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成功智力理论对学前教育的启示

成功智力理论对学前教育的启示

时间:2022-02-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斯腾伯格对成功智力的结构进行了分析,他认为,成功智力包括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和实践性智力三个方面。斯腾伯格将成功智力的三个方面辩证统一地加以考虑,注重其整体性和均衡性,避免理论的机械堆砌,颇具思想性。斯腾伯格较全面地将分析性、创造性、实践性智力作为智力理论的有机构成,而且认为这三个方面都存在于每一个个体,只是比例和平衡状况有所不同。因此,学前教育只有把开发儿童的成功智力作为重要

第二节 成功智力理论对学前教育的启示

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教授斯腾伯格在批判“呆滞智力”理论的种种弊端的同时,站在现代认知心理学的教育高度,用一种全新的研究视野于1996年提出了“成功智力”理论。该理论用更真实的智力理论解释了人类的智力活动,是心理学界关于智力研究的一次较新尝试。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探讨斯腾伯格的成功智力理论,学习和借鉴该理论,对我们用智力多元化的理念来开发学前儿童潜能,全面提高学前儿童素质是大有裨益的。

一、成功智力理论的基本思想

1.成功智力的概念

斯腾伯格用“成功智力”的概念,赋予了智力以新的含义。所谓成功智力“就是用以达成人生中主要目标的智力,它能导致个体以目标为导向并采取相应行动,是对现实生活真正起到举足轻重影响的智力”。在斯腾伯格看来,传统智力理论是单一化的智力理论,它只是从一个方面、一个角度或其中的一个部分来考察,自然就难以揭示智力的真谛。其实,智力是十分复杂和多层面的,必须持智力多元化的理念,才有可能对智力进行清晰完整的描述。具有成功智力的人通过平衡使用自己的分析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来适应环境、选择环境和塑造环境,并最终获得成功。成功意味着超越自我,超越他人;成功的本质是不断发展,不断提高;成功总是相对于原有基础而言,是没有终极意义的,无止境的;成功的最高境界和目的是获得自己争取成功的能力。人类思维的发展以及由其推动社会的进步,无不依靠的是人的分析思考、创造发明和实践的能力。所以,如若从智力或智慧的功能角度出发,分析、创造和实践正是最具代表性的智力的核心内容,而这一点却常常为其他理论所忽略。

2.成功智力的结构

斯腾伯格对成功智力的结构进行了分析,他认为,成功智力包括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和实践性智力三个方面。分析性智力是指主体有意识地规定心理活动的方向,以发现问题的有效解决方法的能力,它比传统智力测验所测得的学业智力的外延宽广,更注重问题解决。创造性智力是一种新异独特思想的能力,它可以帮助我们形成好的问题和想法,这种智力是成功智力中极为重要的方面。实践性智力是一种可在日常生活中将思想及其分析的结果以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加以实施的能力,即能够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将抽象思想转化为实际成果的能力。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实践性智力这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正如斯腾伯格指出的:“成功智力只有在分析、创造和实践能力三方面协调、平衡时最为有效。知道什么时候以何种方式来运用成功智力的三个方面,要比仅仅具有这三个方面的素质来得更为紧要。”斯腾伯格指出,分析性、创造性及实践性智力存在于每个个体身上,只是三者在个体身上的比例和平衡状况有所不同而已。三者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相互协调,共同构筑与学业智力截然不同的成功智力系统。斯腾伯格把在参加智商(IQ)测验、“学业评估测验”(ScholasticAssessmentTest)、“美国大学测验”(AmericanCollegeTest)和其他用来录取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测验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智力称为“呆滞智力”。分析性智力用来发现好的问题;创造性智力帮助我们形成好的问题;实践性智力则可将分析结果以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加以实施。成功智力与传统IQ测验中所测量和体现的学业上的智力有本质的区别。IQ测验的内容体现的是分析性智力,但分析性智力的范围却远远大于IQ测验所涉及的学业领域的内容,生活之中无不需要人们运用和发展这种能力。而对创造性智力和实践性智力,在IQ测验中根本得不到体现,因为IQ和创造力量表测得的分数之间没有规则的对应关系。现代的智力理论家们都已开始对创造力加以重新定位,有的也将其隐含在智力理论的体系当中。但明确地将创造力作为一部分而纳入智力范畴的,斯腾伯格当属第一人。成功智力所包含的实践性智力可以对应于非智力因素,将思维分析与创造性思维的成果用现实和可行的办法付诸实施,当然是智力行为的体现。斯腾伯格将成功智力的三个方面辩证统一地加以考虑,注重其整体性和均衡性,避免理论的机械堆砌,颇具思想性。

二、成功智力理论对学前教育的启示

1.坚信每个学前儿童都具有成功智力的潜能

人们曾一度认为智力是与生俱来并永不改变的。斯腾伯格明确指出了智力的可修正性,而且认为成功智力尤其具有发展变化的可能性。斯腾伯格较全面地将分析性、创造性、实践性智力作为智力理论的有机构成,而且认为这三个方面都存在于每一个个体,只是比例和平衡状况有所不同。他同时认为,所有的人都可以发展成功智力,成功意味着个体在现实生活中达成自己的目标。对于实践性智力,斯腾伯格认为,实践性智力和学业智力的发展所遵循的规律是不同的。学业智力一般随着求学的进程而逐渐增加,在个体完成学业后到达顶峰,随后便开始逐渐下降;而实践性智力却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发展,这主要是由于“未明言知识”在人的整个一生中都会有增长的缘故。这种未明言知识来源于经验,它是一种以行为为导向的知识,它的获得一般不需要他人的帮助,它能使个体达到个人追求的目标。因此,成年人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前儿童,平等对待每个儿童,正确认识儿童间的差异。社会需要的是多层次的人才,个体的发展也是有差异的,社会的发展正是得益于个体的差异性。从终身教育的观点看,儿童个体间的差异也是可以转化的。因此,每个孩子都有发展的可能,都可以成才。要确立所有儿童都能教育成功的教育理念,要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儿童,把成才的机会给所有的孩子,发挥他们各自的才能,并为每一个儿童取得最终成功做好充分准备。对于家庭来说,为孩子营造一个自由、自主的发展空间至关重要。童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会影响到个体的价值观、人生观及人格的形成。所以,童年的生活经历对个体的一生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为教师,应该“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使儿童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运用不同的智力组合完成各项活动,不断发展其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和实践性智力,并从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通过对成功人士所具有的个性进行品质分析,我们看到,身心健康、兴趣广泛、性格坚韧、创新意识是取得成功不可或缺的素质,而这些素质的养成是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大教育体系中共同构筑的。因此,学前教育只有把开发儿童的成功智力作为重要任务,才能增强儿童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为其以后的成长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2.通过科学途径综合培养学前儿童的智力

根据成功智力理论,我们在学前儿童教育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智力因素、分析性智力因素和实践性智力因素。一些人在学前教育中过分强调识字、计算等正规的学业学习,注重训练儿童的识记、保持和再现知识的能力,而不注重对他们进行创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儿童失去了他们应有的快乐,普遍表现出各种能力差,包括表达能力、动手意识和操作能力、分析和综合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将知识运用于实际的能力、适应社会能力等。这说明我们当今的学前教育培养存在着缺陷。面对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引入成功智力理论,充分发展儿童的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和实践性智力,并寻求它们的平衡,来促使学前儿童得到全面发展。根据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学前儿童成功智力的潜能开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是做游戏。游戏是学前儿童的基本活动,也是儿童最喜爱、最积极参与的活动。幼儿园和家庭可以通过家庭游戏、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智力游戏来开发幼儿的成功智力潜能。

二是艺术活动。艺术活动是指文学、音乐、美术等方面的活动。艺术活动为儿童提供了想象和创造的机会与舞台,是开发儿童成功智力潜能极有效的途径和手段。

三是科学教育。在科学教育方面,通过激发儿童对科学的好奇心和兴趣,培养儿童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科学素养,开发思维潜能。提供活动材料,让儿童发现材料中的各种关系。此外,还可以通过研究创设物质环境、心理环境,开发儿童的人际潜能。学者佩克利斯曾说:“人类在发展进程中,目前受到的限制完全不在天资不足,而在于不能尽早地为天资创造最佳条件。”

因此,要培养学前儿童的成功智力,首先应给学前儿童提供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创造一种平等、和谐、宽松的教育活动环境,解放儿童的手脚和头脑,让儿童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生活、积极探索、积极思考,用创新的思维来思考问题,积累经验,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重视学前儿童参与活动的过程,重视儿童的自主探索。我们不仅要培养掌握的发散性思维,还要培养他们的聚合性思维,使儿童在生活中逐步掌握确认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儿童间遇到难题或发生冲突,可让儿童自己发表意见,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另外,学前儿童喜欢参与各种活动,他们的特点是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思考,在活动中成长。成年人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在各种教学活动中,给他们提供一定的时间、必要的场所及活动用具,让他们自由地进行各种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探索、发现、学习、发展。可以让他们到大自然中去认识、感受青青的小草、美丽的鲜花……也可以让他们自编故事、绘画、制作简单的玩具等。在活动中教师要多运用一些启发式教学方法,如提问法、比较法、实践法、观察法,让幼儿多看、多听、多问、多想、多说、多做,使他们在积极的活动中逐步养成观察、思考、动手的习惯。

有一则报道说,中国儿童往往不能将学习的东西与现实生活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例如,在一堂课上,当老师问时针走3圈半是几点钟时,美国儿童拿着表开始拨时针,中国儿童却握紧笔老老实实地开始演算。中国的孩子能在学业上超过许多国家的孩子,但是,当他们置身于一个陌生的环境中,或面对困难的时候,却束手无策,只是等待着别人前来帮救。因此,我们必须多给儿童创造实践活动的机会,在儿童与社会之间架设桥梁,培养儿童适应社会的能力,为其今后改造社会打好基础。其次,成人一定要有热情、耐心的态度,细心观察儿童的操作及学习过程,表扬和鼓励他们的点滴进步,努力为每一个儿童多创造参与和表现的机会,使他们在参与和表现中积累经验,发现自己,提高能力。要充分相信儿童的能力,引导儿童相信自己,培养其自尊心和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以此培养儿童的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要让儿童学会分析问题,将知识应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有所创造,这样,儿童的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和实践性智力就会不断发展,这无疑有助于儿童综合素质的提高。

3.成年人对学前儿童的正面期望有助于开发学前儿童的成功智力

成年人的正面期望对学前儿童整个心理和行为的发展、潜能的发挥、创造力的培养等具有潜在的、重大的影响,在儿童教育和发展中具有不可忽视的独特作用。斯腾伯格用自己的成长经历说明了这个问题。他现在成了美国著名的教授,赢得了许多奖项,发表了600多篇论文和著作,并且有大约1000万美元的研究经费和合同。但是,他小时候参加智商测验时,分数却很底。斯腾伯格说,当时“没有人会对一个傻瓜寄予厚望”。后来,他到了四年级,教师阿列克莎夫人并不在意他的智商分数,相信他能做得更好,不断地对他进行鼓励,使他逐渐成为优等生。斯腾伯格称阿列莎夫人是一位扭转他人生道路的人。于是,他得出一个结论:成功智力在发展中的最大障碍是权威人物的负面期望。当这些权威人物,不管他们是教师、管理者、家长或雇主,具有低的期望时,常常会导致被期望者成为平庸之辈。因此,成年人在与儿童相处的过程中应以极大的热情和高度的责任感教育他们,多关注他们的优点,尤其对那些性格内向、孤僻的儿童,家长及教师都要多加鼓励,给他们创造“表现”的机会,找出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加以赞扬,寄予他们良好的期望。通过认真细致的工作,这种预期的希望就一定会变成现实,创造出更多的奇迹。作为教师,必须充分重视正面期望,以促进儿童心理积极、健康地发展,为他们拥有一个快乐、幸福的人生打好基础。

4.全面正确评价学前儿童的成功

由于儿童个性心理诸因素发展的不平衡和所处环境的不同,其智力潜能在刚开始学习的时候不可能充分发挥,一些儿童在某方面没有突出的表现甚至暂时处在落后状态,完全属正常情况,片面地把他们评价为“智商低下”是错误的。斯腾伯格的成功智力理论为我们全面评价儿童的成功状况不仅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提出了操作办法。斯腾伯格指出,具有成功智力者知道,没有人百事皆通。呆滞智力测验中获得低分并不妨碍一个人今后的成功,同样高分也不能保证其成功。我们应在多种不同的实际生活和游戏活动情景下对儿童进行评价,确实考察儿童解决初步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出初步的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的能力。应该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多方面观察、评价和分析儿童的优点和弱点,重过程而非结果,并将此作为服务于儿童的出发点,使评价确实成为促进幼儿发展的有效手段。坚持对儿童实施鼓励性评价,发现和肯定儿童的每一点进步和成功,促使儿童看到自己的长处,找到自己的不足,挖掘自己的潜力,满怀信心地不断争取成功,为其成为社会的成功者做好基本素质的准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