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中生数学学习心理辅导的实践研究

高中生数学学习心理辅导的实践研究

时间:2022-02-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基于此,我们决定开展《高中生数学学习心理辅导实践研究》,这既是落实《纲要》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现学校深化发展的需要,又是促进数学学科课堂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我校数学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

高中生数学学习心理辅导的实践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

“少年智则中国智,少年强则中国强,……”[1]今天的学生就是国家的未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关乎国家千秋大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明确指出:“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必须大力加强”,因此,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不仅是教育形势发展的要求,更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

首先,数学学科作为中学教育中一门最基础的学科课程,由于其自身的学科特点,决定了数学教育在基础教育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如何有效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高数学教育质量,发挥数学学科的教育功能,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品味数学文化,是当前每一个数学教育工作者为之不懈努力的追求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学生中始终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不仅没有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而且逐渐成为数学学习中的“差生”,甚至有少数学生因数学学习的艰难而影响了其他学科的学习,产生了如焦虑、畏难等心理问题,甚至部分学生有放弃数学学习的想法,这种现象违背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的“教育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2]的要求,这种现象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

同时,由于我校地处城郊结合部,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决定了学校既有农村中学的元素,又具有鲜明的现代城市气息,学生来源也呈现多元性。自2001年建校以来,学校的教育质量逐年稳步提高,办学特色凸显,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莘莘学子,许多家长、学生慕名至华阳中学求学,使得学生的生源结构也越来越复杂。即使学业成绩优秀的学生,也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这使学校教育面临着严骏挑战。

另外,我校数学教师来自全国各地,是一支素质良好、爱岗敬业的教师队伍,几年来,大胆探索、勇于奉献,大胆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从杜绝无效课堂、减少低效课堂,到构建高效课堂,使学校的数学教育质量逐年上升,多次受到各级表彰。但是,如何在现有的基础上实现新的突破,提高数学教育成效,进一步落实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

其次,我们目前的数学教学确实还存在着很多问题,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在高中数学学习方面较为突出:高中学生对自己的数学学习现状满意的仅占23.5%,对数学学科有兴趣的仅占48.0%,上数学课感到高兴的占18.7%,自己感觉数学学习没有进步或退后的占79.9%,认为数学学习困难和较难的学生占88.2%,在学习掉队的学生中有90%以上的学生是因为数学学习首先出现问题,导致对学习失去信心而成为“差生”的。有许多学生成为了数学学科学习的失败者。调查显示,学生在数学学习心理方面主要存在的问题有:(1)学好数学的信心不足;(2)学习数学的动机不良;(3)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浓;(4)学习数学的意志不坚;(5)学习数学的能力不强。

再次,心理健康教育是我校的特色,具有厚实的心理教育研究基础。有一百多位教师参加了西南大学《教育心理学》硕士研究生课程班的学习,学校承担的市级课题《卫星城镇学生学习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研究》和我校数学组教师熊丽华、刘文清、李在江等承担的县级课题《加强数学学习心理指导,促进数学课程改革实施的研究》已结题,通过研究已积累了一定的研究经验,同时培养了一支热爱心理健康教育且有较强心育科研能力的研究队伍。学校被评为“成都市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学校领导班子也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良好的科研环境,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保证。

基于此,我们决定开展《高中生数学学习心理辅导实践研究》,这既是落实《纲要》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现学校深化发展的需要,又是促进数学学科课堂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我校数学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

二、课题内涵与研究价值

1.内涵界定

学习是指由于经验所引起的行为或思维的比较持久的变化。这个定义中有两点特别值得注意:首先,学习的发生是由经验引起的,这种经验既可以来自外部刺激,也可以通过练习获得,但无论从哪种途径,都必须通过个体与环境之间反复的、复杂的相互作用;其次,由学习所引起的变化既可以表现为直接的外在行动,也可以表现为内部心理结构的改变,当然,这种变化必须是比较持久的。我们这里的学习不仅包括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有组织的知识、技能、策略等学习,还包括学生的行为准则、态度等学习,以及学生自主发展和提高。

学习心理辅导是指教师在学生知识积累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策略,形成知识的自我生成能力,掌握知识的自我管理技能,使学生内心深处隐蔽的潜能(如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推理能力、交往能力、审美能力等)得到充分培养和开发,让学生不仅学会,而且还要做到会学。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解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障碍,树立良好的学习心态,开发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学校提出的“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办学思想。

2.研究价值

本课题的定位是一个实践性的研究。从学习心理的角度,运用心理学理论,探索在数学学科教学中学习心理的辅导方法,了解高中学生数学学习心理发展存在的问题,试图以数学学习心理辅导为突破口,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正确评价自己的学习效果,提高数学教育教学效益,寻求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三、研究思路

1.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研究,使学生增强数学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策略,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学会计划与监控自己的学习活动,确立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同时,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促进教师的发展。

2.研究依据

(1)认知学习理论:学习是一种顿悟,当个体面临一个问题时,会产生认知上的不平衡,这会促使个体努力去解决问题以求得新平衡,而问题解决是在对问题情景有了整体把握,并对其内在实质有所顿悟后才实现的。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智慧和道德结构都不是环境直接内化的结果,而是环境与个体图式之间建立联系,通过内部的协调、创造而得到建构的,这是个体利用已有图式(即认知结构)与环境进行相互作用,通过同化和顺应而达到与环境的动态平衡的过程。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积极的信息加工者,他在对知觉和思维、认知和发展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发现学习理论,认为教师应当通过指导发现法,引导学生通过主动探索而解决问题,从而形成自己的智慧或生长认知。

奥苏贝尔认为,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他强调学生的学习应该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这种学习是通过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相互作用而进行的,其结果是新旧知识意义的同化。

由此可见,认知学习理论强调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心理结构,设置恰当的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不平衡,激发学生的认知需要,促使学生开展积极主动的同化和顺应活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一般原理,并将新知识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从而使认知结构获得发展。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纲要》是我国教育改革的纲领性文件,《纲要》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3]本课题遵循这一要求,对高中生数学学习心理指导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法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3)最近发展区理论: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将学生发展水平分为:现有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以及介于二者之间的“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现有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桥梁。在对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指导中,如何确定和利用好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是学生能否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达到潜在发展水平的关键。

四、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

1.研究对象

华阳中学全体高中学生

2.研究方法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采用了以下的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收集有关学生学习心理方面的资料和研究信息,总结吸收他人已有的研究成果,保证课题研究的前瞻性和实效性,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个案分析法:通过对学生的典型个案分析,探索学生数学学习心理方面的规律,以点看线,以线看面,研究影响高中学生数学学习心理的要素和形成良好数学学习心态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

(3)问卷调查法:根据课题的目的和研究对象的实际情况,课题组组织教师设计了有针对性的学生问卷,通过问卷调查及其分析,积累了第一手翔实、可信材料,为课题研究做好了准备。

(4)心理实验法:用实验的方法,采用恰当的途径,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及时给予指导,对学生出现的学习心理问题进行及时的干预,并检测通过课题研究对数学课堂教学影响,收集反馈信息,进一步促进课题的研究。

(5)经验提炼法:通过搭建交流平台,加强课题组成员之间的讨论、交流,及时交换研究心得,强化研究意识,提高教师的研究水平和教学水平。

3.研究内容

本课题立足于提高数学学科教育教学质量和本校学生的实际,从发展的观点、心理学的角度,探讨高中学生在心理方面影响数学学习的相关问题,由此进一步探讨、研究对中学生数学学习心理指导的策略,探索对学生数学学习心理进行指导的可操作性的方法,达到提高高中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和质量,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促进我校数学课程改革发展的目的。

本课题主要研究了以下一些方面内容:

(1)调查不同层次高中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现状;

(2)影响高中学生数学学习心理的要素;

(3)高中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分析;

(4)高中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不良归因及偏态研究;

(5)对高中学生进行数学学习心理指导的策略及方法;

(6)学困生、特优生、女生的学习心理指导及不良心理的调适;

(7)教师对学生数学学习心理的影响。

五、研究措施

为了保证课题研究能实现预期的目的,收到预期的效果,课题组在陈安福教授及总课题组的指导下,对课题的研究工作做了全面的安排,拟定了课题研究的步骤和措施,确保了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

1.组建研究团队,开展理论学习

按照全员参与和重点研究相结合、自愿参与的原则,根据数学组教师的具体情况,确定了主研和参研的教师,组建好研究队伍,并进行了分工;构思、撰写研究方案,制订研究制度,确定了以上的研究方向;发动教师收索与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并进行整理,形成学习材料,了解他人研究状况;组织课题组教师进行学习,一是学习收集的文献资料,二是学习理论书籍,先后学习了《课堂教学管理心理》(陈安福著)《中学心理学》(陈安福著)《教育管理心理学》(陈安福著)《教育心理学》(张大均著)《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何艳茹著)等,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

2.各年级不同层次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现状

为了了解我校高中各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现状,课题组教师专门研制了《高中学生数学学习心理现状调查问卷》,试卷从近百道题中遴选出30道题组成(可根据具体情况和调查目的,选择其中部分问题组卷),并对各年级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就学生的数学学习心理、动机、兴趣、意志及学习环境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调查,较系统地对学生的数学学习现状作了了解,并对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研究,为探索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制订我校数学教育教学策略和课题研究提供了真实可靠的第一手材料。

(1)课题组老师组织了“高一学生数学学习心理抽样问卷调查”,同时,分别进行了学生、任课教师及班主任座谈交流,做了较全面的了解。撰写了《高一学生数学学习心理现状调查问卷分析报告》(获成都市论文评比二等奖)。

(2)课题组对我校高二学生数学学习现状的问卷调查分析,对我校高二学生数学学习现状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形成的调查报告获四川省心理学会论文评比二等奖。由于华阳中学地处成都市城乡结合部,其生源结构决定了被调查学生现状在学校甚至双流县、成都市均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因而调查结果对分析研究当前高中学生数学学习现状,探讨提高数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具有借鉴性和现实意义。

(3)课题组老师开展的《高三数学考试失误原因与对策》(获得成都市论文评比二等奖)、高三考试失误的各种表现、高三数学考试学生自我分析总结的调查等研究,收到了实质性的效果,提炼出了学生减少考试失误的策略:“夯实三基,打好基本功;不急不躁,轻松应考;五先五后,步步为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4)课题组陈老师针对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上课能听懂,下课不会做”的情况,进行了《上课能听懂,下课不会解题的原因调查与分析》的研究,提出了改进的具体对策。从“教”的方面思考:改变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因材施教;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重视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教会学生学习,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关爱学生。从“学”方面思考:加强学习的主动性,合理利用、分配时间,养成预习和自觉复习的好习惯,学会反思性学习;勤学好问,主动向老师请教,积极参与同伴交流,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上课认真,积极思考,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正确定位,设立恰当学习目标,积极归因。

3.分析影响高中生数学学习心理的要素

学生进入高中后,能否适应高中的学习,除了学科知识增多、加深等客观原因外,还涉及学习的方法等诸多原因,其中,树立良好的学习心态,正确对待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学生学好高中学业的重要保证。数学学科由于其自身的学科特点,对不少学生来说,学好数学本身就是一个挑战,具有不小的心理压力。究竟影响高中生的数学学习心理有哪些因素?课题组教师进行了分析研究。

(1)有的女生在小学、初中对数学的学习充满热情,成绩也很优秀,而进入高中后,对数学的学习无所适从,虽然学习认真,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成绩依然不理想,尤其是进入高三后,更加显得后劲不足,学习状况一落千丈,家长对此困惑,就连有的教师也说学习高中数学“女不如男”,是学不得法?智力作祟?还是心理、生理因素?还是……据此由我校教师廖晓芳开展了《影响高中数学“女学困生”学习心理因素》的研究(获得成都市论文评比三等奖),廖老师从难在何处、路在何方、导在何处等方面做了较为深入的探讨。李灵老师也在这方面做了探索,撰写的论文《引导高中女生学好数学的反思》获成都市论文评比三等奖。

(2)针对高一新生学习高中数学感到困难的现象,李灵、肖觉明等教师开展了《高一新生数学学习适应困难的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探索解决新生学习高中数学的适应性问题。

4.探讨高中学生数学学习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

无论是哪个层次的学生,优生也好,差生也罢,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只是问题的层次不同罢了,面对学习中的困难,难免会产生一些学习心理方面的问题。作为数学教师要学会诊断,及时地发现并解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帮助学生越过难关。彭顺永老师的《学困生学习心理障碍剖析及转化策略》(成都市论文评比二等奖)、王义老师的《中学生学习心理现状及消除》(成都市论文评比二等奖)均属于对这方面的研究。

5.探索高中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良归因及偏态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进行反思性学习,遇到问题、困难或挫折时,要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归因,积极的归因倾向有利于学生积极向上,成为学习的动力,而消极的归因会使学生一蹶不振。廖伟老师在《高中生学习数学的心理研究与实践》(成都市论文评比三等奖)中着重研究了引导学生正确归因的方法。

6.探索高中学生数学学习心理指导策略及方法

针对高中学生数学学习心理存在的问题,如何制订指导策略,选择适当的指导方法,增强对学生指导的实效性,是一个操作层面的实际问题,指导不当,适得其反。课题组教师高度重视这方面的研究,做了大量的探索,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刘文清、刘金坪的《高中数学运算能力的层次及培养》(成都市论文评比三等奖)、刘金坪的《情感因素对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发表于《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9年第9期))、张红梅的《高中生数学学困生学习策略探究》(成都市论文评比三等奖)、周朝平的《影响高中生数学成绩的原因及解决方法》(成都市论文评比三等奖)、吴燕《重视错误的暴露》(成都市论文评比三等奖)等都是这方面的研究成果。

7.开展学困生、特优生的心理指导及不良心理的调适

学校早就提出“不让一个学生掉队”“1%的希望,100%的努力”办学理念,体现了学校“面向全体学生”的办学思想,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学困生和特优生是学生群体中最受关注的两个群体,常常成为我们教育关注的焦点,如何让“优秀的学生更优秀,一般的学生变得优秀,发展滞后的学生能够有所发展”,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为此,各年级都采取了措施,教师们也进行了探索。熊丽华、姚刚老师就高中数学学习滞后生形成的原因及心理特点进行了研究,论文《高中数学学习滞后生形成的原因及心理特点分析》获成都市论文评比二等奖;吴珊老师的《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获成都市论文评比三等奖。

8.培养高中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会让人终身受益;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终身的一笔财富

(1)培养学生善于质疑的习惯: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课堂上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质疑问题,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又使学生在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养成敢于提问题的好习惯。树立提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积极思考、探求真知的良好学习品质。

(2)培养学生手脑结合,注重实践的习惯:学生手脑并用,注重动手操作实践,有利于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萌发智慧潜能。

(3)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多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能提高思维的多向性和灵活性,提高学生的创新性学习能力,形成灵活变通的思维方式。

9.激发高中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观察的事物、记忆的东西、想象的对象、思考的问题、注意的客体等,有了强烈的动力、浓厚的兴趣,就会赋予学习的智慧活动以积极性,从而使学习取得较好的效果。

(1)改进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首先的教学之法,关键的开巧之术,乃在于教师能寓教于乐”。根据学生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组织加工,做到形象生动,特点鲜明,讲解语言幽默、比喻生动、妙趣横生,让学生在领会知识的同时,感受到数学的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美国著名数学家波利亚曾说过:“为了使学习富有成效,学生应该对所学知识倍感兴趣,并在学习中寻求欢乐。”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努力创设教学情境,巧设悬念,以引起学生心理的内部矛盾冲突。

(3)数学知识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学科具有抽象性、严谨性、应用性等特点,如果把数学知识生活化,与实际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博大精深、奥妙无穷,并且学习的数学是有用的,了解数学的学习价值,增进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意识。

(4)体验成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的欲望,帮助学生在学习上取得成功,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学生一起分享成功带来的快乐,能进一步激起学生学好数学的欲望。

六、研究成果与效果

(一)技术成果

经过课题组全体教师的深入实践研究,较全面地了解了现在我校高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心理特点和学习现状,初步探索出了对高中学生进行学习心理的一些指导策略,如应对高三学生数学考试失分的对策,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的“上课能听懂,下课不会做”的指导策略,处理高一新生适应高中数学学习困难的、高中生数学学习学困生学习策略、学困生学习心理障碍转化策略策略、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中学生学习心理现状及消除的策略、高中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策略、引导高中女生学好数学的反思的策略、消除考试焦虑的策略等,根据这些策略,我们拟定了一系列的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同时,对影响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因素进行了思考,从社会、学校、家庭、教师和学生五个维度进行了探索。

(二)物化成果

1.教师得到发展,有一位教师成为国家级骨干教师,一位教师成为省级骨干教师,三人被评为双流县学科带头人,三人成为县数学学科中心组成员,几年来有二十余人次获得县级荣誉或表彰;

2.研究编制学生数学学习心理问卷3份,在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3.在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教师根据研究结果,认真撰写论文,有73篇论文获得市级及以上的一、二、三等奖;

4.上课题研究课达50余节,收集教师优秀教学设计五本,教学课件若干;

5.学生的的数学学习水平得以提高,在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中,有10余名学生获得各级奖,其中有2人获国家级奖;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以加强,学生自主编写了数学学习成果集《罕数视界》等。

(三)实践效果

1.学生数学学习心理现状有了明显的改观,学生成为课题研究的直接受益者。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基础得以巩固。开展数学学习心理辅导实践研究以后,增强了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掌握的重要性的认识,学生的数学基础普遍加强,有些基础不扎实的学生,由于掌握了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增强,养成了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学习数学轻松、愉快,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学生的数学成绩也得到提高。

学生感言一:基础的扎实是建立在平时的落实上的,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一定会减少跌倒的风险,学一个知识就掌握一个知识,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前提下稍加练习,加以巩固,它便永远成为自己的遥控器,由自己任意掌握。但是,基础的落实说得容易,做起来却极困难,首先必须有一个自己的笔记本,将基本知识点、重要结论、相关应用、典型题型、特殊方法系统地记在笔记本上。“记”不仅仅是记在笔记本上,而是要记在脑子里。记笔记的目的有三:一为记忆,二为回忆,三为回味。“记忆”指在忆的过程中加强记;“回忆”是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深化;“回味”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感受和升华。

(2)学习兴趣渐浓。问卷调查表明:原来有17%的学生非常喜欢数学,36%的学生喜欢数学,40%的学生谈不上喜欢与不喜欢,4%的学生不喜欢数学;对“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常有成功的感受”回答完全符合的仅有8%,基本符合的有22%,基本不符合及完全不符合的高达69%;对“很讨厌做数学题”回答完全符合的有37%,基本符合的有34%,基本不符合及完全不符合的仅28%。现在的问卷中反映出有38%的学生非常喜欢数学,42%的学生喜欢数学,12%的学生谈不上喜欢与不喜欢,8%的学生不喜欢数学;对“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常有成功的感受”回答完全符合的有18%,基本符合的有52%,基本不符合及完全不符合的是30%;对“很讨厌做数学题”回答完全符合的仅有5%,基本符合的有13%,基本不符合及完全不符合的有82%。这些数据说明,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增强。

(3)学习方法明显改善。之前,不少学生存在不会计划、不会看书、不会预习、不会听课、不会作业、不会总结、不会反思、不会自习、不会提问等问题,问卷调查显示:课前能每天坚持预习的人只有3%,经常预习的有11%,而偶尔预习、从不预习的分别为70%和11%;学生没有反思的意识,或者说不会反思,解决完一个问题后许多学生都只停留在检查过程是否正确的肤浅层面,缺少独立思考,跟着老师的思路转,少有自己独到的见解。通过对学生的实践指导,学生一般都有了自觉预习的习惯,每天坚持预习的学生比例上升到32%,经常预习的占58%,偶尔预习和从不预习的只有6%和4%。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会了进行反思性的学习和学习自我诊断,学生学习质量和效果得到明显的提高,学业成绩也得到提升。

学生感言二:每天坚持预习、练习,抓紧时间,合理分配,对我所遇到的各种题型进行分类总结。我的笔记越写越厚,我的练习越来越多……。在一个寒假,我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买了一本数学资料,借了一本教材,以每天预习一节的进度开始了我的计划。上午我主要是预习课本知识和做课本上的习题,晚上我就做资料上的题,我越做越兴奋,越做越有激情,甚至有时一天做了两天的功课。记得数学老师曾经说过,“只要有一天你感觉不做数学就吃不下,睡不着,那么你就成功了”。我发现,我当时还真有这样的感觉。

(4)学习意志力增强。开展研究前,许多数学生缺乏毅力,坚持性较差,自控能力不强,耐挫能力弱,学习遇到困难时往往遇难而退。对老师依赖性强,回答“当遇到困难时,我会努力克服”只有17%。而现在学生在这些方面得到了大大地改变。

学生感言三:忧者,深思熟虑而不敢暂忘;惧者,临事惶惑而莫知所措,这是我常会遇到的心情,我告诫自己,即使再怎么努力都要失败,但再怎么失败也要更加的努力。坚信一心向着自己的目标矢志不渝奋斗的人,全世界都会为他让路!我是一个没有数学天赋的人,但我乐观,即使我要走很多弯路,才能达到彼岸,但我想:沿着别人的足迹走,总是留不下自己的脚印,而弯路却可以赋予人们走捷径的经验。痛苦和悲伤能孕育灵魂和精神的力量,这句话是我学数学最大的体会。因为数学给了我痛苦,但更多的是力量。没有体会过数学学习的乐趣,也不会感受到她给人的心灵带来的充实。

(5)学习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分析、论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增强,灵活运用能力和自主创新的意识也得到明显改善,应变能力不断提高,学习的综合运用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

2.教师的一些旧的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得到提高

(1)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回归到实施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理念上来,改变重教师讲轻学生学、重进度轻落实、重优生轻学困生、重智力开发轻情感投入等观点。同时,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学习观,揭示数学发展规律,展示数学结构特征,突出合情推理,重视原理数学,寓应用和心理健康教育于教学之中,提高学生数学文化水平和数学素养。

(2)精心做好初高中衔接学习。一个人如果长期在同一环境中观察和思考问题,往往容易形成思维定势,即对事物的认识,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停留在原有水平上,难以有新的突破。学生从初中到高中,教材内容的脱节、教学要求的提高,使高一学生感到不适应自在情理之中。为此,要做好初高中的衔接,首先要做好初高中数学知识的“空白”填充,如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及一元二次不等式之间的关系、方程组及不等式组的解法、一元二次方程根情况的判断与讨论等内容,在教学中可按照“低起点、迈小步”的原则,采取减缓坡度、分散难度的做法;其次,要注意挖掘初高中教材内容的联系,逐步完善知识结构,形成统一体系,让学生体会到高中数学知识是初中数学知识的自然和必要的拓展和深化;第三,告知学生初、高中数学在知识、学法、思维方式、能力要求等方面的差异,并主动适应这样的差异。

(3)重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21世纪教育的四个支柱之一是“教给学生学会学习”。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学校教育应是使学生把所有知识忘掉之后剩下的那部分。”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们思考更多的是知识及方法的传授,而忽略了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学习方法的指导。我们必须重视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教会学生会学的方法,包括阅读方法、分析方法、复习方法、创新方法等,介绍学习的一些好的方法。

(4)创设互助学习的群体环境。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良好氛围。一个和谐、互助的学习群体环境对于每个成员(尤其是数学学习心理有问题的学生)的学习有着良好的作用。教师要树立尊重学困生、人人愿意帮助学困生的良好风气,成立学习小组,组织小组讨论,给这些成绩不好的学生发言的机会,给予表扬和激励性的评价。开展“一帮一”结对子活动,挑选那些学习成绩优良且乐于助人的学生充当学困生的“小老师”,对他们进行必要的辅导、作业检查、帮助订正错误。

(5)关注学生健康学习心理。影响学生学数学的心理因素非常复杂,因而帮助其形成健康学习心理的任务十分艰巨。数学教学的真谛在于,让学生在学数学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学习是一种社会需要和精神享受。这种感觉不是单靠教师的说教所能产生的,更重要的是靠数学自身的吸引力。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潜在的趣味性,使课堂教学适合高中生的心理需要,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转化为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刺激元素。第一,教师要不断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数学课堂要让学生不断体验成功的快乐,让每个学生都能有学习上的成就感;第二,教师还要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作业,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切忌难度过高,否则不利于保护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第三,教师要精心进行教学设计,要从学情出发,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数学思维过程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第四,进行分层次教学,由于学生在知识结构、智力水平、心理素质、情感等方面有着一定的差异,教师用统一的要求来对待所有学生,必将挫伤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动摇其信心。因此,实施分层次教学,对学困生适当放低要求是有积极意义的,做到分层设计、分层教学、分层作业、分层要求。总之,构建学生健康学习心理,使高中学生心理健康、人格健全、和谐发展是现实学习、工作之必需,也是社会对未来建设者素质的要求。

七、实践研究的反思

本课题经过四年时间的研究,取得一定的成效,基本实现了预期的研究目标。研究中,分析了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初步探索出了对高中学生进行学习心理的一些指导策略,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为减少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提供了经验,为更有效地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其具体操作方法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和推广价值。找到了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有利于树立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对课题组老师来说,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进一步改变了自己的教学观念,特别是对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观引起了足够的重视,使自己能站在更高的层次来审视教学过程,对数学教师的任务和作用有了更为清晰、正确的认识,较大程度上改变了以往的学生观,更多地从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教学策略上进行反思,不断将其提高和完善。

学生的数学心理辅导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尽管我们已对学生心理辅导积累了一些探索,但随着形势的变化、对象的不同,必定会出现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地调整、改进和完善。了解学生滞后的心理特点,弄清发生的原因,有利于更新我们的教育观念,制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策略,改进我们的数学教学,全面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促进新一轮的数学课程的改革。

参考文献

1.钟启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纲要(试行)解读[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陈安福. 心理教育[M]. 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

3.陈安福. 中学心理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陈安福. 课堂教学管理心理[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张大钧. 教育心理学[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6.郑和钧,邓京华. 高中生心理学[M]. 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

7.吴增强. 学习心理辅导[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8.俞国良. 创造力心理学[M]. 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

9.陈英和. 认知发展心理学[M]. 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

10.胡炯涛. 数学教学论[M]. 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11.M.克莱因. 古今数学思想[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12.桂文通. 教学过程就是一个关注的过程[J]. 中学数学,2002,11

13.李征. 浅谈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点[J]. 中小学素质教育,2001,7-8

14.林保平. 关于高中生数学观的思考[J]. 数学通报,2001,4

15.罗正华. 教育学[M]. 北京:中央电大出版社,1989

16.刘明祥. 浅论元认知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与培养[J]. 数学教学研究,2001,5

17.张顺燕. 数学与文化[J]. 数学通报,2001,1

18.章建跃,朱文芳. 中学数学教学心理学[M]. 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0

19.闫学军,牛燕影. 论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几个误区及其对策[J]. 教学研究,2008,5

20.朱智贤,林崇德. 思维发展心理学[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课题负责:熊丽华

主研人员:熊丽华 李在江 刘文清 肖 勇 姚 刚

     肖觉明 王代全

执  笔:熊丽华 刘文清

【注释】

[1] 引自搜狐网.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1900年2月10日)。

[2] 引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17号。

[3] 引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17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