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师如何自觉维护教师形象

教师如何自觉维护教师形象

时间:2022-02-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唤起民众和当局对教师职业地位的尊重,很多有远见的思想家提出“教师也是劳动者”的新观点,认为“教师的劳动应该受到尊重,他们是从事国民教育的劳动者”。教师也是“劳动者”的角色形象定位,在经济和政治意义上为教师职业社会地位的改善与提高,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教师职业角色的规范

教师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很古老的职业。早在原始社会的末期,即自从出现学校萌芽之后,就开始有了专职的教师。从此以后,教师职业就与人类社会历史的进程相伴随,成为人类文明史中永恒的职业活动之一。目前全世界共有在职教师5700多万,我国则有1100多万。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教师职业是全世界养活文人知识分子最多的行业。在行业竞争异常激烈的现代社会里,教师作为一种古老而又常新的职业劳动,同其他职业分工活动一样,都有着自身的行业性质和特点。从事教师工作的人需要形成与自己的职业活动相适应的职业心理素质和职业角色形象。

心理学范畴的教师研究主要涉及这样三个方面的内容:①分析社会环境中影响教师职业行为的因素,研究设计教师的社会角色期望;②研究总结教师的人格特性与能力要求,发现成功教师的特点;③分析教师教学工作行为,认识及评价能够产生良好的教学效能的规律和模式。

一、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

教师职业劳动的性质是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把人类长期创造和积累起来的文明成就包括知识经验、技能技术和社会行为规范,传授给年青一代,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这就决定了教师劳动的对象、过程、内容、性质以及特点。教师的劳动对象是学生,教育是一种需要师生相互作用、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师的劳动内容在于传道、授业和解惑,其工作性质属于以脑力劳动为主的社会公益型服务者。教师的职业劳动,一般来说它具有示范性、复杂性、长期性、艰苦性和创造性等特点。

二、教师职业的角色形象与社会地位

作为人类社会的古老职业,教师的社会地位和角色形象,是伴随着人类社会历史进程的演变而不断变迁的。不同的历史阶段社会发展需要的不同,对教师职业的社会要求与角色形象的定位也有着一定的差别。

1.“崇高者形象”

在古代封建社会,教师职业队伍的主体属于上流社会的下层部分。我国汉代对教师实行“计资定品,领取官俸”的文教政策。“天地君亲师”“师道尊严”反映了教师在传统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日本明治维新以前,普遍把教师视为“神职人员”或“圣者人员”。欧洲工业革命以前,教师的社会地位也比较高,教师同牧师、传教士一样,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2.“劳动者形象”

近代工业革命的洪流有力地冲破了教师职业神圣论的传统权威形象。因为古代教师的社会地位形象尽管比较高,但维系教师职业的基础是道德本位主义和官本位主义,而且从业人员十分有限,受教育对象也多局限于少数特权阶级的子弟。这种情况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社会教育平民化变革发展的需要。“唯利是图”的商业化社会使多数从事教师职业的人再也无法扮演起过去的“崇高者形象”。“师道不尊”成了近现代许多国家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18世纪至20世纪中期以前的100多年时间里,世界各国的中小学教师普遍陷入了社会经济地位低下的境地。为了唤起民众和当局对教师职业地位的尊重,很多有远见的思想家提出“教师也是劳动者”的新观点,认为“教师的劳动应该受到尊重,他们是从事国民教育的劳动者”。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国际工人运动对提高教师职业社会地位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国际工运组织发起成立了“教育工会”,提出“教师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要求教师同工人一样具有改善自己生活待遇和工作条件的权利。教师也是“劳动者”的角色形象定位,在经济和政治意义上为教师职业社会地位的改善与提高,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3.“专业工作者形象”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在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中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这是我国从法律角度正式确认教师职业是一项专门职业,这既是教育兴国、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也是适应国际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国际上最早提出教师职业专业化是1966年,当年国际劳工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教员地位的建议》中提出:“教育工作应视为专门职业。这种职业要求教员具备经过严格而持续不断的研究才能获得维持专业知识及专门技能的公共业务;它要求对所辖学生的教育和福利具有个人及共同的责任感。”

所谓专业化是指具备高度的专门知识、特殊技能和责任感而异于其他职业而言的。专业是一种需要特殊智力来培养和完成的职业,其目的在于提供专门性服务。专业的基本原则和标准是:一是具有系统的理论基础和高度的知识构成;二是必须经过长期(通常4~5年)的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与训练;三是拥有一套服务、客观、公正的行事规范,如依据专业知识和标准而订立的行规、伦理;四是有同行参照及组成的专业团体。目前国际上公认的三大专门职业:医生、律师、教师。我国现在面向社会招聘教师实行“教师资格认证”考试。这也表明教师职业特殊专业技能的不可替代性。

也有的学者提出所谓“专业化”,指某一职业逐渐达到专业化水平的过程,对教师来讲,就是指“以学生的利益为前提、强调专业的知识技能、社会地位的提高与教学能力的提升这样四个方面的内容”。为了保证教师职业的专业工作者角色形象,西方许多国家从学历制度、专业资格证书制度、考核制度、进修制度、工资制度以及国家教育公务员制度等方面,严格规范教师的职业行为活动,比较成功地提高了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和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也逐步扭转了“师道不尊”的社会风气,使教师成为社会上受人尊崇的热门职业之一。

三、教师的心理角色定位

心理角色是指由人们的社会地位所决定的、表现出符合社会所期望的行为和态度模式。教师的社会角色心理就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和履行职业活动时,表现出来的符合社会所期待的模式和规范。在学校教育中,社会对教师的角色期待是多方面的,家长和学生对教师的要求和期望也是多种多样的,这就决定了教师社会角色心理内容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如果教师能够有正确的角色意识与期待,就有可能更好地、更有效地帮助学生的学习,这也有助于教师本人的职业发展和成熟,从而使自己成为名副其实的“好教师”。著名教育家叶澜指出,时代发展对教师职业的专业化要求,不仅体现在学历水平上,而且体现在专业修养的内涵上,专业化体现了职业分工的不可替代性和专门化,而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具体表现在专业精神和教育理念上。

四、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职业角色转变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职业角色要求教师:在教育理念上应该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活动教学观;在教学方式上要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成为学习活动的引导者、促进者和合作者;在课程设计上要加强选择性、确保均衡性,由课程的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构者、开发者和评价者;在知识获得上成为信息的搜寻者和终身学习者;在教师的成长上,要成为教育的反思者和研究者。21世纪的教师肩负着未来的希望与重托。在新的历史时期,教师应在心理层面积极调整,迎接时代对我们的期望和挑战。

补充材料12-1

对教师的角色期待

作为一名准备当老师的人,在生活中你有过很多老师,并且不久你自己也将成为一名教师。花一点时间想一下你以前的老师和你所希望的教师形象。一些老师可能很优秀,给你留下良好的形象,而另一些可能不是很好。请你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总结一下能给学生留下良好形象的老师的优秀特征是什么?并设想一下你将来怎么给自己的学生留下比较好的印象的行动计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