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嗟来之食”是“施舍”的食物吗

“嗟来之食”是“施舍”的食物吗

时间:2022-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有人为了把“嗟来之食”讲通顺,而把“嗟来”解释为“施舍”,把全语解释为“施舍性的食物”。还有的人为了迁就“来”这个词而把“嗟”解释为“被吆喝”,把全语解释为“被吆喝而得来的食物”。其实“来”在“嗟来之食”中乃是一个表示祈使、劝勉的语气词,可以不解释出来,也可以解释为“吧”“呢”。此后“嗟来之食”就成了成语,用来比喻“让人感到不被尊重的施舍”。“妾”是古代妇女自称的谦词。
“嗟来之食”是“施舍”的食物吗_成语纠正误解三百例

不是。有人为了把“嗟来之食”讲通顺,而把“嗟来”解释为“施舍”,把全语解释为“施舍性的食物”。还有的人为了迁就“来”这个词而把“嗟”解释为“被吆喝”,把全语解释为“被吆喝而得来的食物”。上述两种解释都是误解了“来”这个词。其实“来”在“嗟来之食”中乃是一个表示祈使、劝勉的语气词,可以不解释出来,也可以解释为“吧”“呢”。“来”的这种用法在文言中用得很多。如《孟子·离娄上》:“盍归乎来!”这是伯夷听到文王兴起后说的话,意思是:“为什么不去归附呢!”又如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回去吧,田园将要荒芜了,为什么不回去呢!)上述二文的“来”均分别解释为“呢”“吧”。“嗟来之食”语出《礼记·檀弓下》:“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jù)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齐国闹饥荒,黔敖做了饭放在路旁,准备给饥饿的人来吃。有一个饥饿的人用衣袖遮着脸,趿拉着鞋,两眼昏花地走来。黔敖左手捧着食物,右手拿着饮料说:“唉!吃吧!”这位饥食者抬起头看着他说:“我就是因为不吃这种不尊重人吆喝人的食物才饿成这样的!”于是拒绝了黔敖。最后因不吃食物而死。)“嗟来”在文言中的多数语境下都是叹词,因此在上文中译为“唉”,而这“唉!吃吧!”给饥饿者的感觉则是不尊重人的施舍,因此按饥饿者的感受转译此语。此后“嗟来之食”就成了成语,用来比喻“让人感到不被尊重的施舍”。用例如《后汉书·列女传》:“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妾”是古代妇女自称的谦词。“盗泉”在今山东泗水县。据《尸子》记载:“孔子过于盗泉,渴矣而不饮,恶其名也。”《列女传》这则引文涉及一个故事:乐羊子在路上捡到一块金子,拿回家交给了妻子。其妻就说了上面这段话,意思是:有志气的人不捡人家丢失的东西,捡了人家的东西得了私利就玷污了自己的品德。用例如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嗟来之食,吃下去肚子要疼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