行文线索明晰,能让人一目了然:“离家走在小路上——小路上的劝说与醒悟——回家走在小路上”。表达方式丰富,特别是在描写方面更为突出。语言描写或哲理深刻,或情感真切;心理描写细微传神;景物描写能恰到好处地烘托人物的心情,开篇和结尾处能两相照应。文章极有真情实感,在作者的亲身经历中,通过老婆婆一句“简单而富有力度的话语的教育,她终于醒悟了,长大了。

我眼中的色彩

佚 名

烛光划破黑暗,照亮妈妈的脸,妈妈的手有些颤抖,神态却专注安详。她每点亮生日蛋糕上的一根蜡烛,就深情地看我一眼,像是要用尽她全部的心血。1根、2根……12根!终于,在妈妈的欣慰和希望中,我的面前弥漫开一片灿烂的红色,我的思绪也随之飘远了……

小的时候,特喜欢围着妈妈转。妈妈每次干活时,我就爱蹲在旁边,瞧着妈妈的脸。妈妈一干活脸就会变红,特别好看;而我一看到妈妈脸上沁出了汗水,就赶紧用我的小手绢帮妈妈擦,每每这时,妈妈就会停下来,笑着亲我一口,这时,她含笑的脸更红,真好看。

好一幅温馨母女图!足见母女情深!

渐渐长大了的我开始接触外面的世界。外面的世界太精彩,朋友、音乐、明星、服装……形形色色,常令我应接不暇,于是我不再关注妈妈。这时的妈妈,在我头脑里的印象除了唠叨,就是“不通情理”。记得有一年,学校里非常流行穿红色的棉袄,艳艳的,好看极了。望着别人身上的红棉袄,我心里不禁有些痒痒的,于是回家便跟妈妈说:“妈,帮我买件红色的棉袄吧,别人都有!”妈妈笑了笑说:“你那件蓝色的棉袄,不是挺好的吗?去年才买的。孩子,现在不是追求时髦的时候,你现在最重要的是要想着如何把学习……”

“学习,学习,一天到晚你就只知道用学习来压我,从不关心我的想法。我现在的学习不是挺好的吗?你就知道给自己买好衣服,你真自私……”不等妈妈把话说完,我就把话抢过来。

“叭”的一声,巴掌落在我的脸上,火辣辣的。

“你给我出去!”妈妈的脸变得通红,双手在不停地颤抖。

“出去就出去!谁稀罕!”我捂着被打得通红的脸夺门而出。我心里难受极了,我只是想要一件衣服,这么低的要求妈妈都不愿答应我,还打我,还将我赶出家门……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了。“我绝不回去!”我暗下决心。可天公偏不作美,待我停下来时,我才发现,夜,是如此阴森,伸手不见五指;风,是如此的刺骨,直往我身上钻;落叶,是如此的可恶,让我总以为有人在走动;鬼魂的传说,是如此的可怕,总在我头脑里晃动。远远的好像听到妈妈在呼唤我,我想应又不愿,呼唤声由远而近,又由近而远,不久又只有风声和落叶声了。我又冷又怕,不知怎的,这时脑子里老是出现妈妈半夜给我盖被子、雨天给我送伞的情景,脚也不自觉地往家里挪,刚到门口,门“咔”的一声便开了,灯光把妈妈红肿的眼睛传给了我。“妈——”我哭着扑进妈妈的怀里。妈妈将我紧紧搂住,一股熟悉的暖流涌上心头,“孩子,妈错了。妈不该那样待你,更不该打你,妈向你道歉!”“不,妈,是我错了,我不该那样对您讲话,是我的错!红棉袄,我不要了。”我哭着说。

此刻的心理描写非常真实!母亲的用心却无法得到理解,让读者禁不住着急!

第二天放学回家,走进房间,一片耀眼的红闪入我的眼帘。床上,整整齐齐地叠放着一件漂亮的红绵袄。我愣住了。“孩子,快试试看。”妈妈走了进来,脸上充满了笑容,说着,帮我穿上了那件我心仪已久的红棉袄。“正合适!”妈妈说着,满脸的满足。猛然间,我发现,妈妈脸上的红润不知何时已悄然离去了。奇怪!穿上新红棉袄后,我内心竟没有一点雀跃之情。不,我不能这样自私,我要补偿妈妈。

可怜天下父母心!面对孩子的不懂事,母亲做出了妥协,那也是基于爱孩子的心哪!

那个学期结束了,当我捧着红色的荣誉证书站在妈妈面前时,妈妈笑了,笑得那样灿烂,红本本映红了妈妈的脸,还像以前一样美。

“孩子,快许个愿吧!”妈妈的声音把我拉回到现实。

“是,妈妈。”我边答应,边偷偷地瞧了妈妈一眼。烛光,映红了妈妈的笑脸,而泪水,却模糊了我的双眼。我赶紧低下头,闭上眼睛,假装许起愿来。许什么愿呢?不知怎的,头脑里总晃动着妈妈红红的笑脸,对,就许一个愿……

点评

文章以时间为线索,重点抓住“妈妈”的脸色,展示“我”的成长历程,展示母女关系的变化过程。构思非常巧妙,红色拥有全新的内涵,它是母亲年轻美丽的象征,也是幼稚任性的一代人成长成熟后母亲欣慰的标志。本文的另一大特色就是善于抓住细节来展示人物特点,如“我”离家出走后的矛盾心理,正是出于青春叛逆期孩子的典型心理特征;“妈妈”红肿的眼睛,则表现出了一位母亲的自责和对女儿的担心 。

小试身手

生活中有阳光,有歌声,也有挫折、艰辛、疾病甚至厄运。人生犹如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河流下有着迂回曲折、暗礁险滩。但这些曲折险滩是最好的老师,因为它们能激发人们前进的勇气和信心。生活,道阻且长,有很多人都在勇敢地逆风行船,百折不挠,谱写着平凡人生中不寻常的乐章。你呢?也许你的生活中也有过这样的经历,或者你也碰到过这样的人或事,请你以“感动”或“挫折”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