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非其父不生其子

非其父不生其子

时间:2022-02-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富翁立即唤来儿子,当面考问。艾子听了,慨叹说:“不是这样的老子,怎么能生出这样的儿子来啊!”一日,艾子谓其父曰:“君之子虽美,而不通世务。他日曷②能克③其家?”父遂呼其子问之。其父愀然改容⑨曰:“子之愚甚也!彼米不是田中来?”发生这类事不能单怪学生。不能使孩子在生活上“什么都不会做,什么也做不了”,这对孩子是有害而无益的。

197.非其父不生其子

【故事今编】

齐国有个富翁,家底很厚。他的两个儿子愚蠢不堪,父亲也不加以教育。一天,艾子对富翁说:“您的儿子虽然长得漂亮,可是不懂世事,不明事理,日后怎么能治家立业呢?”富翁听了生气地说:“我的儿子聪敏过人,而且堪称是多才多能,哪有不通世务的道理呢!”艾子说:“不用试别的,就请问问您儿子,所吃的米是从哪儿来的吧。如果他知道,我情愿承担瞎说的罪过。”富翁立即唤来儿子,当面考问。儿子嬉皮笑脸地说:“这我哪能不知道呢,米总是从装米的布口袋里取出来的嘛!”富翁脸色一沉,不高兴地呵斥道:“你太蠢了,难道不知道米是从田里长出来的吗?”艾子听了,慨叹说:“不是这样的老子,怎么能生出这样的儿子来啊!”

【原文精读】

齐有富人,家累千金,其二子甚愚。其父又不教之。一日,艾子谓其父曰:“君之子虽美,而不通世务。他日曷能克其家?”父怒曰:“吾之子,敏而且恃多能,岂有不通世务耶?”艾子曰:“不须试之他,但问君之子,所食者米,从何来?若知之,吾当妄言之罪。”父遂呼其子问之。其子嘻然笑曰:“吾岂不知此也,每以布囊取来。”其父愀然改容曰:“子之愚甚也!彼米不是田中来?”艾子曰:“非其父不生其子。”(《艾子杂说》)

【字词注释】①累:积攒、拥有②曷:何,怎能③克:胜任④敏:灵敏,聪明⑤恃:依靠,指具有⑥多能:多种本领⑦当:担当⑧妄言:乱说,造谣⑨愀然改容:神色变得严肃。改容,改变脸色。

【再读品味】

北宋末年权臣蔡京有几个孙子,据宋代历史逸事典故类笔记《独醒杂志》(作者:曾敏行)载,有一天蔡京问他们:“你们天天吃饭,谈谈米是从何而来的?”。其中一个马上回答:“从臼子里出来的。”蔡京听罢大笑,另一个回答说:“不是,我看见从席子里出。”何以故?因为当时京师运米,是用席子包扎的。看吧,他们根本就不知道水稻是如何生产的。在专制皇朝社会,王子王孙,锦衣玉食,肥马轻裘,多半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不学无术,个别的可能无知到极点。蔡京的几个孙子仅是例子。往事已矣。现实生活中类似的事却也不少。报载,一个新入校的大学生早晨在食堂吃饭,面对煮熟的鸡蛋发愣,旁边的伙伴问他为什么不快吃,他拿筷子碰碰鸡蛋,疑惑地说:“我在家吃的鸡蛋都是软的,怎么这里的变成硬的了?”原来这个学生在家时,都是父母先给他剥去鸡蛋壳后再吃的。这些事例都与故事《艾子杂说》里的“米都来自布口袋”没两样。发生这类事不能单怪学生。倒是应该反思一下我们的教育。社会、家庭、学校应该教孩子一些基本的生活常识,让孩子有机会做一些具体的事情,以增强孩子的自理能力。不能使孩子在生活上“什么都不会做,什么也做不了”,这对孩子是有害而无益的。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有一段话:“子弟读书之余,亦当使略知家事,略知世事,而后可以治家,可以涉世。”我以为是朴实而深刻的道理,所谓家事,不外衣食生存、人情世故等。让小孩子了解一些,比如,知道衣食是怎么来的、农工的辛劳,找机会让他们上阵也演练一下,进厨房做个简单的菜、下地干一点农活,有什么不好呢?说不定反倒更激发了他们学习探索的热情和对生活的热爱。何况如衣食等事还是要天天碰到的呢,对这些都一无所知,孩子长大后如何在社会中立足呢?

【居要片言识记与书写】

“子之愚甚也!彼米不是田中来?”艾子曰:“非其父不生其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