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关于自然教育课程的研究

关于自然教育课程的研究

时间:2022-02-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让每一位教师能准确地实施课程,解决教师课程有效实践中的拦路虎,我们进行专题研究,摸索出了有效对策。“以学定教”是自然教育课程理念下的教与学,课程要求教师从孩子的发展规律中了解“学”,在引导孩子的发展中把握“教”,从而让幼儿主动、自主地学习。这样一次非常好的探究活动,在教师的驱赶中被浇灭了。

关于自然教育课程的研究

上虞市爱弥儿幼儿园 贾秋美

内容摘要:针对自然教育课程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目标分解随意、主题主线不突出、教学中缺少有效的策略等问题。经过探索,提出了分解-聚焦策略,准确目标定位,凸现关键经验;采用凸现主题脉络,大主题套小主题策略,确定主题活动方案;以学定教,解决教师“教”的困惑;尝试对幼儿生成问题的分析,推动教师有效的价值判断等策略,解决课程实施中的问题。

关键词:自然教育课程 问题 对策

一、自然教育课程实施中的问题

伴随着课改的推进,自然教育课程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1)主题目标如何落实?集体活动、区域活动及生活活动的关键经验及发展目标是什么?实施者不清楚,导致目标分解随意。

(2)主题主线不突出,内容的价值判断缺乏,拼盘式的现象也依然存在。

(3)教师在组织实施的过程中,缺少有效的策略。偏重于“教”,忽视幼儿“学”。

(4)主题实施中教师对幼儿自发生成的活动缺乏准确的价值判断,不会生成。

二、解决对策

(一)分解-聚焦策略,准确目标定位,凸现关键经验

在积极倡导让幼儿主动学习、主动建构的今天,确定适宜的教育目标是开展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活动最基础的一步,也是具有前瞻性和方向性的一步。为了让每一位教师能准确地实施课程,解决教师课程有效实践中的拦路虎,我们进行专题研究,摸索出了有效对策。

(1)分解策略,准确目标定位。所谓目标的分解,即依据集体教育活动、区域活动、生活活动等不同的教育功能,将主题教育目标分解为集体教育活动目标、区域活动目标和生活活动目标。一般来说,集体教育目标侧重于对幼儿进行人类优秀文化传统的教育;社会的观念、行为规范、约定俗成的规则等的传授;某些技能的传授,如工具、物品的使用方法的讲解和指导等。区域活动目标侧重于让幼儿自身在与物体、与材料相互作用中,去观察、体验、发现、认识,并自我建构。生活活动目标侧重于生活经验、生活卫生、行为习惯等习得。

根据这样的原则,将主题目标分解在各活动之中,使各活动目标重点突出,教师在实践中知道了各活动的重点,避免盲目与重复,提高活动实效。

(2)聚焦策略,凸现关键经验。所谓目标的聚焦,就是依据幼儿当前经验与学习需要,聚焦主题所要发展的核心价值,确定本主题或具体活动中幼儿应该获得的关键经验,把握教育教学的方向。关键经验是对幼儿长远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经验,在主题中将各活动的目标表述为关键经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能够保证活动的有效性,能够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关键经验的确立,能够保证教师活动设计更有针对性、材料的提供等更加有效,避免盲目性。

(二)采用凸现主题脉络,大主题套小主题策略,确定主题活动方案

主题方案设计是搭建整个主题框架,对主题活动的线索和内容进行预设和计划的阶段,为了避免以往拼盘式的倾向,我们提出凸现主题脉络大主题套小主题策略,即教师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和需求,提出与主题相关的各种可能性线索,而后分析线索潜在的各种价值,确定主题开展的主题脉络,确定大主题和小主题,在此基础上整合与主题相关的资源,预设和生成主题主要的活动。

(三)以学定教,解决教师“教”的困惑

“以学定教”是自然教育课程理念下的教与学,课程要求教师从孩子的发展规律中了解“学”,在引导孩子的发展中把握“教”,从而让幼儿主动、自主地学习。

“幼儿所学的并不自然而然地与所教的一致,相反,儿童所学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自己所做的,是他们自己的活动和我们的教育策略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教师的教是非常重要的。正是基于这些学习特点,教师只有了解了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规律,找准“支架”,才能有效地开展教学。我们将“支架式教学法”作为策略在课程中实践,是非常吻合幼儿学习特点的。但由于教师自身能力差异多,教师对这样的理念难以落实在行为中,所以准对教师这种现状,我们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总结形成了教师有效运用支架式教学法,提高实施课程的策略。

(1)案例剖析策略。选择与主题密切相关的典型案例,这个案例包含一个或多个教师在实践中的疑难问题,也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不同层次的教师从自己的角度理解教学中教师如何为孩子提供学习的“支架”,对案例进行理论透视,拓展性的思考,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和争议性的问题,通过案例剖析,让教师比较直观具体地了解支架式教学的理念,并能有机地运用。

在案例剖析过程中,我们一般提供一个系列的内容,一边形成对这一领域方法运用的初步模式,便于教师掌握和内化。

(2)经典引领策略。将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将一些成功的、经典的活动,由骨干教师上给大家看,并让名师现场点评,将经典活动的设计思路及思维过程外化出来,让教师更清晰。如语言活动《会变的房子》《七色花》《小桃仁》;艺术活动《小厨师》。

(3)现场研讨策略。现场研讨,是针对大家在教学过程中的困惑,以课堂教学为案例,围绕教师“教”与幼儿“学”的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形成初步结论的一种集体活动。通过现场研讨,帮助教师澄清观点,弄懂方法,检验老师是否熟悉课程中幼儿的不同年龄段特征与学习要求,牢牢把握幼儿必要的和可能的获得的经验框架,分析支架式教学法能否有效运用,分析将教材中内容与要求等从幼儿的视角展开各种相关活动,同时也检验老师应该关注要将这些内容转变为幼儿游戏性学习的过程。

(四)尝试对幼儿生成问题的分析,推动教师有效的价值判断

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对幼儿的生成问题熟视无睹,只有一部分会及时地回应,那么教师怎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通过分析、比较发现,除教师的教学智慧和实践能力之外,教师的理念与价值判断,影响着教师对幼儿生成问题的回应。如在一次户外跳绳活动中,很多幼儿发现自己跳绳的影子很有趣,于是纷纷停下来一起议论着,玩起了踩影子的游戏,这时教师看见了,很恼火地驱散了幼儿,让他们赶快再去跳绳,幼儿依依不舍地又不高兴地去跳绳了。这样一次非常好的探究活动,在教师的驱赶中被浇灭了。这样的案例在实践中比比皆是,回想教师总与有效的生成擦肩而过,仔细分析这与教师的价值判断能力有关,什么样的价值判断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那么如何让教师提高判别能力呢?我们引领教师围绕问题的来源、感兴趣的人群、问题隐含的关键经验三方面来判断是否具有生成价值。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洪晓琴,徐则民.快乐学有效教.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3.虞莉莉.幼儿园教育案例专题研究.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4.刘占兰,廖贻.聚焦幼儿园教育教学:反思与评价.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5.朱家雄.幼儿园课程园本化.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