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播下“积极”的种子

播下“积极”的种子

时间:2022-02-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然,乐观并不是否认现实,只是帮助人们树立这样一种理念:人在面对失败或挫折时要做出积极乐观的理解,要从失败或挫折中汲取营养,寻找取得成功的把手。积极心理学强调人格心理学必须研究人内心存在的积极力量,只有人固有的积极力

播下“积极”的种子——积极心理学

有这样一幅画,画面上是一位蒙着双眼低着头的少女,少女手中拿着一把断了琴弦的竖琴。从她的衣着与体态上可以看出,她已经饱经苦难。她既看不到光明,又无法奏出音乐。

img2

就是这样一幅充满绝望的画面,如果是你,你将怎样命名?

乔治·弗雷德列克·沃兹却将它命名为《希望》。

不同的人对待世界和人生的态度也各不相同。20世纪90年代末,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M.E.P.Seligman)提出研究积极的心理学,帮助人们过更快乐、更积极健康的生活。积极心理学的基本主张是关注人性中的积极面,研究人类自身拥有的积极品质,致力于去帮助普通人生活得更健康、更美好,促进个人、团体和社会的繁荣。那么,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呢?

一、积极体验

从主观体验上看,它关心人的积极的主观体验,主要探讨人类的幸福感、满意感、快乐感,建构未来的乐观主义态度和对生活的忠诚。

1.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

主观幸福感就是指主体主观上对自己已有的生活状态正是自己心目中理想的生活状态的一种肯定的态度和感受(Diener,2000)。

主观幸福感是一个人积极体验的核心,同时也是其生活的最高目标。

(1)测测你的幸福感

幸福指数测量——《牛津幸福量表修订版》

从过去施测的情况来看,大部分人的得分在40—42分之间。分数越高,说明幸福指数越高。

(2)影响幸福指数的原因分析

经济因素。钱真的是影响我们幸福感的重要原因吗?美国心理学家狄纳(E.Diener)曾经做过一个为期4年的持续调查,对29个国家的人群平均生活满意度与其收入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一个国家的经济条件对本国民众的生活满意度有一定影响,但这种影响不是很大。财富对民众幸福的影响是相对的,财富并不能直接决定一个人的幸福。那么为什么我们大部分人总觉得有钱了就一切都完美了呢?有人解释为金钱在我们这个社会中几乎具有一切物品的属性,这就使得金钱在我们心里的作用被夸大了。正如上帝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是一个很重要的角色,许多人做什么事情都会向上帝祈祷,但上帝真的能发挥作用吗?

文化因素。中国是典型的集体主义文化模式,中国人特别讲面子,许多中国人活着是为了与他人有和谐的关系,为了让人觉得自己很幸福,而不是考虑自己主观上是否真的幸福。如中国人讲究人情,要尽量把最好的东西送给别人,而一旦接受了别人的人情,最好的方法是回报他人更大的人情,所谓“报大于施”。尽管我们在把最好的东西送给别人的时候,自己心里也会产生一定的消极情绪体验,但这关系到一个人的面子是否光彩,所以大多数人还是乐此不疲,以致人情送礼成了一笔很大的经济负担。也有研究表明,集体主义文化模式更多关注他人对自己的行为的看法和评价,他人的看法和评价常常决定了自己是否幸福。

身体因素。体验到更多主观幸福感的人,其身体健康状况要比体验到较少主观幸福感的人要好。反过来,良好的身体健康状况有助于体验到更多的主观幸福感。日常生活中的运动和锻炼也有助于增进人的幸福体验。10分钟的散步能使人在随后两小时中精力充沛,有意识地锻炼一小时后,紧张、烦恼、抑郁、恼怒和疲劳感减轻和消失;如果一周4次并能至少坚持10周以上,人就会产生更多持久的积极心理状态。

人际因素。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有利于一个人主观幸福感的获得。第一,有好朋友并被他人接受的人本身就具有一些优秀的人格品质,这也意味着这些人可能天生就比较积极。第二,良好的人际关系满足了个体被他人接纳的心理需要,每一个人都有归属感的需要,归属感需要的满足会使人产生幸福或满足的感觉。第三,有亲密的朋友会使一个人感到自己不是孤立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他随时都可以得到一定的社会支持和关怀,而支持和关怀总会让人有一种愉快的感觉,因而他也就能更多地感受到主观幸福感。第四,一个人和自己的好朋友在一起时会经常参加一些共同感兴趣的活动,或做一些双方都感兴趣的事情,从而给双方带来愉快的体验。自己的幸福感提高了,势必会影响到对待他人,对待工作,对待每天要接触的学生的态度。

2.生活满意——针对过去的积极体验

(1)正确理解过去

人过去的经历对现在或将来产生影响其实是通过人回忆过去产生的情绪体验来起作用的,并不是过去了的事件仍在真实地起着作用。关键是我们如何回忆、如何归因才会影响到现在的生活。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地面对过去,我们应该告诉自己,不管过去怎样,我们现在已经走过来了,能坚强地走过来就是一个胜利。

(2)生活满意点理论

生活满意点(life satisfaction set point)指的是一个人生活满意的基准线。生活满意基准线高,这条线包含的范围很广,这样的人对自己的大部分生活都感到满意;生活满意基准线低,基准线包含的范围相对就很窄,这样的人对生活苛刻,对什么都不满意。

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似乎拥有了一切,但仍然觉得不开心、不满足,而有些人看似拥有得很少,但依然怡然自得地享受生活给予他的一切。

3.福乐(flow)——针对现在的积极体验

福乐就是指对某一活动或事物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能推动个体完全投入某项活动或事务的一种情绪体验,这是一种包含愉快、兴趣等多种情绪成分的综合情绪,而且这种情绪体验是由活动本身而不是任何外在其他目的引起的。

全情投入地参与当下的生活,把生活本身看作是一种享受,做任何事情只是为了自己的原因,而不是为了获得任何其他外在的目的。

用一句广告语就是——我就喜欢!只要我喜欢,不管付出多少,不管最后能取得什么结果,我就是喜欢!

4.乐观——针对将来的积极体验

乐观的人会把消极事件、消极体验以及个体面临的挫折或失败归因于外在的、暂时的、特定的因素,这些因素不具有普遍的价值意义,是不稳定的因素。他们会把积极结果看作是内在的、稳定的和普遍的。

当然,乐观并不是否认现实,只是帮助人们树立这样一种理念:人在面对失败或挫折时要做出积极乐观的理解,要从失败或挫折中汲取营养,寻找取得成功的把手。

乐观可以使免疫系统更强,可以维持良好的健康方式,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的概率,可以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

5.希望——针对将来的积极体验

希望是一种朝向目标的思想(thinking),这种思想包含两个部分:一是“途径思想”(pathways thinking),即个体认识到自己能够寻找到实现愿望目标的途径;二是“意志思想”(agency thinking),即个体认识到在实现愿望目标的过程中自己需要意志力。

提高个体的希望水平:一要帮助个体确立合适的愿望目标;二要有意识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力;三是发展个体的各种策略,主要寻求达到目标途径的策略、应对生活障碍的策略等。

二、积极人格

对个人成长而言,积极心理学主要提供积极的心理特征,如爱的能力,工作的能力,积极看待世界的方法,创造的勇气,积极的人际关系,审美体验,宽容和智慧灵性等等。

人格心理学在过去一段时间内过分关注问题人格或人格的问题方面,这使人格心理学的发展出现了一种不平衡,即一方面解决各种人格问题的技能、技巧日益成熟,另一方面却对良好人格的形成或发展一无所知。

积极心理学强调人格心理学必须研究人内心存在的积极力量,只有人固有的积极力量得到培育和增长,人性的消极方面才能被消除或抑制。

积极心理学主要是在个体水平上对人格进行研究,主要有三个观点。

1.提倡研究积极人格特质

积极心理学倡导人格心理学要成为一种平衡的人格心理学,要在既研究消除各种人格问题的同时,也要致力于研究助长良好人格的积极方面。

2.强调人格形成过程中各因素的交互作用

内在因素、外部行为、社会文化环境三者交互作用。外在的行为和社会文化环境对人的生理机制会产生重大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人的某些生理机制的功能、结构等。

人格首先是一种外在的社会活动,然后在一定生理机制的作用下内化为个体的一种稳定的心理活动。

3.强调人的能力和潜力在人格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个体主动建构的过程。良好的行为和外部环境是积极人格形成的一个重要来源,人在中介人格的建构过程中又具有主动性,那么我们就能通过发展人的良好行为和建构良好的社会环境来达到建构或改善个体的人格。

三、积极的社会制度

积极的心理品质包括一个人的社会性,作为公民的美德,利他行为,对待别人的宽容和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成为一个健康的家庭成员。

1.积极教育

积极教育把立足点放在学生固有的积极能力和积极潜力上,致力于通过增加学生的积极体验来培养学生的积极品质,这既是对人性的一种尊重和颂扬,更是对人性的理智理解。

学生是一个发展中的个体,是一个向成人逐渐接近的特定过渡期,不能把学生看作是一个小成人,用成人的眼光去衡量或要求他们。学生的健康状态(包括生理的或心理的)应该受到社会的关注,并不是因为他们将来会变成为成人,而是因为他们本身就是学生,他们有他们独特的需要和特点。

对于学生的发展,我们究竟是以预防他们的问题为主,还是促进他们的健康为主?尽管预防和促进都是为了使个体在未成年时期及成年后保持身心健康,但促进健康的努力在未成年人身上似乎更有效果。

2.积极的家庭系统

家庭是社会的一个细胞,也是人生活的一个主要场所,人生活中的绝大多数快乐都来自家庭,所以心理学很早就开始把家庭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积极心理学主要强调从增进幸福感的角度来研究家庭,其研究主要侧重研究各种家庭关系在增进各家庭成员幸福体验方面的作用。

家庭关系主要包含三个子关系:一是婚姻子关系,我们称之为家庭亲密关系;二是亲子子关系,也称亲子关系,它主要包括母子关系和父子关系;三是血亲子关系,又称近亲关系。积极心理学主要研究亲密关系和亲子关系。

(1)亲密关系

亲密关系对家庭中各成员的幸福感体验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良好的、亲切的、互惠的、平等的和长久的亲密关系是一个人幸福的最好预言师。关系双方互相了解对方的思想、情感和过去的经历等。能合理地进行归因,把积极的行为归咎于个体本身的内在气质或性格原因,把消极行为归咎于个体本身不能控制的外在原因,增强双方的亲密关系。在学习的过程中尊重和接受对方,都有继续发展这种亲密关系的动机。在亲密关系中,双方都能认识到对方的特点并认为对方是自己最合适的亲密伴侣。

(2)亲子关系

生活在不同的家庭,孩子就会形成自己独特的家庭文化规范。这种规范是指导孩子行为的一种原则或规则,这种原则不是以一种外显的条文方式存在,而是以一种情景意义的方式内隐存在,你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却时时刻刻在影响着人们的行为。

建立积极的家庭文化规范,建议一,通过言语交流、家庭仪式和家庭故事来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文化规范。建议二,做孩子的顾问或咨询师,不要做孩子的经理人。建议三,做孩子各种社会机会的积极提供者。

“如果你播下一个行为,你将收获一个习惯;播下一个习惯,你将收获一个性格;播下一个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

——“美国心理学之父”威廉·詹姆斯

(许 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