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课堂模式创新与教师专业成长研究”结题报告

“课堂模式创新与教师专业成长研究”结题报告

时间:2022-02-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的程度,是衡量课程改革的重要标尺。课堂模式及其创新:课堂模式即课堂教学模式,是以一定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与特定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理想化、普适化的基本组织形式与教学活动程序。

“课堂模式创新教师专业成长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名称:课堂模式创新与教师专业成长研究

省(区)市: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

实验基地:宁夏长庆高级中学

课题主持人:雷永锋

课题负责人:任克建

课题组主要成员:保少驰 王宏恩 范军和 王宝源 杜海军

        同高社 龚宁东 张万贵 苏 静 郭 军

“课堂模式创新与教师专业成长研究”是国家级“十一五”重点规划课题,2005年7月经国家教师科研基金规划管理办公室立项批准,我校被确定为该课题的实验学校。自此以后,根据国家规划课题的总体要求,我们紧紧围绕课题研究的核心任务,立足于课堂教学研究,着眼于有效推进教师专业成长,做了大量具体实在的工作,现简要汇报如下,敬请专家指导:

一、课题研究背景、意义和价值的基本认识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我们认为抓教学改革首先就要抓课堂教学的改革,因为,课堂教学几乎聚合着学校教学系统的全部要素,课堂教学活动的优化,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高,必然要求其各要素的优化或重组。也就是说,课堂教学活动的优化必然会带动和促进学校课程体系、教学活动结构乃至教育活动结构的优化,必然能有效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强调课改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要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强调课堂教学过程应是师生、生生交往互动和谐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使学习活动成为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的、富有个性的研究过程,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但是,当前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竞争仍十分激烈,导致课堂教学程式化、机械化,导致学生被动学习,缺乏个性,参与意识能力不强,动手实践能力差。课堂教学中存在着种种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以及教师专业素质,已经严重影响着新课程的高质量的实施,因此,以现代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构建符合新课程基本理念的理想课堂模式,成为当务之急。

教师专业成长必定是学校走内涵式发展的永恒课题。课堂,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主阵地,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是教师专业素养的核心。立足校本,构建理想的课堂模式成为学校、教师发展的首要选择。如果没有构建起在一定教学原理指导下组合教学要素、优化教学流程的教学模式,即使是一种再好的教学理论,也不能快捷的为教师所接受,有效的转化为教学实践;同样道理,即使是一种再好的教学经验,也不能有效的提升到理性思维的高度来认识,使它系统化、理论化。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课程是学校的核心。课程改革必然引发教育思想的更新、教育目标的调整、校本课程的广阔开发、教学方法的进一步优化、学习方式的巨型转变、师生关系的重新搭建、评价模式的深度创新等一系列深刻变化,最终落实在教学模式的创新、教学效益的提高上。课堂没有深刻而且广泛的教学变化,等于原地踏步,等于没有课改。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的程度,是衡量课程改革的重要标尺。

我校以新课程的改革理念,全面审视目前教师的教学状态,积极寻找制约质量提高的瓶颈,积极寻找进一步提高质量的切点,积极寻找开发学生学习动力系统的入口,把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当作实施新课程的抓手,当作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主渠道,当作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的突破口。课题将深刻改变我校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同时也将深刻改变学生学的方式,促进学生和谐健康的成长。

(三)课题的界定

课堂模式及其创新:课堂模式即课堂教学模式,是以一定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与特定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理想化、普适化的基本组织形式与教学活动程序。课堂模式的创新,就是在新课程背景下,以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以新课程的教学内容立足点,创造出与之相适应的基本组织形式与教学活动程序。

教师专业成长:是指教师通过学校组织的各类研究活动和自身主动学习,逐步成为一名专家型和学者型教师,不断提升自己专业水平的持续发展过程,是教师内在智能结构、知能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

课题研究的对象:一是创新课堂模式,充分体现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实现课堂模式的根本变革,使课堂模式更加丰富,以适应学生个性成长的需要,从而使新课程改革走向深入;二是在创新课堂模式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的过程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探索教师专业成长的若干规律,不断优化教师队伍。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主要内容界定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在新课程背景下,重新审视我们的课堂教学,反思不足,挖掘潜力,大胆创新,从而建构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范式,着力建构“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创新——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优质——为学生发展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的教学模式体系,在构建过程中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使他们在理念更新、专业认识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其他专业素养方面取得长足进步。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学生主动建构的促进者;由学生的单纯管理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建立尊重、互动、合作的师生关系,搭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人境互动的学习平台。

2.促进全体教师的专业成长——立足多元智能和建构主义理论,促进教师了解和认识自己身心发展的特点,自己的智能优势。学校要挖掘教师的潜力,满足教师的成功需要,促进教师的心智发展。

3.开展课堂为主的校本研究——面向日常各类课堂,研究我们的日常教育教学行为。促进教师由传统的经验型教师转化为教学的研究者转变,做到常反思、会研究、能创新。

4.确立以学定教的评价体系——打破“教的好不好,评价在领导”的评价模式,将教学评价权还给学生。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几年来本课题主要采用了如下一些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主要课改理论文献,课堂模式研究文献,教师专业化研究文献的学习、整理、综合。

2.行动研究:本课题在研究的目的、意义上突出“为行动而研究”;在研究对象方面突出“对行动的研究”,关注和主要研究的对象是“行为”问题,也即实践行动中的有关“行为”,强调“实践”性;从研究的空间来看,突出“在行动中研究”,在实实在在的教育教学实践的自然场合里进行;从参与研究的人员来看,强调“专家”与“工作人员”在行动中的合作。

3.合作研究:本课题研究的范围是我校全学科的课堂模式创新,涉及的对象也是各科教师,所以强调各学科之间的合作,理论研究者与实践研究者的合作,师生之间的合作等等。

4.借鉴研究:各地课堂模式创新、教师专业成长的经验学习与借鉴。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工作及研究成果

(一)建立健全课题管理机构,统一认识,明确任务

2004年,我校被确立为宁夏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样板学校,我们深深感觉到积极稳妥地推进课程改革,需要一大批高素质教师队伍,课程改革的一个基础性的工作就是要从课程理念和教学素养两大方面切实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而这一切都必须要有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抓手来引领。分析我校具体实际,我们认为有必要认真将我们多年来的各科课堂教学进行一次全面的总结整理,找出体现我校特色的课堂教学基本思想,并结合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找准我们进一步提高发展的空间。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将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基本模式的探索创新”作为带动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课题,我们不求课堂教学有统一的程式,我们期望在这样一个核心课题的带动下,基于解决学校实际问题的课堂教学校本研究能出现一个百花齐放的蓬勃态势。

课题立项后,我们以此为抓手,统一认识,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创新”领导小组,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分学科包干,亲自深入课堂参与调查研究;各学科组细化课题研究内容,成立相关子课题,全校上下形成了聚焦课堂的良好局面。

学校分阶段明确了研究任务和研究成果的呈现方式,在学校教务教研室的统一安排下,定期开展专题交流活动和立项课题阶段性汇报活动,促进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创新切切实实落到实处;与此同时学校狠抓以“六个一工程”(每学期上好一堂研讨课、参加一项课题教研、研究一部教育专著、撰写一篇教学论文、举办一次专题讲座、参加一次教师培训)为核心的教研常规工作,从制度上保证课题研究的有效落实。

(二)分步推进,强化过程管理

按照课题研究规划,我们分步推进,主要完成了以下重要工作:

1.2004.3—2005.7,核心工作:教育理念培训

结合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和学校首轮课改实验工作,我们对学校全体教师进行了两轮新课程理念的学科通识培训工作。这个阶段的核心工作是借新一轮课程改革东风,全面提升全校课任教师的教学理念,促进教师课堂、教材、人才、效率、评价等教育理念的转变。我们的具体抓手是教师培训工作,主要采取送出去、请进来、东西校级合作、校内课程目标专题讨论等方式,力求教师的课堂教学观念,明确课堂教学继承与创新的基本思路。

本阶段我们派出培训122人次,请专家讲座8人次,学科课程标准学习交流6次,教师撰写新课标学习心得120余篇。

扎实的新课程理念培训学习工作,取得了卓越的成效,在新课程实验方面,培养出了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骨干教师,学校语文、数学、地理、物理、化学、政治等学科骨干教师,成为区市新课程实验专家组成员,全程参与自治区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和自治区高考方案的研制工作。《高中新课程实施意见》《新课程需要教师合作》《注重体验,强化实践、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在课堂实践中理解体育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下对学生选修生物课的探索与指导》等研究成果得以发表;部分老师还参与了人民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有关新课程的课程教材和《专家伴读》等培训资料的编写工作。

2.2005.7—2006.1,核心工作:聚焦课堂,分析现状

本阶段,我们针对课改中出现的课堂质量下滑的现象,以“课堂质量达标工程”为抓手,结合课程标准开展了各学科全员评课活动,具体做法是:请来自治区、银川市以及部分兄弟学校各学科教研专家,深入每位教师的课堂,听课、评课,帮助各位教师诊断教学,帮助各学科分析当前学科教学现状,对照新课程标准寻找课堂改革突破口。

我们积极开展了以“当前学科教学现状及应对策略”为话题的全校性专题大讨论,提出了从“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两个方面来审视课堂教学。围绕“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这个主线,我们反思了学校各科教学现状,分析了教学低效率的根本原因,得出的基本结论是:①传统的传授式的课堂,由于是“以教师的教为核心”而设计的知识性课堂,他没有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而缺乏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的课堂学习常常处在被动状态,要调整课堂教学就必须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好课”的标准,关注学生“积极主动的学”。②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缺失,既有学生人格和学力因素的制约,也有教师教学设计观念的制约,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既要激发,又要培养。③培养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具体抓手在教学设计,需要构建一套以“经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特色的教案编制和教学设计体系。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是衡量课堂实效和课堂质量的关键。

这一阶段也出现了一些有份量有价值的校本研究成果,如语文组的《当前我校语文学科的教学现状及应对策略思考》《提高语文课堂实效的几点思考》《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作文教学理念的重塑》;数学组的《高中生数学符号语言学情调查及思考》《构建“主体参与课堂提高学生活动的实效性》《关于学生课堂活动实效性的思考与探索》《发挥教材资源优势,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外语组的《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化学组的《走进新课程,构建教学新体系》《以动态生成的观念构建开放性课堂》《化学教学中学生主体参与的认识与实践》;史地组的《让课堂活起来》;政治组的《让更多的学生激动起来》等,一大批优秀成果涌现并发表,活跃了校园教研氛围。

与此同时,校领导也撰文参与讨论和引导,《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思考与实践》《关于创建学习型学校的思考》《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学校教研工作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求真务实出实效——浅谈学校教研管理工作》等论文相继在不同刊物发表,教师教育理念在这种大讨论中完成了根本性的转变。

在这一阶段,学校还成立了以校长为主要负责人的“新课程实施跟踪研究小组”,撰写的《新课程实施中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获得自治区课改管理中心的高度评价。

3.2006.1—2007.7,核心工作:创新实践

在全校教师教学观念基本适应了新课程要求,新课程课堂教学基本转型的背景下,2007年7月,雷永锋校长在全面总结了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进一步提出“积极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课堂教学模式创新与教师专业成长”的教学管理思路。目的是通过这一载体,促进教师先进教学理念向教学行为的自觉转化。

我们认为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专业成长,挑战主要来自于教育理念和业务素养两个方面,在较好的解决了教师教育理念的提升之后,就要寻找一个好的可以看到实效的载体,来无形中促进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

(1)学校大面积开展各级别各层次的课堂教学交流活动,组织各级骨干教师示范课、研讨课、培训汇报课;组织学科教学竞赛活动,积极为探索新课堂教学模式搭建可供借鉴和尝试的实践平台。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们组织了各种教学展示活动82节,各教研组广泛开展说课、做课、评课活动;我们积极开展课堂研究,充分利用课堂实录等手段,对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进行微观研究,形成了诸如《研讨式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几点尝试》《课堂导入初探》《如何实施学案探究式教学》《语文课堂合作学习的不良倾向及思考》《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初探》《过马路的小鸭带来的心灵颤动》等一大批有价值的思考,为进一步创新课堂奠定了基础。

(2)开展优秀课例及片段收集活动。以学科组为单位,收集校内外各科典型的课堂模式创新课例,包括音像资料,文字实录;要求教师撰写教学叙事笔记,撰写课后记,大力开展教学案例研究。

(3)举办教学设计大赛。在已有课例收集研究的基础上,在全校进行各科教学设计大赛,紧紧围绕“以学评教”,“以学定教”,“以经营学生的学习活动”这一主线,在全校范围内尝试课堂模式创新。共征集教学设计98篇,其中《“虞美人”教学设计》《“小狗包第”教学设计》《“奥斯维新没有什么新闻”教学设计》《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学设计》《“电离平衡”教学设计》《“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教学设计》《“乙烯烯烃”教学设计》《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案例》《体育与健康教学设计》《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建立血糖调节模型的教学设计》《“时代精神的精华”教学设计》《文化经济政治教学设计》《“两条异面直线及其所形成的角”教学案例》《“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案例分析》《关于“酶的概念和特性”的教学设计》《unit4 earthquakes教学设计》《“高二英语第三单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等或发表或获奖。

在这些教学设计中,我们评选出一些优秀创新设计案例,通过研讨课的方式,依据原创设计实施公开教学,并进行反思讨论,帮助教师完善。本阶段共开展研讨课教学21节。

4.2007.9—2008.1,核心工作:教学模式的总结提升

在充分的教学实践基础上,我们以全校教学论文比赛为依托,进一步深入开展课堂模式创新研究,集中力量进行各科教学范式的提炼总结工作;然后在各学科内进行广泛的交流,形成可操作的研究经验。到目前为止,我们先后形成的基本教学模式主要有:

语文组:①“问题经营”教学模式

    ②“活动经营”教学模式

    ③“先学后教”教学模式

数学组:①“问题教学”教学模式

    ②“探究性学习”教学模式

    ③“例、习题课”教学模式

英语组:①“任务型阅读”教学模式

政治组:①“三自一导”教学模式

物理组:①“习题探究”教学模式

    ②“课题学习”教学模式

化学组:①“课题探究”教学模式

    ②“实验探究法”教学模式

史地组:①“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我们提倡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主要意图是丰富并完善教师的教学手段,帮助教师形成各自较成熟的有自己特色的教学风格,而不是统一各学科的教学程序。我们认为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课堂的生成”是教学巨大的财富,教师只有教法丰富了,才能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落实,只有教法丰富了,才能有效促进学生学法的转变和完善。一个教师教学组织手法丰富而娴熟了,也就标志着他的业务素养得到了发展,在专业上得到了切实的成长。

上述主要成果,各学科组分别撰写出了相应的论文,并附以相应的案例进行了具体解说,以《“问题经营”和“活动经营”教学模式例说》为代表的校本研究成果,多次获得自治区教研部门的高度评价。

5.2008.1—2008.6,核心工作:研究成果的推广完善

在初步形成了理论成果后,2008年起,我们又将这些成果以课例的形式,通过骨干教师示范教学,在全校进行展示推广,以期进一步丰富完善。目前本工作正在深入之中。

总之,几年来,依托本课题的研究,我们的教师队伍得到了很好的培养,教师论文获各级奖励达300人次以上,各级各类刊物发表论文96篇,教师教学比赛获得省级以上奖励共63人次。学校各学科课堂教学基本符合新课程要求,制度完善方向明确。

五、课题研究的心得体会

1.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是有效推进课程改革不可避免的一个课题,它的推进离不开一个具体实在的抓手,只有让老师真正在课堂教学中体会到了实践探索的成功,才会使专业发展成为自己的主动需求。几年来,国家课题组,为我们搭建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在课题组的鼓励下、帮助下,我们很好的发挥了课题研究的作用,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2.课题研究的重要价值在研究过程,校本研究的成果无疑是“草根”性质的,它可能有这样那样的不严谨之处,这都不会影响课题研究的过程价值。几年来,我们的发展就得益于我们狠抓了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严格按照立项课题的实施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了一些具体实在的工作,促进了广大教师在研究中工作,在工作中研究;促进了广大教师关注学生,关注课堂,较好地实现了教师教育理念和业务素养的提高。

3.“课堂模式创新与教师专业成长”是学校发展过程中永不停息的研究主题,我们的研究工作虽然结题,但我们将继续深入思考和探索,也希望课题组能够继续给我们提供研究的平台,我们将依靠国家课题组的力量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中国的教育事业。

2008年10月20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