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感悟古建筑之美

感悟古建筑之美

时间:2022-02-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著名古楼阁甲秀楼矗立在贵阳南明河中的万鳌矾石上,从古到今该楼经历了六次大规模的修葺。在民主集中的基础之上,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审美情趣、价值取向等,最后选定“欣赏名胜甲秀楼,感悟古建筑之美”为我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主题。以本地丰富的贵阳名胜古迹为主要研究对象,让学生感受蕴含其中的人文精神。甲秀楼,被誉为贵阳市徽,就建在鳌矶石上。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参与。

欣赏名胜甲秀楼 感悟古建筑之美

实施学校:贵阳市南明区甲秀小学

年  级:五年级

指导老师:王廷星

活动时间:1个月

一、课题研究设想

(一)课程理念的掌握与专题研究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着重于学生能够将自己在学习与生活中获得、掌握的知识及生活中的直接经验进行重组与应用的活动类课程。它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强调学生从活动中学,通过对课题的研究性学习、社会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具有强烈的实践性、研究性、参与性和生活性的特点,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在活动中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及学会生存。

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课程的主要特点体现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学会生存、学会做人”,为此,我们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一定要强调引导学生对自己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进行自主性学习与研究,借此培养学生的自主性的学习与研究的能力和合作性学习的能力。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应当掌握它的这一显著特点,充分考虑活动课题开展中学生的参与度与活动成果的深入度,更要注重活动课题开展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方面的研究。

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把握好活动课题与课程之间目标的关系,对课程标准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索,提炼与本次活动密切相关的具体目标,即把握好本次活动的目标与课程标准之间的关系,确定出适当的具体的活动目标,以此作为本次专题研究的基本要点与重点,注重体现课程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环境、关注学生特点的基本内涵,注重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究能力、交流能力,学会与同学的交流与合作,注重学生创新精神与热爱生活意识的熏陶。

由于本课程具有学生为活动的主体、教师作为活动主导的显著特点,在活动中应当充分考虑学生在活动中的生成性、开放性、实践性的特点,因此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实践时间。

(二)活动主题的产生

著名古楼阁甲秀楼矗立在贵阳南明河中的万鳌矾石上,从古到今该楼经历了六次大规模的修葺。历经400年的风吹雨打而仍旧矗立不倒,是贵阳历史的见证,是贵阳文化发展史上的标志。

同学们上学都要经过甲秀楼,但对甲秀楼的建筑及其文化底蕴知之甚少,为了增进学生对家乡贵阳的了解和热爱,激发我们的创造、探究意识,培养实践能力,我班在以“收集家乡的旅游资源”为主题的大背景下,充分展开研究讨论,自主选择子课题。学生集思广益,提出了以下问题:(1)甲秀楼始建于哪个朝代?(2)甲秀楼耸立在贵阳南明河中的一块巨石上,巨石的名称叫什么?(3)甲秀楼是一种什么样的建筑风格?(4)甲秀楼旁横跨南明河两岸的桥叫什么?(5)甲秀楼有一幅著名的长联,作者是谁?在民主集中的基础之上,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审美情趣、价值取向等,最后选定“欣赏名胜甲秀楼,感悟古建筑之美”为我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主题。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对甲秀楼景区的参观和游览,让学生对贵阳的旅游资源作一定的了解。

(2)通过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观察、访问、调查研究、分析评价、资料收集等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使学生养成主动探索、自主创新的良好习惯。

(3)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探索研究的方法,启发学生对贵阳名胜古迹作进一步的开发,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意识,进行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教育。

(4)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精神,学会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团结合作、共同进步,了解小组合作的重要作用。

(5)培养筛选局部和整体信息的能力和独立阅读能力培养;通过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获取网络信息,整理和加工网络信息的能力。

三、活动内容

以本地丰富的贵阳名胜古迹为主要研究对象,让学生感受蕴含其中的人文精神。组织学生对“甲秀楼”景区进行调查研究、搜集筛选信息、合作交流、撰写研究报告,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实践、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做一个热爱家乡、关注家乡、愿为家乡作贡献的小主人。

四、活动方式

(1)课题探究型。

(2)社会考察型。

五、活动时间安排

利用双休日分8个阶段完成:

(1)了解甲秀楼,探索甲秀楼内涵和意义。

(2)调查论证,确立探索活动课题。

(3)选项分工,制定活动计划。

(4)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探索方法(如何选题、制订计划、搜集、筛选、利用资料、信息,如何研究资料、信息,如何撰写研究报告等)。

(5)查阅资料,参观游览,观看录像,走访询问,动手实践。

(6)筛选、研究资料,合作交流探究。

(7)撰写实验小结,制作手抄报,写小诗等。

(8)汇报交流,论证评价。学习成果展览:学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有感而发进行绘画,收集、拍摄照片,互相交流;可以将收集整理的有关贵阳各大景区的民间传说通过讲故事、表演课本剧的形式表现出来;也可以为贵阳各大景区设计导游词广告、标语,撰写研究报告,将综合实践活动成果用专题网站的形式在网上展示。

活动评价。①研究成绩:分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②评定方式:综合、多渠道评定。③成绩来源:作业情况、实践调查情况、活动参与情况等。学生成绩评定依据:①学生出勤情况50%。②学生作业情况50%(包括收集资料、研究报告等)。总之,活动评价着重对资料的收集过程、活动参与过程、学习研究过程进行评价,肯定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

六、指导教师的体会

(一)抓住机遇,因地施教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我们知道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往往就在学生自己身边,能就地取材。它缘起于一张纸,一滴水,一片树叶,有时是饭桌上的一道菜,手中的一把勺……只要学生感兴趣的,想要了解的,都可以作为研究的主题。我们不会忘记那个城南胜景甲秀楼吧!于是我抓住机遇,因地施教。

(二)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参与

感受着华夏民族的激越情感,其实我在不断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贵阳的名胜古迹甲秀楼到底给了我们什么?诚然,它给我们贵阳提高了许多知名度。大家知道南明河入贵阳城后,至大南门外,出霁虹桥下,曲折向西,澎湃之势大减,积流成潭,此即涵碧潭。潭中有巨石如鳌,平坦广阔,是为鳌头矶,或称鳌矶石。甲秀楼,被誉为贵阳市徽,就建在鳌矶石上。明万历二十五年(公元1598年),贵州巡抚江东之在鳌头矶上建阁,名曰“甲秀”。后人续修一带九孔白石桥于楼下,贯通南北两岸,名曰“江公堤”,后改称“浮玉桥”。桥上又建一方亭叫做“涵碧亭”。甲秀楼屡遭兵燹,在明末和清代多次增修或重建。同学们对甲秀楼的欣赏不单涉及思想、观念,还影响习惯、判断与价值认知的调整。

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参与。每个学生都是本次活动的主人,同时每个学生的视觉又是不尽相同的,当然感受也是不同的,他们所取得的进步也是不同的。

(三)教学相长,师生共同进步

事实证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有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在开展此活动时,同学们明白甲秀楼是三层三檐四角攒尖顶,高约20米,石柱托檐,护以白色雕花石栏杆。浮玉桥为九孔,称“九眼照沙洲”。新中国成立后临河修公路填埋二孔,现能见七孔。楼基和桥虽经多次洪水冲击,历近400年,仍然砥柱中流。楼前原竖有铁柱两根:一为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鄂尔泰镇压古州(今榕江)苗民,收聚兵器,铸铁柱标榜功绩;二为嘉庆二年(1797年),勒保镇压兴义布依族王囊仙起义,收聚兵器又铸铁柱立于楼下。解放初,政府维修甲秀楼,拆除铁柱,移存省博物院。十年动乱中,楼危亭毁。1981年,按原式样重修,楼基部分,采用现代建筑材料和技术。重建涵碧亭,重修过程中,发现楼阁底层石墙中嵌有诗碑,重修后有八块诗碑复嵌于底层楼壁。楼额“甲秀楼”三字,系宣统年间谢石琴所书。十年动乱中散失,后寻回刻有“秀”“楼”二字的两块,另据过去照片,配写“甲”字,按原式样悬挂楼顶层外面。

自明清以来,甲秀楼就是贵阳人游览之所。登楼眺望,众山环抱,近者为观风台,林木茂蔚;远者为黔灵山,青山一发。栖霞、扶风、相宝、南岳诸峰,罗列左右,大好风光尽览眼底,令人心旷神怡。下视城郊,晌午炊烟袅袅,数十万人家饭熟时。四时朝暮,风景无限,山城气象,历历可观。所以文人雅士题咏甚多。刘春霖(字雨三,贵阳人,同治戊辰进士,官江西布政使)仿昆明大观楼长联,作甲秀楼长联共一百七十字,概述了贵阳市的地理形势及历史变迁。该联胸襟开阔,气魄雄伟,甲秀楼美景于眼前。许芳晓《芳杜洲》:“芳杜洲前春水生,碧潭相映数峰青。盈盈细草裙腰色,随着游人绿进城。”

漫步河滨,垂柳轻拂,花色撩人。入夜,灯光水色交相辉映,人影散聚楼桥,游艇飘荡波心。

通过欣赏甲秀楼,体验家乡文化底蕴的活动让师生之间的心灵再次受到洗礼,人性得到完善和升华;在欣赏城南胜景甲秀楼活动中,参与者体验到家乡的文化底蕴美妙绝伦,真正做到欣赏名胜甲秀楼,感悟古建筑之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