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画盲父亲也能教画画

画盲父亲也能教画画

时间:2022-02-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画画,很大程度上是让孩子增加对周围现实生活的认识和体验,最大限度的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既然知识是相通的,不一定非要在学堂才能开始绘画启蒙,在生活中,也是可以绘画启蒙的。所以,我“苦思”得到这样一个结论:绘画许多都是建立在观察力、审美、结构、表达上面。绘画也是一种表达,在某种程度上和语言是很接近的。如果孩子的语言表达过关,自然知道如何去用各种方式“表达”。

场景4 画盲父亲也能教画画

某次去幼儿园接孩子时,闲聊中发现有不少家长给孩子报了兴趣班,比较多的是美术。大家还问我报了没有,我说一个都没有,唯一想报的是骑术,可骑马的鞍时再加上教练费用,感觉太贵了。

1.画盲父亲对美术的认识

说实话,我并不反对孩子学美术,这对孩子陶冶性情、美术欣赏能力、修养、结构认知、审美等多方面都是有帮助的,同时也可以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创造力,提高注意力、模仿力、形象思维能力等学习能力。

我也想有机会让孩子学,可惜,暂时还没有找到好老师。

我是一个画盲,除了读大学时机械制图曾得过优以外,几乎是白丁一个。想给孩子启蒙也难。于是,我做了一点“功课”,发现现在教美术的,有这样几个“流派”。

一是技能派,从开始就教孩子绘画技能,使家长快速看到成绩;二是临摹派,讲究临摹名画;三是自由派,主张不干涉孩子自由,不校正其作品;四是想象派,只要能激发儿童创造的想象,就不顾艺术上的技能和知识因素;五是观察派,先教孩子观察对象的性质和环境,而后参考相关名作,再由孩子自由发挥

至于是谁最有道理,本人不敢瞎说。但我感觉,好像都有一点极端,过分强调某点可能就失去了本意。完全强求孩子绘画的技能以及模仿能力,固然对孩子的想象力有损害。而一味的任由孩子自主发挥、摸索,是否也是最佳的方式呢?对此我不确定。

在儿童教育中,我比较欣赏“生活即教育”、最近发展区理念,让孩子学画画也是一样的。画画,很大程度上是让孩子增加对周围现实生活的认识和体验,最大限度的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既然是这样,不实际画画也可以给孩子进行艺术教育了。既然知识是相通的,不一定非要在学堂才能开始绘画启蒙,在生活中,也是可以绘画启蒙的。

所以,我“苦思”得到这样一个结论:绘画许多都是建立在观察力、审美、结构、表达上面。若这些孩子都掌握了,等到手部肌肉发展到可以精细动作时,他们自然能画出美丽的画来了。至于想象力,没有敏锐的观察力,也是一个空中楼阁。而真正的绘画技能,倒是可以等孩子大了再学。

于是,我突然间“恍然大悟”,我这个画盲也是可以给孩子绘画启蒙。而且,我已经做了不少尝试了!

2.带孩子玩也是学画画

来说说我是怎么教孩子学画画的。

第一,培养孩子敏锐的观察力。

有时孩子自己就能捕捉到很多成人注意不到的微小细节,对此你只需稍加鼓励就可以。有一次我们去公园玩,我们桥上用面包屑喂水里的金鱼。大人觉得没什么特别,而我的女儿却大声地喊起来“爸爸快看,那有一只小乌龟,那边还有一只!”原来这个水池里真的有几只小乌龟,在和金鱼一起抢食呢。可是乌龟黑漆漆的壳和水里的大石头很像,难以分辨。我们马上鼓励孩子“你发现了我们没发现的东西”。而后,孩子又惊喜地叫着说“金鱼比乌龟游得快,可以抢到更多的食物;可是,掉在石头上的面包,就只有乌龟才能爬上去吃了”。得到了父母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孩子自然更加乐于敏锐地观察世界,而发现和观察,更回馈给孩子极大的惊喜和满足。

还有些时候,我们可以对孩子加以提示和引导。比如,带孩子出去玩,看到几棵树,就可以问孩子有什么不同,是树叶不同,高矮不同,还是树的形状不同?继而可以问,为什么远处的树,看起来好像小一点,可走到近处,怎么感觉是一样大的?这种生活例子,数不胜数。

第二,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

这个也是在生活中随时可以进行的,你所要做的只是不断地引导。如果家长可以感知美,孩子自然会随着你欣赏美。同样出去玩的时候,让孩子从捡树叶、捡石头当中,挑出他认为最美的,并让孩子说出原因,家长再加以引导,孩子对美的感知就不会“跑偏”。让孩子接触自然界的美,是最安全、成本最低,也是最真实的。

第三,培养孩子的结构认知。

这个也不复杂,你所要做的只是在生活中随时不断地说明。比如,带孩子出去玩,看到杨树和柳树,就可以通过树的不同形状,给孩子讲树木不相同的结构。如果你遇到一些歪脖树,或是“枯木逢春”的树,那就更好了。当然,你讲树的结构时,自然会结合树的名称、类别。这种生活例子,只是你自己多观察就能发现。

第四,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

绘画也是一种表达,在某种程度上和语言是很接近的。如果孩子的语言表达过关,自然知道如何去用各种方式“表达”。比如,带孩子出去玩,看到几棵树,你就可以让孩子用语言或身体语言来描述一下,如果孩子前面三条掌握得较好,那么孩子一定会活灵活现地表达出这棵树的特点,或能够用身体来呈现这棵树,自然对树的结构、美感有所掌握。

第五,带领孩子去解读大家的经典作品。

世界上所有美的东西都是相通的,不论是绘画、音乐、雕塑、建筑,也不论是哪个国家的。真正得以传世的巨作,不仅有强大的表现力,更有大师的思想。孩子也许不会一下子就被某幅世界名画所吸引,但是经常、反复地接触大师级的艺术品,会让孩子耳濡目染,不断地得到熏陶。

我曾带孩子去美术馆看过馆藏精品展,孩子虽对张大千、李可染等大家名作无甚兴趣,但却被雕塑作品深深地吸引,还在一尊少女雕像前,转着圈来回看了很久。雕塑更加立体、直观,符合这一年龄段儿童的特点。家长则可以放松心态,一方面为孩子创造更多的机会接触优质、经典的艺术品,另一方面,无需急于要求孩子的“产出”。我们只需相信,长期被美好事物熏陶的孩子,一定会有越来越高的鉴赏力,也一定不会流于庸俗之辈。

也许专业人士听我说了一大堆,会拍我几个“板砖”。不过我倒是想得开,就算上面我做的这些和绘画毫无关系,我也是不吃亏的!因为这些知识和体会,早晚也要传授给孩子,也是孩子必须要学习的。孩子能培养出这些能力最重要,不必拘泥于是否对绘画有帮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