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吃独食是被“逗”出来的

吃独食是被“逗”出来的

时间:2022-02-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看到陌生孩子在吃东西,不要去“逗”孩子要吃的,除非你不嫌弃,会主动的吃。也就是说,你要马上肯定孩子分享的行为,然后说对方这样做是不合适的。孩子明白只要自己表现得“大方”,就会得到赞赏;而如果不给,大人反而会继续“逗”他。如果家长为了自己的面子逼着孩子“分享”,就会对孩子的价值观和物主权认知造成混乱。最后,希望大家明白,“逗”孩子并不是一种好的行为,如果方式不正确,会对孩子成长产生不良影响。

场景9 吃独食是被“逗”出来的

很多人在看到天真可爱的孩子时,都会忍不住会去逗一下。我举一个非常常见的例子:

1.场景

看见自己的孩子,或其他非常可爱的孩子,正在吃好吃的东西,如冰激凌,你说:“这冰激凌好像很好吃,给我吃一点好吗?”

如果是我女儿遇到这种情况,她会非常大方地把冰激凌递过来。这个时候,你作为大人,你会怎么办?

2.生活中的分享教育

在孩子的言出必行和分享的教育上,当我们说了又不去做,这会让孩子感到困惑,不但让孩子觉得所谓的“分享”其实不用真的“分”,还从你这里学会了说谎话。所以,看到陌生孩子在吃东西,不要去“逗”孩子要吃的,除非你不嫌弃,会主动的吃。

因此,上面的例子,正确的处理方式是:吃一口,而且是一大口!当孩子认真的时候,我们也应该用认真的行为去回应。而错误的处理方式是你对孩子说:“谢谢你,你真大方,我不吃了,你自己快吃吧!”

3—6岁的孩子是非常单纯的,对真假没有很强的分辨能力,他们不像成人一样,能从话语上区分玩笑和认真。

所以,当外人问你孩子要东西吃,最后又没有吃的时候,你需要抓住机会,鼓励和教育孩子。也就是说,你要马上肯定孩子分享的行为,然后说对方这样做是不合适的。这种情况也是我经常遇到的,我本人可不顾及那么多,发生后,我会及时和对方说,我们家的规矩是要了就必须吃,否则你就不要问孩子要。

比较麻烦的是,当家长一直采取要了不吃的错误方法,次数多了将导致孩子对这句话形成免疫。孩子明白只要自己表现得“大方”,就会得到赞赏;而如果不给,大人反而会继续“逗”他。所以很常见的是,当你问孩子要东西吃,孩子先将东西“大方”地给你,眼睛却仍是紧紧盯着,看到东西原样拿回来,脸上又重新得意地笑了。

此时,有一些成人的做法有很大问题,看着孩子眼巴巴的样子,会故意继续“逗”,如拿过孩子的食物,假装要走。可孩子不知道,以为东西要回不来了,只好大哭起来。

当孩子对此场景“身经百战、训练有素”以后,想让孩子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分享就比较困难了。

3.生活中的分享训练技巧

假若你的孩子正是因为此种情况,不愿意和别人分享,你可以试试下面的方法:

1)不要给孩子物质奖励;

2)吃好吃的东西时,让孩子一起参与分,并让孩子先给长辈端去,最后才是孩子的;

3)给孩子的东西,要和孩子一起吃,并预先说明不是专门给他的;

4)经常问孩子要东西吃,然后真吃,再对孩子说出你的心情,但不夸奖孩子。

对2—4岁的孩子,当你向孩子要东西的时候,孩子可能不愿把手中的东西与别人分享,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刚刚建立自我的概念,希望有强烈的自主能力。所以,孩子有权利捍卫自己喜欢的东西,你不能强求孩子。这和不让孩子随便拿别人的东西,是一样的道理。

如果家长为了自己的面子逼着孩子“分享”,就会对孩子的价值观和物主权认知造成混乱。比较好的方式是告诉孩子,东西是你的,你愿意给就可以给别人,但是你给了以后就不能再要回来,你的东西就少了,你自己来决定吧。

最后,希望大家明白,“逗”孩子并不是一种好的行为,如果方式不正确,会对孩子成长产生不良影响。孩子的许多不良习惯和行为,与我们成人的“示范”和“培养”作用,有很大的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