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应对策略分析

应对策略分析

时间:2022-02-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研究表明,较好的学习适应性是学生取得良好学习成绩的重要保证。本研究拟用问卷法,立足重庆地区,对初一学生学习适应性问题进行研究,揭示本地区初一学生学习适应性的特点,并提出相应的提高学习适应性的策略。男女中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发展水平基本相同,但男女生的学习方法明显不同,其余方面均不存在明显性别差异。男女生的差异不显著,符合社会发展对学校和对家庭教育的要求。

新课改背景下初一学生学习适应性问题的研究与应对策略分析

余姝伶[1]

摘 要:本研究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对重庆市三所中学250名初一学生进行了学习适应性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就重庆地区而言,初一学生学习适应性不容乐观, 37.2%的初一学生存在学习适应不良;(2)重点中学初一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总体发展水平高于普通中学,两类学校学生的学习态度有显著差异,重点中学初一学生在学习态度维度得分高于普通中学初一学生;(3)男生的学习适应性较女生低,尤其是在学习方法维度上得分显著低于女生;(4)是否独生子这一因素对初一学生学习适应性无明显影响; (5)不同家庭来源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差异不显著。针对调查结果,提出了一些提高初一学生学习适应性的教育策略。

关键词:初一学生;学习适应性问题;应对策略

一、问题提出

(一)研究意义

课程的培养总目标是要体现时代要求,也就是培养“四有”新人。然而,对于刚刚升入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否适应新课改背景下老师的教学,是否适应新环境的生活是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教育实践表明,学习适应性对学生的整体素质会产生巨大影响,如果学习适应不良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身心健康,值得一提的是学习适应不良是厌学的重要原因。特别是从小学升入初中后,学科门类增多,学习内容加深,学习适应不良现象尤为突出。

1.理论意义

在初中教育问题当中,初一学生的学习适应性问题十分突出,大家都非常关注。但对于这样一个重要问题的分析、探究暂时还没有形成一个较为完善、具体、系统、体系。因此,对初一学生的学习适应性问题进行研究在理论上具有以下意义:

(1)对初中生学习适应性的研究,可以丰富和完善中学教育理论体系

(2)对于初一学生学习适应性问题的系统研究,有利于提高人们对初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营造一个有利于初中教育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

2.现实意义

(1)为素质教育提供理论依据。

(2)为培养初一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提供科学的依据。

(3)是教育实践的需要。

(二)研究现状

初一是青少年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小学教育和中学教育的连接点。学生是否适应初一年级的生活,不仅关系到整个初中生活,而且对今后的生活也有影响。研究表明,较好的学习适应性是学生取得良好学习成绩的重要保证。目前国内外作者提出了学习适应性的概念,研究了不同地区学生适应性的情况,探讨了适应性和学习成绩的关系。不同的地区、不同层次学校的学生在学习适应性的发展上有很大的不平衡性。

二、研究方法

(一)学习适应性的操作定义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根据学习条件的变化,主动做出身心调整,以求达到内外学习环境平衡并促进学习能力的发展。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拟用问卷法,立足重庆地区,对初一学生学习适应性问题进行研究,揭示本地区初一学生学习适应性的特点,并提出相应的提高学习适应性的策略。

(三)研究方法与工具

文献分析法:查阅国内外的有关研究,寻找可行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问卷法:本研究选用的是福建师范大学赖吕贵教授编制的《中学生学习适应测验》。该测验一共有99个题,由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学习态度与习惯3个分量表组成。其中属于学习方法的有44个题,属于学习能力的有29个题,属于学习态度与习惯的有26个题。整个测验要求在半小时内完成。把问卷题目分两种类型,一种从正面阐述问题,一种从反面阐述问题。本研究将原来的四级评分方法稍做修改,测试结果采用五级评分。从正面阐述问题的类型题分别给5分,4分,3分,2分,1分,从反面阐述问题的类型题分别给1分,2分,3 分,4分,5分。将所有题目的分数相加,分数越高,说明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习习惯越好,否则相反。

(四)研究的程序

首先,广泛查阅国内外的文献资料,对学习适应性的概念、已有的研究、施测问卷、研究结果进行归纳,得到本研究范围、目的、方法和总体思路。

其次,根据研究方向选定被试,并利用自习时间施测问卷。

最后,分析数据。通过描述性统计,了解初一学生学习适应性的现状特点;通过t检验,比较不同性别、不同家庭来源、不同学校类型、是否独生子女的初一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差异,探讨解决学习适应性问题的因素。

(五)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重庆市的三所中学(北山中学、铜罐驿中学和双石中学)初一年级的学生250人为被试,其中男生121人,女生129人。发放25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40份,问卷有效率为96%。

(六)资料处理方法

本研究对所收集到数据用Spss12.0 for Windows XP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

三、研究结果

(一)初一学生学习适应性总体情况

如表1所示,总分在200分以下和400分以上的人数较少,而总分在300~ 400的人数最多,达到58.4%。根据量表的计分规则,总分越高说明适应性越好。而半数以上的学生得分均在300分以上,说明他们具有较好的学习适应性,有37.2%的初一学生存在学习适应不良。

表1 初一年级学生学习适应性总体情况

(二)重点中学初一学生和普通中学初一学生各维度比较

如表2所示,被调查的两类学校(重点中学和普通中学)之中,重点中学在三个维度下的全部得分均高于普通中学。两类学校在学习方法、学习能力两个维度总体上差异不显著,仅在“学习态度”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p< 0.05)。说明重点中学初一学生学习适应性比普通中学的初一学生具有更好的适应性,而普通中学的初一学生学习态度不及重点中学初一的学生。

表2 重点中学初一学生和普通中学初一学生各维度比较

(三)初一学生学习适应性的性别差异

从表3可以得知,从全量表来看,男生的得分略低于女生,但是两者的差异不明显。可见男女中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发展水平基本相同。而在三个分量表上,除“学习方法”维度女生得分明显高于男生外(p<0.05),而其余方面均不存在显著性别差异。男、女生的学习方法明显不同。

表3 初一学生学习适应性的性别差异

注:P<0.05,表示显著。

(四)初一学生学习适应性在是否独生子女上的差异

从表4可以得知,独生子女在三个维度上的得分均高于非独生子女,说明独生子女的适应性有优于非独生子女的趋势,但是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适应性无显著差异。说明是否独生子女这一因素对初一学生学习适应性无明显影响。

表4 初一学生学习适应性在是否独生子女上的差异

(五)初一学生学习适应性城乡差异显著性比较

表5 初一学生学习适应性城乡差异显著性比较

从表5可以得知,在三个维度上,城镇的初一学生得分高于农村,说明城镇的学生学习适应性高于农村,但是他们在三个维度上差异不显著,说明家庭来源对学生学习适应性问题有一定影响,但是差异不明显。学生的家庭来源不同,适应性有可能不一样。

四、讨论分析

(一)初一学生学习适应性的总体情况

初一阶段的学生总体情况不容乐观,这与前人的研究是一致的。白晋荣、刘桂文等做过关于中学生学习适应性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学生学习适应不良达到25.87%。

(二)重点中学初一学生和普通中学初一学生各维度比较

如表2所示,重点中学初一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总体发展水平高于普通中学。两类学校学生的学习态度有明显的差异,重点中学初一学生的学习态度明显优于普通中学初一学生。在学习态度上,重点中学学生更加积极努力向上,较普通中学好。

(三)初一学生学习适应性的性别差异

男女中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发展水平基本相同,但男女生的学习方法明显不同,其余方面均不存在明显性别差异。这与前人的研究是一致的,前人的研究大都认为男女生的差异不显著,在有的年级女生的学习适应性显著高于男生。

男女生的差异不显著,符合社会发展对学校和对家庭教育的要求。在中小学阶段,学校教育对男女两性角色期待的差异体现得并不明显,即学校对不同性别学生提出相同的要求,采用同样的教育方式。

(四)初一学生学习适应性在是否独生子女上的差异

从表4可以得知,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初一学生学习适应性差异不显著,说明是否独生子女这一因素对初一学生学习适应性无明显影响。

(五)初一学生学习适应性城乡差异显著性比较

从表5可以看出,农村和城镇相比,城镇的初一学生学习适应性较高,但是差异不明显,在学习态度上有趋于明显差异的倾向。此结果与以往前人的研究存在差异,差异可能有诸多原因,例如施测过程中的实验者期望效应、环境因素的影响;样本较小,缺乏代表性;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存在地区差异。

五、应对策略分析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倡导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其核心和灵魂是课程、教材、教学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方法上做适当改进,便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学生提供适合其发展的学习方法,真正做到端正学习态度,将学生“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改进:

(一)努力更新教育观念

首先应建立新的课程观;其次建立新的教材观;第三,转变教学规范。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特点,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李慧莉等人建议,学校和教师在新生入学后的第二、三个月加强学习适应性指导。要注意减轻课业负担,培养学习兴趣;班主任协调好各任课教师,改进教育方法,形成教育合力

(二)树立全新的学生学习观

新课程要求教师要树立全新的学生学习观,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怎样看待学生,把学生看成什么样的人,对学生采取什么样的态度,一直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重要问题。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将学生看作是发展的整体,以学生为本,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地学习,在教学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师生关系的好坏是教学活动能否取得实效的重要条件。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老师要多给学生鼓励,消除学生的失落感,使他们不断得到积极的情绪体验;创造良好的人际环境,倡导良性竞争,让学生感到集体的温暖;发扬奉献精神,给予后进生更多的关心,注重师生情感交流。

(三)加强学习心理的指导

学习适应不良行为是由于不适应心理产生的,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学生学习任务完成好坏,直接关系到教育目标的实现。老师教给学生具体的学习方法和技能,让他们掌握有关的学习心理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改变不良的思维习惯。激发学习动机和兴趣,培养成就感和自信心,培养勤奋的学习态度,帮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拥有积极上进的心态,掌握应对消极心理的方法,帮助学生重新定位,正确认识、评价自己,找准自己在新环境中的坐标;实现从心理上的适应到行为上的适应。

(四)成立家长学校

家长不恰当的教养方式、不和谐的亲子关系、自身不健康的心理,都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初一阶段向家长普及心理学、教育学知识,让家长了解这一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是非常必要的,这有助于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使学生顺利度过小学初中衔接阶段。

六、结论

通过对重庆市初一学生学习适应性问题的调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初一学生学习适应性不容乐观,有37.2%的初一学生存在学习适应不良;

第二,重点中学初一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总体发展水平高于普通中学,两类学校学生的学习态度差异显著,重点中学初一学生的学习态度明显优于普通中学初一学生;

第三,男生的学习适应性的得分较女生低,尤其是在学习方法维度上明显低于女生;

第四,是否独生子这一因素对初一学生学习适应性无明显影响;

第五,不同家庭来源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差异不显著,但是在“学习态度”这一维度上有一定的倾向,说明家庭来源对学生适应性问题有一定影响。

参考文献

[1]马月芝.学习适应量表(增订版)在上海地区的修订与应用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

[2]朱智贤.心理学大辞典[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9.

[3]赵波.论大学生生活适应问题及对策[J].南京邮电学院报.2002(4).

[4]车文博.心理咨询百科全书[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1.

[5]郑日昌.中学生心理诊断[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4.

[6]樊富珉.社会现代化与人的心理适应[J].清华大学学报(哲社版).1996,(4).

[7]许峰.关于人的适应性培养的社会心理分析[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0,(6).

[8]杨震,王宇良,段珊珊.学习适应测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9]田澜.小学生学习适应性问题及其教育干预研究[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2.

[10]王滔.大学生心理素质结构及其发展特点的研究[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2.

[11]陈旭.中学心理素质教育[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12]李慧莉,张庆林.初一新生学习适应过程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4(1).

[13]石常秀.初中生学习适应性、学习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绩的关系[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6.

[14]戴育红.小学生学习适应性的研究[J].教育导刊,1997(1).

[15]杨广兴,么青.小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实验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00(1).

[16]田澜,张大均.重庆某小学409名学生学习适应性问题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04(1).

[17]鞠红霞.关于中学生人格特质、学习适应性的研究[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2).

[18]臧原.家校合作培养初一学生自我适应性的研究[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5.

[19]蔡德思.摸清规律,抓好起点——浅谈初一新生的起始教育[J].宿州师专学报,2000(3).

[20]张丽华,张莉.初中小学衔接阶段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初步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5.

【注释】

[1]余姝伶,重庆市永川区工商学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